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有斑塊就一定要吃藥?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全科掃地僧


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頸動脈斑塊,但關於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怎樣發現頸動脈斑塊?有了頸動脈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這些問題我們仍然有很多人迷惑不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頸動脈斑塊的這些問題。

一、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和被發現的?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結果,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血管的斑塊,這也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原因。頸動脈是人體中距離體表最近的大動脈,所以往往把頸動脈當做是全身動脈血管的窗口,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檢查頸動脈的主要原因。發現頸動脈斑塊最常用的檢查是頸動脈彩超,但除外彩超還有血管成像、造影等,也可以發現頸動脈斑塊。


二、發現頸動脈斑塊就需要吃藥嗎?

頸動脈斑塊發現以後是否要吃藥,是需要根據患者頸動脈斑塊的程度以及是否合併其他疾病、有無併發症等諸多原因來綜合考慮的。比如,即便是剛剛發現很小的頸動脈斑塊,但如果患者是一個糖尿病,而且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人群,那麼患者也需要口服藥物。但對於剛剛發現較小的動脈斑塊,如果沒有其他高危因素,患者僅僅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即可。當然頸動脈斑塊是否要服藥還和頸動脈斑塊的大小造成了血管狹窄程度相關。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往往情況越高危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急性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患者需要口服藥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除了吃藥,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動脈斑塊?

藥物治療只是高危患者的一個治療方法,但無論是否服藥,所有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都需要進行治療性的生活方式改變。這是治療所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基礎。如果患者頸動脈狹窄較重,而且已經出現相關症狀,影響血運供應,那麼患者有可能需要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或者其他方式進行血運重建治療了。

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干預已經是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最好的方法,沒有哪一種藥物或者方法能夠把頸動脈斑塊徹底治癒。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我得高血壓也給我頸動脈照了CT,說的挺嚴重,連開藥花我700多塊,到醫院就這樣,並開了些腦安和普通降壓藥,就這兩三種藥,到我現在停藥,只吃這三種藥另二種藥氯沙坦鉀片和杏靈分散片,後來去醫院又開一回氯沙坦鉀片,大夫說這藥不管事,要開別藥,我沒讓開,使終沒換別藥,反正去醫院讓醫生說,主意身己拿,花自己錢,吃太好藥沒必要,是藥就毒,藥吃多不見得見效果,並傷腎胃,我吃的腦安挺管事,有時吃一兩次覺頭腦清醒,高血壓讓我管控由吃藥到反覆少吃,到不吃藥,再加上頸動脈斑,看來也沒嘛事,腦不暈疼是我最大喜慶,來源於天天二頓簡便飲食,剩菜飯主流,加水果,徹底不吃藥,還嘛事沒有。


谷小抄不想--畢業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問題,真的不必太過驚慌。

頸動脈有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真的不一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中老年階段,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頸動脈斑塊就是中老年人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文獻報道,4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比例是45%,而70歲以上的比例則達到了84%。頸動脈是人體腦部供血的主要供血血管,頸動脈出現硬化、斑塊等問題,可能會影響腦部供血,還會增大腦卒中風險,因此,出現頸動脈斑塊問題時,應該積極的予以重視。

雖然都叫頸動脈斑塊,但情況卻各有不同:有的斑塊較小,基本不影響供血,而有的斑塊則較大,堵塞頸動脈血管程度嚴重,甚至影響腦供血且腦卒中風險大;有的斑塊穩定性好,很多年也不會發生進行性的改變或增大;有的則穩定性差,容易破裂引起血栓風險。因此,如果是體檢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在弄明白斑塊引起身體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情況之前,千萬不要過分擔心,畢竟多數情況下,還是輕度穩定的斑塊居多,而如果真的有引起嚴重狹窄或者需要服藥控制的情況,那麼該用藥時,也不要猶豫。

