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伯邑考是個怎樣的人物?

古梁鏞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嫡長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兄長,母太姒,是夏禹後代有莘氏部落之女,周文王的正妻。周文王共有十個兒子,分別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文王被商紂王囚禁,伯邑考在商做人質,為商紂王駕車。後來商紂王將伯邑考殺了,將他做成肉羹賜給周文王,周文王是假裝不知,還是真的不知,不動聲色地吃了商紂王賜的肉羹。紂王認為周文王並不如傳說中的那樣是個聖人,因為他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而不自知。由此放鬆了對周文王的警惕,周文王得以逃脫。伯邑考因為肉羹一事,成為周文王兒子中最悲情的一個,也是武王伐紂最早被犧牲掉的人。



《封神演義》裡他的故事具有了神話的成份,具說他為了救被囚的父親周文王,帶寶物進獻給紂王,因其美,被妲己看中,欲引誘,伯邑考不從,惱怒之餘被妲己反咬一口,說伯邑考調戲她,紂王怒而殺伯邑考,才有了後面肉羹之事。

封神裡伯邑考因其孝道忠厚,被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之神。




俚說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在《封神演義》中他不僅長相英俊,而且他精通琴藝。同時他還是一個著名的孝子。當時因為他的父親西伯侯姬昌被商紂王囚禁,作為孝子的伯邑考非常擔心西伯侯的安危,出於孝心,於是他就帶著三樣異寶去朝歌獻給商紂王,希望能救出西伯侯。


但是當伯邑考去到朝歌后,因為他長的英俊,所以當時的妲己就看中了伯邑考,於是妲己就引誘伯邑考,但卻遭到伯邑考的拒絕和斥責,伯邑考此舉因此惹怒妲己,故而妲己非常痛恨伯邑考,最終導致伯邑考遭到極其悲慘的結局,被做成丸子給西伯侯吃。

西伯侯精通卜卦,他雖然由卦象得知伯邑考的遭遇,但為了騙取商紂王,西伯侯只得忍著悲痛吃下丸子。

伯邑考是伐紂時第一個去世的正神,後來武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主持封神之事,因伯邑考的忠孝,所以伯邑考被封為中天北極紫薇大帝,為尊貴之神,其代表的不僅是尊貴,而且還代表著權利、帝王。


那歷史上的伯邑考是怎樣的人呢?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太姒。太姒是周文王姬昌的正室,她和周文王一共生了十子,長子就是伯邑考,次子是周武王姬發,三子是管叔鮮,四子是周公旦。

歷史上的伯邑考生卒年不祥,有的記載的是周文王姬昌十三歲時,生下伯邑考,十五歲生下週武王姬發。

而後來至於周文王姬昌為什麼立次子姬發為繼承人,則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說法就是大家熟知的,因為伯邑考去世的早,所以作為周文王次子的姬發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繼承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周文王舍長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發為繼承人的。因為伯邑考雖然頗為孝順,是個孝子,周文王姬昌和太姒所剩的十個孩子,因為太姒非常賢良,故而伯邑考十兄弟從小就受到他們母親的教導。

但所謂人的智慧和才能不同,在伯邑考十兄弟中,只有周文王次子姬發、四子周公旦才德最高,所以他們就周文王最得力的助手。

而周公旦是姬發的弟弟,他們兩個既然才德最高,所以周文王姬昌就立了次子姬發而舍伯邑考了。


後來周文王姬昌因觸怒商紂王而被囚禁,伯邑考於是就去了人質,而給商紂王駕車,但是後來伯邑考最終被殺了。


中孚鑑


近日,封神演義再次迎來了新的版本,新的劇情,新的角色,說實話,可把我雷得不行。

而不管是老版還是新版,有一個很是悲情的角色始終是不變得,他就是伯邑考,這個捨身救父卻慘遭不幸的人物,今天便來好好說一下歷史中的伯邑考。

很多人都看過封神演義,其中的伯邑考是姬昌長子,當然歷史中也是如此,而封神演義中,伯邑考與蘇妲己青梅竹馬,日久生情,伯邑考長相俊美、最擅長的乃是琴藝,可彈還魂曲。

封神演義中,伯邑考沒有聽從姬昌的話,帶著西岐貢品來到朝歌企圖營救姬昌。由於人長得帥,又有才,還帶著大批珍寶。如此高富帥的形象自然是會得到美女青睞。而當時已被狐妖附身的蘇妲己也是其中之一,主動投懷送抱。可伯邑考乃是正人君子,油鹽不進,屢屢被拒絕的蘇妲己非常生氣。


所以伯邑考便被妲己設計為企圖要非禮她,後被紂王剁成肉餡做成肉餅來測試姬昌的忠誠,姬昌雖然占卜得知真相,但為了能夠活著回到西岐報仇,忍痛吃下了愛子。後來回到西岐,伯邑考三魂化作了玉兔,被受女媧之命的嫦娥帶到了廣寒宮。

