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屏風作為一種古老的傢俱,在我國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它自商代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獨具規模,在兩漢時期被廣泛使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

、唐、宋、元、明、清等數個朝代經久不衰,甚至一度達到巔峰,是我國傢俱史上的璀璨明珠,同時也被稱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

古詩中關於屏風的描寫燦若星辰:如李商隱的“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通過屏風上的暗影來表達自己孤獨的心情;再比如杜牧的“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描述了屏風上人物的鮮活靈動,“纖腰”描述的就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宮女,他們因為君王喜歡“細腰”,所以把自己也打造成了“纖纖玉腰”。

隨著時代的變遷,永遠留存與屏風之中,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時間太久,屏風孤獨的立在那裡,黯然失色了。通過詩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屏風上那些優美的畫作能夠使人浮想聯翩、心神靈動。屏風之美,是整個傢俱史文明的美,也是中國傢俱史的縮影。中國的屏風文化歷史悠久,“屏者,屏也”,屏的意思就是阻擋、隔離、遮隱,所以屏風最初的用途,就是用來擋風,同時起到裝飾室內、室內美化效果的一種屏障,隨著時代的發展,屏風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下文我們就來深入研究一下屏風文化在歷朝歷代的發展歷程,以及屏風文化對當今室內建築的意義。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一、屏風的“童年時代”:西周時期

關於屏風的起源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候受氣候的影響,人類開始由洞穴向平原陝遷移,而在平原上生存就要面對颳風下雨等各種自然環境。於是早期人類嘗試著用木頭建築房屋,也用木頭遮風擋雨,他們把樹枝紮成一排放在窗戶附近或門口,再用棍子擋住,這樣風雨就進不來了,最早的屏風也就此誕生了。在《物原》中記載了三個字:禹做屏。由於這一時期的歷史文獻紀錄太少,不能確定屏風是否真的是由大禹發明的,而屏風真正活躍起來的年代,是在西周時期。

西周時期屏風開始出現,只不過那個時候還不叫屏風,通常稱之為“邸”或“斧扆”,《周禮•冢宰•掌次》中寫道:“設皇邸。《禮記》中也寫道:“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這些記載都反映了屏風“童年時代”的叫法,就像人的小名一樣

同時從《禮記》中的這段描述可以看出屏風是供天子專用的,以彰顯天子的威嚴。西周時期的屏風不僅只能供天子使用,而且在不同場合使用也有嚴格規定,這都是依據《周禮》中關於等級制度的規定而實行的,西周從天子到諸侯都有著嚴格的尊卑秩序,從飲食、服飾、器物等方面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几筵》記載:“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扆,扆南鄉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幾。”意為在天子接受諸侯朝覲、封邦建國、任命諸侯時,要在明堂和王位之後擺上屏風,以凸顯周天子的威嚴,來顯示周王朝的強盛。在西周時期,周天子冊封諸侯或冊封太子的時候,屏風上的圖案要用斧紋,以此來告訴他們用武器保家衛國,是他們的責任;在祭天時要用裝飾有鳳凰羽毛圖案的屏風,來表達自己對上天的敬畏,祈求上天讓周國國祚綿長。

西周屏風的出現,也與西周的建築格局有關。西周時期屬於上古社會,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掌握混凝土技術,因此建築的主要材料都是木頭,所以封閉性比較差,在夏天縱然涼快,但是到了冬天就會變得寒氣逼人,於是人們在室內安放了屏風,一來可以擋住從四面八方吹來的風,二來可以在兩個人談話時遇到第三個人,其中急於迴避的人可以躲在屏風後面隱藏,三來屏風上都有靈巧的圖案和精緻的裝飾,所以放在室內能夠起到端莊大方、賞心悅目的效果,同時美化室內格局。

西周時期屏風極為珍貴,只有天子才有資格享用“獨屏”,從湖南臨澧楚墓中出土的獨屏,就可以看出享用屏風是天子的專利(楚人由於地處南方荒蠻之地,受到周天子歧視,屢次奏請稱王都不被准許,於是自立為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甚至連諸侯卿大夫使用屏風,也要經過請示。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二、春秋戰國:天子“倒臺”,屏風“站起來”

