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斯大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並反敗為勝嗎?

於無聲處34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啟了“巴巴羅薩”計劃,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蘇戰爭。希特勒集中了空前龐大的550萬大軍,4000多輛坦克,近5萬門火炮,5000架飛機的龐大軍隊。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軍隊,蘇聯顯然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蘇聯在德國閃電戰的攻擊之下毫無還手之力,蘇聯軍隊的表現只能用拙劣來形容,蘇聯可以用血崩來形容。德國軍隊僅用短短18天時間,便突進600多公里,簡直比走得還快。接下來一段時間,蘇聯損失軍隊300萬,各種火炮2萬門,坦克1.8萬輛,飛機1萬多架。莫斯科保衛戰前,德國佔領了蘇聯至少150萬平方千米土地,佔領蘇聯大部分工業區和控制了蘇聯大量人口。此時德國中央方面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南部方面軍也打到了頓河、斯大林格勒一帶,北部方面軍抵達列寧格勒附近。

希特勒決定一鼓作氣,利用優勢兵力一舉攻下莫斯科,快速結束這一場戰爭。為了攻下莫斯科,希特勒一共投入100萬精銳部隊。為了保衛莫斯科,斯大林一共投入125萬大軍。最終斯大林利用寒冷的冬天打敗了來勢洶洶的德國軍隊,殲滅了50萬精銳德軍,止住了蘇聯的頹勢,德國陸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希特勒被迫放棄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德國軍隊兵敗莫斯科也為後來德國的覆滅埋下伏筆。如果德軍成功攻下莫斯科,斯大林被迫退守到西伯利亞,斯大林有可能會反敗為勝嗎?

我覺得如果斯大林要是退守西伯利亞,要想取得勝利非常困難。如果國際形勢不發生變化的話,斯大林估計很難轉敗為勝;如果發生國際變化斯大林則有可能轉敗為勝。

1941年9月份,當德國軍隊兵臨莫斯科的時候,蘇聯其實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蘇聯國土面積雖然非常龐大,但是統治核心仍然在歐洲部分。一旦德國軍隊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一線找到突破,蘇聯的這一條防線就會土崩瓦解。蘇聯歐洲部分就會盡失。當時蘇聯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工業都集中在歐洲部分,亞洲部分只有極少的一部分。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也都基本集中在歐洲部分,當時廣大西伯利亞地區大多是一片荒涼的不毛之地。二戰前,蘇聯人提到西伯利亞地區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工業和農業,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當時西伯利亞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遠遠沒有現代發達。西伯利亞地區現在能夠成為俄羅斯重要工業區也要感謝二戰,二戰期間和二戰後,西伯利亞工業區才逐漸形成規模。當時的西伯利亞根本沒有多少人,也不適合人類生存。蘇聯的遠東地區工業基礎也非常薄弱,人口也非常少。蘇聯絕大部分工業和人口都被德國人控制,斯大林還能徵調多少士兵,還能造出多少武器。斯大林很難再組織有效力量阻擋德國人。

一旦希特勒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德國的軍事實力會進一步大增。德國會利用蘇聯的煤炭、石油、礦產資源發展自己,德國佔領蘇聯的重要產糧區之後,軍隊的補給問題也會解決。德國佔領這蘇聯歐洲部分之後,還可以在當地徵兵,擴大德軍的力量。蘇聯本來就是一個由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國內離心力很強,非俄羅斯人不會死心塌地跟著蘇聯一條路走到黑。戰爭往往就是此消彼長,到時候德國的軍隊力量增強,蘇聯的軍事力量則大大削弱。到時候蘇聯軍隊還能提擋得住德軍的鋼鐵洪流嗎?我看斯大林會凶多吉少。

