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伯邑考沒死,是不是建立周朝的就是他了?

餘兒談歷史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長子、周武王姬發的哥哥,他的母親為太姒,太姒和周文王生有十個兒子。本來周文王姬昌是西歧之主,按理說繼承他位置的應該是他的長子伯邑考,但是一說伯邑考早死,所以後來繼位的是周文王次子姬發。

那如果伯邑考沒死,是不是就可以繼承周文王的位置呢?

的確,一種說法是伯邑考早死。伯邑考敦厚仁愛,是一個孝子,當時在周文王被囚禁後,作為孝子的伯邑考為了救其父姬昌,於是就去了商朝做人質,之後因為觸怒商紂王,結果紂王不僅烹殺了伯邑考,而且還把他做成吃的賜給周文王吃。

後來周文王姬昌得以回到西歧,因為其長子伯邑考已死,故而其次子姬發後來得以繼承了周文王的位置。

如此按理說,作為長子的伯邑考,他若不死,確實有很大的可能可以繼承周文王的位置。

但是關於周文王傳位之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周文王和太姒生有十子,這十兄弟在太姒的教悔下,也確實不錯。但是在這師兄弟之中,最德高才重的卻是周文王次子姬發和四子周公旦,他們那時可謂是周文王的左膀右臂。

換而言之,伯邑考雖為長子,但對於德高才重方面卻不去姬發和周公旦。所以周文王沒有選長子伯邑考為繼承人,而周公旦雖然和姬發希望德高才重,但姬發卻是周公旦的哥哥,所以最終周文王就選了姬發為繼承人。

所以,雖然伯邑考作用長子,既然他沒有早死,他也未必能真能繼承周文王的位置。

伯邑考雖然早起沒能繼承周文王的位置,但是在《封神演義》中,在武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歸國封神,因伯邑考忠孝之心,所以就封他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這個神位是尊貴、權利、帝皇的象徵,是一個尊貴之神。


中孚鑑


我覺得是可能的,不為別的,就因為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嫡長子。

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中國歷史在進步了千年之後的晉朝(公元278年),晉武帝司馬炎立了一個白痴太子司馬衷,最後成為皇帝,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是嫡長子。劉邦能力那麼強,都不能動嫡長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漢武帝晚年,就因為動了嫡長子劉據的太子之位,引發了巫蠱之禍,導致2萬人因此喪命,這就是嫡長子的威力。

再來說說伯邑考,伯邑考因進京救父,而死於紂王之手,我們先來看看《史記》的描述: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


即:當時,商周王時以東伯侯姜桓楚(九侯)、南伯侯鄂崇禹(鄂侯)和西伯侯姬昌為三公。東伯侯姜桓楚獻女於紂王,紂王不喜,於是殺了東伯侯姜桓楚及其女。南伯侯鄂崇禹據理力爭,卻被紂王殺害,姬昌嘆息,北伯侯崇侯虎此時諂媚紂王,紂王於是囚禁姬昌。伯邑考和閎夭前來朝歌,獻寶物和美女於紂王,紂王才放了姬昌。

從《史記》中的這段描述來看,紂王成了一個妥妥的暴君。紂王因為不愛妃子,就殺了朝歌妃子,盛怒之下,甚至斬殺了她身居三公高位的父親。此時同屬三公的南伯侯鄂崇禹據理力爭,紂王也殺了他。姬昌只是惋惜,就被人進讒,紂王囚之。

歷朝的史書都會對勝利者大加褒獎,對失敗者大加指責。《竹書紀年》中標明商紂王是一個比較英明的君主,並不像《史記》中說的那麼壞,即:他不會向後世的石虎、高洋之流隨便殺人,是有自己的判斷力的。對比《史記》中所記載的這件事情,筆者認為:

1:紂王為什麼要殺東、南、西伯侯?

我們從《史記》中的記載來看,當時的東西南北四伯有三個被召進京來做三公,而且從最後的結果來看,三公已去其二,剩下的西伯侯姬昌也曾經囚禁。紂王應該是想將這三個人一起殺掉,因為這三個人勢力強大,威脅到了商王朝的統治地位。

2:紂王為什麼殺掉三公中的兩位,只留西伯侯姬昌?

筆者認為,是因為姬昌的實力太大,不易除去。商紂王時期東西南北四伯是當地的放過,在當地的影響極大,有眾多諸侯擁護。當時的周國在姬昌的父親周太王時已經興盛,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國;到姬昌手裡時,對內修德政,對外征伐不聽命的諸侯,文治武功,受到了大批諸侯的信賴。這個時候,如果紂王再擊殺他,那麼紂王留給天下以口實,來聲討商王朝。如果說他能勉強抵抗東、南面諸侯的反叛,若再加一個西面,紂王難以抵擋,所以必須放了姬昌。

3:伯邑考為什麼要進京?

