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離婚,婆婆讓小兒子養5歲的侄子,小兒媳卻讓全家下不了臺

楊絳先生曾經在《我們仨》這本書中,寫過這樣一段感人的話:“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總是在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到頭來就會發現,人世間最可貴的,無非是塵世的那抹煙火氣,能和相愛之人相伴終生,便已是最奢侈的幸福了。

就像楊絳先生所說: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想要經營一段“與世無求”的感情,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有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獨善其身,總是會跟這個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時不時要相處幫襯一下。倒不是說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好,而是兄弟姐妹多,卻又相處得不好的家庭,只會漸漸成為你幸福路上的負累。越是往前走,越是讓你覺得力不從心。

每每想到這一點,文佳就覺得特別幸運,好在她及時脫身和前男友分了手,否則好沒結婚就開始幫人養孩子,真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會過成什麼樣。

而且這個孩子,不是他前男友的,前男友不是二婚。

孩子是前男友大哥的,大哥離婚以後,留下一個5歲的侄子就出去打工了。婆婆覺得壓力太大,照顧不了,想像託付給小兒子和小兒媳。

但是文佳知道這件事以後,想都沒想就直接退婚了。

大兒子離婚,婆婆讓小兒子養5歲的侄子,小兒媳卻讓全家下不了臺

不是她不善良,凡事不為別人著想,而是她實在受不了還沒有結婚,就開始被人道德綁架。而且最讓人失望的是,前男友並沒有向著自己的意思,他覺得幫大哥養孩子是身為弟弟理所當然的。

他的說法是:都是一家人相互幫忙不是應該的嗎?大哥孩子和我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我們先把侄子養大,等以後再要孩子也不遲。

正是聽到他的這番話,文佳想要退婚的心更加堅定了。

因為從這番話裡,她沒有聽出一個家庭的和諧和友愛,反倒是聽出了拎不清和無擔當。且不說她作為未過門的嬸嬸,有沒有養育侄子的義務,就只是前男友和婆婆的這個態度,就足夠讓人心寒了。

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越是道德綁架,就越是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淡薄,直至消失。

文佳和前男友在決定結婚以前,已經談了兩年多的戀愛。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文佳一直都在幻想和他結婚以後的日子,但是幻想只是幻想,終究無法照進現實。

因為從她第一次去見未來公婆的那一天開始,就預料到自己的這段感情不會有結果。如果非要嫁過來,那麼結婚以後的日子,註定苦不堪言。

公公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基本沒怎麼說話,但是婆婆一開始就把態度挑明瞭:“如果想嫁進我們家,條件很簡單,幫忙養5歲的小侄子就可以了。”

文佳不解,活了二十多年還是頭一次聽說有這樣的結婚條件。

大兒子離婚,婆婆讓小兒子養5歲的侄子,小兒媳卻讓全家下不了臺

經過婆婆一番耐心的解釋,文佳大概明白了大概,總得來說就是:小侄子是一個既可憐又苦命的孩子,在他3歲那一年,父母就離婚了。他的母親背叛了婚姻,拋夫棄子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而父親呢,為了更好地養育他出去打工,在外成立了新的家庭。

而他,就成了多餘的那一個。所以婆婆希望小兒媳進門以後,養育5歲的侄子,讓他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長大。

可是為什麼呢?文佳不明白,為什麼身為父母沒有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反倒他的叔叔和嬸嬸來養?

婆婆並沒有正面回答文佳的問題,只是一直強調:“小侄子是一個可憐的孩子,爹不疼娘不愛的,一直都是由爺爺奶奶,還有小叔叔照看養大,現在小叔叔要結婚了,養他也是應該的。”

文佳不再說話,她在等前男友說話,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態度至關重要。只是沒想到,他終究還是讓人絕望了。因為他說:

——小侄子從小就是我看著長大的,在我眼裡他跟我親生兒子沒有什麼區別。大哥離婚了,現在有了新的家庭,自然顧不上他,而我身為弟弟理應照看他的兒子。

行吧,文佳算是聽明白了,對這段感情也不再抱有希望了,直接跟他說:“對不起,我沒有義務幫別人養孩子,你們的如意算盤打得挺好的,但是我不傻,退婚吧。”

說完直接起身離開,再也沒有回頭。

文佳態度堅決,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公婆和前男友都愣住了。因為他們以為文佳是一個善良又懂事的女孩,沒想到如此有原則。

大兒子離婚,婆婆讓小兒子養5歲的侄子,小兒媳卻讓全家下不了臺

其實,早在見公婆以前,文佳就知道這個小侄子的事,平常也沒少幫他買衣服。但是對他好,和結婚以後養他,這完全是兩碼事。如果還沒結婚,就開始道德綁架,這段婚姻又能幸福到哪去?

公婆的態度說明他們根本拎不清,這是家風不行;而親男友的態度,說明他同樣拎不清,根本擔負不起自己的家庭,只會讓妻子受委屈。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跟父母跟哥哥才是一家人,即便自己結婚了,也依舊和他們是一家人。

如果一個男人無法從自己原有的家庭中獨立出來,有維護自己和妻子的小家庭的意識,那麼這段婚姻只會越來越畸形,直到最後徹底瓦解。

像文佳前男友家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的生活中並不在少見。

很多公公和婆婆拎不清,認為他們兄弟不分彼此,養育對方的孩子也是理所當然,卻不曾站到兒媳的角度上去想一想,兒媳是否願意。

人生實苦,有時候我們連自己都顧不好,還如何去顧別人呢?有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孩子都養不起,又如何去養育別人的孩子?

誰都想善良,誰都想做好事,誰都能擔負起足夠多的責任,被世人稱讚,為自己積德。但是這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如果足夠富裕,足夠有能力,或許就會變得足夠寬容。如果只是普通人,那麼只能量力而行,這不是冷血和無情,這是理智。

所以文佳選擇退婚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如果她真的答應了養育5歲的小侄子,那麼以後的人生,只會越過越累。如果從一開始,公婆就覺得大兒子離婚了,小兒子和小兒媳養育侄子和能正常,那麼就說明,他們的三觀是有問題的。

道德綁架對方,從根源上就是錯的。既然是錯的,及時止損,便是對的。

大兒子離婚,婆婆讓小兒子養5歲的侄子,小兒媳卻讓全家下不了臺

END.

今日話題:

如果是你,你會覺得養育侄子是理所當然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