但是德國想徹底擊敗蘇聯也不大現實,德國最好的結果是能夠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從性格上說斯大林倒是和俄羅斯人非常像,都是比較好戰的主。斯大林的性格非常強硬,甚至有點自負自大、剛愎自用。斯大林即使退到西伯利亞地區也不會輕易認輸,更不會輕易投降希特勒。斯大林也知道投降希特勒的結果也是死路一條,所以斯大林一定會堅持到底。斯大林到了西伯利亞就是沒有能力反攻德國,德國也很難徹底滅掉斯大林。西伯利亞地區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德國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吃掉斯大林。斯大林倒是可以利用西伯利亞地區和德國人周旋,最終在西伯利亞地區把德國人拖垮。即使斯大林能把侵入到西伯利亞地區的德軍拖垮,他依然沒有能力反攻德國。如果斯大林想反敗為勝則需要藉助外來力量。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日本已經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已經向德國和日本宣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建立。美國加入戰爭無疑對蘇聯人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有了美國的加入,斯大林則有勝利的可能。因為即使斯大林失去了莫斯科,他也會繼續堅持抗德。美國進入二戰之後,如果沒有蘇軍抗擊德軍的話,美國將會派出更多陸軍和德國軍隊打仗。德國的綜合國力肯定比不上美國,我覺得德國打不過美國。如果美國頂住大部分德國陸軍的話,蘇聯的壓力會小很多,到時候蘇聯和美國一起倒是有可能打敗德國。只不過,到時候二戰結束的時間就有可能不是1945年,可能會持續更長。

斯大林能不能最終反敗為勝,主要看斯大林能不能堅持到國際局勢待變的時候。如果斯大林等到國際待變的時候,他有機會反敗為勝。如果斯大林在美國和德國全面開戰之前選擇投降,那麼他將沒有可能反敗為勝。


依稀說史


歷史沒有如果!

淮海戰爭之後,在戰犯管理所裡,黃維大喊不服,要再打一仗!

粟裕七戰七勝,每戰之後國軍都不服,下一戰再敗再不服!國軍不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破解之法;再敗,是因為粟裕下一戰改變了方法!

黃維還有點資格說兩句,他終究還是參戰了。

在朝鮮,彭德懷大勝之後休整;蘇聯顧問大吼,命令彭繼續追擊。彭反問:你打過仗嗎?你有什麼資格說話。

爭執直訴至莫斯科,斯大林說彭德懷是對的,並且不準蘇聯顧問插嘴!

因為對於朝鮮戰場,斯大林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他甚至懷疑志願軍是否能真的取勝。

孟獲連戰連敗,依舊不服;孟獲是聰明的,第七次服了。

德國希特勒死了七十多年了,依然有人在用各種方式從各種角度為希特勒翻案!

而希特勒的原產地德國都用法律的方式確定不準為他翻案!

即便這些人有本事穿越到希特勒面前,給希特勒出主意。這些人一定死得很丟臉!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會瞧得起你們?你們就一定比希特勒強?

千萬別當笑話聽。他們可是認真的!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蘇聯要想抵擋住德國的進攻,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其國土的歐洲部分,因為這種大規模戰爭拼的就是人力、物力,尤其是關鍵的各種必需資源,如煤炭和石油,軍工廠生產武器裝備就需要大量的電力,而發電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火力發電,另一種是水力發電,除了那些分佈在大型河流附近的工廠可以利用水力發電外,絕大部分的工廠仍舊需要火力發電,這就大量需要煤炭。而石油更是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坦克、汽車、飛機都需要液體燃料,沒有石油蘇聯軍隊將徹底喪失戰略進攻能力,防禦能力也將大打折扣。而這些關鍵的煤炭、石油等資源都在蘇聯的歐洲領土上,而不是西伯利亞,蘇聯可以將人員和工廠都撤離到西伯利亞,可是沒有資源這些工廠就毫無作用,沒有武器裝備再多的人力資源也無法轉換為軍事資源,所以蘇聯退往西伯利亞不僅不可能反敗為勝,甚至連生存都難以為繼。



