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日發文稱「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你怎麼看?

我忘思戀


2017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這是二胎放開後的第二年,本以為會是人口出生高峰期,然而,結果卻大幅低於預期!
201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約為千分之十二,同比回落0.52‰,與之相比,美國2017年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11.8,幾乎跟中國一模一樣!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出生率竟然和美國這個老牌發達國家一樣,這意味著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
所以,人民日報說生孩不僅是家事,還是國事,這是非常正確的說法。
中國還不算髮達國家,出生人口減少,副作用會非常大,這不僅將減少未來勞動力數量,而且會加速導致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直接的結果就是未富先老。
為何人們都不願意生了?即便放開二胎,出生率還出現下降?
因為養孩子成本太大,結婚成本太高,教育壓力太大,壓力疊加之下,導致就算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恐怕也很難挽救目前生育率下降的趨勢!
怎麼辦?
要麼降低生孩成本,養育成本,比如人們最為詬病的高房價,導致人結不起婚,更何談生孩子。
要麼就學習發達國家,對生育進行補貼,多生多補,儘量提高生育積極性。
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早都有相關鼓勵生育的政策,就算這樣,對生育率提高的促進作用也很有限,日本不得已,已經計劃取消退休年齡了……因為,實在沒人可用了。
人口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生娃,看似家事,實則國事,如果沒有N年前放開生育的重大戰略,何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人口紅利,中國經濟又何來高速發展的40年,國家的穩定是每個人發展的基礎環境,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時代而獨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這話一點沒錯。

七八十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沒錯,人口太多了調節一下很正常,但由於節奏以及數量把握不當,造成當下時代大眾對於生娃問題的恐懼,生不起成為大眾最熱議的話題。

生不起一方面來源於高房價,民間把房價稱之為避孕藥非常形象;而另一方面,之前全社會的一胎制度,造成父母、四個老人對於一個孩子強大的培養需求,從而催生了各種教育、以及培訓行業的崛起,需求旺盛、供給端價格自然持續增加;還有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到來,都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挑戰。

正因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2015年的10月29日全面放開二胎,這意味著中國堅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開始鬆動,之後更是放開生育尺度,不僅二胎、三胎都可以,可見對於人口戰略的緊迫感。

不過,這種政策的放開,有點救火的感覺,並不是在大眾生的起時候做戰略規劃,而是大眾都生不起的才鼓勵生育,而這樣的鼓勵是否來的過於遲緩,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從2015年底放開生育後的效果來看,嚴重不達預期已經說明了問題。

綜上,既然國家鼓勵,生的起的人趕緊生,能生多少生多少,只要你經濟能夠承受;而生不起的人再鼓勵可能也力不從心!




天檀


生娃從來都不是私事,家事,而是國事,天下事。

想當年,計劃生育可是基本國策呀。計劃生育三十年來,少生了4億人。

然而,時過境遷,出生率不斷下沉卻成為經濟攔路虎。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開始不斷髮酵。如果生育率過低,就會引發人口老齡化,未福先老,青年人負擔加重,社會消費不振,社保壓力山大。孩子生少了,那麼到了下一代,領社保的人多,交社保的人少,特別是隨著人均壽命延長,這一問題將不斷加劇。生孩子成了一件全社會聚焦的大事,所謂國事。

從放開雙獨,單獨,到家庭二胎化,全面放開生育已然水到渠成。但是,年輕人似乎並不買賬。是呀,六個錢包都拿來買房了,怎麼生娃?怎麼多生娃?孩子可不是一生了之。尤其是在大城市,教育支出是中產的標配,教育成本驚人。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加上各類託管班課外班輔導班,一個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基本以十萬計。

看來不光生娃是國事,養娃應該也是國事。要消除生娃恐懼症,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身經濟能力,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


