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登上皇位的為何是隻有六歲的福臨?

潘靈聰


皇太極死後,因為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的繼承人,當時的清朝也沒有嫡長子繼位的傳統因此誰能繼位,由八旗王公來決定說白了,誰的佔的八旗旗數多,誰的兵力多誰就是皇帝了。當時有資格有實力爭奪皇位有四個勢力。分別是多爾袞,代善,豪格,和孤兒寡母最沒有實力的孝莊福臨兩母子啦,最沒有實力福臨最後確是當了皇帝,這一切都靠著孝莊高明的手段和政治謀略所取得的,孝莊是個很厲害的女人!

皇太極死後,孝莊很清楚,如果自己的兒子不能繼位當皇帝,他們母子二人不會有什麼好渣場,也許連命都保不住啊!因此聰慧過人的孝莊運用高明的手段讓自己的兒子繼位。首先孝莊聯合了當時的哲哲皇后,因為按照規定皇帝死後,皇后是主動擁有八旗中的兩旗的,再說了,孝莊還是哲哲皇后的侄女呢,大家都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的人,福臨繼位對蒙古和大家都有好處,所以孝莊和哲哲皇后結盟起來,為自己爭的了兩旗兵力的支持。但是那樣還不夠,然後孝莊拉攏了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擁有一旗,孝莊承諾讓濟爾哈朗當顧命大臣,濟爾哈朗同意了這個交易,就是說孝莊擁有三旗兵力支持啦,可謂有了底氣。而代善年齡大,不想爭奪皇位,他手下有兩旗兵力,再說了,孝莊也承諾讓代善當顧命大臣,代善也就偏向於立福臨為帝了。孝莊有五旗支持,可以說勝出的可能很大,但是不能說就無憂了,孝莊必須拉攏多爾袞,多爾袞手下的兩旗兵力是最厲害的,多爾袞是福臨繼位的最大隱患,只要拉攏了多爾袞孤立了豪格,只有一旗的豪格做不了皇帝,福臨做皇帝就安穩了。


多爾袞也想當皇帝,他自信以為自己實力最強,繼位是最可能的,沒想到被孝莊用高明的手段瓦解了。哲哲皇后和孝莊召見多爾袞,好聲好氣力勸多爾袞支持福臨繼位,同時也承諾讓他當攝政王。在現實情況下,多爾袞無奈的接受了妥協,他也知道,硬來不一定他最後當皇帝,打起來,誰不能保證自己能贏,只能暫時妥協留待以後了。最終趙莊用自己的手段推福臨上位,年僅6歲的福臨就這樣當了皇帝。

清朝進入北京後,多爾袞的勢力迅速擴大,多爾袞打擊政敵,朝堂中幾乎大權在握了。這時孝莊運用以柔克剛的手段。不斷給多爾袞加封號,甚至到了“皇父攝政王”的稱號,因為皇父這個名字,有了孝莊下嫁給多爾袞的傳聞,不管真假,孝莊運用以柔克剛的手段牽制了多爾袞篡位的野心,多爾袞最後39歲墮馬死啦,死後孝莊封他為義皇帝!福臨的皇位終於能保住了,成了勝利者。福臨的確有福,因為他有一位手段厲害的母親,正是孝莊的手段才能讓福臨做皇帝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政治交換而已。

皇太極突然死亡,沒有提前確定繼承人,就該滿清王公大臣合議。

當時,兩黃旗支持皇子,正藍旗支持皇長子豪格,兩白旗支持多爾袞。其餘三旗基本支持兩黃旗的意見(不管是兩黃旗,還是其餘三旗,都不能直接支持某一皇子。特別是兩黃旗的態度非常曖昧,只要皇子當繼承人就可以。這樣能保住兩黃旗皇帝親軍的身份,確保既得利益。這也是豪格完全沒有想清楚的地方)

正式開會時多鐸設套,先公開推薦豪格。豪格當然只能先說幾句客氣話,謙虛說自己德才皆薄等。多鐸馬上接話,既然豪格認為自己德才不足,那末就推薦大貝勒代善。代善當然不敢在兩大勢力間做傀儡,說自己年老,不能接弟弟皇太極的皇位。

此時,兩白旗公開推薦多爾袞,兩白旗及正藍旗堅決反對。索尼鰲拜等兩黃旗將軍甚至拔劍懟兩白旗,被驅逐出去了事。

局面僵持不下,多爾袞拋出補充意見,推薦

福臨做繼承人。如此,兩黃旗支持皇子的意見得到滿足,代善等三旗也滿意,皇太極皇后哲哲無子,福臨是侄女孝莊的兒子,又排除了博穆博果兒,也是極為滿意。只豪格損失最大。

作為交換,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被確定為輔政大臣,隨後,多爾袞踢走濟爾哈朗,晉升為攝政王,獨領政權。