從戰爭經濟角度來看,蘇聯要想長久的維繫這場空前的衛國戰爭,就必須守住以下幾個戰略地區,分別是南部的烏克蘭地區(蘇聯的糧倉)、頓涅茨地區(煤炭區)和高加索地區(石油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蘇聯在制定軍隊戰略動員計劃時將防禦的重點放在了南翼上,當時負責烏克蘭方向作戰上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是最大的一支戰略集團。斯大林作為最高領袖在考慮戰略問題時總是比較長遠的,尤其是在烏克蘭的首府基輔的取捨問題上,當時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已經對據守基輔地區的蘇軍西南方面軍兩翼形成了嚴重的威脅,整個方面軍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但是斯大林仍舊嚴厲拒絕了西南方面軍的撤退請求,甚至撤銷了堅持撤退要求的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和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顯然斯大林也明白西南方面軍所處的危險處境,可是烏克蘭作為整個蘇聯的糧倉實在太過重要,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丟棄烏克蘭後的1942-1943年間蘇聯的糧食產量減產達60%以上,蘇聯的糧食危機非常嚴重。



其實縱觀整個蘇德戰爭,絕大部分重大戰役都是圍繞著幾個重要經濟目標而進行的,如1941年的基輔會戰,到了戰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則完全是圍繞著經濟目標進行會戰,大規模的攻防作戰都在南方進行,而在中央和北方地區則基本是靜態的陣地戰,德軍1942年的夏季攻勢就是為了奪取高加索的石油,而蘇軍在1943年的反攻方向也放在了南方的烏克蘭方向,斯大林格勒戰役、哈爾科夫戰役、庫爾斯克會戰都是在南方進行的。直到1944年蘇軍已經基本解放烏克蘭全境,徹底沒有經濟上的困擾之後,才將戰略目標放在了中央方向的白俄羅斯地區,旨在摧毀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軍事上徹底打敗德軍。



德軍經過了1941年的艱苦冬季防禦作戰後已經明白不可能迅速的打敗蘇聯,而蘇聯在1941年冬季和1942年的春季大反攻中也遭遇了嚴重的挫折,雙方都認識到誰也無法迅速打敗對方,戰爭將不可避免的陷入長期化,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將主要目標轉向戰爭經濟目標,而不再是單純的軍事目標。德軍企圖摧毀蘇聯的戰爭潛力,而蘇聯也拼死維持這一能力。所以無論如何蘇聯也不可以放棄佔其領土的歐洲部分,貧瘠的西伯利亞沒有能力支撐如此規模的全面戰爭。


戰略論


蘇聯如果丟了莫斯科,那麼很抱歉,結果可能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蘇聯依舊能夠支撐下去,甚至反敗為勝。而更加可能的情況是:蘇聯滅國。

那麼為何會這麼說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蘇聯的產業分佈很不均衡。

我們知道,蘇聯是一個面積超過了200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在二戰伊始,斯大林就通過侵略佔據了波蘭和芬蘭等國的廣大土地,為的是在蘇聯和德國之間畫一條緩衝帶。

斯大林的意圖實現了,雖然是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

但是,緩衝帶的存在,並沒有讓蘇聯更加安全,在德國人閃擊戰的實施下,歐洲部分很快陷落。短短的時間內,蘇聯在歐洲大大部分領土已經被納粹佔據。

歐洲部分對蘇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斯大林為何當年死守莫斯科?除了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的背後是什麼?

