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應該是目前比較好的全面屏處理方案,為什麼沒有普及開來?

吾名先森


其實彈出式攝像頭目前已經有普及的趨勢,尤其是剛發佈的幾款手機,幾乎都選擇彈出式攝像頭。比如一加7 Pro,這是公司推出的首款配備電動彈出式前置攝像頭的設備,還有Redmi發佈的K20系列手機,同樣使用了升降式前置攝像頭。還有消息稱,華為即將發佈首款採用彈出式攝像頭手機,這款手機的上手圖和線下海報已經曝光,名稱為華為Y9 Prime 2019。

由此可以看出,主流手機品牌都開始嘗試把彈出式攝像頭作為實現全面屏的解決方案。

不過,一定程度上,他們沒有大面積採用彈出式攝像頭,也說明還處於觀望時期。一是因為彈出式攝像頭存有一定的缺陷。以vivo NEX為例,彈出式機械結構的設計故障率比較高,如果出現一些故障攝像頭回不去了,就無法正常使用。而且不管是滑蓋式還是彈出式攝像頭,不能保證足夠良好的防水、防塵,水、灰塵很可能從縫隙進去。

另一方面,不管是手機廠商還是消費者,對於全面屏的價值還留有存疑。全面屏會是未來智能手機的終極形態嗎?全面屏除了能帶來外觀美感,還有其它實質性的意義嗎?過度追求全面屏是否會偏離手機創新的方向?這類的問題,其實是這兩年智能手機廠商的共同疑惑,一旦他們都開始毫無保留地追求全面屏,那可能忽視其它方面的創新突破,這無疑不是進步。

就像年初驚豔全球的摺疊屏,如果摺疊屏是未來手機的趨勢,那現在過度追求全面屏,實則意義不大。

總而言之,彈出式攝像頭能否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標配,現在還不能預判,也就無法普開來。


歪道道


感謝您的閱讀!

你知道麼?彈出攝像頭的專利是小米申請的,然而,小米卻沒有使用。被vivo Apex率先使用,之後,在vivo Nex中,vivo解決了小米顧忌的很多問題,所以即使小米2015年就申請了,真正付諸於實踐的卻只有vivo了。為什麼,小米申請後,卻不使用呢?
其實,我們做了如下猜測。小米可能擔心彈出式前置攝像頭的結構複雜,害怕機械結構容易損壞;同樣,也擔心手機攝影頭得彈出速度過慢,影響體驗;更為關鍵的是會有佔有機身空間。

所以,我們看看為什麼面對這些困難,小米沒有做,而vivo手機敢做呢?它不怕這些問題嗎?!還別說,它真的不怕,我們看看這款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到底是怎麼做的?

首先,vivo nex這款手機使用的是升降攝像頭,當然,這款前置攝像頭很有意思,拿手來回按壓是按不動的。確實擔心攝像頭會進灰,表面是抗折射鍍膜,所以整個攝像頭,並不怕被折損。而在前置攝像頭上,還有一個紅外傳感器,所以,整體的橢圓形結構,反而不會顯得太過周正。這就解決了一些手機廠商的顧忌,怎麼在前置攝像頭中,加入更多的內容。

我們看看它到底怎麼解決機械結構容易損壞的問題的?vivo nex為了防止這個問題,採用了精密步進電機,按照官網的數據:連續50000次無故障;而且前置攝像頭採用的是不鏽鋼殼體結構,也就是為什麼我使勁按壓的時候,不會有晃動。我們在拆卸圖中,可以看到螺旋步進電機,所以,它能的升降讓速度快而且也不用擔心容易壞。

當然,為了解決外力的突發情況下的衝擊力,採用的是緩衝式轉動結構,而且也從系統中加入了智能監測系統,也能防止外部的突發壓力帶來的問題,迅速收回。

可以說,vivo nex通過兩個方面解決了,小米可能擔心的問題:

  • 硬件上,電機的使用,解決手機攝影頭彈出速度和損壞度問題。所以,在一些外力情況下,在彈出速度上,這款手機的前置攝像頭都能迅速彈出。
  • 軟件上,通過監測外力,防止出現外力過大帶來的難以回收的問題。我也實驗過,用力按壓它的前置攝像頭,會立即收回。這確實對於防止攝影頭問題帶損壞問題帶來好處。

