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關於西安為什麼在唐代以後再也沒有成為國都這個話題。在很多公眾號、網絡上粗製濫造的文章影響下,總是被歸結於生態惡化,糧食不夠吃。純粹就是人云亦云博眼球。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1. 唐代起關中產出就不夠,導致皇帝東奔洛陽?

正解:事實是,開元二十四年起,一直到唐末的180年間,再沒有皇帝去過洛陽。

2. 明西安城只有唐長安城的宮城大小?

正解:明代西安府城是唐代宮城的近3倍大,和其他省會級別的城池,比如蘇州、廣州、成都是同一級別的規模。

雖然明清西安城比唐長安城小很多,但唐長安城的大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不僅遠大於宋開封和明清的二京,甚至大於近現代工業化的城市。1949年,所謂遠東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建成區僅86平方公里,比唐長安城小1平方公里。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3. 十年前的西安沒有唐長安城大。

正解:十年前的2010年,西安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395平方公里。

4. 關中平原生態破壞殆盡、變成貧瘠之地?

正解:2012年,關中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3%,和吉林、貴州基本相當,高於同期的四川、重慶。西安作為一個千萬人口、繁華髮達的工商業城市,2016年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倍有餘。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5. 關中變得乾旱了?

正解:西安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3.47億立方米。雖然比華南少,但相比華北要豐富得多。例如比西安更靠東的幾個城市,鄭州僅有11億立方米,青島21.5億立方米,濟南19.6億立方米,天津18億立方米。均較西安為少。陝西人均水資源總量與安徽、遼寧相當,是豫晉冀魯京津諸更靠東部省市的2倍~6倍不等。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6. 關中地區人口稀少?

正解:關中平原人口密度在1100人/平方公里。與江蘇省蘇南地區相當。

總結:關中現在的交通地位、人口密度、水資源條件、森林覆蓋率、經濟發展水平,在中國北方依舊是前列。

7.關中多懶漢?

正解:土地肥沃,大多風調雨順,生活安逸,天府之國。在成都就叫安逸,在西安就成了懶漢?什麼邏輯。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總結:

近1000多年,是中國從以關中—中原為核心的形態,演變成南方崛起,長江、珠江流域開發成熟的過程。中國變“大”了,相應的關中所佔全國的份額就變小了。另外就是自唐代以來,千年間,中央王朝失去了對河西走廊,西域的控制,導致關中直接成為西北前線,淪為軍事重鎮。

為什麼西安在唐代以後就再也沒有成為國都?大多數文章說糧不夠

其餘如絲路斷絕、黃河水文變差等都不是關鍵原因。更不意味著關中破壞殆盡。

關中還是那個四塞山河、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物產豐饒的關中。1000年來都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