很多時候,頸動脈斑塊情況並不嚴重,但是醫生還是讓服藥,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考慮服用藥物,不單單是考慮一個方面的問題,如果你有高血壓的問題,還有輕度的頸動脈斑塊問題,生活調理又無法有效的把血壓控制到130/80內的安全水平,那麼醫生讓你服用降壓藥,就不一定是因為頸動脈斑塊,另外,糖尿病,慢性腎病,高血脂等其他慢病的問題,需要服藥控制的情況,遵醫囑合理用藥,也並不一定是因為頸動脈出現了斑塊,當然,控制好這些慢病,對於穩定頸動脈斑塊,減少卒中風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應該做到的。

那麼發現頸動脈斑塊應該如何調理和治療呢?一般來說,保守治療階段,還是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調理,二是合理用藥,對於某些特殊情況或者需要手術的情況,也可以進行手術干預治療。今天重點來給大家說一下頸動脈斑塊保守治療方面的相關知識。

很多朋友重視用藥,但卻忽視生活調理,其實這是捨本逐末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根本和基礎。有頸動脈斑塊的朋友,特別是輕度的頸動脈斑塊,不影響腦部供血,且沒有三高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完全可不用服用藥物,通過健康飲食,適度運動,戒菸酒,控制體重,保持平和樂觀心態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調節來控制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不但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對於三高的預防和輔助改善,也都是很重要的。

除了注意生活調理以外,在某些情況下,有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還是需要用藥的,頸動脈斑塊用藥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穩定和控制斑塊,減少血栓風險,因此,頸動脈斑塊的用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 控制血脂,穩定斑塊,通常需要根據情況服用降脂藥,如各種他汀;

2. 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風險,通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

3. 控制血壓,減緩血管硬化進程,通常需要服用降壓藥。

降壓藥不用多說,有高血壓問題,如果生活調理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平穩達標,就應該考慮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好血壓,一般對於65歲以下的高血壓患者,想要減少腦卒中風險,血壓達標值應該控制在130/80以下,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控制好血壓,對減少腦卒中風險,非常重要。

下面再來說下降脂藥和抗血小板藥的選擇原則——

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他汀藥呢?

對於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一般都會推薦服用他汀類藥物或其他降脂藥來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算達標。

而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未超過50%,則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簡單舉幾個例子——

  • 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服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

  • 無心腦血管疾病,但有糖尿病並辦高血壓的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

  • 頸動脈斑塊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的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2.6mmol/L以下;

  • 頸動脈斑塊合併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3.4,應該服用他汀類或其他降脂藥,將血脂水平控制達標。

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一般對於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情況,一般都建議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首選阿司匹林),預防和減少梗塞性腦卒中風險;

若頸動脈斑塊為引起管腔狹窄或狹窄程度未超過50%的情況,一般應該根據是否有高血壓、肥胖、糖尿病、早發現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吸菸、年齡等多個因素來綜合評估風險,判斷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進行一級預防。

對於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的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著較大的爭議,總體說來,應該在全面權衡疾病控制和服藥出血風險的前提下,確認服藥帶來的健康獲益,大於服藥可能引起的出血風險,才考慮服用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


李藥師談健康


以前必須吃藥,現在不一定吃藥!

為什麼以前頸動脈出現斑塊就需要吃藥?

頸動脈斑塊其實很常見,很多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區別只是嚴重與否而已。


以前當我們發現頸動脈出現斑塊,醫生會讓你多運動、改變飲食、戒菸戒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壓等,同時還會給你開一些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


但這些真的能消除斑塊嗎?並不能,實質上需要你吃藥,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服藥只是為了控制病情,延緩發展,如果你不吃藥,可能你的病情很快就會無法控制,所以只要你想活著,就必須吃藥。


吃藥—支架—吃藥—支架,從你出現斑塊或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時,你的命運就已經被定下來了,如果運氣夠好,這個循環一直陪你到自然死亡,如果運氣不好......