是蘇聯在戰爭中保留下來的軍事工業體系。這是蘇聯能夠反敗為勝的關鍵所在。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年的莫斯科被攻陷,莫斯科背後的軍事工業也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失去了多年建立起來的軍事工業,那麼退到西伯利亞的蘇聯軍隊,用什麼和德國人的機械化兵團作戰?要知道,蘇聯人將絕大多數的軍事工業實力都建在了東歐部分。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因為惡劣的環境氣候,人口本就稀少,軍事工業更是稀疏。

其次,莫斯科是蘇聯的象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堡壘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象徵,是蘇聯人甚至是世界反法斯西聯盟的希望所在。這裡牽制了絕大部分的德國軍團。

看看當時的情況,英法聯軍已經敗守大不列顛群島。指望英法聯軍反攻?要知道,當時德國人停止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並非是因為巴巴羅薩計劃不可行,而是因為希特勒覺得損失有點大,而德國有著更重要的的敵人——蘇聯。而如果蘇聯被大敗,騰出手來的希特勒全力以赴的進攻英國,一條淺淺的海峽,能阻擋住納粹海空軍的聯合打擊?

所以,莫斯科可以說寄予了整個反法西斯聯盟的期望。如果莫斯科失去了,那麼將對反法西斯聯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歐洲可能就此陷落,再無翻盤的可能。

其次,西伯利亞的氣候條件

雖然蘇聯人擁有西伯利亞很多年,雖然他們經營西伯利亞很多年,但是,終究因為那裡的條件太過艱苦,所以,人跡罕見。在隆冬已經來臨之際,數百萬的大軍撤往西伯利亞,靠什麼生存?如何挺過西伯利亞零下數十度的嚴冬?

蘇聯曾經想大批往西伯利亞進行移民,但是效果不佳,為什麼?長期以來,西伯利亞僅僅是作為一個能源提供地,並非是合適的人居環境。所以,在這裡打游擊甚至反攻,這多少有些幻想的成分。

最後,美國的援助

美國人在二戰時差不多有五百億美院的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蘇聯。但是,如果蘇聯失去了歐洲區域,那麼美國的援助也將變成雞肋。第一援助將會更加困難,第二成本將會大大增加。那麼,蘇聯人是否還能靠援助來支撐最後的勝利?這種可能性,真的很低。


Crazy歷史


不可能了,會造成蘇聯抗德意志瓦解,大面積主動投降就在眼前。

莫斯科保衛戰最初階段,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軍民同仇敵愾,而是出現了大量的蘇共官員出逃的現象,民眾一看官兒都跑了,那我們還傻站著,得嘞,也跑了吧。於是大量官民帶著金銀細軟妻兒老小就撒了鴨子。而且蘇聯政府也頒佈了疏散令,其實本意是為了大家安全,但是也讓不少人以為德軍馬上要拿下莫斯科。

這說明啥呢,說明面對希特勒的閃電進軍,蘇聯軍民士氣低落,缺乏鬥志。莫斯科保衛戰之時,軍民信心已到臨界點,而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極具象徵意義,莫斯科陷落,則是壓垮蘇聯軍民抗德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軍民的鬥志會隨著莫斯科防線的崩潰而瓦解。到時候會出現大面積投降的壯觀場景,斯大林別說退西伯利亞,沒準逃跑路上就被捉了去獻給希特勒邀功了。

如果希特勒再在莫斯科或者基輔仿照維希法國弄個傀儡政權,那斯大林就是沒被活捉邀功,也會凍死在西伯利亞,就連戴高樂跑到盟國的機會都麼有。他那是哪有啥盟國,英美跟他聯合無非也是藉助他抗擊德國,抗擊不了跑過去,在蘇聯國內號召力也沒有,也沒啥價值。那位說了,斯大林明明很有號召力,威望巨大,嗯,確實,但是那是建基於戰勝德國基礎上的,沒戰勝的話,哪有啥威望喲。

各位讀者,您說呢😎


北玄武


1941年6月22日,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啟動,百萬德軍撲向蘇聯領土,將百萬蘇軍按在地上摩擦。

10月份,德國中央集團軍75個師180多萬人,啟動奪取莫斯科的“颱風計劃”,軍中配備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

經歷早期的大潰敗,蘇軍在各方面都明顯不如德軍,德軍迅速推進。這時候,老天爺出來幫助蘇聯人,那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提前降落,中央集團軍整個戰線陷入泥濘之中。這段時間,在俄語裡有專門的名詞,叫“泥季”。

