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随着5G元年的开启,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发展趋势:一是单一设备上集成的功能逐渐增加并且复杂程度更高;二是产品本身的体积更加追求轻薄化的趋势。设备轻薄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对电子设备的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热管及均热板为主要产品形态的液冷散热,正是极佳的解决方案。


1


散热王朝的更替





4G时代:曾是石墨片的江山


目前手机端主要散热技术包括导热界面材料、导热片、热管/均热板三类,其中以石墨为材料的导热片是4G手机主流方案。石墨是良好导热、散热材料,其导热性能超过了钢、铜、铁等多种金属材料。其常用场景是贴附在手机电路板中,可以同时向顺着两个方向均匀导热,迅速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均匀传递,起到散热作用。由于其导热系数高、易加工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使用较为普遍的散热方法。苹果、OPPO、小米等厂商都在其智能手机产品中使用石墨材料作为散热方案。


近年来,中高端智能手机普遍呈现集成化趋势:更高的计算频率和性能,四核、八核成为主流,额外增加NPU增强AI能力;更大更清晰的屏幕,2K/全面屏渗透率提升;柔性屏,可弯曲可折叠;更多内置无线设备,如双WiFi/低频蓝牙/无线充电等。伴随着功能配置和性能的提升,处理器计算量增大,散热需求突出。手机中主要热源为SoC、屏幕、摄像头、以及充电状态下的电池,另外射频前端在持续数据传输过程中亦会有间断性发热现象。SoC中算力的持续提升是确定性趋势,叠加5G信息处理和数据计算工作量大幅增加,SoC仍旧是最主要的发热源。当前4G手机平均功耗在4~5W,5G芯片的峰值耗电量是4G芯片的2.5倍,5G手机平均功耗预计相比4G有30%左右提升,传统散热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图1 智能手机主要发热来源

谁才是5G时代下的散热之王?


随着5G不断落地,2019年开始,我国手机厂商不断发布5G新机。主流散热已从单一石墨散热升级为“热管/均热板(VC)”或者“石墨+热管/均热板(VC)”方案。


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图2 2019年国内外主流5G手机厂商产品发布情况

资料来源:各手机公司官网,集微网,国泰君安,水木资本整理


液冷散热正在对4G/5G手机逐步渗透。热管技术成熟较早,在计算机/笔记本、投影仪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超薄的热管已经应用到手机终端,单机价值量约5元。均热板成本较高且超薄款工艺难度较高,目前在手机端的应用还仅配置在旗舰款手机上,单机价值量在10~15元。华为Mate20系列、三星Note10系列采用了均热板,在IT之家针对华为Mate20的散热测评中,运行大型游戏30分钟后手机温度不超过37摄氏度。华为官方表示,石墨烯膜+均热板的组合方案使华为Mate 20的散热能力较上代Mate 10提升约50%,发热集中点的温度较上代下降了3度以上。


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图3 华为Mate 20X 石墨烯+均热板散热方案


2


一方之水何以快速导热?





液冷散热,也可称为相变散热,物质在热端气化吸热、在冷端凝结放热,利用相态变化实现热量的快速传导。热管(Heat Pipe)和均热板(Vapor Chamber)以此为原理,是在当下广泛应用的两种主要产品形态。


热管一般划分为三部分: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在容器的内壁上设有与内壁形状相一致的毛细管心,冷凝液充满整个管心;当冷凝液在蒸发段受热后开始蒸发,蒸汽带着汽化的热量被输送到冷凝段,液化释放热量;冷凝液依靠毛细泵力的作用返回到蒸发段完成物质和热量循环。热管利用热传导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导热系数较金属和石墨材料有10倍以上提升,在高端手机逐步获得应用。均热板工作原理与热管类似,差别在于热管传导方式是一维的,而均热板是二维的散热效率更加高,且可以覆盖多个热源。



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图5 均热板工作原理及其实际运用展示


3


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根据Yole,2018 年全球手机散热市场为14.2亿美元,受益于5G 手机销量持续增加,手机散热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长,预计2022 年市场规模达到35.8 亿美元,预计2019-2022 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1.55%。


液冷散热:5G时代的散热之王〡水木资本原创

图6 手机散热市场预期规模及增长情况

在5G散热市场的占有方面,台系厂商遥遥领先。目前热管和均热板的主要供应商为中国台湾厂商,包括双鸿、超众、泰硕等,覆盖全球主流的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厂商等下游客户,已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华为Mate20等5G手机上,双鸿已成为散热模块的独家方案商。


同时,大陆企业也在积极扩厂。上市公司中,碳元科技于2018年投资设立常州碳元热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超薄热管/均热板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热管产品工厂在2019 年二季度完成建设并投产;中石科技2019年收购江苏凯唯迪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根据凯唯迪2018年“超导散热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年产能700万只超导热管;飞荣达于2018年收购昆山品岱55%股权,拥有热管/均热板生产能力。未上市公司中,苏州泰硕、讯强电子、中山伟强、东莞海宝等也陆续在这个领域有所布局。


热管/均热板技术原理成熟,产品核心难点在于精密焊接等工艺环节,良率水平影响产品毛利率。另外,不同终端的结构设计和散热需求差异很大,散热方案具有明显的定制化属性,需要与客户深度配合,同时兼顾成本。当前中国台湾厂商在手机散热产品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中国大陆受于益手机产业链的聚集优势,在热管/均热片领域各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抢占市场,目前已经具备小幅量产能力,未来通过人才引进或工艺技术进步,有望实现对中国台湾厂商的赶超,成为5G散热核心供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