不能因為生娃養娃,多生娃多養娃,就影響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史晨昱


確實由於高房價和社會節奏快等原因,導致很多年輕人生育孩子的願望大幅度下降了。根據官方統計數據,00後的孩子比80後少了差不多一個億。人口的斷崖會帶來一些問題的,這個是必須重視的問題。任何發展都要有人口去支撐的,沒有人很多東西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人口斷崖式下降影響會更大。

人民日報指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說明現在人口快速下降的趨勢真的要扭轉了。據統計,在80後生二孩的情況下孩子出生總人數還在下降,90後育齡女性生孩子的年齡不斷加大,並且生二孩的越來越少。確實現在90後年輕人更加註重自我的生活品質,在自己買不起房,工作不穩定的情況下,生孩子願望確實比較低。

人民日報的評論也說明,生孩子確實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了。現在年輕的夫妻都要工作,誰來帶孩子成為一個棘手的難題。保姆不僅僅花不少錢,還不放心,父母帶孩子也不是長久之計。夫妻雙方如果一個人專職帶孩子,家庭經濟壓力又特別大。特別是現在孩子各種輔導班費用高的驚人。所以說解決年輕人生孩子問題,真的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深度軍備


作為剛有二娃的老爸,看到《人民日報》這等高度肯定生娃一事,還是很振奮的。既然,生娃都成了國事了,我們是不是有了國家賦予的榮耀呢?

未必吧。

在過去幾十年裡,計劃生育宣傳的是優生優育、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意思是鼓勵生二胎,三胎了。當年有獨生子女獎勵,現在二娃三娃也想推行獎勵,環境不同,難度不同了。

且不說沒有那麼多財政做這個事。以前用父母親的工作、事業前途來卡獨生子女政策,但農村生老二、老三的不在少數。現在若實行獎勵的話,依舊是農村生二娃、三娃的在多數,它鼓勵不了一二線城市壓力重重的上班族,只能說在城市和農村中來一次重新分配。

如果想著縮短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把生娃事上升到這樣的高度才成。

一線城市如北京,醫療、教育、住房等都有更嚴格的條件,戶籍的重要性重新被提及,一方面是鼓勵生更多娃,另一方面戶籍制度更加嚴苛。所以你說一線城市到底是鼓勵了,還是限制了呢?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感觸和理解。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別太受宏觀政策左右了。生娃是家裡的事,這是最重要的。

你想養更多的孩子,你認為從中有所奉獻,能承擔責任,能帶來家庭樂趣,能養得起,你就生吧。國家政策只是一個補充,至於補充的幾百塊錢,或者醫療教育政策有傾斜,那都是因為要轉化之前計劃生育的思維習慣,是相關人員的事,對我們新晉父母,關係不大也。


財經作家邱恆明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這句話沒有錯。從單個家庭來說,確實是家事,但是從國家宏觀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國家不鼓勵生育,從現在開始,僅幾十年的功夫,老齡化社會就會到來。那時僅養老這一塊就會成為國家的巨大問題,同時由於年輕人少又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下降,面對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不重視二孩生育問題,中國的良性發展將會呈現不可持續性。

但是擺在單個家庭眼前的麻煩事很多,最為重要的就是養育二孩的經濟成本,已經成為相當多家庭的負擔。想生容易,可是養和育就有困難了。目前從遼寧省發佈的政策來看,雖然已經有一定的優惠,但是還遠遠不夠。但不管怎麼說,遼寧省帶了個好頭,讓想生二胎的普通百姓家庭看到了希望。

從目前普通家庭養育孩子支出情況來看,壓力最大的是教育、醫療、住房,只有打開這三大塊的瓶頸,二胎生育自然就水到匯成了。看來,需要國家對二胎在這三塊的補貼要下大功夫才行。以目前國家實力來講,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必須要有配套政策和法規做為依據,才能使補貼變為現實,否則,只是美好的願景。