儘管糟糕的天氣,對德軍產生重大影響,諸如裝甲戰車行動不便、後方補給變得困難……然而,希特勒堅持發動繼續進攻,還沒有喘過氣的蘇軍依舊抵擋不住攻勢。

10月15日蘇聯政府不得不未雨綢繆,為莫斯科的丟失做出應對,很快幾乎所有機關幹部、外國友人、蘇軍總參謀部人員,全部都後撤到薩馬拉。

斯大林在莫斯科,斯大林在莫斯科,斯大林在莫斯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堅持留在莫斯科抗敵,他冒著極大的危險,給整個蘇聯軍民打下一針戰勝侵略者的雞血。

題主提出“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斯大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並反敗為勝嗎?”顯然,不存在斯大林退到西伯利亞的可能,莫斯科失守意味著斯大林死亡,沒有之一。

斯大林是政治強人,既然選擇死守莫斯科就不會後退,要是後退的話,很可能要被內部搞下臺。畢竟,斯大林要為戰前蘇軍的大清洗、戰爭初期蘇軍的大潰退要負上責任,這也是斯大林犯險死守莫斯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斯大林還在莫斯科,為整個國家守土抗敵,他還能號召蘇聯人民,還能掌控住國家權柄。因此,斯大林在莫斯科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戰敗而死,要麼戰勝而活。無論如何,他不可能退守西伯利亞。

如果蘇聯真的丟失莫斯科,鑑於蘇聯有廣大的領土,蘇聯軍隊退守西伯利亞繼續抵抗是肯定的,最後反敗為勝也是有可能。不過,事實是斯大林守住莫斯科,併成功阻止反擊,導致納粹德軍戰爭史上的第1次後撤。


子屠龍


如果蘇聯在莫斯科丟掉以後,蘇聯還能不能在西伯利亞成立指揮戰爭機構,並反守為攻繼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但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基輔、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沒有被攻克。

如果存在上述幾個地區沒有被攻克的話,假設莫斯科真的被德軍拿下的話,蘇聯是可以繼續戰鬥下去的。

反過來說,如果丟掉了上述幾個地區,即便是莫斯科臨時沒有被攻克,以後還是守不住,一樣要丟掉。



如果上述幾個地區德軍拿不下的話,在莫斯科即將陷落之前,蘇聯政府會提前做好撤離的準備。

在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之中,當時的蘇聯政府其實做了多種準備:一是竭盡全力進行抵抗。

二是密切注意戰鬥形勢的發展。

三是已經做好了所有撤離工作準備,並在發電廠、工廠、橋樑、國家大劇院埋好了炸藥,一旦守不住就將莫斯科全部毀滅。

四是在城市安排了潛伏人員,一旦陷落就對德國高級政要實施暗殺。

通過以上行動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聯政府已經做好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包括撤離莫斯科另立指揮機構。

既然蘇聯政府已經做了撤離準備工作,那它就一定有第二個臨時首都,這一點非常類似於我們把首都南京搬遷至重慶一樣。

蘇聯是不缺這樣的地方的,比如說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

但估計不會把臨時首都遷往烏拉爾東邊的西伯利亞。

且不說氣候寒冷、環境惡劣的條件令人難以忍耐,而且做臨時指揮戰爭的一個機構也不適合。

並且蘇聯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對城市的依賴性很大,大家不要一味的譴責蘇聯一步都不準後撤的政策,因為它必須這樣做,丟掉了城市和工業區,其實就等於亡了國。

因此,莫斯科一旦守不住,它極有可能把政府指揮機構遷往斯大林格勒地區,或者是列寧格勒地區,而遷往西伯利亞的可能性則不達。


現在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在莫斯科陷落之後,蘇聯還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應該說,很難。

但也不是沒有任何一絲希望,要知道蘇聯可不完全同於德國。

在蘇德戰爭中,兩國都有敵方軍隊兵臨首都的情況,但蘇聯成功的堅持了下來,德國卻沒有。

情況大概有兩點區別:第一蘇聯有著極大的戰略縱深,但德國卻沒有!

