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

“哪些人需要篩查胃癌?”

“B超、CT可以發現胃癌嗎?”

“多大年紀的人需要篩查胃癌?”

“哪種方法篩查胃癌最可靠?”

諸如此類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有朋友問,今天咱們就簡單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我國的胃癌現狀


中國胃癌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分別佔全球胃癌發病和死亡的 42.6%和 45.0%,在全球 183個國家中位於發病率第 5 位、死亡率第 6 位。

根據2015年中國癌症數據報告,我國每年胃癌預估新發病例67.9 萬例,死亡病例49.8萬例,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均高居第2位,

簡單地說,世界上所有的胃癌病人中,有一小半都是中國人。

由於胃癌的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者有一些很不起眼的症狀,與普通消化道疾病類似,極易與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因此很容易被忽視。

所以在中國80-90%的胃癌病人被發現時候已經是中晚期的,五年存活率低於30%;

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被確診後,活不到5年;

而同樣是胃癌高發國的韓日,胃癌早期發現率高達80%,臨床治綜合愈率大於60%;早癌治癒率大於90%。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不同國家的胃癌5年存活率

這並不是中國醫生的治療水平不行,而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檢查,發現得太晚,導致總體的治癒率較低,死亡率較高。

發現越早,預後越好,極早期治癒率接近100%!

胃癌分期的早晚、發現的早晚,決定了疾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

四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4.0%,而早期可以達到80%以上,一些極早期的,幾乎能100%根治,而且不用開刀、不用切胃,內鏡下就可切除癌灶。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因此要想獲得治療胃癌的最佳時機,取決於是否能早期發現。

日本政府從1963年起就出資在40歲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日本胃癌的早期檢出率超過60%;

韓國在40歲以上人群中進行篩查,胃癌早期檢出率也有40%左右;

而我國住院病例中超過90%的胃癌病人是進展至中晚期才就醫的。

胃癌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這並不意味著胃癌離年輕人很遙遠。

從臨床來看,中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增加迅速。近5年來,19歲至35歲的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胃癌能夠早發現嗎?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去做檢查

能,胃癌是起源於胃粘膜的病變,在胃鏡下就可以被發現,如今的發達的胃鏡技術,甚至可以發現1-2mm的微小癌。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胃癌的分期

1、首先要注意症狀

胃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和胃炎、胃潰瘍症狀相似,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從而失去了“早治療”的機會。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胃癌的防治十分重要。

因此,建議大家平時要多關注自己消化道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貧血、黑便、消瘦等報警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2、一般要做什麼檢查呢?

最主要是做胃鏡檢查。胃鏡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已被人們熟知和接受,胃鏡下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胃鏡檢查

有些患者經過胃鏡檢查後,我們還根據具體病變情況建議予“超聲內鏡”進一步檢查,確定病變在胃壁侵犯程度等。

胃鏡的優勢之處在於胃鏡能直接反應胃粘膜最微小的變化。而相比於CT、彩超這些我們熟知的檢查,是計算機成像,對胃粘膜上出現的一些精細的病變的診斷能力有限。

3、無論CT、核磁還是超聲,都難以發現早期胃癌

因為早期胃癌僅有胃鏡下胃粘膜的改變,在CT或者彩超上幾乎難以分辨,只有在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腫瘤直徑大於1cm),形成較大腫塊或者形成淋巴結轉移後在CT才能看得到。

而胃內的病變一般最多、最先發生於胃粘膜,且胃鏡檢查能發現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因此胃鏡是檢查胃部疾病的首選。

現在利用染色技術、NBI成像技術,已經逐步在各級醫院開展,這些技術輔助我們通過肉眼在內鏡下檢出儘可能早期的癌灶,可謂不怕醫生髮現不了,就怕不去做。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早期胃癌

高危人群,更需要胃鏡檢查

胃癌是起源於胃粘膜的病變,在胃鏡下可以輕易發現,因此,對於高危人群來說,早期發現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評估胃粘膜是否健康,是淺表性胃炎,還是萎縮性胃炎,有沒有腸上皮化生或者異型增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呈正相關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好幾倍,雖然各種研究數據有所出入,但這點致癌因素是十分明確的。

遺傳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也應重視。

飲食、生活習慣:長期吸菸、高鹽飲食、常常吃醃燻煎烤炸食品、剩飯剩菜黴變食物等也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還有吸菸,不僅限於胃癌,還增加其他惡性腫瘤發生的風險。

男性: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年齡:大約75%的胃癌患者年齡在50以上,建議以40-45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可提前篩查。

有腫瘤家族史:

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腫瘤或者其他腫瘤,這類人群要30-35歲開始檢查。

慢性胃病: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慢性胃病。

不良嗜好:長期吸菸、飲酒,特別愛吃燙食、醃製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胃鏡檢查

做到這三點 胃癌早發現

1、老胃病及時治

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或者上皮內瘤變則應遵醫囑進行相應治療和複查,改掉不良習慣:應少吃醃製、高鹽、熏製等不新鮮食物,多吃新鮮果蔬,戒菸酒。

幽門螺桿菌感染伴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阻斷幽門螺桿菌引起的癌變慢性進展之路。

2、有症狀及時查

當胃癌高危人群,“老胃病”等出現的疼痛性質規律、改變,無胃病史突然出現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食慾差,消瘦等情況,若常規治療無效時等情況應該考慮並排除胃癌可能性。

不應麻痺自己或者諱疾忌醫,胃鏡可怕,但胃癌就不可怕了嗎?

因此面對胃鏡檢查時,該排除就排除,該複查就複查,千萬別麻痺自己。

還有一個就是要查幽門螺桿菌,不管有沒有胃病,都要根除;

由於大多數胃癌就是腸型胃癌,而在發生胃炎前根除它,幾乎上能100%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能!不怕發現不了,就怕你不這樣做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主要元兇

3、無症狀要複查

建議40-45歲以上健康人群做過第一次胃鏡檢查後,還要遵醫囑進行個體化的複查

◆ 檢查結果顯示“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3~5年複查一次;

◆ 檢查結果顯示“萎縮性胃炎伴腸化”,1~2年複查一次;

◆ 如果有“異型增生”或“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需要更密切地隨訪。

◆ 如果有“重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要立即內鏡下手術或外科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