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曾说“对于一个立志于艺术的人来讲,最要紧的在于勤于思索,永远投身于时代的潮流之中,去接受新的信息,去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民族进行愈益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行事的,《搜索》便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剖析陈凯歌这部现实主义影片《搜索》的魅力以及现实意义所在。 @影影曰曰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012年上映的《搜索》,是“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根据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改编而成的。由高圆圆、赵又廷、姚晨、王珞丹、王学圻、陈红等主演,名导的执导与强大的明星阵容共同演绎了一场活生生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场现实生活的直播。

作为陈凯歌导演的转型之作,同时也作为一部商业片,《搜索》依靠嘉年华式的明星阵容和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取得了重大成功。上映仅六周票房就高达1.8亿,豆瓣评分甚至高达8.9分,该片更是斩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王珞丹)、第4届中国影协杯“特别表彰优秀剧本”奖,可谓是名利双收。

影片讲述了上市公司的女秘书叶蓝秋,因身患淋巴癌晚期而精神恍惚,导致她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而被媒体曲解。由此展开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现象。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叶蓝秋被社会舆论风暴包裹时,没有人站出来替她鸣冤,相反更多地是落井下石,在她头上狠狠踩一脚。

在今天,互联网与每个人的隐私都直接相关。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人肉”一词甚嚣尘上,人们就没有隐私可言;当“道德绑架”一词蔚然成风,人们就没有无辜可言。

陈凯歌导演说过“拍电影就是打开一片黑暗的空间,要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它,找到前方的路。”《搜索》将现实生活搬上银屏,同时反作用于生活,影射出当代社会人与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现象。

术是人学,电影也是人学,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搜索》虽然高于生活,但却源于生活,在展示艺术性的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本文将从叙事模式、镜头语言、影片主题三个方面剖析《搜索》所展现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魅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叙事模式:采用主副线条的并行铺展,充实了故事情节的内容,完善了情节的结构,同时使观众的感官萦绕在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中。


影片虽然采用单一的顺序的叙事语态,但其主副线并行的模式,使得影片内容更为丰满。

一主线辅加两条副线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角色对比,突出戏剧矛盾结果,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抒发欲望

片采用一主两副的三条故事主线,通过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让剧情不断推进

一,顺序的叙事语态,遵照循序渐进的模式,符合观众对事物认知的方式,能更好地将影片的前因后果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影片《搜索》中,在主角叶蓝秋的这条主线的顺序模式上,采用了缓慢平稳的叙事速度。从影片开始叶蓝秋得知患癌开始,到最后悲剧的发生,一切都是按照顺序来推进的。

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叶蓝秋的生活轨迹与内心世界的变化一步步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开始的沮丧到接受,再到释怀,最后到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这一历程,顺序的叙事语态将其因饱受“网络暴力”的侵害心理,毫无保留地曝光在观众眼中,给予了观众沉重的思考与反思。

二,两条副线并行,通过对其他角色形象的塑造,突出戏剧矛盾结果,使得观众产生强烈的抒发欲望,并与剧中人产生交流。

一条以记者陈若兮的事业发展为副线,在报道“都市白领叶蓝秋不让座”事件后,陈若兮的事业迎来事业巅峰,不仅大公司老板让其做广告宣传,更与思拓董事长妻子成为朋友,但却随着“不让座”事件的发酵与影响的扩大,陈若兮的事业逐渐从巅峰跌倒低谷,她也从趾高气昂的心态到心态崩溃,用一句话来说,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情场、商场皆失意。

另一条副线就是上市公司思拓董事长沈流舒的所作所为,从被妻子误会与叶蓝秋的关系以及借给叶蓝秋一百万后,沈流舒的生活与事业就与叶蓝秋绑在一起了。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开始的维护到后来的开除,再到叶蓝秋自杀身亡的哀悼,以及最后他所说的“我现在轻松了”,从这一条副线刻画出了一个表面伪善,内心只想维护公司利益的商人嘴脸

平行蒙太奇于交叉蒙太奇的交错运用,将主副线同时进行的同时,又将数个画面交错。主副线的并行,不仅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更互相烘托,形成对比,使得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而交叉蒙太奇的运用,则起到了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与剧情的紧凑性的运用。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镜头语言: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镜头调度不同,主配层次分明;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让观众犹如置身于现实之中,从而引发对影片与现实的思考


