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兩個多小時的《囧媽》一口氣看下來,哭了笑了深深觸動了,真的很佩服徐崢導演——在這萬家團圓親情最濃的春節,他卻撕開溫情脈脈的表象,暴露出無數家庭中

親人之間,正經受的“盲愛”之痛。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 為什麼說是“盲愛”?你看不見真實的我,我看不見你付出的真心

1、你想不想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給

母子倆同坐一輛火車,媽媽只知道不停地喂兒子吃東西,卻並不知道兒子究竟喜歡吃什麼?只知道催問兒子:“什麼時候要孩子?”卻並沒有注意到兒子滿臉焦灼的臉龐,兒子心裡究竟在擔憂些什麼?

媽媽給兒子的關心,是媽媽要給的;卻並不是兒子心裡想要的;當兒子一再拒絕後,媽媽還是不停的問不停地給!

但兒子想吃最後一塊紅燒肉,媽媽卻偏不給!兒子的感受完全被忽略了

2、媽媽的眼裡只看到問題,沒有看到人; 媽媽想的是解決問題,卻沒有真正關心到問題背後的人。

所以,伊萬憤怒說“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婚姻是問題,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3、我愛的,是你的幻像,我的幻想

兒子徐伊萬對媽媽說:“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接水?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變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更令人痛苦的是,伊萬下意識地復刻媽媽對待自己的模式,,也是這麼對待老婆張璐的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正如張璐所講“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象的那個人嗎?”

可怕的惡性循環——你看不見真實的我,我看不見你付出的真心

囧媽囧兒囧兒媳,大家明明都想要對對方好,結果卻令人悲傷——“盲”愛,像一張細細密密的情網,把三人都網在其中,糾結掙扎難受。


  • 為什麼會這樣?“為你而活”,是親情最沉重的枷鎖

1、孩子已經長大,媽媽卻還不願意放手

媽媽愛兒子,事無鉅細,都要管。小的伊萬,是需要這樣的照顧,才能長大,但成年的伊萬,是不需要的,並且,媽媽也管不了。

但是,媽媽看不到,也不願意放手:“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啊”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這句理直氣壯地話,會讓孩子非常的憤怒。但是,站在孝順的兒子的位置,竟無法反駁:因為,小的時候,確實,是媽媽在管啊。

但如果媽媽繼續管,卻束縛了兒子獨立自主長大的能量,這會讓兒子非常難受。

所以,伊萬對媽媽說:“離我十米遠”,他需要時間空間來自由的生活。


2、不管發生什麼,順媽媽的心最重要

伊萬,事業成功了,婚姻卻出問題了。

媽媽不滿意,繼續幹涉掌控他的生活,卻讓伊萬更加失控。因為,伊萬在張路與媽媽之間,很難做——“你整天逼著我跟張璐生孩子,在她面前我要維護你,在你面前,我要維護她,我跟她不知道吵了多少回!”

這些,媽媽都聽不見看不見,還一直逼問:“為什麼?”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當伊萬氣急崩潰大哭,媽媽脫口而出的話是:“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呀?!”

是的,媽媽,還在要求兒子要“乖巧聽話順父母的心”;可是,兒子的心痛不痛,怎麼順自己的心,媽媽卻並沒有看到!


3、為你而活,愛的雙方,都沒有自我

爸爸喝酒腦溢血而死,媽媽選擇,傾盡全力愛兒子:“為你而活”;但兒子伊萬的感受是“煩死了!”“我受夠了!”他想要逃離,但又覺得無處可逃;因為,這是母子聯手共同建造的心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想要活出真實的自我,都要滿足自我的心理需求。

但媽媽愛他,愛得沒有自我,這意味著媽媽,把自己的生命與他的生命,捆綁或者合二為一。

這意味著,媽媽選擇“自我犧牲,成為了他一部分”,也意味著“媽媽用犧牲,控制(吞沒)他,他成為媽媽的一部分” ,媽媽和他,都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都很壓抑痛苦!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所以,媽媽,年輕時不敢鬆懈,直到老了,卻一定要到莫斯科尋找年輕時的遺憾,彌補自己失落的青春。

但是,對兒子來講,媽媽的控制,是建立在“愛與犧牲”之上,他的心,被高高置於“道德與孝順”的十字架上, 反覆的感動反感又煎熬。

所以,兒子伊萬,想盡辦法要逃脫媽媽的控制,獨立長大,卻又不敢。

“為你而活”,是親情最沉重的枷鎖

這種關係,復刻到伊萬的愛情婚姻裡,也是如此。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正如張路所講:“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愛一個人願意全心付出,後來才發現,有時候就算付出,也難免互相傷害。我曾經很努力,想要成為你心目當中的理想的那個人,但是我真的做不到。”

“我的眼裡只有你”,不是最美最動聽的愛語,卻有可能是,最可怕的控制同化


  • 盲愛之痛,要怎麼破?也許可以試試愛恨交加對孩子

四十好幾的徐伊萬,在離婚的困境下,以近乎慘烈的方式,中年叛逆,才得以在心理層面上,與媽媽分離,真正長大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電影中,有熱辣大膽的娜塔莎,有冰天雪地的大黑熊,有從天而降的熱氣球,這才促成伊萬與媽媽的和解,但我等凡夫俗子,沒有神助攻,要怎麼破?