蘇聯在丟失了大片的國土之後,還能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幅員遼闊的疆域功不可沒。

但德國就不是這樣了,就算希特勒棄守柏林退往巴伐利亞和慕尼黑那又怎樣?

一共巴掌大的國家,步兵一個急行軍隨後就到了,你還守個鳥?

第二在莫斯科會戰開始時,英美兩國雖然還沒有對蘇聯開始大規模的支援行動,但至少蘇聯可以放心的全力迎戰德國,對於東方的日本並不是非常忌憚。

而柏林戰役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德國卻是處於東西夾擊之中,柏林的防守兵力不足,而在外地的軍隊也無法趕往這裡。

因此,當莫斯科陷落之後,蘇聯政府可以把臨時指揮機構搬遷到列寧格勒或者是斯大林格勒,並在那裡繼續指揮戰爭。

而當時的英美政府一看到蘇聯危急,一定會不遺餘力的進行全力支援。

其實我們應當看到,儘管納粹德國拼力進攻夢想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它不是一樣沒有成功麼?

同時我們又看到,即便是德軍拿下了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基輔,越過了第聶伯河、頓河,蘇聯不也是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所以個人見解如下,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的話,的確實增加了贏得戰爭的難度,但是僅僅失去一座莫斯科城對於最後戰爭的結果其實關係並不是很大。

以上問答純屬本人原創,如有抄襲和挪用者必將追究。


東方評史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德軍將領甚至已經能夠通過望遠鏡看到克里姆林宮上的紅星。但德軍最終還是兵敗於莫斯科城下。那麼,假如莫斯科被德軍收入囊中,斯大林能否複製庫圖佐夫的軍事傳奇呢?或者說,斯大林還能反敗為勝嗎?

一.地理篇

且不論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國,我們單獨聊聊蘇聯的主體成分俄羅斯。俄羅斯有四大工業區,分別位於聖彼得堡(蘇聯時稱列寧格勒),莫斯科,烏拉爾山脈,新西伯利亞,同時也在伏爾加格勒(蘇聯時稱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地區等地也有一些工業區。農業方面主要在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流域。蘇聯人口大體位於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也就是歐洲部分。從地理上講,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基本都在歐洲大陸上。題目可以進一步理解為蘇聯失去莫斯科這個城市後,是否會對蘇德戰爭局面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個人認為,從地理上來看,當蘇聯丟失莫斯科時,莫斯科工業區便意味著失去,同時也代表著頓河流域的丟失(莫斯科以南地區便是頓河流域)。這意味著蘇聯在遭遇失去烏克蘭一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後,又再次遭受了工業和農業上的打擊。這對蘇德戰報來說,無疑是極其不利的。如果蘇聯再丟失了斯大林格勒(包括伏爾加流域)和列寧格勒地區,無疑將遭受戰爭的失敗。

二.歷史篇

蘇聯主體是俄羅斯,俄羅斯的過去是沙俄,沙俄的過去是莫斯科大公國。這段話裡可以看出莫斯科的重要性。無論是什麼時期,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列寧格勒)以及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都是俄羅斯這片土地上重要的地方。聖彼得堡溝通海內外,伏爾加格勒地區聯繫頓河流域及伏爾加河流域,而莫斯科介於兩個城市之間的地理位置,起著溝通南北的作用。

可以說,聖彼得堡就像舊時的北京,伏爾加格勒就是江浙一帶,莫斯科則是俄羅斯版“京杭大運河”沿線的上重要城市。所以筆者丟失了莫斯科便意味著打斷了蘇聯的南北聯繫,使南北蘇軍難以形成有效的反擊。不過有介於當時的國際形式,美國對外存在著租借法案,這份法案在二戰中給蘇聯提供了較大的作用,使蘇聯有能力繼續進行衛國戰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物資在1943年才陸續到達蘇聯。

