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30,半失业状态:定制化,正在拖垮程序员

有人说,今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经济寒冬与裁员潮,将是未来常态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某个大公司做工程师,从去年年末开始,他所在的业务就一直缩减人员。最近,他也被迫进入“优化名单”,离开了公司。

由于所在的行业整体形势不好,他很难找到同类型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好进入了另一个行业。但是,在投了几十份简历后,几乎没什么回音。唯一拿到的offer,开出的薪酬只有他之前的50%。

他完全想不明白:工作了7年,经验丰富的自己,出了公司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年近30岁,半失业状态,是一件非常令人恐慌的事情。虽然有积蓄不至于饿死,但是突然发现自己辛苦多年,攒下的经验不被社会所需要,还得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搁谁都崩溃。

在裁员潮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往往就是像他一样的企业“定制化人才”。

年近30,半失业状态:定制化,正在拖垮程序员

小心成为企业的“定制化人才”

曾经和一位做活动策划的朋友交流,我问她:“你策划的这个活动,最终带来了多少新流量?”

她回答说:“哦,我只负责策划活动,数据在运营手里,我不清楚。”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状,“我们分工就是这样的呀!”

像她这样情况不是个例,许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一个行业多年,却只了解自己手头的工作,对公司其它部分完全不清楚,隔着一个团队就好像隔着一个行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举了扣针工厂的例子:1个工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在1天生产20枚扣针,但经过18道工序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这就是专业化分工的高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老板都希望提高效率、才能多赚钱,所以必然走向专业化分工。一个工作被切成很多块,每个人都专精其中1块。越大的公司,这种现象越明显。

但是,这对人才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你将会成为企业的“定制化人才”。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尺寸和材质只能用在某一个特殊的地方,挪到别处去,根本用不上。

时代变化这么快,所谓稀缺的技能和工作随时可能被淘汰,过几年就不再被需要。

要想不被定制化,得让自己成为一个万能材料,做成螺丝钉也好,变成锤子也罢,去哪儿都能用。


如何避免成为“定制化人才”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指出:对2000家公司调查后发现,比起知识技能来说,公司更看重员工的通用能力。包括:发挥天赋、做出正确决策、分析与解决问题、讲故事、快速学习、创新力等等。

超过一半的公司把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三点,列为员工最重要的能力。另外,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强调了通用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学习能力、好奇心和创新力等。

不管未来行业被颠覆成什么样子,通用能力是任何时代、任何职业都用得上的。只要我们掌握这些能力,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份工作只能够给你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让你提升通用能力,那么它很可能会让你成为“”定制化人才“。

那有没有办法系统性提升通用能力呢?

当然有。

世界500强公司搭建了一整套人才发展体系,能帮助员工匹配合适的岗位,并系统性提升能力。当你掌握了正确的进阶方法,你可以比别人少踩至少90%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