1、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從剪掉臍帶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一個獨立於媽媽之外的個體了。

如果伊萬媽媽,能夠意識到:伊萬不是她的附屬品,不是她的私有財產,更不是泥娃娃,可以讓父母隨意捏,可能就不會那麼,對待伊萬了

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養育,養育之恩比海深,但,養育孩子,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理想意願的實現者!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著名詩人紀伯倫所寫《論孩子》,值得我們時刻謹記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靈魂,那是父母無法抵達的境界。

我們需要尊重他們,平等地愛他們。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依然我行我素:“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這隻能約束孩子的行為,卻不能約束孩子的心;父母越控制,孩子越想逃;越無視孩子的反抗,孩子越反感,離父母越來越遠。


2、在孩子恨你之前,恨孩子

媽媽對孩子,不是全然的愛,也會有恨。

著名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列出17條媽媽恨孩子的理由。

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孩子,不是媽媽理想的孩子”。

“有了孩子後,媽媽不能再隨自己的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兩條,相信很多媽媽有很深的感觸和體會。

如果,媽媽能夠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這股恨(不喜歡不接納甚至渴望逃離),對媽媽對孩子來講,是有益的。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因為,這有助於媽媽,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拉回來,關注關心真實的自我

更有利於,形成“母嬰間隙”:母親和嬰兒之間,要有間隙,一個小的距離;這有助於,母親和孩子保持個體的獨立。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就像伊萬媽媽,全然的愛伊萬,淹沒了自我,也差點吞沒伊萬的自我——讓伊萬焦躁不安,陷在逃與不逃之間痛苦掙扎。

如果,伊萬媽媽在伊萬“受夠了”恨自己之前,意識到自己也會恨孩子——因為爸爸早過世,媽媽不得不一個人辛苦養育孩子——“

溫柔的一推”,輕輕地把孩子推開,多一些關心給自己,母子的關係會更好。

電影最後,崩潰的伊萬,終於憤怒地把媽媽推開,心理獨立;媽媽也演出成功,找到自我

這時候,伊萬想要陪媽媽,之前各種辦法強迫兒子陪自己去莫斯科演出的媽媽,已經不太在意兒子陪不陪了說:”我還要巡迴演出呢,不聊了不聊了”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就像奇葩說裡面的詹青雲說的:“媽媽不是超人,媽媽只是人

如果,媽媽在能力範圍內,先儘量讓自己做一個正常的人,其次,才做一個好媽媽;也許,會是一個更好的媽媽。

母子之間,有愛有恨,才可能各自獨立,關係才更健康


3、直接表達愛

中國式的親情,一貫是羞於直接表達愛的。

於是,吃,餵食,成了無數媽媽執念。

餵食=喂愛=把我給的愛吃進心裡。

但因為沒有直接表達,多了還是少了?需要,還是不需要?都沒有及時溝通,所以,很容易出現誤會。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電影中,伊萬媽媽就是這樣喂喂喂,喂的兒子想吐,最終導致伊萬把一盤小番茄一個一個咬牙切齒的扔出窗外。

扔番茄,意味著拒絕接受媽媽給的愛。

但他無法開口直接拒絕,或者說,拒絕也沒有用。

伊萬,對張璐也是如出一轍。

他不願與張路離婚。但他不說。只是拖著不籤協議,甚至偷標書、無償提供技術,用各種幼稚的方法破壞張璐與美方籤合同,只為了阻止張璐離開中國去美國。

直到最後,才不得以說出真心話:“我還愛你”,但為時已晚,張璐不願再繼續。

無法直接拒絕愛,也羞於直接表達愛。彆扭來,彆扭去,,愛已不在。

伊萬只有在恐懼和憤怒的驅使下,才敢說真話,才敢表真心。這是親情中最大的悲哀。


《囧媽》親情“盲愛”之痛,怎麼通?

頂流肖戰陽光溫暖的形象,讓無數粉絲痴迷。

為什麼?

肖戰的媽媽會對著鏡頭,坦然地表達思念和愛意:“戰戰,我現在很想你,想抱抱你,親親你。”

見面,首先來一個擁抱。他們之間,充滿著親密與信任。這樣的家庭才能養育出這麼暖的孩子。

願全天下的媽媽,愛恨交加的對待真實的孩子,尊重獨立的孩子;不要傾盡全力愛孩子,要留一份心力愛自己;可以坦然拒絕,也可以勇敢表達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