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什麼樣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快意?是現在紅到發紫的李子柒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陶淵明?歸納下來,快意的人生大概是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吧!

但是,在古代,有這麼一位網紅作家,以詩文著稱於世,卻也是美食界的槓把子,在束縛諸多的清朝,依然把日子過成了別人的終極夢想。

他就是清朝第一小資男——袁枚。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袁枚

康熙五十五年,袁枚出生在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因父親教子有方,“幼有異稟”的他從小便飽讀詩書。

九歲才開始學詩做文,十歲卻無師自通,袁枚對寫詩非常有天分和熱情,在十幾歲的時候便才情橫溢,自己也經常表達對書的喜愛:

《對書嘆》記載:愛書如愛命。每過書肆中,兩腳先立定。苦無買書錢,夢中猶買歸。至今所摘記,多半兒時為。


早年開掛:年少金榜題名

雍正六年,閒著沒事幹的袁枚參加了鄉試,和自己的老師一同中了秀才,這一年,袁枚12歲,老師42歲。

袁枚的早年簡直可以用開掛來形容:9歲學文賦詩,12歲考上秀才,19歲被補為廩生(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23歲進士,金榜題名。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袁枚


天才總是有個有趣的靈魂,從小窮怕了,進入仕途也就只有一個理想:升官發財。只可惜命運喜歡捉弄人。26歲的時候,因為偏科“滿文不及格”,就被貶到江寧做知縣,眼看著7年過去了。

升官無望,發財也沒戲,夢想把自己折騰到焦慮,袁枚經過慎重思考,找了個“丁憂侍母”的理由就辭職不幹了。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不想過拍馬屁的日子(清朝官場格外注重繁文縟節),想繼續讀書尋找自己的詩和遠方:

《答陶觀察問乞病書》: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為大官做奴耳...每過書肆,如渴驥見泉,身未往而心已赴,,一日不讀書,如作負心事...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袁枚


經商天才:打造清版“農家樂”

辭官後,袁枚就想打造自己用300兩銀子買來的大園子。這個園子就是紅樓夢大觀園的原型,也是曹家被抄家才撿漏得來的。

現在一無所有,只有錢了,為了生活情趣,袁枚花了整整兩年時間進行大力改造:

吾平地開池沼,起樓臺,一造三改,所費無算。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槍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

因為一時過於自信,園子才搞到一半,7年積蓄就被揮霍乾淨了,無奈之下,他只能做回老本行再去攢點錢才行。

大概這樣折騰了十年,園子終於建成了。

袁枚只做過幾年小官,俸祿不高,也不是那種貪汙枉法之人,不到40歲就提前下崗。那時官員離職後不能保留在位時的任何待遇,他怎麼維護這個耗費巨大的園林呢?

著名才子,專業詩人的個人品牌他早就有了,也就順手經營了賣詩文,賣書,開學館這幾個項目。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隨園湖樓請業圖》局部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隨園湖樓請業圖》局部


還把隨園中的部分土地樹林池塘湖泊租給農民,讓他們從事養殖業和種植業。

更妙的是,袁枚開發旅遊業:把園子的圍牆全部拆掉,還告訴所有人:請隨意遊覽。

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果不其然,經過精心打造的隨園成為了南京最出名的景點,“每逢佳日,遊客不絕”。據傳,乾隆第二次下江南也曾考慮過去隨園觀賞一番。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美食博主:撰寫《隨園食單》

每日川流不息的遊客總要吃飯,於是他也辦起了餐飲業。

考慮到自己本人愛好美食,又喜歡收集食譜,平常還和大廚們交流頗多,於是,腦洞大開的他想到了做私房菜,還能充分利用早前租地的農民就地就近為餐館提供食材。

南京城赫赫有名的名廚王小余也自願跑來成為袁枚的廚師,“隨園餐廳”也開張營業,很快就名聲大噪,無論什麼階層的人們,都以“曾入隨園品菜”而驕傲。

在此期間,袁枚通過收藏的食譜和大廚的交流,還撰寫了一本《隨園食單》,從山珍海味到家常小菜,無一不有,每一道都是自己的心血。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例如,如何煮茶葉蛋:

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

不僅講了菜的做法,也涉及了很多關於烹飪的技術,還有如何上菜:

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如何配菜:

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

就連鹹鴨蛋也講究:

《隨園食單》: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紅而油多。高文瑞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哪有一個鹹蛋有研究得如此透徹?

清朝一小官堪稱商業奇才,留下的文明至今被沿用

袁枚

更絕的是,他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食譜當做私藏秘密,反而公開印刷出售,在這種騷操作下,他和隨園的名聲越傳越遠,成為了清代一個活著的傳奇。

據說由於遊客太多,隨園的亭臺樓閣,餐館茶肆每年都需要換一次被遊客踩壞的門檻。

總結

縱觀袁枚的一生,隨性灑脫,寫過恐怖小說《子不語》,反對過纏足,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也吐槽過三從四德,在世人眼裡“破壞綱常”的他,正如大限將至那句:“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現在,兩百多年已經過去,懂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生活有時候不僅僅是為了活著,如果真能像他一樣生活,也需要好幾分膽色和真性情,就像現在被我們追尋的李子柒,我們羨慕著她的歸園田居,卻始終沒有幾個人能活成她的樣子。


參考文獻:

1.《答陶觀察問乞病書》

2.《隨園詩話》

3.《隨園食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