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太仆寺街两侧以形得名的小胡同,底图:百度地图。


北京,有着三千年的建城史、近九百年的建都史,从气势恢弘的帝王宫殿到美仑美奂的皇家园林,再到曲径通幽的胡同小巷,直至青砖灰瓦绿树鸣虫的四合院,北京的建筑无一不展示着这座城的庄严大气。

北京的胡同,并不都是横平竖直,曲里拐弯的小胡同不少。西单太仆寺街一带,还留有一些过去的胡同风貌,以太仆寺街为中心,两侧有西牛角胡同高义伯胡同小堂胡同东牛角胡同言志胡同罗贤胡同等小胡同。


这些个小胡同,除了言志胡同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太仆寺街两侧的几条以形得名的小胡同,底图:西城区地名图(1997年)。


如果说那些横平竖直的通衢大道,就像北京城的动脉,承担着绝大部分通行和运输的功能,那这些弯弯的小胡同,则像毛细血管,串联起这些大的脉络,构成一个丰富完整、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城。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北京胡同,黄有维水彩画,图源站酷网。


太仆寺街两侧这些弯弯的小胡同,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名字都是以形得名。接下来就来讲讲这些小胡同。

东、西牛角胡同:老北京城曾牛马遍地

从秦汉至隋唐,北京地区一直都是燕山山脉各少数民族角逐的疆场,辽金元三代更是将这里称为“人马之宫”,是人和牛马共存的地方。

在清人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和牛有关的地名不下20条,多数是因为曾是牛圈,或曾宰杀、贩卖牛肉,最多的要数“形似牛角”这一类了,在这20多条中就占了11条,多称牛角胡同、牛角湾、牛犄角胡同。

更有意思的是,太仆寺街南侧有两条牛角胡同,西侧的那条也称牛犄角胡同。1911年,在大规模地地名雅化和规范过程中,两条胡同按方位分别改为了东、西牛角胡同,并沿用至今。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底图: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


虽然都是牛角胡同,如今的“命运”却大相径庭。


西边的西牛角胡同里,北口是西单繁荣的根基——西单商场的后门,后门路口附近是一些刚刚经过“拆墙打洞”整治过后的小吃和小卖部窗口,常过西牛角胡同的大多是西单商场的职工。


过西单商场后门往南不远处,是装修刚满一年的“西单小院”饭馆,走的是老北京的装修风格,门脸虽小,内里却是别有洞天,还成为了新晋的网红店,不少人前来打卡。不过,因为位置略偏僻,每次经过附近的横二条和堂子胡同,问路的绝大部分都是问的这里。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再往南走,胡同西侧是新一代商场,西单一带的外卖车辆有1/3都停在这里,每到饭点,必定能看到手里提着七八个袋子的外卖小哥,他们经常都是一溜小跑,有的甚至还能边跑边打电话,把争分夺秒诠释到了极致。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牛角胡同南段,左侧为广州大厦,右侧为新一代商场,胡同里停满了私家车和外卖小哥们的电动车。


新一代商场对面是广州大厦,大厦四周都停满了车辆,作为一家1999年开业、以广州命名的大厦,内部装修是90年代的风格,宾馆是四星级宾馆,餐厅的粤菜据说很是地道。


相比西牛角胡同大商场、网红饭馆、宾馆大厦,东牛角胡同则安静、普通了许多,胡同内几乎都是大杂院。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东牛角胡同南部,丝瓜架和晾晒的衣物十分有生活气息。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过几个弯,拐到胡同北口,路口前的小路特别狭窄。


如果从北口进入,颇有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高义伯还是狗尾巴?钱钟书曾就此谈论民国初的地名雅化

高义伯胡同,清代原称狗尾巴胡同,以形得名,且十分常见。在清人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和狗有关的胡同收录了12条,其中有9条都是狗尾巴胡同(狗尾胡同)。

比起两侧的力学胡同太仆寺街,西单的高义伯胡同就没什么名气了,但这两条胡同又和高义伯胡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高义伯胡同南口,拐弯处可见酒店门口。


力学胡同原名李阁老胡同,一般认为,胡同里曾住着大名鼎鼎的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清末时京师大学堂增设的“进士馆”校址就设在胡同里,这是后来法政学校的前身,也是今天力学小学的所在地,就在高义伯胡同南口不远处。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城区力学小学。


高义伯胡同北侧的太仆寺街,以太仆寺得名,因衍圣公府而闻名。“衍圣公”是宋仁宗赐予孔子后裔的封号,一直到1920年孔子77代嫡孙孔德成继承“衍圣公”的封号,总共延续了将近900年。

