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歷史上除了諸葛亮,還有一位謀士被世人稱作神機妙算的神人。民間傳說他是一位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是撰作《燒餅歌》預言書的神秘人物,還時常顯靈,製造了很多神蹟。此人名叫叫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人。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就是這麼個神人,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給出了很多關鍵性的建議,可謂是功不可沒。連朱元璋都說他自己能想到的,劉基都想的到,他自己想不到的,劉基還是能想的到。其實當朱元璋有了這個想法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劉基的結局。

劉基是半路加入朱元璋的隊伍的,首先就排除在自家親班底之外了,其次他的加入本非自願。他之前在元朝的時候做過官,可是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一個好好展示的平臺,令他對元朝政府失望之極。這期間,他“四隱四仕”,內心可謂是受盡煎熬。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手下胡大海聽說有這麼個人才,就想請他出山,可是他雖對元朝失望,但也並沒有打算幫助造反派,何況當時朱元璋也並不出眾。胡大海請不動他,朱元璋就派他的手下孫炎來請,他這人沒什麼耐心,看劉基不買賬就對劉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這把劍應該應該獻給天子,天子用劍專門斬殺那些不聽話的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

劉基是個明白人,好漢不吃眼前虧,所以就乖乖的去給朱元璋幹活去了。但當時的朱元璋對他的真實能力並不瞭解,也就把他當成個算命先生看。

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太平失守後,當時朱元璋身邊的謀士都主張逃跑,並且大肆鼓吹漢軍如何強大,自己的軍隊如何不堪一擊,可這一切都不是朱元璋願意聽到的。而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基此時卻堅持決戰,並將一眾人等斥責的狗血淋頭,大家此時才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人。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在這之後,他也用實力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劉伯溫!他幫助朱元璋吞併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他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建議,被朱元璋採納。他還一併建議朱元璋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論功行賞,竟然被擠出“開國六公”行列,連侯爵都不是,只封了一個象徵性的“誠意伯”,也就是個伯爵。有人說朱元璋本來就是重武輕文,可是同樣是文官,李善長的待遇卻高的離譜。他被封為“開國第一功臣”,竟然排在那五個人的前頭!而俸祿也比劉伯溫高出十幾倍。當時劉伯溫的俸祿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長卻是4000石。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封李善長就封了吧,因為李善長的工作業績也確實不可小看,他負責的後勤和政務一直都沒出什麼紕漏,他鞍前馬後的勞頓,勞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璋是個明白人,所以在建國後,便以李善長為第一功臣,任命他為丞相。這都可以理解,可當時同為文官的劉伯溫的遭遇就讓很多人看不明白。

都說帝王之心深似海,打天下那會兒,是需要劉伯溫的輔佐。畢竟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壞也壞在劉伯溫的這些才能上,因為這些都是權謀之術,而不是安民之策。特別是當年朱元璋沒聽劉伯溫的勸阻,去救韓林兒,他當時就沒看穿,諸侯都沒了,自己救了個燙手山芋似的君主在手裡幹什麼呢?可是現在想來,劉伯溫這隻老狐狸,如果拿這些權謀之策來對付自己,那自己是萬萬招架不住的,那就留不得了。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即使後來劉伯溫沒有介意朱元璋給自己的官小了,還一心一意為國家辦事,出主意。可終究逃不過那一死。關於他的死也一直沒有個準確的說法。當年劉伯溫被軟禁在家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服用,結果病情卻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嚥氣了。

有人說,是胡惟庸殺死了劉基,也有人說是朱元璋授意的。其實我倒認為即使朱元璋沒有授意,胡惟庸也會這麼幹,他們當時可是仇家,就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病這個動作一出,什麼都不用說,就等於給劉伯溫判了死刑了。


一代謀臣劉伯溫,為什麼不招皇上待見?

可嘆劉伯溫算計一生,卻終究算不過這帝王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