後來商紂政權被推翻,姜子牙封神,伯邑考殘魂被封為紫微大帝,全名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總管帝星,代表著帝王、皇權,地位極其崇高。

歷史中的伯邑考雖不似神話中傳奇,卻也是可憐之人,伯邑考,自然是姓姬的,名考,古有“伯仲叔季”,以伯為首,而邑一字則表示其世子身份啦,所以人稱伯邑考啦,伯邑考死於文王之前,史書中關於其死因也是不甚詳細,

後世中有傳說伯邑考乃是為帝辛所殺,倒是與封神演義有相似之處,文王姬昌被囚禁於朝歌,而作為其長子的伯邑考便作為了質子留在紂王身邊,為紂王驅車駕馬,紂王殺伯邑考,將其做成肉羹。


更言道“聖人應該不會吃自己兒子的肉做的羹”,姬昌吃下逃離朝歌,伯邑考死後,武王姬發被立為太子,而不是伯邑考的兒子。

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關於其死因還有其他的說法。比如說他是因病早逝的,因為在其周武王推翻商朝後,分封天下,其中並沒有提到分封伯邑考的後人。如果伯邑考不是早死,那應該會有子嗣。


白話歷史君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伯邑考是後人疑問中美麗的傳說

武王弟兄十人,都姓姬名“某”,唯有老大以伯邑考之名傳世“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見《史記-管蔡世家》),後人多有附會,說伯是老大的意思、邑是官名、考是其名,也有道理,人家本來就叫“姬考”嗎。關於其歷史存在,一說其被紂王所害,一說其早亡,一說其被廢,不一而足,這種事誰也別企圖想說服誰,一哥俗人,以俗人這心態度之。

其一、不可能被立為太子,姬考是長子是見於正史的,說文王十三歲得伯邑考、十五歲得武王發也是有後人考證的(《毛詩正義》),說其被立為太子而被廢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要知道以嫡長子為中心的宗法制是周公旦創立的,西伯時立太子當從殷商之法則,殷人是不是嫡長子繼承製,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母系部族的強大與否、天地神明的暗示如何等恐怕是殷人所熱衷的。況且西伯父親季歷的繼位就是兩個伯父“讓賢”而來的,《史記-周本紀》說“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是有點明白,人家文王的老孃、老奶奶好啊,那二位恐怕就不行了啊。

   其二、死於紂王之手的可能性不大,從“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的記載來看,其沒有參與討伐殷商的戰爭,至於說文王被囚前羑里,是大臣用賄賂的手段把文王買出來的,沒見伯邑考為紂王駕車的記載,如果紂王是你,用仇家的兒子為自己“開小車”,你放心嗎?至於做成肉包子之類,恐怕唯有封神之小說家言了。

   其三,早死是有可能的。說“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應該是事實,在整個討伐殷商的過程中未見其縮影,文王死後,直接是“太子發立,是為武王”,沒有提及這位大哥,分封時也沒有見到分封其後人,要知道周公以所謂的“德”公行天下,連久遠的五帝后人都有封地,況自己的大哥侄子嗎?看來不僅是死了,而且是早死。

早死的人可以附會更多的今人傳奇,化作兔子也算美麗,後世不是有個早死的世子叫趙德芳的嗎?成了人們心中的“八賢王”婦孺皆知的噢。





一哥於一


伯邑考是中國歷史上週文王的的長子,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禁攸裡多年不能回家,長子伯邑考是個孝子,也很有才,擅長音樂。為了搭救父親,帶上珍寶千里迢迢來到商朝的首都朝歌見紂王獻寶,紂王已有釋放周文王的意思,可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遇上妲己這個狐狸精沒完沒了的糾纏,伯邑考沒有順從妲己的無理要求,妲己便惱羞成怒,在紂王面前說了伯邑考的壞話,紂王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不但沒有釋放周文王姬昌,而且還殘忍的殺害了伯邑考,剁成肉餡烙成肉餅讓周文王吃,周文王會算掛,算出大兒子遇害了。紂王派人給送的肉餅就是兒子的肉。文王假裝不知,不得已吃了兒子肉做成的肉餅,此時此刻的我周文王是心如刀絞。商紂王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周國的一致痛恨,周武王舉全國之兵討伐殘無人道的殷紂王。滅了紂王統治。推翻了商朝,建立周王朝。


勇往值錢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周武王姬發的哥哥,他相貌堂堂,能力出眾,是為大孝子,為了替父贖罪而到朝歌,被妲己所害而死。商紂王下令把他剁成肉餅,製成肉丸給其父姬昌吃,以此試探陷害姬昌。後姬昌奮發圖強,在兒子姬發手裡擊潰商紂王,一雪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