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閒情偶寄》·頤養部之飲、談、沐浴


李漁《閒情偶寄》·頤養部之飲、談、沐浴


李漁在六十歲前後,開始系統地總結他的經驗,使其上升為理論。康熙十年(1671),《笠翁秘書第一種》即《閒情偶寄》(又叫《笠翁偶集》)問世,這是李漁一生藝術、生活經驗的結晶。《閒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共有234個小題,堪稱生活藝術大全、休閒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閒文化的專著。

《閒情偶寄》其中《頤養部》總論養生,專論養生。

頤養部 ○飲

【原文】

宴集之事,其可貴者有五:飲量無論寬窄,貴在能好;飲伴無論多寡,貴在善談;飲具無論豐嗇,貴在可繼;飲政無論寬猛,貴在可行;飲候無論短長,貴在能止。備此五貴,始可與言飲酒之樂;不則麴櫱賓朋,皆鑿性斧身之具也。

予生平有五好,又有五不好,事則相反,乃其勢又可並行而不悖。五好、五不好維何?不好酒而好客;不好食而好談;不好長夜之歡,而好與明月相隨而不忍別;不好為苛刻之令,而好受罰者欲辯無辭;不好使酒罵坐之人,而好其於酒後盡露肝膈。坐此五好、五不好,是以飲量不勝蕉葉,而日與酒人為徒。近日又增一種癖好、癖惡:癖好音樂,每聽必至忘歸;而又癖惡座客多言,與竹肉之音相亂。

飲酒之樂,備於五貴、五好之中,此皆為宴集賓朋而設。若夫家庭小飲與燕閒獨酌,其為樂也,全在天機逗露之中,形跡消忘之內。有飲宴之實事,無酬酢之虛文。睹兒女笑啼,認作斑斕之舞;聽妻孥勸誡,若聞金縷之歌。苟能作如是觀,則雖謂朝朝歲旦,夜夜元宵可也。又何必座客常滿,樽酒不空,日藉豪舉以為樂哉?

【譯文】

宴會上有五種可貴的地方:酒量不論大小,貴在能喝好;一同飲酒的人不論多少,貴在善於一交一 談;酒菜不在豐盛與否,貴在能接續不斷;酒令不論寬嚴,貴在可行;喝酒的時間不在長短,貴在能停下來。有了這五種可貴的地方,才能談飲酒的快樂,不然酒和朋友都成了傷害身體和心性的東西了。

我生平有五種愛好,又有五種不好。兩者雖然是相反的,但又並行不悖。這五種愛好和五種不好是什麼?不好酒卻好客;不好吃卻好談;不好長夜喝酒,卻好賞月不忍離去;不好設置苛刻的酒令,卻好讓受罰的人沒得反駁;不好借酒使性的人,卻好在酒後吐露真情的人。因為有這五種愛好和五種不好,所以酒量不高卻整天跟酒徒在一起。最近又增加了一種癖好、一種癖惡:癖好就是愛聽音樂,經常聽到忘記回家;而癖惡是討厭聽曲席上客人多話,擾亂樂曲美好的聲音。

飲酒的快樂,在五貴、五好裡已經記錄全面,這都是針對宴請朋友而講的。若是家庭小酌或是閒居獨飲的快樂,都在天機顯露和縱一情 忘形之中。有飲宴的實際,而沒有應酬的虛假客套。看到兒女們笑和哭,就當做斑斕絢麗的舞蹈,聽妻子勸誡,像聽到金屬樂器和絲竹的音樂。如果能這樣看待,就說天天都是新年,夜夜都是元宵節也可以。為什麼還要客人滿座,酒杯不空,每天靠豪放的行為來取樂呢?

頤養部 ○談

【原文】

讀書,最樂之事,而懶人常以為苦;清閒,最樂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樂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閒,莫若與高士盤桓,文人講論。何也?“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既受一夕之樂,又省十年之苦,便宜不亦多乎?“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既得半日之閒,又免多時之寂,快樂可勝道乎?善養生者,不可不

有道之士;而有道之士,多有不善談者。有道而善談者,人生希覯,是當時就口招,以備開聾啟聵之用者也。即雲我能揮麈,無假於人,亦須借朋儕起發,豈能若西哉之鐘,不叩自鳴者哉?