從鄭莊公與周桓王的繻葛之戰周朝戰敗開始,周天子的威嚴就已經不復存在,於是很多上層貴族才能使用的器具也開始平民化,屏風就是在此時走入民間的。

春秋初期的屏風,底座還以青銅做的瑞獸為主,在列國不斷的征伐中,文化也在不斷碰撞,傢俱中的彩繪和漆器開始盛行,它們不斷髮展,漆器最終取代了青銅底座,不僅改變了以往的笨重,使屏風變得輕巧,漆器雕刻出來的花紋還更加精緻美麗、色彩斑斕,成為室內陳設的重要物品。春秋戰國時的彩繪工藝,使得屏風不再是大件的物品,而是逐漸變得小巧,如湖北望山楚墓中出土的屏風,為動物彩繪紋木雕小座屏,其底座為黑色,又用紅、黃、綠三色作為彩繪,通體鏤空,整體造型小巧玲瓏,各種飛禽走獸用彩繪雕刻的栩栩如生,縱橫交錯、錯落有致。

西周時期受到周禮的影響,無論大小事宜都要遵守周禮,而西周的屏風代表周王的權威和祭祀的莊重,因此屏風上的圖案顯得神秘而又嚴肅,非常人能懂,雖然象徵了天家威嚴,但是較為死板。而春秋戰國由於彩繪的出現,

屏風整體的畫風線條流暢,各種奇異的場景、人物、花鳥魚蟲皆栩栩如生,自由靈動且通俗易懂,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朝氣蓬勃。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三、漢代屏風:“高科技”摺疊式多功能屏風

隨著屏風的不斷改進,也從最初的獨屏變成了多方面摺疊的曲屏,更加靈活自由,使用時可以隨時拿出來,不使用時則可以收起來,節省空間。

與此同時,人們還發明瞭屏風榻,這是由於先秦時期“跪坐”禮儀的影響,由於人們經常席地而坐,所以床榻都比較低矮,為了擋風保暖,屏風榻就由此誕生了,屏風榻與床齊平,屬於小型屏風。摺疊屏風和屏風榻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提高了一個檔次。

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中,人們發現了一座雙翼合葉式屏風,屏風長300釐米,高180釐米,為三層摺疊式,每層寬100釐米,屏葉上安裝了兩扇小門,可以自由摺疊。在屏風的裝飾上,有精美的青銅鎏金青銅底座和朱雀插孔,更有精美的鳳凰等動物的羽毛作為裝飾,整體造型絢爛多彩、奪人眼目,完全重現了當年越王宮的金碧輝煌。東漢時期人們發明了“小幅屏”,可以使摺疊式屏風之間形成隔斷,讓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一起傾心交談而不會被外人聽見,他們之間互不打擾,稱為“清防。”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四、魏晉南北朝:高大的屏風和床榻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佛教興盛的時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發達,這一時期佛教中的文化與中原文化不斷碰撞,自永嘉南渡以後,北方的漢人和西北少數民族文化以及外來的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給人們的傢俱變化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帶有異域風情的屏風,比中國的屏風更加高大,由最初的三扇摺疊增加到了四扇摺疊,甚至二十多扇的摺疊,在室內形成了密閉的完整空間。屏風榻和摺疊榻相輔相成,此時也增加到了三扇風榻和多扇風榻,還有風榻床,床上設有摺疊屏風,可以防止睡覺時的邋遢形象被狗仔“偷拍”,起到保護隱私的作用。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年輕時,名士郄鑑想在王家子弟中為女兒選擇一位青年才俊,王家眾人都打扮成玉樹臨風、翩翩公子的模樣,只有王羲之躺在床榻之上,屏風拉了一半,坦胸露腹,學習蔡邕的書法,郄鑑見此人與眾不同,當即就收他做了女婿,“東床快婿”由此而來。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五、唐宋屏風的“奢華風”與“簡約風”

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締造了一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繁華盛世,政治上的清明、經濟上的繁華、文化上的交融,使得屏風文化在唐朝擁有了很多雍容華貴的特點。宋代周敦頤在

《愛蓮說》中寫到:“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作為唐代的“國花”,在屏風上被大量的勾畫出來。