纪实性的拍摄手法比较容易让观众能够置身于现实语境中,拉近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与剧中人表情情感交流。

  • 刻画叶蓝秋的形象时,镜头的运动是缓慢的。身为白领的叶蓝秋,外表美丽,内心善良,但现实对她并没有怜香惜玉,而是残酷无情的。

身患淋巴癌晚期而精神恍惚的她,因一时的任性而没让座,导致被人误解,一场舆论风暴开始了对她的摧残。影片镜头的运动随着叶蓝秋心理和经历的变化而变化。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首先,影片开始,当叶蓝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得知自身患癌时,她内心的恐慌不安通过晃动的镜头所体现出来了,公交车上晃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其次,在叶蓝秋未到站被赶下车时,镜头的运动是缓慢的,符合叶蓝秋那种低落、无助的心理状态。

最后,随着影片的推进,杨守诚成为了叶蓝秋的雇员,两人在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蹦极、飙车、外出游玩……,在这一部分的场景中,影片的整体基调是轻松而又欢快的,所在在镜头的运动上也追求的是快速活泼的方式,展现出叶蓝秋在爱情面前的单纯与善良。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对记者陈若兮的镜头是快速且干练的。陈若兮在影片中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媒体人,因此镜头运动处理上选择的是高速运动方式,表现出了职场上女强人的形象。

在陈若兮报道“不让座”事件后,镜头以高速运动和仰拍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展现出陈若兮作为大记者的威严与高高在上的感觉,也隐喻了其事业的巅峰。

  • 对沈流舒的镜头是以平稳为主的。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其气场自然是强大的。沈流舒的出场,从容离开座驾,以及对于外界媒体的负面报道,他都显得十分淡定、稳重。

沈流舒大多场景是以坐着或者站着为主,并没有其他角色行走的场景,犹如一座钟,稳定坚实。对于外界的猜测与扭曲他都淡然处之。导演用平稳的镜头刻画出一个表面伪善,却又善于心机的商人形象。

周传基说过“电影的本质在于其运动之美”。电影中运动镜头的运用,可以使得电影接近人的生活状态,使得电影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肩扛的纪实性拍摄手法

影片几处通过肩扛拍摄的方式,使得画面晃动感强烈,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逻辑。“不让座”事件中,镜头所展现出来的晃动感,以及公交车急刹是出现的剧烈震荡,让剧情更加真实的同时,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影片采访叶蓝秋曾经的班主任时,同样采用了肩扛拍摄的方式。正如我们日常所见,新闻需要肩扛拍摄手法来达到纪实性的风格。

马赛尔·马尔丹在其著作《电影语言》中曾说“运动是电影画面最独特、最重要的特征”在《搜索》中,导演对于不同人物运用了不同的镜头运动方式,刻画出不同人物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在不同人物镜头中思考与反思。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以“网络暴力”作为主题角度切入,将现实生活搬上银屏,引发观众的深层次的思考

在“网络暴力”题材的电影中,如《解除好友》、《玩命直播》、 《社交恐惧症》以及《搜索》等,不可避免地将现实社会中突出的现象作为电影的“看点”与“聚焦点”。

贴近现实生活的剧情,能让观众迅速沉浸于剧情之中。据201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显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过网络暴力侮辱。

据调查表明,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网络的笼罩,人人随时都会被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

影片将剧情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提升了观众的代入感与沉浸式体验。即使电影已经过去8年之久,但对当下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影片播出至今,仍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搜索》中的人物职业形象的定位,贴近现实,公司董事长、记者、秘书以及吃瓜群众,在增强人物立体感的同时,也将观众代入电影,将电影人设定位到现实,更加突出了影片“网络暴力”的主题。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网络是把双刃剑,优弊共存。我们应该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网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你的随意地敲了敲键盘,她却丢了性命。这句话用在《搜索》中再适合不过。

陈凯歌曾说“电影中,我只是观察者,而不是审判者,我的工作不包括提供是非曲直等结论性的意见”的确,在《搜索》中,陈导借助电影所表达的只是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影片没有给出结论性的意见,而是让观众从中去思考与反思,也许这就是陈凯歌导演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魅力与现实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