韓國成老師


此一時彼一時,以山東為例,四五年前生二胎,城鎮戶口動輒需要繳納15-20萬元社會撫養費。如今很多人生不起養不起了,生娃居然成了國事。


其實鼓勵二胎生育,設置各種配套,是把問題複雜化了,並且註定收效甚微。


財智成功曾經說過,城市裡剩女多,往往是因為剩女們要求太高。農村光棍多,則往往是因為光棍們不夠有錢。其實說來說去,還是錢夠不夠多的問題。


養二胎,家裡房子小了住不開。兩口子和小娃一個屋,大娃一個屋,老人來幫帶孩子也需要一個屋。而孩子大了也需要自己的空間,三居室就很有必要。按如今的房價,買套三居室不吃不喝都要20多年的家庭收入,想改善居住環境,則需要大筆的支出。


國產奶粉十年時間依然沒有挽回消費者信心,進口奶粉一個月下來就要千八百元。

公立幼兒園往往進不去,私立幼兒園即使是小城市也要一千多元。

衣服、鞋帽、玩具,大點還要學特長。

養育一個孩子,跟供半套房子也差不多了,更不要說孩子大了還要幫著買房。


不管再怎麼鼓勵二胎,最終都要變成一個錢字。那麼,一個月能補多少錢呢?


醫療、教育、住房上是可以補助,但是如何保證最後一定是補到二胎家庭身上,而不是成為一小撮人的福利?如果摺合成錢,真的能抵得上一個月發200元錢嗎?


說來說去,與其把問題複雜化,不如多建一些公辦幼兒園,然後讓房價迴歸理性。


何為理性房價,就是當地人均月收入能在當地買一平米商品房。只有房價便宜了,大家才能每月有錢富餘,光棍們才容易買房娶媳婦。而家庭收入不用大半還了房貸,才能有錢拉動消費,才能敢去要二胎。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人民日報啊,該宣傳一下合理的房價應該是多少了,而不是鼓勵生二胎。


兒女雙全,子女有伴,不是你鼓勵生就會生,唯有家庭經濟狀況夠好,才是生二胎的關鍵,如今,關鍵就是房價。


縱觀歷史,凡是生育率出現下降後,幾乎每月調頭向上的先例。

如果已經有壓力,孩子一個就好,且生且珍惜。


財智成功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遼寧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還是生二孩問題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的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人口問題越來越成為風口浪尖的問題,8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飢》再次把這個問題作為了討論的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啥放開了二孩還是沒幾個人敢生?

一、為什麼說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8月6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這篇名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飢》的文章明確表示,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開始不斷顯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已經用完,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大……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覺,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說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這句話真的擊中了多少人的痛點,誠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孩政策成為了中國的重要政策,當時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成為了那個年代特殊的記憶符號。從一孩政策實施以來的三十多年裡,中國少生了4億人口,從人口承載力的角度來說,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環境資源的的壓力,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那個歷史時期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其實無可厚非。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長期一孩政策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國2017年新生人口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這是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標誌性事件,面對著人口的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一些地方著急了,類似於遼寧這樣的省份開始了全面向人口老齡化宣戰的步伐。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但是如今已經到了2018年的今天,為什麼當時被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卻似乎沒能起到它該有作用,2017年的人口出生率不僅沒能上升,反而出現了下降,人口減少了63萬人,而2017年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個數據可以顯示,如果沒有全面二孩,中國的人口下降估計會更加嚴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孩都不敢生了?為什麼二孩也沒多少人敢生呢?

二、為啥二孩沒多少人敢生?