唐代屏風種類紛繁複雜,從李嶠的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略知一二:“洞徹琉璃蔽,威紆屈膝回。錦中雲母列,霞上織成開。 山水含春動,神仙倒景來。修身兼竭節,誰識作銘才。”從裝飾材料上看,唐代有琉璃屏風、雲母屏風、織錦屏風;從裝飾風格來看,有山水屏風、神仙列陣屏風;從裝飾的意義上看,屏風上有進諫和修身養性的勸說之意,這也是唐代屏風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將具有積極意義的詩句刻在屏風上,以此來告誡王公大臣們要勤務政務、不得荒廢度日的道理。

可見唐朝由於經濟的發展,屏風的造型不僅比之前朝更加花樣百出、錦上添花,而且也增加了具有教育意義的屏風,這種使人身心愉快的屏風,不禁讓李商隱那種“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心情煙消雲散了。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從唐末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到宋代,屏風由於戰亂、經濟蕭條、思想上的轉變等等,開始變得簡單樸素,從出土的五代十國屏風來看,那時的屏風普遍簡單的描繪出屏風中人物所做的事,而沒有其他的多餘修飾和襯托,雖沒有唐代的精緻美觀,但也獨具一格、整體造型落落大方、簡樸自然。宋代屏風承襲了唐代製作屏風的材料,用料精美,達到了視覺上的藝術效果,但是在造型上依然秉持著古樸典雅的風格,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屏風高大而寬厚,簡約卻不失美觀。在底座的處理上,宋代加強了簡單的花鳥魚蟲等線條,甚至還有簡單的幾何圖案,可以看出宋代在室內設計中已經初步涉及了幾何學的理念。

六、明清時期:美麗的裝飾物和“康乾盛世”的藝術品

明代商品經濟也很發達,同時工商業和手工業開始興起,屏風也受到影響,不斷被改進,明代的很多文人雅士也喜歡研究藝術品,在此基礎上將屏風設計的簡約而不失精美。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愛江山愛木工,各種精緻的木製品就出自他的手中,明代的屏風大概也是經過這位“不務正業”皇帝的精心打造,變得更加具有欣賞意義,在實用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藝術品的功能性。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清朝前期的屏風承襲宋明以來的特點,同樣是簡約大方的,尤其在雍正一朝,屏風甚至比康熙時期的還要簡樸。“風流天子”乾隆皇帝繼位後,由於國家的經濟發達,一改往日的簡樸之風,屏風的設計開始華麗起來,屏風上不僅恢復了唐代的精雕細琢,而且集書法、畫作於一身,整體造型富麗堂皇,這種屏風放在室內,裝飾性極強,不僅能擋風隔斷,還能裝飾室內,使人感嘆“康乾盛世”的繁華景象。

七、現代室內建築如何取其精華

屏風作為一個有著三千年歷史文化的載體,承載的不僅是中國傢俱之美,還承載著古典美學之美,隨著“復古風”潮流的興起,室內建築中提倡的古為今用理念也得到了貫徹,在現代室內建築中,傳統屏風中的紅木材質、鏤空雕刻與各種古典的圖案相結合,再添加現代屏風中的日式風格和北歐風格,不僅將室內建築設計的更加美觀大方,還將傳統的屏風文化繼承了下來,充分取其精華。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在現代建築中,可以將屏風擺放在客廳和書房中,以中式建築為主,現代建築為輔,使用統一的顏色,塑造出沉靜、莊重的“書香之家”氣息。此外,屏風無論放在何處,都能吸引眾多人的視線,起到美化室內的作用,因此在現代建築中,屏風的陳設,可以巧妙的展現出古典文化中的美學思想,在傳統的屏風文化和現代屏風文化的結合中,現代建築展現了一種典雅的、具有東方氣息的人文情懷。

總結

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聊聊中國屏風文化的發展

屏風自有史料記載以來,傳承三千年,是中華文明中的無價之寶,也是東方審美藝術的巔峰。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中國應該將古典的屏風文化和現代元素相結合,賦予屏風文化更加重大的意義,將傳統的東方美學繼承創新、發揚光大,打造出新時代的屏風文化,也將中國的傳統藝術弘揚四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