為什麼現在不需要吃藥了?

準確的說,並不是一點藥物不吃,在治療期間仍然需要藥物進行輔助,這是最新的已經應用於臨床的技術,你痊癒了,自然就不需要吃藥了!


脊柱出現問題,會引起神經過度興奮放電,進而影響血管痙攣收縮,使血流速度緩慢,血液粘滯度增高,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導致血栓、斑塊等情況的出現,當我們解除脊柱病灶點,進行神經調控後,會發現血管自然擴張,斑塊慢慢被吸收,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恢復身體健康!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頸動脈斑塊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是粥樣硬化的表現形式,是由於我們血液中血脂沉積在血管內皮下所導致。對於體檢發現的頸動脈斑塊,我們要正確認識,並不是所有的斑塊都需要吃藥,絕大部分都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而控制,必要時需要使用藥物。


我們根據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格回聲特點,我們將頸動脈斑塊分為穩定性斑塊和不穩定斑塊兩大類,其中穩定性斑塊主要有鈣化性硬斑,而不穩定斑塊則有軟斑塊、混合性斑塊和扁平斑塊,相對而言,不穩定斑塊有可能發生破解、脫落,有導致血栓形成和顱內血管堵塞的風險。

對於穩定性斑塊,我們建議大家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一般不需要使用藥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適當規律運動,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同時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並儘量避免大幅度頸部轉動和按壓、揉捏。


對於不穩定斑塊,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使用藥物,如無禁忌症,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以穩定控制斑塊,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達標。同時,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監測和複查。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50歲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約30%,而到80歲的時候,這個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

所以頸動脈斑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什麼是頸動脈斑塊?



簡單理解就是頸部,也就是脖子的大動脈,這個動脈是人體給大腦供血的主要血管,這個血管發生了狹窄。專業術語叫動脈粥樣硬化,老百姓叫血管垃圾堆積。嚴重的頸動脈斑塊,一旦發生破裂就會出現血栓形成,進而血栓堵塞腦血管發生腦梗死。

頸動脈斑塊通過超聲就能發現,也是人體能通過無創檢查,瞭解比較大的動脈血管。頸動脈分為外膜、中層和內膜三層,正常情況下內膜與中層厚度(IMT)相加不超過0.9mm,如果IMT>0.9mm,叫做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IMT>1.3 mm,就叫做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有什麼危害?

上面我們說了,隨著年齡增加,很多人去醫院檢查頸部血管B超,都會發現頸動脈斑塊。但大多數頸動脈斑塊的人,並沒有太多症狀及危害。頸動脈就供應了我們整個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而一旦出現頸動脈狹窄嚴重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腦部血流供應。甚至發生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引起腦梗死。



並不是發現斑塊就得吃藥,目前的常規建議:

1、狹窄超過50%的,應在醫生指導下接受他汀藥物治療;

2、狹窄沒有超過50%的,但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危險因素的,同時經過血脂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的,需要服用他汀藥物來控制;

3、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有出現腦缺血癥狀的患者,根據具體情況情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包括支架以及外科手術。



最關鍵的還是健康生活方式:

不管頸動脈斑塊的狹窄程度有沒有超過50%,都需要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延緩頸動脈斑塊的加重。甚至可以說沒有頸動脈斑塊也要健康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對於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更應該健康生活。

因為頸動脈斑塊的本質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原因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所以只有戒菸,戒酒,堅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保持好的心態等等具體的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健康生活習慣,發現三高後,一定積極正規的控制三高,因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如果不控制,那麼會加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除了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小於50%的頸動脈狹窄,也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適當的中藥,對防止頸動脈斑塊加重有一定的幫助。

總之,對於頸動脈斑塊必須是預防為主,已經發現的頸動脈斑塊,一般建議超過50%的時候才需要吃藥,以他汀藥物為主。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所有,翻版必究!】


心血管王醫生


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

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其實並不少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也逐漸增加。一項中國在783例中老年人的頸動脈超聲發現,40-49歲,頸動脈斑塊檢出率是27.9%,50-59歲,頸動脈斑塊檢出率為56%,而60-69歲,頸動脈斑塊檢出率就達到70.8%了!