【譯文】

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懶人卻常覺得辛苦;清閒也是最快樂的事,有人卻嫌寂寞。選擇快樂逃避辛苦,逃避寂寞而享受安閒,都不如與隱士文人交往談論,為什麼呢?“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既享受一晚的快樂,又省去十年的辛苦,這不是太便宜了嗎?“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既得到半日清閒,又免去長時間的寂寞,這種快樂說得完嗎?善於養生的人,不能不結 有道德修養的人,這些有道德修養的人,大都不善言辭。生活中很難遇到有道德修養又善於 談的人,對於這種人應該經常接近,通過他們啟發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我自己也能講玄妙的道理,不需要依靠別人,也必須通過朋友的激發,難道能像西域的自鳴鐘,不敲就自己響起來嗎?

頤養部 ○沐浴

【原文】

盛暑之月,求樂事於黑甜之外,其惟沐浴乎?潮垢非此不除,濁汙非此不淨,炎蒸暑毒之氣亦非此不解。此事非獨宜於盛夏,自嚴冬避冷,不宜頻浴外,凡遇春一溫一 秋爽,皆可藉此為樂。而養生之家則往往忌之,謂其損耗元神也。吾謂沐浴既能損身,則雨露亦當損物,豈人與草木有二性乎?然沐浴損身之說,亦非無據而云然。予嘗試之。試於初下浴盆時,以未經澆灌之身,忽遇澎湃奔騰之勢,以熱投冷,以溼犯燥,幾類水攻。此一激也,實足以衝散元神,耗除一精一氣。

而我有法以處之:慮其太激,則勢在尚緩;避其太熱,則利於用一溫一 。解衣磅礴之秋,先調水性,使之略帶一溫一 和,由腹及胸,由胸及背,惟其一溫一 而緩也,則有水似乎無水,已浴同於未浴。俟與水性相一習一 之後,始以熱者投之,頻浴頻投,頻投頻攪,使水*融而不覺,漸入佳境而莫知,然後縱橫其勢,反側其身,逆灌順澆,必至痛快其身而後已。此盆中取樂之法也。至於富室大家,擴盆為屋,注水於池者,冷則加薪,熱則去火,自有以逸待勞之法,想無俟貧人置喙也。

【譯文】

盛夏裡,酣睡以外的快樂的事情,只有沐浴了。只有沐浴,才能除去汗垢,才能清洗乾淨汙垢,才能消除炎熱酷毒的暑氣。沐浴不僅適宜在盛夏,除了嚴冬季節為了防寒而不適宜經常洗澡以外,在春暖秋爽的時候,都可以通過沐浴得到快樂。養生家往往忌諱沐浴,說沐浴損耗元氣。我認為如果沐浴能損害人的身體,那麼雨露也應該會損害萬物,難道人和草木有本質上的不同嗎?但是沐浴損害身體的說法,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我曾試過不正確的方法。在剛下浴盆的時候,身體還沒淋溼,突然進入一大盆滾熱的水中,向熱水中投放冷身體,讓水侵犯乾燥的身體,身體就像面對水攻一樣,這樣一個刺激,的確可以衝散元神,耗損一精一氣。

我有個解決的辦法,如果擔心水一溫一 衝擊過大,就慢慢進入,防止水一溫一 太高,就用一溫一 水。在脫一衣 服以前,要先調好水一溫一 ,讓水比較一溫一 和,從腹到胸,從胸到背,用一溫一 和的水慢慢地洗,有水的感覺也像沒有水,已在沐浴就像還沒洗。等到身體適應之後,再加熱水,多次加入,邊加邊攪,讓一溫一 水和熱水一交一 融人卻感覺不到,漸入佳境還不知道。然後隨意變換身體的姿勢,或橫或豎,順澆或逆澆,直到身體很痛快為止。這是浴盆中取樂的方法。至於富有的大戶人家,可以把浴盆弄成浴室,往池子裡注水,冷了就加柴火,熱了就熄掉火,自然有以逸待勞的方法,想來不需要窮人來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