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幣原喜重郎在大正民主時期長期擔任內閣外務大臣,其在任職期間對外推行的外交政策就是“協調主義外交”,即主張對列強妥協,與列強合作侵華。表面上宣傳日本對中國的“不干涉主義”,實際上一旦中國政府不符合日本心意,馬上就會採取侵略。雖然幣原外交的實質仍然是侵略,但日本軍部仍然指責他為“軟弱”。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幣原喜重郎

一、幣原外交出臺的外部壓力

所謂幣原外交就是對外“協調”,對外以經濟發展為主。因主張對列強“協調”所以被狂熱的右翼分子指責為“軟弱外交”,但是這個“軟弱外交”的出臺是被逼的。

一戰時期,列強忙於一戰無暇東顧,日本人欣喜若狂,認為此乃“大正天佑”,列強一離開亞洲,日本的勢力馬上膨脹。加之當時的中國也四分五裂,日本輕而易舉壟斷了對華的經濟,大肆掠奪。日本在一戰中的對華動作,列強當時雖然沒說什麼,但可記在了心裡。一戰結束,列強馬上重返中國,日本與列強關係日益緊張。而和日本爭奪最為激烈的自然是在一戰中也發了財的美國。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歐洲一戰

1921年8月華盛頓會議,美國對英國威逼利誘,把“日英同盟”拆散,組建了《四國同盟條約》,但這個條約空有其表,沒有任何同盟的實際效益。美國進而又拋出了《五國海軍軍備條約》,把日本主力艦的比例壓縮為對美六成。對日本來說,這個條約不僅意味著正在建造的戰艦將全部停工成為廢鐵,甚至現在服役的軍艦也有部分需要退役,日本海軍遭到了巨大損失。此外《九國公約》日本還被迫放棄了獨霸中國的權利。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華盛頓會議

二、幣原外交的源頭和現實條件

一戰後的原敬內閣,曾提出“用資產階級、公正化的方法來代替對當時中國採取的管轄化措施。這一措施保障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權益以及政治地位”(《日本外交史》)此話可以理解為幣原喜重郎外交的前奏。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原敬

加之,“大正天佑”期間日本在華大肆掠奪,獨佔中國,所以一戰時期日本的工業得到極大發展。至1918年,日本農工比重變為:工業57%,農業35.1%,其他行業7.9%,日本成了名副其實的工業國家。因為工業的發展,日本過去那種野蠻的掠奪可以暫時停止,改為西方“文明”的資本輸出掠奪。

三、幣原的對華政策

1924年6月,幣原在任職後的記者招待會上發佈了他的外交政策——“協調主義”外交,宣佈承認遵守巴黎和約和華盛頓諸條約“日本會全力達到各列強國所給予的任務”。對待中國,尊重中國主權,對中國“不干預內部政策” 《日本外交史》。

1924年7月,幣原有把上次的談話發展延伸,使其更加系統化,正式出臺了幣原外交的四大原則:1.和平原則,即遵守各項一戰後的和約,維護各國應有的權利,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2.遵守以前的外交政策,一如既往的和英法等文明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相互信任。3.加強對美蘇聯絡,促進雙方友好關係的發展。4.對華關係,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中國內政。這種對列強“妥協”的外交受到日本國一致謾罵,軍部尤為反感,紛紛指責幣原為軟弱外交。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大正時代的名古屋,明顯的工業化痕跡

幣原同時又單獨提出了對華關係四原則,承接“不干涉主義”,對華關係上:1.不干涉內政。2.中國應維護日本合理的權益,日本也維護中國合理的權益。3.對中國現在的政治狀況表示同情。4.中日兩國應該共榮共存,互相扶植。但我們細細解讀發現,所謂合理權益就是要求中國遵循一切不平等條約,日本利用國際法,改變傳統的武裝直接侵略,用一種偽裝手段為侵華掠奪作掩護。“相互扶植”就是指日本商品傾銷中國,而中國人就應該買日貨。

過去,日本國小生產力不足,資本主義發展極其緩慢,不能和列強展開競爭,只能是靠武裝力量、鉅艦大炮的護航,通過不平等條約把商品傾銷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者直接展開掠奪性貿易。現在日本因一戰的工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工業實力,看似和列強站在了同一起點,所以可以改變過去的野蠻。日本外交的最終目的就是在經濟能和列強並駕齊驅的時候,和列強展開經濟競爭。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反對日寇侵佔山東的遊行

四、幣原外交可一點不軟弱

反駁幣原對華不干涉這個虛偽命題的最好例子,就是 “濟南慘案”。1928年北伐軍北上,即將統一全國,日本為了阻礙北伐,繼續維持中國分裂割據的狀況,毅然出兵干涉。因為這樣就能利用各軍閥矛盾,繼續維持在華特權,當然日本不會考慮受苦的中國人民的感受。

1928年日本以保護僑民為藉口三次出兵山東,5月3日日軍在濟南城內大肆破壞,燒殺搶掠,遇難群眾達一萬七千餘人。日本甚至不顧國際公法或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東亞戰爭規則,割去了國民政府交涉公使蔡公時的鼻子耳朵,然後殺害了他。蔣介石在這天的日記寫上了奇恥大辱:“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即使這樣國民政府北伐仍然取得了成功,名義上統一了關內。


變換臉譜:日本的外交詭計,20年代的日本也曾說尊重中國主權?

五三慘案紀念碑

日本被為了保住早被視為殖民地的東三省,同年6月4日又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指望扶植張學良上臺後當傀儡。當然後來的發展超出了日本的預料,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東北易幟,服從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這樣中國名義上基本統一。

由此推斷,幣原表面上宣揚不干涉、和平、尊重,但實際上一旦中國不符合日本的心意,日本還是會拋棄賬面上的承諾,馬上切換出怒面金剛的臉譜,繼續無惡不作。

文史君說

幣原的最終目的和軍部是一樣的,也是獨霸中國。一旦幣原外交談判(威逼利誘)達不成目的,軍部就會馬上行動,加之軍部批評幣原“軟弱”,在此之下日本交替使用紅白兩張臉譜,致使列強真的以為日本奉行了“協調外交”。幣原給列強成功留下了自己是民主分子、是親英美派的良好印象,憑此資本1945年10月幣原擔任了日本首相,幣原深受美軍信任,被指令修改日本憲法,但是幣原的新憲法就是新瓶舊酒,把天皇神聖改成天皇最高,幣原的形象瞬間崩塌,因為憲法一事,美軍看出了幣原的保守,最終幣原被拋棄,1946年5月下臺。

參考文獻:

1、祝曙光《徘徊在新舊外交之間——試論幣原外交的限度》,《大連大學學報》2017年8月

2、鮑秋媛《幣原外交和斯特萊斯曼外交的比較》《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1月

3、喬晴雨《日本幣原對華外交政策評析》《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3月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