其實很多人平時可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偶爾在健康體檢時發現有頸動脈斑塊。

雖然,頸動脈斑塊跟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增高成正比例,但是,不是所有發現的頸動脈斑塊都需要服藥。

頸動脈斑塊如果沒有造成任何腦血管病併發症,也沒有造成頸動脈狹窄,單純的頸動脈斑塊並不是臨床治療的靶點。也就是說我們關注頸動脈斑塊,主要是關注頸動脈斑塊帶來的危險,針對這些危險要進行干預。

1.如果因頸動脈斑塊造成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者腦梗死,那麼不管有沒有其他危險因素,都建議服用他汀類和抗血小板類藥物。如果伴有其他危險因素,同時控制這些危險因素。

2.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了頸動脈狹窄,且狹窄達到了一定程度,可能需要支架植入,這些病人包括:狹窄超過75%或6個月內有過該頸動脈斑塊相關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且狹窄超過50%。

3.另一些有頸動脈狹窄的人可能需要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包括:有腦血管病且造影風險現在超過50%;無腦血管病症狀且造影風險現在超過60%;超聲、CT等無創檢查狹窄<70%,但提示斑塊不穩定。

4.有些人儘管頸動脈斑塊並未造成腦血管病併發症或嚴重狹窄,但有其他危險因素,腦血管病風險高,也應該服藥。

5.如果單純查體發現頸動脈斑塊,沒有狹窄,斑塊已經“穩定”,沒有腦血管病也沒有腦血管病風險,可以不用治療。

還有延緩斑塊發展,改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要注意戒菸戒酒,健康飲食,減輕體重,適當運動。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問題,隨著頸動脈超聲檢查普及,我在門診時候也經常被患者問到“我的頸部有斑塊怎麼辦,要不要治療”,實質上大家不要太擔心,我丈母孃就有,那時候體檢就發現頸部有一處斑塊導致狹窄<50%,但其他都挺好,現在也沒吃藥,也沒幹嘛的,就是以後多注意複查,進行生活上干預、如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多運動、肥的話還要減輕體重等等。因為大部分人的頸動脈斑塊跟我丈母孃那個是一樣的,屬於小斑塊,而且都是穩定型的,不會掉下來的,沒事!

那麼我們為何說頸動脈發現斑塊要注意!

因為我們人整個腦部血流供應主要來源於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其中頸動脈就供應了我們整個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而一旦出現頸動脈狹窄嚴重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腦部血流供應。所以,頸動脈如發現有斑塊一定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但不是說頸動脈發現有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就要去消除它!

因為一般情況下,只有超過了1.2mm的我們才稱之為斑塊,不然在檢查報告單中寫的都是“內中膜增厚”,並且根據斑塊導致狹窄程度又分為四個層級:<50%;50%-69%;70%-99%;100%。

而需要進行藥物或者手術去除治療干預的斑塊,通常要具備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狹窄超過50%的,應在醫生指導下接受他汀藥物治療;

第二種,狹窄沒有超過50%的,但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危險因素的,同時經過血脂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的,也必須接受藥物治療;

第三種,雖然狹窄未超過50%,但發現有多處的,同時又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等危險因素的,也在考慮藥物治療範圍中。

第四種,一般要求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有出現腦缺血癥狀的患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醫學小偵探


頸動脈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一般45歲以上的人群中或多或少頸動脈都會有一點斑塊,多數人沒有症狀,可能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的,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頸動脈斑塊的相關知識。

1.頸動脈主要有什麼功能?