看到統計數據,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奇怪,被我們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似乎真的沒能起到它該有的效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會有著自然下降的趨勢。縱觀全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有著一個歷史的下降趨勢,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性的趨勢,究其根源在於,經濟越發達人民的教育程度越高,從而對於孩子的養育也在不斷精細化,原先低質量的人口素質在不斷提升,最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少生孩子,這個趨勢在歐洲、日本、韓國等經濟較為發達的經濟體是普遍存在的,幾乎任何一個經濟發展的國家都在重複這個趨勢,所以即使沒有一孩政策,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會必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來。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城鎮化的發展,孩子的養育成本也在逐漸攀升,原先在農村只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但是在城市卻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原因可以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市所引發的高昂的人口養育成本。在經濟學上有一句很經典的名言“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藥”,誠然,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市的人口規模不斷地放大,但是與之同時而來的就是人口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僅以教育為例,中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我們從孟母三遷開始就從了都不會吝嗇在孩子的教育上進行投資,然而現在的所謂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淪為了一場教育的軍備競賽,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僅僅是一個最基礎的教育,幾乎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會拼了命的在給孩子更多的教育機會和資源的投入,看到周圍父母的投入,在比拼心理的作用下,父母只能不斷升級自身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水平,從興趣班到國際夏令營乃至於海外遊學,從課程教輔到奧林匹克競賽再到國際大賽,每一步都將耗費巨大的金錢,再加上醫療、學區房等等壓力,對於父母來說能夠負擔一個孩子養育都是個問題,別說第二個孩子了。

二是已經形成的畸形的職場制度。由於中國的一孩政策,伴隨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這就導致了中國現階段所有的職場制度都是根據一孩所決定的,大多數企業都沒有為企業的員工生二胎做好準備,對於企業來說,每個人都是企業的成本,如果你不能給企業帶來最直接的效益,企業就有一萬個理由放棄你這個人。這件事在女性職場中更是明顯,如今隨著全面二孩的出現,職場對於女性的偏見正在與日俱增,對於未婚女性來說,你就是公司的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結婚生子,對於已婚女性來說,你結婚生子的可能性日益增大,那麼企業將有可能在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內支付給女性工資,卻沒有一個能夠正常工作的員工,對於已經有了一孩的女性來說,甚至你會成為隨時二孩的“定時炸彈”,企業會擔心你什麼時候又要突然休產假,對於已經生過二孩的女性來說,更非常容易被領導扣上已經沒有精力在工作上的帽子。所以,現階段職場對於女性的歧視正在無形中增加,這就是人口和職場制度的尖銳矛盾。

三是高房價擠壓的消費力。說到養育成本、說到職場制度這都是影響人口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房價,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家裡增加了一口人必然需要增加居住的面積,然而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之前由於長期一孩,二居室是標準的剛需住房,然而現在二孩了之後,三居室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剛需,但是房地產市場高昂的價格,讓買三居室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情。即使家庭咬牙買下了三居室,高昂的房貸和住房壓力必然會嚴重抑制家庭的消費,為了保證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可能放棄二孩才是很多家庭的選擇。此外,孩子如果長大成人了,家裡還要考慮給孩子的住房問題,現在的房價體系,需要孩子依賴“6個錢包”才能支撐的起,這也是很多家庭一聽生男孩就愁眉不展的原因(戲稱男孩是建設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

綜上所述,雖然大家都知道生娃是家事更是國事,但是真正敢生又生得起的人又有幾個呢?


瀚海觀察


人口結構問題肯定是關乎國家經濟和各項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年輕人口的佔比和老齡人口的佔比會直接影響到發展和未來的活力問題,所以出生兒童的比例還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隨著六零的老去,七零八零成為主力軍,九零後之後的人由於過去計劃生育的原因,基本上大多數都是屬於獨生子女,將來面臨的是老齡化的環境,承受的生活和贍養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在經濟發展上面,人口老齡化會導致經濟活力下降,這種問題非常嚴重。

雖然在多年前的計劃生育的時候也有過這方面的考慮,所以實行了繳納養老金的政策,使得在步入老齡化的階段可以通過養老金制度來緩解年輕人的贍養壓力,但是還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意料之外的情況,養老金缺口太大,每一年的生活質量和物價上漲導致養老金也跟著上漲,使得養老金出現了缺口和壓力,隨著老齡化的加快,這樣的缺口和壓力會更加突出,這也給國家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年輕出生的人口比例下降,繳納收入的資金跟輸出的資金不成比例,壓力可想而知,缺口的部分全部由預算來填補,數目過大會造成經濟投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的壓力,這些完全由國家承擔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有大眾一起加入才可以,為了維持平穩,只能通過提高人口的出生率,給人口年齡比例注入新鮮血液才可以,這樣還可以保持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所以控制人口年齡比例只能從這方面著手。

