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佛山市顺德区诉前和解中心调解员对一起工伤纠纷案件进行调解/<font>

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当事人连线福田区法院在线司法确认时进行身份识别。/<font>

近年来,广东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和诉讼服务新生态已基本建成,联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662家单位广泛参与纠纷多元化解,成立集繁简分流、诉前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诉调对接中心112个,建成“广东法院多元化纠纷调解平台”,入驻专业调解组织734个。/<font>

2019年全省法院共调解各类纠纷22.3万件,全年网上立案数突破118万件,网上立案率72.5%。/<font>

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font>

案例一:/<font>

“我的案子上诉到中院,想知道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封开县的植先生来到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font>

在/<font>导诉机器人/<font>“小法”的指引下,登录广东诉讼服务网输入案号,很快得知结果:审理天数128天,其中鉴定环节耗时47天。明确的信息,让植先生的疑虑瞬间消除。“这是我第一次来,便民小册子、诉讼指引、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一应俱全,立案查案可以说没有任何障碍,真便民。”植先生告诉记者。/<font>

查完案件,植先生在诉讼服务中心转了一圈,还看到了自助立案一体机、智能导诉员、智能风险评估机等智能设备,连自助售卖机、银行柜员机、复打印一体机等便民设施也一应俱全。真是有温度的贴心服务!植先生不由感叹。留意了一下窗口工作人员,植先生还发现她们都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既可办理立案,也可办理诉讼费收缴,还可受理申诉、复查等业务,真正实现了/<font>“一窗受理、一站通办”/<font>。/<font>

建好“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就要是让人民群众以最省时省力又省心的方式参与诉讼。“大力推广/<font>网上立案/<font>的同时,必须与现场立案方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立案全覆盖,才能服务好有不同需求的人民群众。”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忠铭这样认为。/<font>

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司法服务。近年来,广东法院以“一次办结”“一次办好”为目标,从诉讼服务大厅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智能服务建设三个方面入手。/<font>

将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细化为100项,深入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移动手机应用、自助服务终端“五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font>

案例二:/<font>

“我从来没有想过动动手指就能讨回被拖欠的。”来自茂名的货车司机李形伟在网上立案后,当天下午就讨回了2万余元工钱。/<font>

向包工头苦追了3个多月仍是不给,而来回一趟法院要三个多小时。听说可以网上立案,李形伟打算试试。2019年3月17日,李形伟致电12368,在家登陆广东诉讼服务网,发现需要填写信息以选项设置为主,手输信息较少,接着上传出车打卡和追讨工资微信截图,然后进行微信支付、勾选送达。随即李形伟收到手机短信:“您已立案成功,请登录网址查看《立案通知书》”。人们印象中曾经颇为复杂的立案手续,他前后也就花了10分钟。/<font>

让李形伟更加没想到的是,他的案子网上立案成功后立马进入诉前调解,法官立即联系包工头到法院,通过反复说理释法。/<font>

当天下午,李形伟的银行卡就收到转账。/<font>

茂名法院还根据山区特点,通过巡回审判车将移动科技法庭深入村民乡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当地老百姓都说,/<font>“法院就在家门口,诉讼不用到处跑/<font>。”/<font>足不出户网上立案/<font>在广东法院已成为“新常态”。/<font>

据了解,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于2017年12月上线,当事人可随时登录立案,不受法院办公时间限制。2018年10月底,依托诉讼服务网在全省158个法院实现网上立案全覆盖。着眼打通网上立案“最后一公里”,广东高院在全国法院首创非税票据邮寄配套服务,实现网上缴费与诉讼费非税票据邮寄同步完成。把传统的“你来交材料”转变为“我来收材料”,与快递公司建立上门取件服务机制,最快可在2小时内上门收取申请人的立案材料。/<font>

2019年,广东法院诉讼服务实现再升级,功能已拓展至网上证据交换与质证、网上开庭、网上送达、网上阅卷、网上调解等。还推出智能导诉、风险评估、案例推送等便捷服务,全年广东法院网上立案数已突破118万件,网上立案率72.5%,广州、深圳、东莞等部分法院网上立案率超过90%,网上缴费52.6万笔、共计11.5亿元。/<font>

更精准、更集约、更高效/<font>

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现在开庭!”2019年11月21日下午3时10分,随着审判员手上的法槌敲响,一起互联网金融借款纠纷/<font>在线调解/<font>的/<font>直播/<font>画面出现在全国近1.3万块屏幕上。审判席的对面是竖起的三块高清大屏幕,画面上显示原、被告双方分别在广州、江门登录上线,而同时在线的还有2500余名类案当事人和1000余名在线围观人员。这起类案调解视频还同步出现在全国金融案件多元化解会议现场的屏幕上。/<font>

2019年1月,广州某金融公司与许某签订贷款合同,并按约向许某发放贷款2.7万元。截至还款日期,许某未能按期还款,金融公司遂将许某诉至广州互联网法院。为此次在线调解提供技术支撑的,是由广州互联网法院研发的全国第一个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集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成果,具备智能抓取基本信息、自动为案件分类等功能。“针对同一个类别中代表性强、可以起到示范效应的案件,系统能生成邀请二维码,由法官邀请暂未开庭的类案当事人在线旁听。”该案承办法官赖广鑫告诉记者。/<font>

智审系统运行在诉源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运行3个多月来,先后化解各类互联网金融纠纷1.5万起。“搭建类案批量智审系统,其目的就是让示范庭审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效应,进而推动当事人通过和解、撤诉等非判决手段解决纠纷,实现在线纠纷诉源治理。”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说。/<font>

