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之中唐王李仲易身死之後,李漁枉顧先王遺詔,扶持自己的弟弟李渾圓登上帝位,在不久之後又被寧缺當堂誅殺,從表面來看李漁是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而寧缺則是為了挽救唐國,為唐國選擇一個好君王,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這種表象之下,有沒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從我個人來看是有的,那就是李漁為代表的皇權派與寧缺為代表的書院派對於唐國的權利之爭。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看過《將夜》的都知道,夫子既是唐國的締造者,也是唐國的守護者,在唐國國君都是夫子一手挑選的,唐王李仲易就是在夫子的扶持之下,登上王位的。而也正因為夫子的存在,唐國一直傲立群雄,強大無比,令其他國家不敢冒犯。

正因為夫子對於唐國的“功勞”,所以夫子與書院在唐國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這種存在某種程度之上凌駕於整個唐國之上。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世人知唐國,多知夫子先,這樣看來唐王只是夫子選擇的一個代理人,夫子才是真正唐國的擁有者,這種情況之下,唐國皇族內部出現反對“夫子”之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皇族之中總有人不願意一直做“傀儡”的。

但是當夫子還存在時,這些有意見之人只能選擇“隱忍不發”,畢竟硬碰夫子,無疑是以卵擊石,所以她們需要等待時機。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夫子登天之後,唐王李仲易病逝,而正好此時又遇到“舉世伐唐”,書院的重要力量全部出征,這無疑是皇權派奪權的最好時機,所以以李漁為代表的皇權派便立刻把握住機會,利用自己監國之職扶持自己的弟弟李渾圓上位,成為新一代唐王。

而李漁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某種程度也是因為在朝堂之上擁有很多李家皇權派,要不憑藉她一個監國之力是沒辦法成功擊敗“書院”派的。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當然也有人會有疑問?李漁為什麼沒有遵從先王李仲易的遺詔,讓六皇子即位,那不是一樣是他李家的江山。

第一是因為六皇子年齡尚小,第二是因為六皇子與皇后某種程度之上也是心偏向於書院的“門徒”,如果讓六皇子即位,那麼李家的皇權依舊在書院的陰影之下,這個後面會具體說道。


不管怎麼說,李漁為代表的李家皇權派已經成功了第一步,李漁成功的將非“書院”門徒的李渾圓送上了王位,是已經將被動化為主動了,但是因為李渾圓的愚蠢而功虧一簣。

李渾圓登上皇位之後,便開始使出了一系列的“昏招”,先後“失去”洗郎植、許世,並葬送的唐國最為精銳的四千玄奇重甲,而奇怪的是作為監國現在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漁卻沒有發揮她應該有的作用,相反倒像是一個旁觀者。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而這隻有一種解釋,那麼就是在某種程度之上李漁是認同自己弟弟李渾圓的做法的,初等王位,好不容易掌握王權,要想穩固李家皇權就必須對“書院”派以及不服從你自己的人進行一輪清洗,而這也是常見的帝王之術。

洗郎植、許世很明顯是偏向書院派的,但是李家姐弟畢竟道行不深,他們選擇了唐國正在內憂外患之際進行清洗,又不能控制好唐國內部的局面,再加上被奸細利用,這就使得整個唐國人心惶惶。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 》劇照

而這一切都在給“書院”派機會,所以當書院的新一代代表“寧缺”來到都城之後,便開始了他的使命,幫書院奪回唐國的權利。


寧缺回城之後,首先做了事情就是先去見了皇六子李琥珀,這個只有幾歲的小孩,寧缺就問了一句“你想做像你父親那樣的明君嗎?“,李琥珀點頭之後,寧缺便轉身離去,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一個幾歲的小孩,知道何為明君,何為昏君,他只是順著寧缺的話說罷了。

但是對於寧缺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形式罷了,他們要的是一位認同“書院”地位的君王而已。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此後不久便有了寧缺在大殿之上,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當眾誅殺唐王李渾圓的場面,這種舉動更一步證明了“書院”凌駕於唐國之上的事實,李渾圓雖然昏庸,但是他畢竟是先王李仲易之子,如今還是唐國的王。

李渾圓之死也意味著以李漁為代表的“皇權派”的失敗,而寧缺的這一殺,也是在警告唐國其他想僭越“書院”權力之人,他用行動讓唐國滿朝文武看到了一個區別於夫子的更加直接兇狠的“書院”話事人。

寧缺誅殺“唐王”,是為救唐國還是為書院搶奪權力?

《將夜2》劇照

在“書院”絕對的實力優勢面前,李漁為代表的皇權派終究如曇花一現,而寧缺為代表的書院派,則又重新奪回了屬於“書院”的“榮光”。


抄襲必究,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