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乱世肇始。官渡之战,鼎足之势始现;赤壁一役,天下归于三分。从黄巾起义到天下归晋,不过近百年时间,在这张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英雄豪杰,到头不过一抔黄土;绝代佳人,结局终为红粉骷髅。正如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所写的那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确实,在今人看来,“古今多少兴亡事,都付笑谈中。”,而能够为所后人铭记的,只有也只会是那些英雄,谁又会在意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呢?“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话不假,那些英雄所谓的功业,无一不是用白骨堆成。

更何况,在“男尊女卑”观念支配下的古代社会,身为女性,在这样的乱世中又如何生存?而她们,连同她们存在的证据,也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碎,谁又会留意,谁又会在意她们呢?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蔡文姬,她的命运,又会在乱世的浪潮中如何浮沉呢?

蔡文姬简介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本字昭姬,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字为文姬。她是东汉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是汉末著名的才女。她自幼在父亲的熏陶培养下,学习文学、音乐和书法,使得她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她四岁那年,蔡邕由于得罪当时的权贵,不得不举家离开洛阳,自此颠沛流离十二年。在她十六岁那年,嫁给卫仲道为妻。但丈夫不幸早逝,于是她便回到娘家。后来又遇到匈奴入侵,她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了匈奴人,并生育有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感叹蔡邕没有子嗣,于是派人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把她许配给董祀为妻。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虽然历史上记载她的事迹并不多,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相关的典籍中,看到有关她的故事。而“文姬归汉”的典故,更是在历朝历代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概述

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当时的大汉王朝,正逐渐走向末路。张角率领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汉王朝的统治。黄巾起义后,各地诸侯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汉室名存实亡。

这时的匈奴趁机入侵,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直到十二年后,才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胡笳十八拍》,应当是她归汉后所作。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解读

《胡笳十八拍》,顾名思义,是用胡笳弹奏的十八个曲调节拍。胡笳是胡人的乐器,就像蔡文姬在诗中所说的那样: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胡笳本来是胡人的乐器,但是用琴翻唱出来声律格调却是相同的。对于诗歌的解读,由于原文篇幅的限制,这里只引用部分诗句讲解,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搜索查看原文,再结合文中我个人的理解,或许会对您理解诗歌有所帮助。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这首诗歌,在我个人看来,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第一拍至第三拍,主要写的是诗人对乱世颠沛流离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讲述了自己被掳入胡的经历和在胡地的遭遇,部分诗文如下: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大意:战争日益临近,走在路上都很危险。百姓和士兵一起逃亡,暗自悲哀叹息。我不能接受胡人与汉人不同的风俗习惯,遭受屈辱可以向谁诉说呢?胡人逼迫我和他成家,把我带到很远的地方,已经走出了汉朝的疆界进入胡地,家破人亡不如就此死去。

第二层:第四拍至第七拍,主要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胡地风光的描写,部分诗文如下:

无夜无日兮不思我故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大意:我日日夜夜思念我的故乡,天底下应该没有比我更苦的人了吧。大雁高飞,难以寻觅踪迹,徒留我一人,肝肠寸断。冰霜凛冽,身体寒冷,腹中虽然饥饿,但是看着肉和奶酪,不能下咽。胡人逐水草而居,遍地都是牛羊,草尽水竭就会迁徙,我极度厌恶居住在这里。

第三层:第八拍至第十一拍,是诗人对天地神灵的控诉和诗人自我衷肠的倾诉,部分诗文如下: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故乡隔兮音生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大意:为何上天有眼唯独看不见我孤苦飘零?为何神明有灵要把我放在天南海北?远离故乡,断绝音讯,痛哭欲绝。我一生的辛苦奔波都是因为别离,第十拍悲哀深痛,泣泪成血。活着仍然希望回到故乡,死了就只能埋骨他乡,就此结束。

第四层:第十二拍和第十三拍,主要描写与幼子别离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矛盾:一方面汉使来迎,可以告慰回归故土之情;但另一方面回到故乡,就意味着与幼子别离。归汉的欣喜与幼子的别离,两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痛不欲生,部分诗文如下: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大意:高兴的是,遇到圣明的君主得以生还故乡,叹息的是与幼子告别,从此相会无期。第十二拍哀乐参半,是去是留,两种情感难以具体描述。本以为余生已经无所谓了,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回到故乡,抱着孩子泪如雨下。一步一走远,难以挪动脚步,怎能不消魂?第十三拍弦调急悲,我的内心,肝肠寸断,无人知晓。

第五层:第十四拍至第十八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主要表现出来的是三种情感:一是得以重回故土的感叹;二是归汉后对于儿子的思念和牵挂;三是对自身悲惨遭遇的感叹,部分诗文如下: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诗歌大意:在梦中梦到牵着你的手,内心一喜一悲,醒来后痛彻心扉,没有停歇的时候。我盼望着回到故乡,而上天也满足了我的愿望,让我再回到故乡,心满意足。我和孩子分离,就行天上的商参一样,从此生死不相知。现在和孩子告别回到故乡,从前故土难回的怨恨平息,但又添与子别离的新愁。胡地与汉地地域不同,风俗也不一样,我与孩子之间相隔,就像天地一样。

结语

《胡笳十八拍》可以说是蔡文姬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悲歌,“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是天地不仁,降下灾祸,让我生在这个时代,这才有了我这些悲惨的经历和遭遇。

而在诗中,也能多次看到诗人对于天地神灵的发问、不满和控诉。抒发的情感,更多的是故土之情与幼子别离的不舍和牵挂。对于母子别离的描写,更是感人至深,让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一曲乱世别离的悲歌

整篇诗歌情感意切,诗人情感的变化起伏,也是有一个明显的过程:从开始的“愤怨”到“悲哀”,再到“愁苦、悲深”,只有在得以回乡的时候,才看到了欣喜,但一想到要与孩子分别,又肝肠寸断。最后只能悲叹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难以宣泄心中的怨恨: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阅读完整篇诗歌,我个人内心的感受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其中既有对蔡文姬悲惨遭遇的感叹和同情,也有对匈奴的怨恨,还有对乱世的感慨以及无力改变这一既定事实。也曾假设,如果蔡文姬生活在当代,会是什么样的呢?罢了,过去的都已成过去,还是要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文章的最后,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