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指出鄉村也能發展工業經濟的經濟學家,也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他所著的《江村經濟》還曾被奉為中國人類學的奠基之作。此人便是溫和的自由主義者費孝通。

如今,或許鮮少人聽說過他的輝煌事蹟,也不知此人究竟是哪位大人物,但若是一提作家楊絳,想必就會有許多人知曉。而費孝通,與楊絳關係雖說不大,但也不小,他可是楊絳的眾多追求者之一。

但其實比起追求楊絳的那段經歷,費孝通一生最為讓人感動的經歷還是屬他那兩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僅僅才存續108天,但他卻思念了70年;他的第二段婚姻整整持續了55年,但那些回憶,於他而言,卻是“星火不熄”。

然而,最讓人驚訝且感動的莫過於他對兩任妻子的情義——生既同衾,死亦同穴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費孝通先生

1922年,費孝通12歲。因為身體不好,他總是被學校的男生欺負,費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費孝通的身心發展,於是便讓他轉入蘇州振華女校高小班就讀。也就是在這裡,費孝通認識了楊絳。

對於費孝通而言,女校可謂是一個新奇的所在,全是女生。當然,對於其他學生而言,他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全校少有的男學生。而當費孝通正對女生感到好奇時,楊絳出現了。楊絳作為學校的萬人迷,費孝通很快就被她迷住了。不過,這個時候的他還不敢表白。

一年後,費孝通再度轉學,去了東吳大學附中,愛意尚未表達,便已被“轉學”一事扼殺在搖籃裡。但或許是上天眷顧,4年後他剛好和楊絳同時進入東吳大學醫學預科,再一次,兩人成為了同班同學。

久別重逢,費孝通一改往日害羞樣,這一次,他主動向楊絳表白了。只不過,才子有情,佳人無意。

可就算楊絳對費孝通無感,他也並沒有就此放下這段戀情,相反,他還非常有理地替楊絳拒絕那些追求者。

當知道楊絳在學校裡有數不勝數的追求者後,費孝通便對那些人發話了:“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了,早就跟她認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

雖然費孝通這話聽起來像是要幫楊絳的追求者,但其實他是在阻止那些男生靠近楊絳,也不准他們追求。然而,就算費孝通這麼做,楊絳依舊對他的愛慕無動於衷,對他那句話更是不認同,回應道:“我從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四年間,沒見過他一面半面。我已從一個小鬼長成大人,他認識我什麼呀!”

然而,費孝通並不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儘管楊絳對他毫無想法,但他還是會繼續死纏爛打。這不,費孝通經常在楊絳面前晃悠,要求她跟自己做朋友。楊絳看費孝通這麼糾纏,也不好拒絕,只能答應做朋友,但絕不可能從普通朋友過渡到男女朋友。

不過,費孝通可不管,既然成為了朋友,那再進一步還是有可能的。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楊絳

1932年,楊絳去清華大學讀書,費孝通擔心有其他男生追求楊絳,便讓好友孫令銜在學校裡宣傳“楊絳已有男朋友”的消息。

不過,這並不影響楊絳和清華第一才子錢鍾書的交往。

當時,錢鍾書在與楊絳第二次見面時,便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訂婚。”一句話,澄清學校傳言他已結婚的事情。而楊絳一聽,瞭然於心,答道:“我也沒有男朋友”。也是一句話,否認了費孝通所放出來的謠言。

一個沒有訂婚,一個沒有男朋友,那麼就理所當然地,兩人一同陷入了愛河。

既然有了男朋友,楊絳就打算和那些追求者說明白,以防關係理不清,其中,最要說清楚的便是費孝通了。因此,楊絳專門給費孝通寫了一封信,告知自己有男朋友一事。可當費孝通聽到此事後,他第一反應並非放下,而是去清華找楊絳理論,因為他覺得自己比錢鍾書更有資格做她的男朋友,畢竟兩人已認識多年,而他也自認為是楊絳身邊多年的朋友。

可楊絳並不接茬,她直接就斷了費孝通的後路。她說:“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確實,談戀愛並不是靠“認識多年”就可以談的,一旦對不上眼,那認識再久也沒有用。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費孝通在魁閣

不過,當費孝通知道對方是才子錢鍾書後,比起口頭上說自己有資格,他更傾向於採取實際行動來向楊絳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往後的日子,費孝通一直在努力學習,打算通過超越錢鍾書來讓楊絳選擇他。

可惜,不管費孝通如何努力,他都不是楊絳生命中的另一半。儘管他在1933年時考入了清華大學研究院,和楊絳再度成為同班同學。但這個時候,楊絳和錢鍾書關係正打得火熱,如此深厚的感情怎麼可能會被他人破壞?