我們的頸動脈其實分為兩個支路,一個是頸外動脈,負責我們面部的血液供應,另一個是頸內動脈,負責大腦前2/3的血液供應;因此一旦頸動脈狹窄可引起頭暈症狀,如果徹底堵塞就是腦梗死了;

2.頸動脈斑塊和什麼因素有關?

它是一個綜合因素的作用,主要和年齡、高鹽高脂高糖高能量飲食、喝酒抽菸、熬夜、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3.頸動脈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

這個不是一定的,主要根據患者症狀的輕重、是否有併發症、斑塊的性質有關;如果患者症狀重或者合併有併發症是需要按時服藥;另外斑塊有軟斑塊和硬斑塊,如果是軟斑塊因為不穩定,容易脫落形成栓子,這種情況是需要按時服用;如果是硬斑塊是需要定期複查頸部彩超,根據斑塊的變化來決定是否服藥;

4.頸動脈有斑塊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 清淡飲食:應做到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不吃油炸或者動物內臟等油膩性實物,不吃甜食;可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注意均衡飲食,可以吃一些優質蛋白,如雞蛋、瘦肉、魚肉等;

  • 不熬夜;
  • 不可揉頸部:因為容易使血栓脫落,增加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適當運動;
  • 保持合適體重:應控制體重指數(BMI)<24;

  • 戒菸酒:菸酒可加重頸動脈斑塊的嚴重性;
  • 不熬夜:熬夜可使血壓波動,增加栓子脫落的風險;
  • 保持心態平和;
  • 保證足夠的飲水:不僅能防止血液黏稠,而且還能促進新陳代謝;
  • 積極控制血壓、血糖。

最後小結:如果患者症狀明顯或有併發症、斑塊不穩定則需要口服藥物,而且需要定期複查頸部彩超明確斑塊變化。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您如果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頸動脈是大腦血流供應的重要通道,但它也是斑塊好發的動脈之一。由於頸動脈位置表淺,易於檢查,且斑塊病變嚴重時會導致大腦血供減少,故篩查動脈斑塊常選擇頸動脈。那麼,頸動脈有斑塊一定要吃藥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是否需要服用藥物,與頸動脈的狹窄程度、斑塊的穩定性密切相關。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見的表現形式,之所以它如此受關注,是因為動脈斑塊中有一類斑塊異常危險,那就是不穩定斑塊。不穩定斑塊內部含有大量脂質,且易破裂、出血,一旦發生破裂,在頸動脈內膜表面會誘發血栓形成,是誘發急性腦血管時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若頸動脈斑塊為不穩定斑塊,應給予藥物穩定斑塊。其次,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後,動脈管腔會逐漸狹窄,頸動脈也一樣,隨著狹窄的加重,大腦血供會逐漸減少,早期病情較輕時頸動脈尚能通過代償擴張或側支循環增加大腦血供,隨著狹窄的加重,當頸動脈狹窄達到50%時,大腦供血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應及時給予藥物干預,逆轉頸動脈斑塊,減輕或預防狹窄繼續加重。

除開上述因素,如果以前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無論頸動脈斑塊穩定與否、狹窄程度的輕重,都應給予藥物治療,此時治療的重點為缺血性腦卒中的二級預防。上述情況,藥物選擇調脂穩定斑塊的藥物—他汀。他汀可通過降低“壞膽固醇”逆轉動脈斑塊,增加斑塊的穩定性,減少破裂風險,減少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當然,如果頸動脈病變較輕,斑塊穩定、狹窄程度較輕,既往無卒中發作,暫時無需藥物治療,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預防病情加重,如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看、戒菸限酒等,控制好血脂、血糖、血壓,減少頸動脈進展的高危因素,病情常可得到緩解,可避免進一步加重,或延緩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綜上,並非所有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都需要服藥,通常有不穩定斑塊形成、狹窄達到50%、發生過腦卒中的患者需要服用藥物治療,藥物首選他汀。其餘患者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預防或延緩病情加重。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