那麼,為什麼只有vivo手機敢這麼做?為什麼沒有普及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對vivo開始刮目相看了。我們看看下圖的不步進電機,這小小的電機定製就成本很高,所以在這方面vivo可以做,且做的很成功,這是值得稱讚的。
當然,我相信還是會有廠商採用升降形式的,但是,能夠做成vivo nex這種形式的估計很難,畢竟成本和技術就是要解決的問題。


LeoGo科技


  體驗過使用挖孔屏和彈出式攝像頭的手機,在此談一下筆者的看法。

  客觀地說,彈出式攝像頭並不是比較好的全面屏解決方案,這一技術仍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也是彈出式攝像頭沒有普及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彈出式攝像頭平常隱藏在機身內部,不會破壞屏幕的結構,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屏佔比。可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彈出式攝像頭的結構也有兩大弊端:一是會增加機身的厚度,二是會破壞機器的防水等級。

  最近幾年,手機都在朝輕薄化發展。使用彈出式攝像頭,需要在機身內部增加電機,並給攝像頭留出存放的空間,這樣機身就會變厚了。在很多用戶習慣了輕薄手機後,機身更厚的手機無疑沒有競爭力。


  事實上,在實際體驗中,彈出式攝像頭的體驗一般。要想自拍,攝像頭升起雖然時間很短,不到1秒的時間,但比傳統攝像頭要笨重。而且,使用彈出式攝像頭的手機,大多數不支持人臉解鎖功能。

  當然了,彈出式攝像頭容易進灰,這也是一個問題,但算不上弊端。相比之下,挖孔式攝像頭,還有傳統的前置攝像頭,要比彈出式攝像頭更完善一些。尤其是人臉解鎖已經成功標配,用彈出式攝像頭就會影響人臉識別解鎖,這有點得不償失。


  嚴格來說,彈出式攝像頭仍然是全面屏手機的一個過度方案,仍需要完善,這也是彈出式攝像頭沒有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賈敬華


彈出式攝像頭其實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升降式攝像頭,今年升降式攝像頭確實火了一把,像紅米K20系列、vivo NEX系列、OPPOReno系列都是使用了彈出式攝像頭,但是這種熱度並沒有保持多久,現在很多手機廠商又開始使用水滴屏和挖孔屏設計了。

為什麼彈出式攝像頭沒有保持下來?

(1)手機易損壞,升降攝像頭在跌落的同時可能無法保證攝像頭可以縮回,一旦攝像頭無法縮回就會造成攝像頭的損壞和手機內部零件的損壞。雖然很多廠商都有攝像頭自動縮回裝置,但是這種並不是一定會縮回,在很多時候就無法避免。

(2)防水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三星S系列、三星note系列和華為mate系列都沒有使用升降攝像頭設計,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升降攝像頭這個技術,肯定不是這樣的。而是這些高端旗艦手機必須要有IP67級別的防水,使用升降攝像頭無法保證IP67級別的防水。

(3)天線設計,使用升降攝像頭必須要佔據手機內部的一部分空間,而這部分空間在手機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也是天線所在地,會使天線的信號變差。

(4)前面幾點說的可能是用戶平時難以察覺的問題,但是升降攝像頭會使手機變重,我想大家都有體會吧!我使用的是紅米K20Pro,紅米K20Pro就是升降攝像頭,手機重量是191g,厚度是8.8mm。

所以現在的升降攝像頭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旗艦機因為手感與防水等問題,選擇了水滴屏和挖孔屏,目前水滴屏的技術非常成熟,所以手機廠商也不會在中端機和低端機上面使用升降攝像頭。

根據很多數碼大神的預測,明年大部分手機都會採用挖孔屏設計,相對來說挖孔屏既可以保證防水防塵,又可以保證手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屏佔比。


數碼智玩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本人最近也一直在留意彈出式前置攝像頭的手機,因為對於我這種有一點強迫症的人,沒辦法忍受那種挖孔屏和水滴屏,屏幕那有一個黑圈看著很礙眼。