而且,於1935年7月,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心上人已為人妻,費孝通也只能死心了。

然而,不知是湊巧,還是有意,一個月後,費孝通也結婚了,對象是燕京大學的學生王同惠。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費孝通王同惠結婚照

“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江村經濟》

這句話是費孝通在1938年時所撰寫的著作上的卷首語,這本書可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里程碑。然而,其功臣不只是費孝通一人,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完成,多多少少也和王同惠有關。她是中國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個女子,也是為費孝通而死的女性。

王同惠和費孝通一樣,是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也是同一個導師吳文藻的學生。雖然是同門,但兩人第一次相識是在一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同學聚會上,他們在一個學術問題上產生了爭論,彼此都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但這只是一點小摩擦而已,平日裡兩人還是合得來的,尤其是在學習上,兩人有著相同的愛好,所以有許多共同話題可以聊。有時聊嗨了,兩人還會開始計劃一起出合譯著作。

1933年的聖誕節,費孝通送給了王同惠一本關於人口學的書,他本是想用這本書的觀點去影響王同惠,不料後面反而成為了定情信物。

自王同惠接受了這本書之後,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好,慢慢地,感情就產生了。雖然剛開始認識王同惠時,費孝通心中還是思慕著楊絳,但自她和錢鍾書在1934年訂婚後,費孝通也算是放棄了追逐。而且,與王同惠的交流也讓他慢慢地忘記了失戀的傷痛。

隨著兩人相處時間漸長,費孝通和王同惠開始談戀愛了。那個時候,費孝通是這麼形容自己和王同惠的戀愛:心情最平服,工作最舒暢,生活最優裕,學業最有勁。

可惜,這種舒服的生活很快就結束了。

當時,費孝通和王同惠都要到廣西大瑤山這種偏遠地區做實地調查,身旁的人都覺得既然兩個人都是情侶身份了,一起去也有個照應,但前提是要以一種合法的身份去,那便是結婚,以夫妻身份。

因此,1935年8月,費孝通和王同惠在燕京大學未名湖畔的臨湖軒舉行了婚禮,這個地方正是兩人的共同老師吳文藻和作家冰心六年前的結婚場所。

六年後,同樣的地點,同樣的證婚人,見證同樣美好的愛情。只不過,這段愛情相對來說,要短暫許多。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在結婚後的第四天,費孝通便和王同惠一起去了廣西南寧。說好聽點,其實這也算是兩人的蜜月旅行。

由於大瑤山的地理位置較偏,交通也不方便,兩人只能以騎馬、坐轎代替步行。費孝通那時還對王同惠開玩笑道:“娶你的時候沒讓你坐上花轎,今天就算補上了”。

一句甜言蜜語,給這段行程增添了不少幸福感。

但是,路途上的艱難並非是兩人面臨的最大痛苦。於費孝通和王同惠而言,最難的莫過於和瑤人的溝通。

據說,在他們來實地調查的前幾年,當地曾發生過瑤人叛亂事件,其中死傷無數,包括漢人和瑤人。而就是因為這件事,當地瑤人開始警惕起從山外來的漢人,對他們總是持疏遠態度。

而由於費孝通調查的需要,他總是需要先對人體進行測量,王同惠則利用自己的語言天賦,與當地人聊天,以便獲得有用消息。如此一來,當地人都開始懷疑這兩人是要來招兵。

為了減輕當地人的敵視態度,當地村長便謊稱費孝通和王同惠是醫生,是他請來給村民看病的。可費孝通不認同這種做法,他覺得學者要有基本的學術道德,不能欺騙人。因此,費孝通向所有人說明自己的身份,並且通過給當地人畫畫,吸引他們的興趣這種方法來取得他們的信任。

就這樣,解決完旅程中最大的交流問題後,費孝通和王同惠開始過起了難得的恩愛日子。

除開調查時間,兩人總是會膩歪在一起。每次吃紅薯的時候,費孝通會幫王同惠剝了紅薯的外皮,然後再給她吃;而在吃飯的時候,因為費孝通吃不慣肥油,所以他從不會吃雞肉上面的雞皮,而王同惠就會趁熱幫他剝掉雞皮,然後再喂他吃。

然而,兩人這種相處模式雖然甜蜜,可在瑤人眼裡,他們有點接受不了。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悲劇的發生。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1935年12月16日,費孝通和王同惠在嚮導的帶領下,開始著手下一個目的地羅運村的調查。在此之前,兩個人已經在山裡接受了兩個月的鍛鍊,可走山路依舊還是讓他們吃不消。有的時候走著走著走不動了,費孝通就會停下來,給王同惠擦汗,讓她也踹口氣。

一般來說,這是丈夫對妻子的細心照顧,於情於理,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在嚮導看來,兩人的這個舉動給他帶來了不適的感覺,於是,他提出先走一步。這一步先走,費孝通和王同惠就開始迷路了,怎麼找都走不回正確的方向。

在大自然面前,在這巍峨的大山面前,費孝通和王同惠什麼都做不了,他們只能一直大聲喊,期待嚮導聽見他們的聲音。可惜,發出去的聲音,傳回來的卻是他們自己的回聲。

也就是在這時,費孝通不小心中了瑤族獵戶為捕捉野獸而設的陷阱,雙腿被木石壓住,難以動彈。王同惠一看費孝通受傷,心中一急,趕忙上前去幫他把石塊逐一移開。可惜,費孝通的足部受到重傷,不能站立。因此,為了讓他及時得到醫治,王同惠對費孝通說:

“我們是生死夫妻,我去找人救助。”

