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有的朋友,一到冬天就全身容易发痒,时不时要这里抓抓、那里挠挠,一不小心还会在皮肤上留下疤痕,让人感到非常苦恼。更无语的是,在冬天怎么调理都难以彻底解决,待到春暖花开,却又“不药而愈”。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对于这种情况,有的人认为,不就是皮肤瘙痒嘛,内经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可以从清泻心火着手啊。也有人认为,皮肤发痒,有“行走不定”的迹象,正是“风邪”的特点,可以从息风止痒来调理。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运用上,可能还真不怎么样。为什么呢?就说“风邪”所致吧,冬天我们感到皮肤发痒,而春天自动消失,按说,春天才是“风”的主气,岂有到了春天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的道理?

再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话虽不错,一般持这种观点的人,都会选择从“血燥”着手,方法也就是滋阴养血而已。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心主血脉,而肌腠的问题并非它的“强项”。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所以说,一到冬天就全身发痒的问题,可能还真不是单纯的“血燥”或者“风邪”所能解决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首先具体分析一下“痒”的情况。

冬天皮肤容易发痒的人,以哪些地方比较多见?“胸腹、后背,小腿,胳膊”这四个地方是最常见的,而且,痒起来还有那种火燎、针刺样的感觉,一旦抓起来根本停不下来,抓挠的地方,皮肤会掉落很多皮屑。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可以理解几个问题:

1、 皮肤发痒,肯定是病在肌腠之间;

2、 起皮屑,应该是皮肤干燥,失于濡养而成;

3、 冬天明显,春天消失,和阳气升化有关;

得出上述三点意见之后,我们应该可以推断出,冬天皮肤发痒,和三条经络有关:心、脾、肺。为什么说经络而不说脏腑呢?因为,皮肤瘙痒,位在“表”而非里。以经络名之,更易于理解一些。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为什么和心脾肺三经有关呢?

1、首先,肺主皮毛,皮肤痒,自然就是它“分内之事”了,责之于肺,是理所应当的;

2、其次,脾主肌肉四肢,但凡皮肤肌腠的问题,找脾总是远不离的。更何况,失于濡养,本身也和脾的运化有关;

3、最后,心主血脉,毕竟,从干燥起皮屑来看,营血失调也是客观存在的。

明白了上述三个理由,那么,冬天皮肤发痒的调理方法就很清晰了:

1、疏通心肺脾三经:皮肤发痒,原来也可以从疏通经络着手。实际上,很多时候,皮肤肌腠失于濡养,并非真正的营血不足,而是营血未能充分运行而已。冬天气温偏低,内经有云,“营血遇寒则凝”,所以,这种痒在冬天会明显一些,春天却自行消失。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怎么疏通心脾肺三经?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拍打肘窝、腘窝。内经说“心肺留邪于肘”,拍打这些地方,能促进经络畅通,保证营血周流。可以自己双手轻轻拍打着几处地方,早晚一次即可。

2、喝点蜂蜜水:皮肤起屑,也提示皮肤失于濡养。现代科学认为,冬天外界气温低,皮肤毛孔收缩,毛囊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发痒。可以适当多喝点蜂蜜水,温度尽量偏热一些。蜂蜜有滋阴养血之功,能滋养肌肤,锁住水分,同时还能养心,改善睡眠,算是一举多得。

一到冬天身上就发痒,血燥还是风邪?记得疏通三条经络

3、做好皮肤卫生:冬天气温较低,尤其北方的朋友,洗澡可能就没有那么勤密了。其实,冬天皮肤上遗留的“垃圾”可能更多,反而需要做好皮肤卫生。而且,还可以用点艾叶、菊花、夜交藤之类的熬水洗浴,有不错的滋养皮肤、缓解瘙痒之用;

4、适当健脾养血:冬天的饮食,大家都偏于滋腻厚味,也更多机会进食火锅等辛辣食物,体内的“火气”时有偏重。适当健脾养血,进食一些理气健脾、疏泄气机之物,对缓解皮肤发痒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薏米粥,不仅仅是健脾利湿之物,冬天皮肤发痒比较明显的人,可以适当吃点。

总之,冬天皮肤发痒,不见得就是血燥或者风邪所致,其机理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是小问题,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做好上述4方面的调理,应该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