而劉海屏更不要提了,買手機我是肯定不會考慮劉海屏的。

目前來說,我是比較滿意彈出式前置攝像頭這樣的設計的。但是這種設計也有以下幾種缺點,導致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沒辦法普及開來。

一、彈出式攝像頭佔用了額頭上的空間,部分元器件如聽筒也被捨棄,這也不排除攝像頭的某些內部結構也被割捨掉,再就是攝像頭壽命問題。

二、彈出式機械結構的設計故障率比較高,如果出現一些故障攝像頭回不去了,就無法正常使用,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滑蓋式設計則是容易出現用力過大,導致排線損壞問題(以前的滑蓋手機都有排線易損壞的問題)。

三、不管是滑蓋式還是彈出式攝像頭,不能保證足夠良好的防水、防塵,水、灰塵很可能從縫隙進去。

四、日常使用中的磕碰也難免會影響到攝像頭,攝像頭一旦損壞,後期的維修成本也會比較高。

五、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成本比挖孔屏、水滴屏還高。

六、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會增加機身的重量,一般是增加幾十克。

以上就是彈出式前置攝像頭相對其它全面屏處理方案的缺點。


用戶78934070628


雖然彈出式前置攝像頭很酷炫,也是目前比較好的全面屏處理方案,但是,對於手機企業來說,它們也是要考慮存在的弊端的

一,結構相對於固定式屏幕前置攝像頭來說,相對複雜,而且成本也更高,並且機械結構易損壞,如果出現一些攝像頭縮不回去,那麼就無法正常使用,壽命也相對較短

二,啟動時間所花費時間更長,雖說這一點點時間很多消費者都覺得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一個手機企業來說,它們關注的不一樣,一個產品服務於消費者,機器的反應程度也是對他們技術的一種考驗,而彈出式攝像頭開啟時間無可避免的是會比固定式長的

三,彈出式攝像頭由於結構問題,時間長了,進灰肯定是在所難免的,別跟我說密封性做的非常好,用久了你就知道了,而且防水防塵的工藝也相對複雜,也會相應增加這方面的難度

四,實用性,從我身邊的人觀察來看,其實很喜歡自拍的是佔少數的,有的人前置攝像頭一年估計都開不了幾次,就跟我一樣,手機廠商也沒必要花更多的成本在一個不一定實用的功能上吧

都知道彈出式攝像頭是小米的專利,為什麼它沒用上,肯定是有自己的顧慮跟難點,能否全面普及開來,還是需要市場的反饋跟技術上的支持相結合


熊二科技說


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沒有普及開來,主要原因是它不純粹是供應商的技術,vivo也投入了資源研發,這部分沉澱為商業機密,不會與其他廠商共享。

覆盤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技術,可以看出,它的關鍵主要有三點:如何找到適合的電機;如何將攝像頭和彈出機構包括電機安排到擁擠的手機內部;如何實現軟硬件優化,使彈出式機械結構既堅固,反應速度還快。

那麼,vivo是如何解決的呢?電機採用的是日本美蓓亞NMB的步進電機,這條生產線本來面臨關閉,vivo下單等於救活了它,同樣地,雙方必然要簽訂獨家供貨協議,防止競爭對手摘桃子。

相比電機,將整套彈出式機械結構塞到手機肚子裡才是真的難。

在vivo NEX中,vivo將HiFi模塊中的DAC芯片和三顆運放芯片封裝到一起,這種技術被稱為SIP封裝技術,簡單說就是將HiFi的布板從平面式變為立體式,節省出60%的面積(比一個大拇指頭多一點),同時取消了一個外放喇叭(這也是NEX沒有雙喇叭的原因,因為實在沒空間了),省出手機內部的空間塞彈出式機械結構。

然後還要軟硬件優化……。

這一套操作走完,供應商只是在配合而已,基本都是vivo投入大量成本在折騰,變成自己的東西。

手機廠商自己投入資源研發的東西,誰會傻到和對手無私共享?彈出式前置攝像頭解決方案,vivo當然不會和對手共享,所以沒有在全行業普及開來。

這裡強調一點,只有屬於供應商的技術才會被整個行業應用,比如匯頂的光學屏幕下指紋技術,vivo在用,OPPO、華為、小米也在用。


如果喜歡答案內容,請點贊,謝謝!《魔鐵的世界》擺事實、講道理,不粉不黑,專注有營養接地氣的科技、商業故事,喜歡請點擊關注。


魔鐵的世界


我現在用的就是vivo nex


先說一下全面屏的好處。

全面屏的意義在於:

1.在手機正面面板同等面積小下,全面屏的屏佔比高,實際可以顯示的區域比普通手機大很多;

2.同等屏幕尺寸下,由於全面屏的屏佔比高,手機的正面面積更小,單手操作比普通手機更加便捷;

3.由於全面屏上額頭下巴雙邊框變窄,手機正面顏值比普通手機高。

然而,劉海屏卻使得手機的顯示區域小了一塊,而且使得手機正面變醜了。但好處是可以加入3D結構光。

水滴屏和打孔屏毫無疑問還是會影響到手機的正面顏值,畢竟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沒有誰會願意屏幕無緣無故地多出一塊黑點來。

接下來還有兩種常見的兩種方案,就是滑蓋式和彈出式。這兩種的優點是能讓手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正面沒有任何開孔和黑點,缺點在於前置攝像頭的使用相對於前面三種沒有那麼便捷。對於高頻率自拍的人有些影響。

其中,滑蓋式的運動組件比較大,過多佔用手機內部空間,會使得手機變厚或者電池容量變小,還有滑蓋式的縫隙問題使得手機背面或者側面的顏值受到影響。

唯有彈出式,既不影響到正面顏值,也不影響到背面和側面顏值。還有運動組件較小,不會過多佔用手機內部空間,使得手機變厚或者電池容量下降。

所以,我認為彈出式是目前最好的全面屏解決方案。

至於為什麼沒有普及?

從我半年多的使用體驗來看,我認為vivo的方案彈出速度和回收速度還不錯,可以接受;

目前沒發現使用壽命有什麼問題;

沒有縫隙,不進灰;

軟件式自動彈出和縮回。

整體體驗不錯。

而沒普及的原因我認為就是這並不單純是供應鏈的解決方案,其中有vivo的研發成果。對其它廠商而言有技術門檻,需要投入研發才有可能實現。

它不像小米的很多特性都是單純使用供應商方案,對於其它廠商而言沒有任何技術門檻,所以要麼是已經普及的,要麼就是即將普及的。


票科技


大家好我是Demo,嚴格來說彈出式前置攝像頭並不是目前最好的全面屏處理方案。原因有三。

1、導致手機重量增大。

研究市面上所有的彈出式前置攝像頭手機可以發現,由於彈出式機械結構的存在,彈出式攝像頭手機的重量都在200g以上,拿在手上已經相當重了,對女生來說這種手機很不友好。

2、導致手機不防水。

彈出式機械結構同樣可會導致手機無法達到全機防水的標準,在遇水潑濺時會從升降處滲入,導致內部電子結構受損。

3、前置攝像頭易損壞。

由於前置攝像頭需要升降,在面對多種情況時容易受到損害,例如在攝像頭伸出時跌落,或者攝像頭在無法伸出時強制伸出等情況,容易導致攝像頭受損。

所以彈出式前置攝像頭並不是最好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以上三項缺點導致其並沒有普及開來,水滴屏、挖孔屏以及未來的屏下攝像頭都是比它更優的全面屏解決方案。


Demo測評者


一句話,現在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異形,彈出,滑蓋,雙屏。都是有明顯優缺點的全面屏方案,彈出和滑蓋最美,但和一體化趨勢相被,存在硬件機械隱患,異形屏最保守,但缺點就一個字“醜”,讓很多人萬難接受的醜。當然你說你就喜歡那調調我也沒法。雙屏,後攝變雙攝,自拍質量很可觀,但額外增加的製造成本和售後成本使用風險太高。。。所以結論是,根據自己的取捨來選擇,

比如我自己,不對稱的屏幕是我審美上永遠邁不過去的坎。而前置攝像頭又很少使用。用手機多年,也從來沒有摔碎過屏幕,進水什麼的。所以我選了NEX升降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