伯邑考應該知道商紂王明裡殺三公,抓姬昌,其實是在展示自己的威懾,不殺一兩個人如何展示自己的權威?那麼伯邑考明知是死,不去不行嗎?或者派個使者去打探一下消息再去不行嗎?伯邑考仍然要去,只能說明是商紂王點名道姓要求他去,其實這從另一個方面表明了他嫡長子的地位。此時,周文王姬昌正在朝歌做三公,從商紂王強召伯邑考來看,周國當時應該就是嫡長子伯邑考在監國。

4:對於這次事件,紂王是怎麼解決的?

這次事件一定在當時引起了渲染大波,這是中央王朝無信的外交事件。紂王這樣做已經將自己樹立在天下的反面,天下諸侯要聲討他。然而如果就這麼放了姬昌,那麼對內會失去威信,將來天下諸侯會不在臣服於自己的威懾之下。因此,伯邑考進京,商紂王殺之,是必然的。

綜上,伯邑考如果不死,一定能用自己的嫡長子的特殊身份在周滅商的過程中發揮極大的作用,伯邑考順利坐上週朝的皇位,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心說歷史


如果伯邑考不死,建立周朝的也不會是他。一個人的性格就決定了他的一生,所謂三歲看到老就是這個道理。

看過《封神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伯邑考生性善良,是一個大孝子。當年周文王惹惱了商紂王而被囚禁在羑里。長子伯邑考知道後一直憂心忡忡一心只想早日就會父親。

儘管朝中大臣百般勸阻伯邑考還是決定帶上國中寶物去商朝救贖父親。

伯邑考一心救父,這是身為子女應該做的,但是救人之餘而沒有好的計策,實在不是智者所謂。伯邑考認為商紂王只要收了禮物就會放了父親,這說明他沒有看透商紂王殘暴不仁的本質。把一切事情想的太過於簡單,因為伯邑考生性良善所以他不會把人往壞處想。這也為他最後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封神演義》中關於伯邑考和蘇妲己的說法都不大一致,不管歷史的真相是什麼,結果都是蘇妲己和伯邑考有情,但是伯邑考明知蘇妲己已經是商紂王的王后,卻還是忍不住想要見她。明知不可為,卻還是不能控制自己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

另外《史記》有記載:“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日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日伯邑考,次日武王發,次日管叔鮮,次日周公旦,次日蔡叔度,次日曹叔振鐸,次日成叔武,次日霍叔處,次日康叔封,次日焻季載,同母兄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史書記載,姬發賢能,能夠輔佐周文王。所以周文王立武王姬發為太子。

綜上所述:伯邑考雖然是長子,但是生性太過善良,不能識人之惡,雖有救父之心,但是遇到情況不能控制自己終究難成大事。再者,史書有記載周文王立武王姬發為太子是因為他有才幹,能夠輔佐文王。所以即使後來伯邑考沒有死,也不會是他來建立周朝。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不會,因為伯邑考的死,也正是徹底激怒了他的父親周文王對商朝的失望和怨恨,才使的他,裝傻吃下用伯邑考肉做的肉丸,也正是伯邑考的死加速了周文王和他兒子周武王對商朝的憤怒必須推翻商朝,再者歷來暴虐的君王都將會走向滅亡,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粵北山卡拉小夥


伯邑考雖是周文王長子,身份居長也仕父敬孝,但智謀不足、治國之才尚缺。因此伯邑考如果沒死,他也很難建立西周八百年天下。


小龍女5505


是的,就是他的,周朝建立,發展到獨霸天下,靠的是兩件上品仙器,第一件,分封,周朝佔據地盤會分封自己的嫡系,親族到新佔領的地盤!這樣一呼百應,血濃於水,像極了現在的某些人對親戚的操作!第二,土地井田制,別看以後這個制度被廢棄,但是在當時商王朝處於部落統治時代。他這樣解放了土地,得到人民擁戴,一舉多得,!有些事情,跟人沒關係,關鍵在於制度的優劣性!


一樹梨華9528


作為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又文才兼備,如果他不死,加上姜子牙的輔佐,創建西周者應是伯邑考。



等待怒放436


他老爸在,就沒他什麼事,姜子牙是奔著他老爸去的!他老爸雄才大略。五行八卦。奇門遁甲,樣樣精通!


小樓聽雨71514


不一定,參照李世民


用戶4309590019492


世界沒有如果,我們不能假設。想想如果伯邑考不死,大概率會繼承周的統治,以他的才幹和膽識以及威望,估計商的統治會更容易被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