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最有效的防禦工事——城堡海

冷兵器最有效的防禦工事——城堡海

城堡(castle)是中世紀的產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城堡興建的鼎盛時期,防護並提供一個由軍事武力所控制的安全基地,同時還能作為前沿的軍事基地,提供支援的武力,法國境內的城堡更是多達3.6萬座。

公元九世紀,隨著維京人的入侵,法國人開始在海岸線造起了三個城堡,並逐漸增加到三十九個城堡,事實證明了城堡能夠有效防禦蠻族進攻,很快在歐洲流行起來。在火炮出現之前,城堡的防衛者往往比攻城佔有更大的優勢。

城堡海的三大優勢:

1.蠻族缺乏攻城器械

2.箭塔火力壓制蠻族弓騎兵

3.蠻族缺乏食物,無法長期圍城

由石頭建造的箭塔,由壕溝或護城河所環繞的要塞,並且圓形的箭塔具有極佳向下攻擊的能力。城堡儲備的食物足夠裡面的人吃數月,一座城堡就可以拖延敵軍數月軍事進攻,並且城堡建造容易,花費不到一年便能完成。城堡能夠以很少的兵力作長期而有效的防衛,可以讓防衛者在補給充足的優勢下力守不屈,直到攻城者被前來解圍的軍隊逐退,或是讓攻擊者在彈盡源絕。坐擁城堡有堅強的防護和往下射擊的優勢,攻城者在向上射擊時顯得相當不利。

實際上城堡海不僅趕走了維京人,還趕走了蒙古人。(公元1241年)蒙古軍隊在奧地利的軍事行動數月沒有進展,雖然攻破了佩斯城,蒙古軍隊同樣損失慘重。並且在佩斯城附近的遭到歐洲聯軍的反擊,蒙古人敗走。隨後蒙古人置炮30座攻打格蘭城,破城後將其焚燬。奧地利地區的城堡不過上百座,進攻頹勢明顯,而神聖羅馬帝國(德國)擁有1萬座城堡,蒙古軍隊已經無力繼續維持歐洲戰事。

城堡海不像長城一樣有戰略缺陷,契丹人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後,長城防線就已經失去了作用,契丹鐵騎可長驅直入,一馬平川。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受威脅持續百年。而城堡海就不會存在戰略缺陷,法國和德國同樣是平原建國,在騎兵適合戰鬥的平原地區,廣闊平原上造城堡海,不僅阻止了維京人和蒙古人,甚至城堡還能作為前沿基地進攻蠻族。

冷兵器最有效的防禦工事——城堡海

瓦解城堡防守的戰爭策略

挖松城牆戰術,面對高大堅固的城牆,簡單的辦法就是挖松城牆的底部來讓它倒塌。但施行起來苦難重重,首先暴露在箭塔的火力射擊範圍內,同時需要排空護城河的水。如果城牆的根基固若磐石,這個辦法就不會奏效。

圍困城堡戰術,阻止守軍獲得補給和食物,數月後城堡的食物會耗盡,守軍會解圍武裝自行走出城堡。但是戰略上會被拖延數月之久,進攻方的食物和補給同樣在消耗,城堡防禦的作用仍然達到了。

攻城武器戰術,如果攻擊部隊擁有大量的攻城器械,可以選擇強攻城堡。最有效的攻城武器“投石機、攻城塔、撞衝車和大盾牌。”投石機會用炮彈打擊城堡,摧毀箭塔和城牆,並且可以把燃燒彈扔進去造成守軍的死傷。

中原能夠大規模運用“城堡海”,根本不會被蠻族征服。大宋沒有燕雲十六州,戰略上處於被動局面,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必要收復燕雲,法國同樣在平原地區建國,以大宋的財力只需要在北方平原建造5萬座城堡,足夠在平原地區抵擋任何敵人的進攻。

女真居住在黑森林,只會射箭的遊牧蠻族,缺乏大規模的攻城武器,怎麼攻陷高大堅固的城堡。就算金軍圍困城堡,不會耕田的蠻族恐怕比城堡更早耗盡食物。攻城器械不是誰都能造的,需要技術高超的工匠和雄厚財富,這一項就能一半以上的蠻族望而止步。

明朝的長城同樣沒作用,因為清軍從蒙古繞道攻打北京,在吳三桂獻關以前,清軍已經五次攻打到山東了。結果明朝還在長城上浪費無數財力,拖垮明朝的馬奇諾防線。如果明朝把錢拿出來在北方平原造5萬座城堡,隨便清軍繞道攻打腹地,反正也啃不動城堡,面對數萬座箭塔的火力射擊,恐怕清軍還不敢跑到腹地。

戰術體系千年不曾變化,從秦始皇用到明帝國,後人不思進取導致中原被蠻族征服。秦軍那個年代使用的戰術,百年後就該淘汰了,沒想到後人千年以後還在用長城,完全跟世界軍事脫節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