四川達州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皇太極死的很突然,來不及留下遺憾,自然也就沒有法定的繼承人。這個時候,皇位的候選人有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多爾袞自不用說,他是努爾哈赤和阿巴亥的兒子,和多鐸為一母同胞兄弟。當時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因為多爾袞年紀尚小,而且沒有顯赫的戰功所以不被大家所支持,即使他是努爾哈赤非常喜愛的兒子。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多爾袞雖然嘴上沒有多說什麼,但其心中還是怨恨皇太極的,畢竟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死後逼迫多爾袞的母親為父親殉葬。 多年以來,多爾袞和弟弟豪格南征北戰,為大清入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皇太極死時,多爾袞已經是戰功累累,軍工顯赫了。所以這次,多爾袞是有資格競爭皇位的。



豪哥是皇太極的長子,雖然是多爾袞的侄子,但卻比多爾袞大三歲。豪哥此時最大的優勢就是是皇太極的長子,所以朝中昔日追隨皇太極的大臣們都是擁護豪格的。豪哥不僅有眾多大臣的擁護,戰功也是有的。所以在這次爭奪皇位的戰爭中,豪格是志在必勝。



支持多爾袞的人和支持豪格的人在朝堂上爭論不休,這樣吵下去是沒有結果的。這時候,一個人挺身而出,他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眼看兩方爭論下去是沒有結果的,於是濟爾哈朗提議推舉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為帝。多爾袞自知在爭奪皇位上也沒有太大的勝算,不如來個順水推舟,成全了福臨。一來,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就算日後和自己一起輔政,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威脅。二來,福臨年紀尚小利於控制。如此一來,雖然自己當不了皇帝,跟豪格相比,也算是贏了他。



也有傳聞,多爾袞在皇太極還沒死的時候就覬覦自己的嫂子孝莊。所以這次之所以把皇位讓給福臨也是看在孝莊的面子上。後來更是有孝莊下嫁多爾袞之說。據說順治曾叫多爾袞皇父攝政王,不知是真是假。


三七的歷史書屋


不請自來,佔位。

皇太極在其父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基礎上創建了清朝,明朝五行屬土,清朝崇尚火德,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極的野心,奈何英年早逝,由其第六子福臨繼位年僅6歲,為什麼是6歲的福臨而不是已經成年的其餘人呢?



話說剛開始的清朝還是像蒙古等少數民族一樣實行聯盟制,推舉勢力最大的人做首領,皇太極死後按照滿人的規矩經過角逐一共有兩位有資格成為皇帝,其一是皇太子的兒子豪格;其二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兄弟十四弟多爾袞,可是皇位恰恰與這兩位無緣到底是為什麼呢?

按照少數民族的傳統兄終弟及也許合法的,而且多爾袞此人雄才大略,在和明朝的作戰中勇猛無比戰功赫赫,更是有兄弟多鐸、阿濟格掌兩白旗,還有一眾支持的人,一時間呼聲很高。



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並且已經成年,手裡握有鑲藍旗,皇太極死後原有的兩黃旗又轉投豪格旗下,在兵力上豪格也絲毫不弱於多爾袞。

俗話說好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豪格明白這個道理,多爾袞也明白這個道理,這些不得不佩服清朝前朝的人還是非常有戰略目光的。,在眾人的調節下,多爾袞與豪格退出了皇位爭奪,轉而支持別的皇子繼位,多爾袞支持6歲的福臨,豪格支持兩三歲的博果爾。

結果是豪格在政治上還是沒有勝過多爾袞,棋差一招讓多爾袞立了福臨,有了從龍之功,進關後權傾朝野,甚至到最後豪格命喪黃泉。



追根究底福臨能做皇帝基本上就是多爾袞與豪格的政治博弈,加上福臨和博果爾都是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生的孩子,這樣也更利於滿清藉助蒙古人的力量。

一元復始,看歷史,學歷史,尊重歷史……


一元復始


清太宗皇太極因突發疾病死去,後金(大清)的權利中心瞬間成了真空,八旗各方力量都在磨刀霍霍,大有火拼天下之勢。就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令人奇怪的是,論實力最弱,論能力最差的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居然勝出做了皇帝,他就是進入中原稱帝,清朝的第一個皇帝――清世祖順治帝。


Δ順治

為什麼不可能成為了可能,這其中原因何在?孤兒寡母的順治和孝莊為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勝出呢?欲瞭解這一切,且聽春秋君慢慢道來。

一、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妃子阿巴亥。多爾袞是皇太極的異母弟。多爾袞從小就跟著父親和哥哥皇太極南征北戰,在戰鬥中成長,經過了戰爭的洗禮,多爾袞逐漸鍛鍊成了一個軍事家。