我國每一年出生的嬰兒基本上維持在兩千萬到三千萬之間,每一年的新生兒的比例都在下降,而曾經的人口主力軍逐漸老去,而且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也得到了延長,這也使得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不成正比,再者生兒育女方面的巨大壓力也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教育方面的醫療方面還有生活方面的壓力都是現在最現實的問題,生孩子容易,但是這不只是生孩子的問題,生完還要養,還要為教育耗費大量的精力,要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外在現實的壓力操心,這也導致許多人害怕生孩子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當然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說生孩子是國家大事的確不為過,既然是國家大事,那就應該在對待兒童的政策上面多下功夫,而不應該只是鼓勵生而不考慮大家生孩子完以後要面對的種種壓力和困難,現在大家糾結的不是生不生孩子的問題,而是糾結生完孩子後面對各種各樣現實的問題,教育,醫療和住房以及就業這些,這些全部丟給家庭有幾個家庭能承受得了,是不是應該出臺一些長期的優惠和補償政策來幫助大家分擔一部分的壓力呢!

光鼓勵生不管後面的問題是解決不了出生率下降的問題的,因為很多現實的問題擺在前面,每一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去生二胎的,想要大家願意生小孩那大家關心的保障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能達到讓大家可以接受,願意生和敢生才行,沒有絕對的保障之前沒有幾個人敢生。既然說生小孩是國家事,那國家就應該負擔起大家希望和關心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大家放心的去做國家提倡的事情,沒有保障一切免談。


無法超越的足跡


剛剛去查了下 ,文件裡並沒有明確的給與什麼獎勵或者優惠政策,對於現在一個一孩的父親來說沒明白什麼時候生個孩子成了國家的大事了,不是我不愛國或者不支持國家的方針決定,而是我實實在在的沒有感受到所謂的政策,我先來算筆帳

因為老婆以前做人事的 所以特別忙,如果繼續上班估計要孩子的時間都沒有,當然這是相對的 ,最後在懷孕後我讓她辭職了,而我們的收入就全靠我5000每月,還有8000左右的房租,平時都是老媽收,自己要用也可以動。 還好自己有房 有車 無貸款

懷孕開始,首先你得去建卡,或者說聯繫醫院生,不是說你要生的時候才去,懷孕3個月開始就是各種檢查,B超 彩超 唐氏篩查 胎心等等反正一大堆,正常情況下所有檢查費用下來,要6000上下,如果不小心聽了醫生的建議 你得花上萬,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 但是 做檢查最直觀的結果就是排畸,能確定你的寶寶是否正常,所以懷孕期間費用是8000比較合適,當然前提你沒有其他什麼問題,比如高血壓高血糖什麼,如果懷孕期間有你的費用成倍增加。

生育時我們是在二線城市三甲醫院生的,一切順利,早上去的 晚上7點出生,平產,住了3天就被叫出院了,費用應該是6000吧,不含自己準備的,就比如說當天要喂孩子吃奶粉,必須用勺,當時沒帶,去母嬰店買88元加一個杯子,還是最便宜的。。。。剖腹的話應該是在9000上下,後期有社保的可以報銷3000, 無論如何,前提是沒有其他附加疾病或者難產等,所以我花了6000,其他人都是1萬上下,我們還是算1萬比較合適。

有了寶寶後就是奶粉尿布衣服玩具什麼的,這些都是自己花的我不算,但是預防針得算,80後的我記憶中打針應該就兩三回吧,我寶寶現在2歲沒到,已經打了20針上下了,有免費有自費,現在大概花了5000上下了,因為都是老婆在帶,所以我還不是很清楚,感覺我估計的只低不高。所以這裡也要算 4000,加上附近幼兒園強制打針什麼的 你最好按5000算

