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導語:公元1004年秋,北宋邊疆之地再次燃起烽火,遼軍傾巢而出,勢要對宋境擄掠一空;正當雙方士兵你死我活的廝殺時,一張輕柔的白紙拯救了數萬人的生命;白紙之上的"澶淵之盟"四字,彷彿是一道和平的霞光,撫平了宋遼之間的芥蒂,剛才還你死我活的氣氛瞬間變得溫和起來;可是所有人都想不到,和平是短暫的,一場巨大的暴風雨即將來臨,而宋與遼都將成為風暴中心內無助吶喊的犧牲品……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檀淵之盟》又稱《澶淵之盟》,是北宋王朝與遼國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對於《檀淵之盟》的本質,後代史學家議論紛紛,有專家認為它是歷史上少有的屈辱條約,還有專家認為,《檀淵之盟》構建了宋遼兩國和平達百年之久;以上說法究竟孰對孰錯?《檀淵之盟》的本質又會令二者之間的哪國獲利最多?且聽編者細細道來: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自五代十國紛爭以來,中原大地就一直沒有停息過戰火的洗禮,直至柴榮後周的建立,才算是徹底結束戰亂的局面;周世宗柴榮歷來是馬上皇帝,只可惜他的命太短,未能預料到忠誠的屬下會坐上自己的龍位;趙匡胤只用了一襲黃袍的本錢,便換回了柴榮一輩子的血汗;至此之後,宋王朝為了防備"黃袍加身"的大劇重演,轉而開始施行揚文抑武的國策,讓曾經活躍在中原的雄獅就此"沉沉睡去";當大宋皇位傳至宋真宗手中時,北宋王朝已經幾代不識兵戈,繁榮的經濟發展狀況,早已經讓北宋君臣習慣於樂享太平。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公元1004年,北宋王朝的北方鄰居遼國已經孱弱不堪,由於國內經濟的蕭條,導致遼朝內部政權不穩,君主臨朝也呈現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態勢;為了分散本族人的注意力,遼國蕭太后毅然決定將矛頭指向北宋,並由此擴充領土與充盈國庫。宋真宗本就是仁弱之主,聽聞遼國南侵的消息後,居然被嚇得要慌忙遷都;幸虧丞相寇準堅決主戰,才讓宋軍於檀淵之地大敗遼軍;按照正常程序來說,北宋應該好好教訓一下不聽話的蠻夷之國;可令人驚訝的是,宋真宗居然很同情遼國的遭遇,並承諾要對其進行大筆的援助。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檀淵之盟》的簽署,恰恰是北宋君臣"愛心氾濫"的證明;條約規定北宋與遼國世代修好,雙方以白溝河為界互不侵犯,北宋每年要為遼國輸送白銀10萬兩,綢緞絹絲20萬匹,宋遼兩國以兄弟相稱。不得不說,歷史上能以勝利者姿態賠款的統治者,恐怕真的只有宋真宗一個了;不少史學家都認為,《檀淵之盟》的簽訂是北宋王朝的莫大恥辱,也是北宋被它國欺侮百年的序幕;此舉向周邊國家顯示了自己的懦弱無能,猶如半夜之中一個捧著金元寶的孩童,難免會讓眾多路人心生歹念;不僅如此,該條約的內容也讓遼國看清了北宋統治者的貪圖安逸,其囂張氣焰變得愈加強烈。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檀淵之盟》雖然屈辱無比,卻不失是一條"妙計";據數據統計,宋朝當時的年財政收入為1億兩白銀,而與遼國進行一次中等戰爭,所需要的耗費就在3000萬兩以上;在北宋與遼國開戰之時,西夏國也在靜觀其變蠢蠢欲動,似乎在等待著漁翁之利;如果按照以上的國庫收入與耗費算下來,每年10萬兩白銀與20萬匹綢緞的代價,幾乎變得九牛一毛了;不僅如此,此種懷柔方式還能扼住遼國的咽喉,令其死心塌地的歸附於自己,不至於與西夏國沆瀣一氣。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無論如何,宋真宗與遼國蕭太后《檀淵之盟》的簽訂,都讓兩國維持了百年的和平;對於當時的兩國百姓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沒有人喜歡戰亂後的流離失所與哀鴻遍野;和平就意味著沒有戰爭,既然是兄弟,自然不能相互防禦過甚;即使是在白溝河邊界一帶,宋軍將士與遼國兵卒都會經常聚在一起;堂堂大宋不愁銀子花銷,大遼也有北宋定時送來的"工資",遼軍士兵也不用過刀上舔血的生活,雙方似乎把一切的恩怨情仇都看成了過眼雲煙。可是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北宋與遼國並不是世界的全部;就在兩國君主享受著無盡的歡愉時,一雙餓狼般的眼睛緊緊的盯著他們,它隱忍已久,準備開始露出自己可怕的獠牙,這頭餓狼正是後來由完顏阿骨打建立起來的大金國。

《檀淵之盟》讓誰受益最多?宋遼都是血虧,宋真宗:便宜了這小子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徹底統一了女真諸部,隨後起兵反抗遼國的欺壓;翌年於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立國,國號為"大金",史稱金國;對於女真人的反抗,遼國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直至遼軍由於常年的怠惰而被打的丟盔棄甲時,遼天祚帝才悔之晚矣;可是完顏阿骨打併沒有給遼國喘息之機,於天會三年滅掉遼國,一雪當年女真部族被辱之恥。隨著遼國的覆滅,北宋也感到了唇亡齒寒的壓力;金兵南下之後,擄走徽欽二帝至北疆苦寒之地,鑄就了著名的"靖康之恥",北宋也追隨著遼國旋即滅亡。如果透徹的進行分析,北宋與遼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金國的崛起,可是其深層原因還是由於二者"疏於刀兵,怠於軍事",而以上現象的源頭,都始自於《檀淵之盟》。由此看來,《檀淵之盟》的一紙條約下,北宋與遼國都不是最終的勝利者,笑到最後的卻是完顏阿骨打!

[參考資料:《宋史》 《遼史》 《宋史原來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