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提起絲綢之路,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當年在這條寬闊的路上,不知誕生了多少財富和傳奇,而在絲綢之路之中,也湧現了不少寶物,其中最為珍貴的莫過於“鎏金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何為鎏金蠶?它是漢代絲綢之路中的代表性文物,蠶形飽滿,體態逼真,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且在全世界範圍內,目前只發現了2條,一條存放在陝西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展出,一條則被馬未都收入囊中,成為他個人的私藏,馬未都是怎麼得到這件堪稱“國寶”的珍貴文物呢?其實背後的故事很簡單。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在上世紀80年代,馬未都初涉收藏行業,就在這個時候,他在地攤上發現了這條“鎏金小蠶”,看上去非常小,通體黝黑,就擺放在攤位的角落裡,無人問津,攤主對此也不上心,馬未都看著喜歡,雖然不知道它的價值,但可以確定它就是個文物,於是就花了很少的錢買了回來,後來幾次搬家都沒遺棄,但馬未都也沒把它當成寶貝,所以這件寶貝經歷了長達22年的“庫房生涯”。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另一件寶貝被珍藏在陝西博物館,它的發現時期也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當時陝西省譚家灣村的一位村民在河水中發現了它,當時周圍還有數量不少的五銖錢,村民譚福全認為此物不凡,就帶回家中小心存放,但隨著博物館的多次宣傳,譚福全被打動了,在第二年的秋天,他帶著鎏金蠶前往縣城,專家們鑑定後認為,此物應是西漢皇帝獎勵桑蠶生產的御賜之物,譚福全表示,如果真的是文物,他願意無償上繳,最後經過省內專家的鑑定,此物確實是一件珍貴文物,而譚福全也得到了50元的“來回路費補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譚福全的兒子指出漢鎏金蠶的發現地


後來此物被主席提起,鎏金蠶名聲大噪,陝西博物館立刻將此物進調北京,連續展出數天,而馬未都前往觀看後也立刻回去把這件“漢鎏金蠶”當成鎮館寶物展出,如今已經成為了觀復博物館內的必看寶物之一。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經過專家們的多方考察,在全球範圍內也只發現了這2條,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國寶了,說它是價值連城也不為過,不過同樣一件寶物,留著的和捐出去的命運迥然,實在是惹人深思。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全世界僅存的2件“國寶”,我手裡就有一件,價值連城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