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抗日神劇,八路土坦克被機槍壓制,繳獲日軍狙擊槍立大功

坦克,從其誕生的一開始,便被賦予了支援步兵的重擔。雖然在近代歷史上,我國由於工業水平落後,科技儲備不足,無法自制正規的坦克。但在民間,為了抗擊來犯的侵華日軍,足智多謀的八路軍將士們,還是造出了頗為神奇的“土坦克”。這“土坦克”究竟是個何方神聖?其實,“土坦克”是一個用於掩護八路軍戰士的櫃子。在櫃子的下方安裝有3個木輪,上面蓋著三、四層用水浸溼的棉被,可以以此推著跑。經過測試,這種櫃子可以在遠距離擋住流彈,近距離可以防住敵手榴彈破片,將其帶上炸藥、鍬鎬以後,人員可在裡面操縱,利用推行的方式接近敵軍碉堡,隨後予以爆破。


這個點子,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2團的官兵想出的。而它也由此得名“土坦克”。


這不是抗日神劇,八路土坦克被機槍壓制,繳獲日軍狙擊槍立大功

▲方方正正的棉被,在沾了水以後居然也有一定的防彈功能。


1941年1月9日,百團大戰末期。山東縱隊第2團的官兵正奉命攻打頑軍吳化文的另一處據點——新泰張家攔子。這回,團屬工兵排首次亮相,準備以炸藥破開圍牆,打開通路。在進入陣地隱蔽後,副團長親自選定爆破點,由工兵第1班孟副班長出動,“駕駛”土坦克上陣。土坦克的體積過大,剛上路便被敵軍察覺,隨即遭敵輕、重機槍集火射擊。由於使用的是棉被而非鋼板,土坦克很快便被擊穿,歪倒路邊,孟副班長犧牲。眼見此狀,工兵排長等人先後試圖推起第一輛土坦克繼續前進,但因傷接連倒下。在副團長的指揮下,全團以所有火力對敵堡發起反擊,掩護土坦克前進。與此同時,第二輛土坦克也準備上陣。面對敵軍猛烈的火力壓制,第2團副團長抄起一支自沂蒙王莊繳獲的日軍九七式狙擊步槍,不斷實施精確射擊,讓戰士得以推著第二輛土坦克殺至敵堡下方。在安放好炸藥後,只聽一聲巨響,敵軍堡壘便被炸塌半邊。正當第2團官兵準備一鼓作氣,發起衝鋒時,得知敵軍增援將到的副團長決意收兵。


這不是抗日神劇,八路土坦克被機槍壓制,繳獲日軍狙擊槍立大功

▲八路軍所用的“土坦克”。


這不是抗日神劇,八路土坦克被機槍壓制,繳獲日軍狙擊槍立大功

▲日軍所用的九七式狙擊步槍。


張家攔子一戰,證明了“土坦克”在爆破攻堅中有一定作用。但“土坦克”防護性差,機動不佳的窘境如何能有所改善,實際上也是八路軍在日後還需繼續改進、發展的一個方向。而“土坦克”的戰法也因此揚名齊魯。在山東各界,各個地方部隊都琢磨出了一套別具特色的戰法,使得爆破攻堅這一戰術在八路軍中發揚光大,彌補了炮火不足的困境。


這不是抗日神劇,八路土坦克被機槍壓制,繳獲日軍狙擊槍立大功

▲被毀的碉堡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