衍圣公府位于太仆寺街69号,是明英宗赐给孔子后裔孔宏绪的府第,就在高义伯胡同的北口。不过,随着时光流逝,衍圣公府第早已没了踪影。

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兴起,社会上改良风气大盛,这些带“狗”的胡同自然是“首当其冲”,纷纷改名,有改成高义伯胡同的,有改成高柏胡同的,甚至还有改成寿逾百胡同的,这次大规模的改名,突出一个特点——文雅

关于狗尾巴胡同名的雅化,民国时期钱钟书先生曾在《容安馆札记》中,谈过如下看法:

“北京坊巷名此类尤多,以余所知,如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羊尾巴胡同之改杨仪宾胡同,王寡妇胡同之改王广福胡同,羊肉胡同之改羊溢胡同,牛蹄筋胡同之改留题青胡同,

皆欲盖弥彰,求雅愈俗。尤奇者,臭×胡同(西四)之改受璧胡同,几如文学家之改称文学工作者矣。”

如今,高义伯胡同在太仆寺街和力学胡同之间,在地图上形如一“㇏”,胡同两侧都是楼房,还有一家酒店。胡同南口不远是力学小学,北口又是宏庙小学低年级部,别看胡同窄小弯曲,一到上下学的点儿,接送孩子的家长真不少。

小堂胡同 东牛角胡同 言志胡同:一个“川”字 沟通太仆寺街和力学胡同

小堂胡同,清代称川堂门,1911年后又称穿堂门,1965年后改称小堂胡同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太仆寺街和南边的力学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长胡同,这两条胡同之间有四五条南北走向(或斜着的)小胡同,如果这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路口有座门,这就叫做穿堂门,类似院落中的穿堂门。

西直门也有一条穿堂门胡同

,据说那条穿堂门胡同是两条并行的南北走向胡同,东口都起自马相胡同,南口又都在西直门内大街上,穿堂门两巷和马相胡同,三巷并列,类于“川”字,所以又叫“川堂门”。

赶巧了,西单这条穿堂门胡同,和东边的东牛角胡同、言志胡同,正好也组成一个“川”字,这或许正是它的得名由来。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底图: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

更妙的是,穿堂门胡同的要拐的弯极多,东牛角次之,言志胡同则是跟原名“烟筒胡同”说一样,真如一根烟筒一样笔直。

罗贤胡同:变化的罗圈 走出无数名人 留下精妙壁画

隔着太仆寺街,在这个“川”字对面的,是一个“罗圈”,原来清代时叫罗圈胡同,1911年后雅化为罗贤胡同,并沿用至今。

不过,现在的罗贤胡同和过去在形状是还是略有不同的:过去有两个圈,走完胡同要拐5个弯;而现在只有一个圈,胡同里也只有1个弯。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今昔罗贤胡同形状对比。

如今,“”围起来的部分,还留有四合院,而在“圈外”,也就是胡同的西侧和北侧,则都已经改为楼房和单位大院了。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罗贤胡同现状,图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同地近府右街,出过不少名人:恭亲王奕䜣的岳丈、大学士桂良,京剧演员梁小鸾,武林高手孙禄堂等人,画家张大千也曾在1936年购置了府右街罗贤胡同16号的四合院。当时的张大千,城外住颐和园,城内住罗贤胡同,往来其间,读书作画,交游广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张大千困居北平。同年年底,张大千作《三十九岁自画像》。画中的他,长髯肃穆,头戴东坡帽,盘腿坐于苍松之下。画作另附张大千题词一首:“十载笼头一破冠,峨峨不畏笑酸寒,画图留与后来看。久客渐知谋食苦,还乡真觉见人难,为谁留滞在长安?”画与词皆自述其志。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三十九岁自画像,张大千,1937年作,图源网络。

1938年,日本派汉奸劝诱张大千出任伪职,张大千不从,后伪装逃出北平,赴青城山、敦煌等地,开始了他艺术生命的新阶段。

在《老北京民居宅院》一书中,郑希成用画笔向读者展示了罗贤胡同19-23号的面貌,并认为“这是一个藏有壁画的‘里文化’实例。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罗贤胡同19-23号,郑希成,2005年6月5日绘,图源《老北京民居宅院》。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院落中“廊子的两边廊墙上有保存完好的两幅壁画,上方有与其对应的砖雕对联。东为‘春前有雨花开早’,西为‘秋后无霜叶灰烬’”,十分难得。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以形得名的胡同?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

2. "人马之宫"老北京:街巷问牛

3. 钱钟书,容安馆札记

4. 曾江,张大千与罗贤胡同,中国社会科学报

5. 郑希成,老北京民居宅院158页

6. 祁建,狗胡同与狗庙,北京晚报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西单太仆寺街附近的小胡同 都是以形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