後期還有上幼兒園,具體不清楚,但是大概去打聽了下,我們這裡是城郊結合處,所以有私房有房租,幼兒園的價格是800,而朋友麼們在市區,都沒有低於2000的,甚至還有4000+的,也就是說公立的在1500到2000,私立的2000起步, 具體就不好說了

所以結論就懷孕時你得準備1萬元,生育時你得準備2萬元,生育後你得每月準備4000才夠用,也就是懷孕開始每月的支出是就孩子這一塊是每月3000以上,加上我們2個大人,也算是月月見底吧,如果你還要養房養車。。。。呵呵了

說了一大堆廢話,其實就是想說養一個孩子很辛苦,在二線城市月收沒有8000你活得真心累,特別是時不時的預防針 什麼的 更煩,前段時間寶寶打了手足口預防針,最近感冒,都花了1200了,而且都是小診所,醫院直接不敢去,2歲以下不論病種,我們這裡的婦幼只要醫療超過3天都是5000打底,所以養一孩難,養二孩更難,以上都還沒有提到精神上,我家寶貝算是乖的了,不哭不鬧的,剛生下來時,哭了不是餓了就是拉了,其他時候乖得沒朋友,現在大了點,也算好,就說去做霧化,別人家都是又吵又鬧的,我們家的除了第一次現在都是安安靜靜的做完,做完自己走走跑跑的。扯遠了

主題是獎勵,既然獎勵得實際,首先是孕期的檢查費用就應該減免,比如四維彩超和三維的區別就是更清楚,這裡三維的可以減免,你要看四維的自己加錢,當然有人會說成本問題,明確的告訴你,就醫院的設備一年回本的不要太多。加上什麼篩查之類的,既然都是為了祖國的未來,國家更希望看見未來健康的人民,何不也把這一塊減免了,如果能壓縮到3000以下,3個月開始到9個月左右每月實際也就500不到,對於各種收入人群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生育時把費用控制在5000以下,特別是對有特殊疾病比如高血壓血糖的有政策上或者保險上的優惠,比如可以懷孕後強制投保1000元,加上生育費用5000元,包乾價,後期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報銷一點,如果出現問題就由保險公司承擔之類的政策,那麼我們可以把生育費用降到4000元,計算遇到我家這種一個人上班的也不算太辛苦.

有了寶寶後預防針應該全免,沒有什麼好討論的,最起碼讀書需要的全免,傳染性的全免,我要不是看新聞說打了5年後的預防率還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我都不願意讓孩子打。所以這裡要保證藥品的供應和當地醫院的投入。

最後就是讀書問題,有多少人就應該有多少學校,只能說我不想去公立學校而不能說人滿,你一個區上百萬的人口,你就兩三所公立學校,那麼私人的肯定會多啊,一個小區建立之初就應該考慮幼兒園和醫院的建立 而且得限制價格,不得超過公立百分之二十,只要有房屋上的政策優惠,絕對賺錢,而且還不是小錢,按一個100人的幼兒園每月1500的學費計算,幼兒園的面積規劃得好只要200平就夠,50一平也就1萬房租,就算每月要花在硬件上4萬,,15萬的收入剩下9萬還不夠你賺嗎 你也就是開點吃和老師工資,注意 是每月而不是每年,一年下來30萬的收入是輕輕鬆鬆的 所以政府的優惠應該是這些實在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說我獎勵你多少,給你2萬有什麼用,有錢了就得消費,都有錢了消費就高了。

以上費用我還是隻算的一孩,如果是二孩,絕對不是1+1等於2那麼簡單,還是那句話,想要生二孩就是得有錢有時間有精力,所謂的政策如果不能切實的解決這些問題 說了等於沒說,就算你獎勵3萬也就夠生育費用而已,孩子還是自己的,費用還是得自己出,那麼回到主題,這就不是國家的事而是自己的事,養不起只能降低孩子獲得的標準,那麼我還不如提高一孩的養育質量,不說以後人上人,至少不會隨波逐流,用那句話說,至少也做一個國家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