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文字 |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網絡文摘 海陸物語 2017-05-14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 蔣述卓

簡化字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使漢字的內涵和魅力一掃而光!”其實,漢字簡化運動在兩千年前就已出現,如今議論最多的“國”、“愛”、“親”等字都是古人率先簡化的。比如“親”字,西周時期伯簋上的金文便寫作“親”;在東晉時已出現無“心”之“愛”。

宋徽宗趙佶將“無”寫成簡化字 其御書碑被戲稱為“無”字碑

筆劃被減少的繁體字,稱為“簡化字”。一般認為,漢字發展經歷了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多個階段,而這其中每一進程,或多或少都是對前一種字體的簡化。

漢字史上第一波簡化熱出現於先秦,但在秦統一六國後才開始全面鋪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是這樣交代的:“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天頡篇》,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可以這麼說,小篆是中國最早一批“簡化字”。

“無”字的第一次簡化變形,便發生在這個時候。

在一期甲2858片上,曾發現了兩個“無”字,寫作、,像一個人伸展手臂、手拿東西在舞動。就此字形,《甲骨文辭典》解字稱,“甲骨文‘無’字乃‘舞’之本字。”在秦朝的文字簡化運動中,由丞相李斯主持的“文字改革小組”,將“無”字改成,甲骨文、金文的繁瑣、複雜結構,由此變得線條流暢,字感突出。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甲骨文一期甲2858片上兩種“無”字

在李斯《會稽刻中》便有“無”字——,此時的“無”字結構還頗覆雜。到了東漢時,篆字“無”已出現截然不同的外形,寫成,與現代簡化字“無”很接近。

“無”為何會這麼簡化?考釋專家許慎可能也沒搞懂。他認為此字“從亡”,通於“元”字。這個解釋越發令人糊塗,許慎自己或許也覺得有問題,又補充稱“奇字無”。意思是,這是“無”字的奇怪寫法。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李斯《會稽刻石》上的“無”字

漢字發生質的變化起於隸體字的出現,完全由過去的象形文字變成了筆畫文字,標準繁體字“無”,就是由隸書定型的。隨後流行的魏碑體,則在簡化字上做出進一步的探索,與現代簡化字無二的“無”字,就是隨魏碑體而出現的。

刻於北魏的《比丘道匠造像題記》中就出現了兩個“無”字,“應合無方”中的“無”是簡化字;下文“三寶無點”中的“無”則仍使用當時通行的繁體字。在稍後刻成的《比丘道匠造像題記》中,也出現了簡化字“無”。

古代最權威的簡化字“無”,出於北宋皇帝徽宗、瘦金體創立者趙佶之手。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拜亭”內,立有趙佶御書《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詔文中“統御神霄,監視萬國,無疆之休”、“摹勒立石,以垂無窮”兩句中的“無”字,均是簡化字。此碑因“無”字出名,被戲稱為“‘無’字碑”。

北宋白釉文字枕“家國永安”中“國”字已簡化成“X“

趙佶寫簡化字與北宋出現的又一波漢字簡化熱不無關係。這一波以簡化楷體字為目標,由印刷業的工人推動。

繼魏碑體後,又興起了楷體字,規矩整齊的方塊特徵在楷書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楷書又叫“正楷”、“真書”、“正書”,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所以得名。楷書是至今印刷業仍在使用的標準字,這種字在漢末已出現,但成熟於隋唐,歐體、柳體、顏體等代表漢字書法最高水準的楷體書法,都出現於這一時期。

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後,繁體字筆劃太多的弊端在刻寫時便凸顯了出來,一些刻工出於方便開始使用民間筆劃較少的“俗體字”。俗體字並非全是簡化字,有的筆劃還增加,如蘋果的“果”字,俗體字寫作“菓”,多了“艹”頭。

俗體字的流行為宋代的楷書簡化運動提供了群眾基礎。由劉復、李家瑞編撰、於民國十九年出版的《宋元以來俗字譜》一書,共收錄古代俗體字6240個,對應繁體字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不同的俗體字。這些俗體字絕大部分是簡化字,其中與現代簡化字結構完全相同的有330多個。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宋代簡化字“國”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北宋白釉文字枕上“家永安”中的“國”字,比現在的“國”字還少一個“點”

在宋代簡化字中,名氣最大的一個字當屬“X”(“口”中“王”)字。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一件中國北宋時期的“白釉文字枕”,上面有“家永安”四字,其中的“國”字便簡寫作“X”。