這一走,便是一去不返。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王同惠和瑤族居民

在原地等待的費孝通一邊忍著傷痛,一邊祈禱著王同惠順利找到外援。可是,直到天黑,王同惠都沒有回來。費孝通不放心,便強忍疼痛,爬著下山。好在途中遇見了上山趕牛的瑤族婦女,在對方的幫助下,費孝通成功得到救助。只是,他依舊沒有王同惠的消息。

直到王同惠失蹤的第七天,瑤人們在一處懸崖下的山洞急流中發現了她的屍體。原來,在王同惠獨自跑去找救援時,由於救夫心切,她不小心踩空,墜下了懸崖。

當費孝通看到王同惠的屍體時,可以說是痛不欲生。這才結婚108天,兩人還沒有好好地享受新婚幸福,還沒有一起走遍世界,這說好的白頭偕老,少了一個人,那該如何是好?

費孝通越想越心痛,他本想一頭往大石頭上撞去,一了百了。好在他身旁的人及時制止了他的尋死行為。然而當天晚上,費孝通又企圖吃藥自殺。他把帶來的所有藥都吃了下去,沒過多久,又全部吐了出來,第二次尋死失敗。

事後回想起這事,費孝通說:“這就是同惠在天之靈不讓我死,要讓我以一人之力做兩人之功,所以當我想到這個思路,我就不求死而求生了。”

待費孝通從王同惠的死訊中走出來後,他開始著手整理他和王同惠在瑤山調查中搜集的資料,並撰寫了《花藍瑤社會組織》一書。可以說,這本書充滿了他對王同惠的無盡思念以及深沉愛意,他在書中便寫道:

“同惠死後,我曾打定主意把我們兩人一同埋葬在瑤山裡,但是不知老天存什麼心,屢次把我從死中拖出來,一直到現在,正似一個自己打不醒的噩夢!”

直到第二年,每每想起王同惠,費孝通依舊還會心痛,會難過,會哭泣。於是,為了治療心傷,他決意離開城市,前往姐姐費達生居住的開弦弓村。在那裡,他開始了一次田野調查,完成了《江村經濟》這一大作。

在卷首語的後面,他還寫道:“1935年,我們考察瑤山時,她為人類學獻出了生命。她的莊嚴犧牲使我別無選擇地永遠跟隨著她。”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費孝通1936年留影

1939年,在兄長費振東的牽線下,費孝通結識了從印尼回到昆明的鄉下姑娘孟吟。

雖然孟吟不像王同惠那樣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她也很有教養,是個安靜溫婉的女子。兩人相識不久便結了婚,費孝通曾如此評價道:“我的愛人是農村來的,她的父親是村民,但不是真正的農民,我喜歡她是由於她有一些我所缺少的東西。她單純,有鄉土氣息。她喜歡在屋裡屋外勞動。她殷勤好客,這是在農村養成的性格。”

1940年12月,孟吟為費孝通誕下一女,為了紀念王同惠,費孝通特意給女兒起名叫費宗惠,暱稱“小惠”。對此,孟吟並沒有表示不滿,相反,通情達理的她很理解費孝通這一番心思,也表示支持。

而且,在與費孝通相處的55年裡,有20多年是極其難熬的,有不少知識分子的妻子都選擇了離婚,可孟吟依舊陪伴在費孝通身旁,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圖 | 費孝通與夫人孟吟

也正是有了孟吟的陪伴,在十年風起雲湧的歲月裡,費孝通撐了下來。而在接下來的那幾年,費孝通先後還寫出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學術著作,成為了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

就這樣,兩人一直和諧地共同生活著,相濡以沫,舉案齊眉。

直到1994年12月1日,孟吟病逝,兩人同甘共苦的生活就此結束。費孝通為了悼念她,特意作詩:

老妻久病,終得永息。

老夫憶舊,幽明難接。

往事如煙,憂患重積。

少懷初衷,今猶如昔。

殘楓經秋,星火不熄。

自孟吟逝世後,費孝通便開始思考起一個問題:自己該和誰合葬?只和王同惠一人合葬,那便對不起孟吟這55年來的陪伴;若是和孟吟合葬,那就剩王同惠孤獨一人,這絕對行不通;要是三人合葬,那也不太合乎情理。

於是,為了顧全兩邊,費孝通表示要將自己的骨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安葬在孟吟身邊,一部分送至廣西瑤山,和王同惠葬在一起。如此一來,他誰也沒落下,兩位愛人他都顧及到了。

2005年4月24日,費孝通逝世,享年95歲。

結婚百天原配逝世,他29歲再娶,與現任相守55年,死後骨灰分半葬

或許,在九泉之下,費孝通和王同惠,孟吟三人正歡樂地團聚著吧。一位是他一生難以忘懷的愛人,一位則是陪伴他後半生的伴侶,兩者於他而言,都是重要的存在。如果沒有王同惠,那便不會有後來的費孝通;若是沒有孟吟,也就不會有如此成功的費孝通。

換句話說,費孝通的成功除了源於他自身的才能之外,還多虧了王同惠和孟吟。正是因為有了這兩位佳人,才子的光芒才如此耀眼。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