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歷史上的徐庶並非演義般神化,但其經歷卻大體相同。去掉神化的外衣,徐庶的能力到底如何?諸葛亮北伐時對徐庶的一生哀嘆為何又成了千古謎團?且看刀掌門今日解讀。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生卒年不詳,有碑存於彭城。

徐庶幫助劉備打敗了曹仁,奪取了樊城。曹操知道後,派人偷偷地把徐庶的母親抓了起來,並把徐庶引誘到了許都。徐庶臨別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徐母聽說徐庶被騙來到了曹操這裡,憤而自殺。這是《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敘述,通過這段敘述,表現了劉備的寬厚仁德、曹操的陰險狡詐,表達了徐庶的忠孝不能兩全時的彷徨和無奈,徐母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剛直和慘烈。通過水鏡先生的多次推薦和徐庶的走馬薦諸葛,也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氣和能力。

然而,真實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曹操是在大軍南下時在當陽打敗了劉備後才俘獲了徐母的,徐母也未聞自殺。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徐庶是在諸葛亮來了,並經歷了當陽之敗後,才離開劉備投奔曹操的。這一出一入,對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另外,單福這個名字其實是一個烏龍。

《魏略》中說“庶先名福,本單家子”,這個“單家”是說他出身寒微,並不是指徐庶原本是姓單人家的孩子。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軼事:徐庶年輕的時候好行俠仗義,結交了很多朋友。有一次他為朋友報仇而殺了人,之後用白堊(白色的泥土)塗到臉上,披著頭髮準備逃跑,可還是被官差捉住了。

官府對他進行了嚴酷的審問,可徐庶就是閉口不言,官府沒辦法就把他綁到立柱上游街,希望有百姓能夠指認他。結果大家都不敢辨認,最後他的同伴認出了他,就於鬧市把他奪走了。徐庶得救之後,大為感慨,於是棄武從文,後來終於投靠了劉備。寥寥數語,一個講義氣夠朋友的俠士形象躍然紙上。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裴松之在讀《三國志》後給徐庶做了一些批註,這些批註來自於一本叫做《魏略》的書,這本書現在已經失傳。因為蜀漢沒有史書,徐庶後來在曹操那邊,所以《魏略》記載了徐庶,還是比較可靠的。

裴松之補充的徐庶大概有幾點,這裡就不附錄原文了。第一,徐庶和孟公威,石廣元,諸葛亮一塊遊學,就是諸葛四友。這三個人讀書非常勤奮,學問非常精深,但是諸葛亮只看戰略方面。

諸葛亮認為他們只能做到刺史,郡守,自己能做什麼官則笑而不答。諸葛亮認為徐、孟、石這三個人是一類,但是史書上關於孟公威和石廣元的記載就更少了,因此無法佐證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諸葛亮的感嘆至今讓人不解,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劇本”有些不一樣。

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徐庶的能力是否真的那麼強?到了曹操身邊,他就真的一言不發嗎?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黃初四年(223年),曹操剛剛過世3年,曹丕繼位,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想知道徐庶是否“一言不發”,那看看御史中丞是什麼官。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同樣,這個官還是秦朝時期的發明。其實秦朝的統治體系基本都沿用到了隋朝之前,雖然官名時不時的會變化,但是職能大體相同。漢哀帝時期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官,後歷代相沿。到了曹操這裡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取其糾彈百官朝儀的職掌而言。等到曹丕成了魏主,又把老爹那套推翻了,又叫回御史中丞了。

中丞是臺、府的長官,御史其實不必過多解釋了,滿朝文武就屬這個人話最多。演義中說徐庶到了曹營“一言不發”那是純屬虛構的,到了魏國尤其是曹丕時期,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三國大烏龍:徐庶並非一言不發,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匣子

因此,徐庶相較於演義來講,經歷大體相同,但就個人情感和政治取向其實還是有較大差別的。通過正史來看演義,也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加客觀的瞭解事件的真相。

徐庶在你的心裡是什麼樣子,也希望你能夠在下方評論區來給大家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