陈律师受某国产品牌手机公司委托,准备对10家侵犯该公司商标权的公司提起诉讼,他在“巨鲸智平台”上以填表的方式完成了要素式起诉表格,10 个案件一秒批量提交。几分钟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完成了批量立案。“这个平台可以批量智能立案、提交证据,极大减轻了我的工作量。”陈律师表示。由于金融案件数量较多,福田区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金融类案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font>

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该平台除了可以网上立案外,平台还与EMS网上对接,只需/<font>轻点鼠标/<font>,邮政EMS/<font>平台/<font>会投/<font>自动打印文书并递至对方手上/<font>,周期缩短一半。平台同时提供网上开庭和/<font>远程视频调解/<font>的服务,/<font>当事人不再需要往返跑法院/<font>。平台可以根据法官确认的要素来核定判决文书需要生成的内容,智能形成裁判文书。/<font>

一个法官团队年均办理金融案件数实现2倍以上增长,案件办理周期由4个月缩短为2个月。最新的技术探索和实践,在广东法院从未止步。/<font>

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font>

2019 广东22.3万件纠纷这样化解

2017年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广州智慧法院建设被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唯一推荐品牌参展;/<font>

2019年4月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联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个/<font>5G智慧法院实验室正式启动/<font>;/<font>

2019年9月10日,全国法院第六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font>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广东)实验室落户广东,将为开展智慧法院核心技术预先研究、关键技术试验攻关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font>

人民法院由过去单一的解决纠纷的审判机关,变成多元纠纷化解、链接多元纠纷化解平台、提供多元纠纷解决方案的新时代审判机关,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而其关键是数据信息融通共享。/<font>

据了解,广东法院已建成覆盖全省三级法院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包含超过1.42亿条数据、1211万件案件信息、5802万份诉讼文书。/<font>

广东法院还以新综合业务系统为核心,重构审判类478个功能模块、非审判类577个功能模块,利用法院专网、互联网、政法网、电子政务外网、物联网、移动专网,将法官、诉讼参与人多元对象主体连接、多业务融合。/<font>

同时,新综合业务系统对外提供统一接口标准和统一数据服务,连接公安、检察院等其他政法部门,积极与人社、保监、全国律师库等信息平台联通,实现社会司法资源整合,全方位互联和全流程互动,构建连接全社会的司法生态体系。/<font>

诉源治理实现全覆盖、多元化、专业化/<font>

“不,我坚决不同意调解。”/<font>

2019年7月3日,佛山诉前和解中心专职调解员杨恩敏话刚说完,在作业中受伤的郭某就斩钉截铁地拒绝。/<font>

由于双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在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调解伊始,杨恩敏就碰了“钉子”。“调解不是生硬地宣扬法律条文,而是以法律为基础,用百姓听得懂的土话说法,让‘法言法语’更接地气,做到融法于情、融法于理。”杨恩敏告诉记者。/<font>

作为一名从事了30多年审判工作的退休法官,杨恩敏凭着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通过不厌其烦、深入细致地做工作,案件最终成功和解。置分流的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服务合同等28类民商事案件进行集中诉前调解。“和解中心在市、区两级设有专门的工作机构、专职的调解队伍、专项的调解机制,解纷端口前移实现实体化运作,调解工作有了‘实体店”。 杨恩敏介绍说,和解中心能为当事人带来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前解纷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font>

佛山和解中心聚合人民调解组织、工会、市贸促协会、市侨联等多家单位力量,建立了一支专业调解队伍。目前市区两级和解中心共有40名专职调解员、255名行业调解员、497名特邀调解员。自2019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佛山和解中心共调解案件12513宗,成功5437件,调成率43.44%。/<font>

近年来,广东法院紧紧抓住诉前调解、源头治理这个关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诉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省三级法院联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662家单位广泛参与纠纷多元化解,成立集繁简分流、诉前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诉调对接中心112个,工作人员545人,配备调解员2958人。/<font>

​/<font>“原以为至少得好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而且没花一分钱!”/<font>

在东莞市谢岗镇务工的王女士对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竖起大拇指。 2018年底,王女士上班途中被车撞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出院后她到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肇事者及车辆的保险公司赔偿23万余元。/<font>

东莞三院立案人员根据案件情况,分流至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保险公司以伤残鉴定是王女士单方面委托为由提出异议,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法院经审查后依法予以准许,并进行了重新鉴定。/<font>

​2019年10月,在重评鉴定意见出具后,工作室调解法官联合保险行业协会调解员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协商,对事故责任、鉴定结果、赔偿标准一一予以明晰,及时消除双方疑虑,最终顺利促成调解协议,王女士获赔22万余元。/<font>

从出具鉴定意见到拿到调解成功只用了15天。设立四个月的东莞第三法院道交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案件1271宗,将七成以上案件消化在了诉前,进入诉讼程序的道交案件同比上一年减少了近三成。/<font>

据悉,在重点领域案件的调解上,广东法院形成了类型化诉调对接新模式。对家事案件,建成“主动发现-对接指导、诉前调解-案后帮扶”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对道路交通纠纷,推动责任认定、理赔、调解一体化处理;推广“法院+工会”多元化解劳资纠纷机制,实现诉调、调裁、诉裁程序联动,全省法院全年共调解各类纠纷22.3万件。/<font>

“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司法是法治的基本内涵,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又是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此置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大力推进,为人民群众提供畅通便捷高效的解纷渠道。”广东高院常务副院长钟健平表示。/<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