宋代簡化字“X”,在古今所有“國”的簡化字中,是民間認同度最高的一個字,其比現代簡化字還少一點,字意思也相當明瞭:方圓之中有“王”才是“國”。而繁體字“國”,強調疆域的重要,但疆域再大,如果沒了“王”,只能亡國。

此後,“X”字為民間普遍使用。如在南京溧水出土的清代《永禁賭博碑》中,立碑人之一高國武名字中的“國”,便寫作“X”。

東晉王羲之草書最早將“愛”之心減掉 唐代顏真卿楷書“愛”字最早變“心”

現代簡化字爭議的焦點在於在減少筆劃的同時,把漢字原有的象徵意義也減掉了,許多會意字的意思不再,漢字的基本內涵和魅力一掃而光,有的學者稱之為“漢字閹割”。在網上的批評聲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其實,如上所說的每一個簡化字,在古代都已出現。以“親”來說,簡化後寫作“親”,減掉了“見(見)”,而“常回家看看”才親啊,怎麼能不要“見”?殊不知,古代俗體字就是這麼寫的。

再考“親”字的源流還發現,早在金文中,已出現不帶“見”的“親”字。如在西周時期伯簋上的金文,便寫作“親”。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西周伯簋上“親”字

再說“雲”,繁體寫作“雲”,簡化時將上面的“雨”去掉,即所謂“有雲無雨”。其實“雲”並不是“雲”的原始字形,甲骨文裡的“雲”字有不同的形狀,但均無“雨”頭,一期合集11501版中寫成,與現代簡化字差不多。那麼帶“雨”頭的“雲”字又是怎麼出現的?其最早見於《說文解字》,寫作,這是漢字發展史上與簡化相對應的繁化現象的反映。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甲骨“雲”字

在現代簡化字中,最飽受詬病的字當屬“愛”字。“愛”的繁體寫作“愛”,中間帶“心”。愛心愛心,無“心”咋愛?在愛心缺失的當下,這種質疑聲很容易得到呼應。但無“心”的“愛”字,也是古人先寫出來的。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顏真卿的“愛”字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元代女書法家管道昇的“愛”字

最早將愛之“心”減掉的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王羲之隸、草、楷、行無不擅長,尤以行書著名,“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便出自其手。王羲之還是一位漢字簡化大師,其書法作品中出現了許多簡化字。如《十七帖》中,表示方位的“東”字寫成“東”。實際上,漢字簡化理念,正是受到行、草減筆書寫的啟發,是對之加以吸收、利用而來的。

到了唐宋時,愛字無“心”已是常態。如在隋僧人智永、唐太宗李世民、宋代文學家蘇軾、元代女書法家管道昇等人筆下,都出現了無“心”之“愛”,這些都是行草,而在楷書中最早讓“愛”字變“心”的,則是書法家顏真卿——“心”被其簡化成了“一”,寫法與現在的簡化字一模一樣。

60年前的漢字“修正草案”減少了283個簡化字

漢字簡化最熱情的年代,是在民國時期。民國時的漢字簡化運動發端於清末,190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曾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率先提出了漢字簡化的主張,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進行簡化。

1922年,出現了漢字簡化史上第一份方案。近代著名思想家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拿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方案中提出的八種漢字簡化方法,對後來大陸文字簡化改革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世紀30年代,集中出現了一股“新文字運動”。除了上面提到的“俗體字”,還出現了手頭字、簡筆字、滅筆字、破體字、省筆字等不同簡化字概念,國民政府將這些叫法統一稱為“簡體字”。

民國漢字簡化運動因各種原因沒有成功,最終,現代漢字簡化的歷史任務落到了新中國身上。1950年,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便編制出了《常用簡體字登記表》。1952年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正式啟動“字改”。

北京晚報:  誰最早讓“愛”字無“心”?顏真卿楷書已變“心”


圖:被廢的簡化字“儒”

1954年底出臺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裡面共收簡化字798個。由於在試用過程中發現有不少簡化字人們並不接受,於是在1955年10月通過的《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中,收字便減少為515個,也就是說減少了283個簡化漢字。如儒家的“儒”字,當時簡化成“X”,堂堂正正的“堂”簡化成“坣”,副業的“副”簡化成“付”,等等。其中將“儒”簡化成“X”,是最不為人們接受的簡化字之一,最失敗, “儒”文化對中國人影響太深,所以這個簡化字被放棄。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並於當月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全國推廣、使用,漢字歷史從此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