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導語: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我們很多人看人的時候,總是會以貌取人,雖然說有時候可以從一個人的外表,衣著打扮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一些特點,但是要了解一個人的人品和能力還是很很難的,有時候一個不小心,還會給自己招惹禍患。好在古人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看人的秘訣就是: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看他的朋友就夠了;想知道一個人的能力,看他的對手就夠了。

一、看他的朋友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為什麼平日裡我們要想看清一個人真面目就那麼難呢?這是因為人是一種高級的動物,所以善於偽裝,因此有的人看起來是個正人君子,實際上背後行的全是齷齪的事情;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單純無辜,實際上全是心機;有的人面似熱情,其實內心冷酷。但是這些人雖然能在表面上偽裝,可是人的內心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可以從他們身邊的朋友看出這個人的人品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一個人的朋友都是正人君子,作風正派,那他本人也肯定壞不了。如果一個人的朋友都是流氓地痞,惡貫滿盈,那他本人肯定也不會好。

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戰國策·齊策三》裡,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有一位學者叫淳于髡(kun)。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齊宣王任命為齊國的大夫。有一次,齊宣王讓他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對淳于髡說:“我聽聞,人才是很難得的,那麼你是如何才能在一天之內就推薦七個賢士呢?”淳于髡回答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也總是聚在一起行動。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自認為自己是個賢士,身邊和我交往也都是賢能之人,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裡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樣容易。”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如果你想看一個人混得怎麼樣,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喜好,看看離他最近的朋友圈子就大概能判斷出來。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去認識這個人的人品,這才是知人識人的高明手段。

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二、看他的對手

只要很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才會成為對手,一個有錢人絕對不會把一個窮人看成是自己的對手,一個地位高的人也不會把地位低的人放在眼裡。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對手看出這個人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的對手很強,那麼說明這個人的能力也很強,如果一個人的對手很弱,那麼這個人的能力也就不怎麼樣,因為沒有願意在不如自己的人身上下功夫。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敵人的高度才促成了我們的高度。人生需要對手,棋逢對手乃是人生一大樂事。偉大的人,離不開偉大的對手。

大哲學家科享,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左派學者的。他的對手是哈佛大學教授諾齊克,主張自由市場和無政府主義。科享不同意諾齊克的觀點,但他的反對卻是把諾齊克的書當作經典來讀,比看自己著作還認真,為什麼這樣呢”科享說:“只有了不起的對手,才能激發我,讓我發現過去所不知道的盲點,以及我思慮不周的地方,從而逼迫我完善自己的想法和理論。”正是因為彼此之間的較量,最後兩人都成了很有影響力的哲學家。

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北宋有兩個名相,司馬光和王安石。司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兩人互不相讓,拼死相爭。鬥爭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被趕下宰相寶座。皇帝詢問王安石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說:“其人品、能力、文學超絕。”正因得王安石如此評價,司馬光雖失去皇帝信任,但仍得以“退江湖之遠”,錦衣玉食。直到後來,王安石的變革觸及到了很多貴族的利益,被彈劾下馬,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牆倒眾人推,很多人跳出來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狀。皇帝便去問司馬光的意見,司馬光回答:“其胸懷擔蕩,有古君子之風。”

真正的英雄,對自己的對手有著充分的尊重,甚至是惺惺相惜。一個英雄最大悲哀不是被打敗,而是在戰場上沒有一個能夠與之一較高低的對手。

古人教你看人,想知道一個人什麼樣子,看他身邊這二個人就行了

小編有話說: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一個人太難了,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去考慮,既然直接認識這個人有點困難,那我們就從他的身邊人入手,看一個人的朋友就能看出這個人人品,也能看出這個人能走多遠,將來會有什麼成就。從一個人的對手就能看出這個人的能力。這才是真正高明的識人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