不過他的哥哥皇太極始終壓制著自己。說實話,當年父親努爾哈赤最喜歡自己,有心在百年之後把皇位傳給多爾袞,不過努爾哈赤沒有寫下詔書,只是口頭對愛妃阿巴亥承諾的。

當父親努爾哈赤被明朝紅衣大炮重傷不治而亡後,皇太極和親兄弟賜死了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奪得了皇位。那時多爾袞假裝不知道殺害母親的真相,敢怒不敢言,只有忍氣吞聲的服從皇太極的領導。

不過在和明朝作戰過程中,兄弟倆配合還是比較默契的,多爾袞為清朝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多爾袞都有資格角逐皇位之爭。



Δ多爾袞和孝莊

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是多爾袞的侄子,其實豪格比叔叔多爾袞還大3歲呢。同樣在和明朝的戰爭中,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自然是父親的左右手,他勇猛善戰,尤其是力大無比,是一員猛將。

雖然皇太極活著時候沒有立豪格為太子,但當時受漢族立嫡長子為太子的影響,像代善等一些大臣都擁護豪格繼位。豪格是皇太極的10個兒子中是最有能力和叔叔多爾袞爭天下的對手。

三、多爾袞和豪格權利之爭。

假如按照漢族皇位繼承製度:“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辦法,豪格無疑是順理成章的皇位繼承者,但是當時的大清沒有這種制度。這就造成了當時的混亂。

皇太極有16個兄弟,除了禇英早死外,其他兄弟都沒有能力爭權,這樣一來,多爾袞的同胞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支持多爾袞繼位,而受漢族立嫡的影響,代善支持豪格接替父親的權利,兩黃旗也支持豪格,於是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成為眾人擁立的對象。然而,由於多爾袞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這樣就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

豪格和多爾袞雙方的擁護者紛紛拔刀相向,眼看一場流血事件就要發生。其實擁護者都是為了自己將來的權利,自己主子一但上位,他們這些擁戴者就會有升遷的機會。這是很顯然的事情。

此時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多爾袞冷靜思考後,覺得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閒之輩。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折衷辦法呢?多爾袞思考著。

多爾袞思索的時候,豪格也沒閒著,他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商解決,讓叔叔退後一步,這是與虎謀皮的事,是絕對沒有可能的事,武力解決自己也沒有絕對把握。 他也陷入了沉思。於是雙方就僵持了下來。

兩個強勢的人相持不下,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鬥爭旋渦裡。這正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權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苦思冥想一條妥善處理的辦法。

在豪格與多爾袞準備魚死網破的時候,朝中大臣拿出了一套第三個方案,既不是豪格繼位,也不是多爾袞當權,一套令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

事情是這樣的,兩黃旗大臣帶劍上殿,對眾人說,我們追隨先帝出生入死,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肯揮劍自縊。

多爾袞知道,這些人都是經過戰火洗禮的將軍。說到做到,一但不從他們的意見,逼反大臣,大清這麼多年得到的土地和現在局面,就會付水東流。多爾袞靜聽他們的方案。方案是這樣的:

立先帝6歲的兒子福臨繼帝位,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二人攝政。兩黃旗的大臣們考慮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有他出任第一攝政王,這樣一來,朝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



Δ豪格

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王,這樣以來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多爾袞不愧是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很快同意了這個方案,多爾袞感覺自己權利沒有被削弱,這不過是名義上的讓步,權利還控制在自己手上,從後來的局勢來看,多爾袞分析的沒錯,然而豪格卻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


秉燭讀春秋


當時的情況很複雜。

滿清的政治制度比較落後,或者說比較先進,遇到點大事都是要攝政王大臣會議,坐一塊開會決定。

多爾袞有正白鑲白兩旗,皇太極長子豪格有正黃鑲黃兩旗和正藍鑲藍兩旗的支持。

但是皇太極生前沒立太子,多爾袞又是叔叔輩的。

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各退一步。讓皇太極九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攝政。


平陽侯


當時滿清入關初期,南明尚未平定,皇太極暴斃而亡,按說應該立豪格,但是論軍工社稷威望多爾袞更勝一籌。多爾袞和胞弟多鐸有兩白旗支持,後有鑲紅旗碩託加入,豪格兩黃加兩藍旗支持,雙方各有摩擦,兩白旗實力是八旗中實力最高的,雙方僵持不下,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這個時候多爾滾提出:“不立我,論年紀,應當立禮親王代善。”代善說:“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的長子,當承大統。至於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多爾袞和豪格兩方持平,繼續對下去,很有可能會兵戎相見。如此本就還在擴張狀態,沒有徹底穩定的大清,很有可能就此分崩離析。大貝勒殺子碩託以弱多爾袞,代善做出了犧牲,至此豪格和多爾袞不敢造次,在兩方商議之下,大貝勒代善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從其他皇子中選出來一個,憑著子以母貴選定了九阿哥福臨和十一阿哥博果爾,後因孝莊為人端莊大體,又得先帝賞識,家族蒙古科爾沁部,有有多爾袞立捧,立皇九子福臨繼位,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