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住窑洞享冬暖夏凉,解放前曾是日军军营


山西省太原市北中环附近的一片居民区,高楼环抱的一角处有着8排砖式窑洞。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是日军的兵营。根据资料显示,这里的排房始建于1940年,先是侵华日军守卫附近兵工厂和军用飞机场驻军的兵营,抗战胜利后被阎锡山扩建,作为太原卫戍部队的军营,最多时有50余排平房,可容纳数千人,后因拆迁改造,仅留下8排206间平房。

虽然居民们在屋子前面搭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小厨房,使这里显得有些杂乱,但是依然能够看出曾经的整齐。一些老居民告诉摄影师这里除了日本兵住过,还曾驻扎过一支番号叫“晋水源”的晋绥军。

一位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人回忆,曾经排房都很完好,每间有10平方米大小,很干净,有排水沟,下大雨的时候地面上都看不到有积水,后来房子逐渐破败,居民大多陆续搬离了这里,去了条件更好的生活区,现在住的大部分是租房者,了解原来历史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这些平房的门窗,都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只有一些大树,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


进门是不足五平米的厨房,整个房间大约十平米左右,因为大都是临时居住,电线私搭乱建现象也很严重。一名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排房都是窑洞造型,外部是砖券的,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而且还有营房、枪械库、指挥所等遗址,对研究当时的军事设施和部队制度有很高的价值。

一位租户开玩笑说,这里八排居民共用一处室外的公共厕所,有时候遇到早高峰,不少人得排队“轮蹲”。

厨房顶有一处小天窗,是典型的兵营构造。由于是“窑洞”设计,夏天很凉爽。冬天没有集中供热,需要生火炉取暖。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有火炉用的烟囱孔,为了保暖有的居民用塑料膜把窗户封死。

社区志愿者李先生说,大家从前没想到,这里的老房子竟然是文物,现在开始自觉注意保护了。

之前拆迁的居民都早已经住上高楼,即使剩下的也大都搬离了排房,现在每月几百元的租金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