三.政治篇

眾所周知,斯大林是個鐵腕人物。即使是德軍兵臨城下,打響莫斯科保衛戰時,斯大林也沒有離開莫斯科撤往後方。因為斯大林明白,如果撤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便會受到衝擊。一旦兵敗,自己只能是自盡,或者死在前線戰場上。不因為別的,就因為莫斯科對蘇聯來說不僅是重要的工業區,而且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誰都擔待不起丟失首都的責任,就算是流盡斯拉夫人的血,莫斯科也必須能夠在蘇聯的掌控之中,因為它實在是太重要了。


況且,莫斯科這個首都一旦丟失,那麼民心必然會大亂(畢竟算是毛子近千年來的首都了),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僅憑斯大林和契卡是肯定無法穩下當前局勢的。所以從政治上講,如果蘇聯丟失了莫斯科,斯大林就算能繼續抵抗,也難以有抵抗的資本了。

其實從整個蘇德戰爭來講,莫斯科一直是個重要的地方,不僅僅是溝通南北,而且莫斯科失守也意味著蘇軍沒有能力能夠抵擋德軍的進攻。歷史上從列寧格勒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來看,蘇聯高層對這些戰略意義重大的城市據點非常重視,即使蘇軍代價慘重,也不願丟失這些城市。所以,莫斯科就算是丟失了,德軍也會付出不亞於蘇軍攻陷柏林的代價。而至於斯大林是否能繼續抵抗下去,複製當年庫圖佐夫打敗拿破崙的奇蹟,恐怕也只是未知數了。


二戰吐槽君


蘇聯和我國的國情不同。我們在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講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論持久戰。我國華北和長江以南地區,氣溫不像蘇聯那樣寒冷。而蘇聯絕大多數地區氣溫寒冷,地大人稀,以城市為中心,離開城市就保證不了供給的需求。像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都是拼盡全力爭奪固守。失去主要城市,後果不堪設想。


海納百川79年兵


德國進攻蘇聯,德國的將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在西線作戰,嚴重缺乏與俄國人作戰的經驗,對於蘇聯完全缺乏瞭解。

1、你不知道蘇聯有多大

德國從波蘭向蘇聯推進了五六百公里才到莫斯科郊外,要是在西線都推進到大西洋中央了。廣袤的國土,漫長的補給線,德國軍隊攻到莫斯科附近已經強弩之末。即使丟了莫斯科,蘇聯已經決定遷都古比雪夫,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不是照樣被擊敗?

2、你不知道蘇聯有多少軍隊

莫斯科會議上蘇聯向英法表示可以出動136個師支援英法,這絕不是虛言。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就說我們消滅了德國人196個師,人家還有196個師。蘇聯損失了幾百萬軍隊,要是其他國家早就崩盤了,蘇聯繼續組織幾百萬軍隊頂住德國軍隊,甚至武器煥然一新。

3、你不知道蘇聯道路有多差

蘇聯雖然重工業發達,但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遠不如西歐,這就導致德軍輪式車輛總是陷入泥濘,嚴重影響了戰鬥力。德國一個月可以擊敗法國,半年都不能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差勁的公路也是問題。

4、你不知道蘇聯冬天有多冷

德軍雖然在北歐參加過戰鬥,但蘇聯那樣的寒冷卻從未見過,這就德國坦克發動機都有些受不了,影響了冬天戰鬥力。許多德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希特勒甚至認為冬天到來前就可以結束對蘇聯戰爭,冬季作戰準備不足。

面對著這四個“不知道”,德國不要說打不下莫斯科。就是能打下莫斯科,又能如何?蘇聯畢竟是歐洲頭號工業化國家,武器質量也許不如德國,但武器數量完全壓倒德國,也就能在美國戰略物質大規模到達蘇軍手中之前打贏莫斯科會戰甚至斯大林格勒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