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邹平传洋集团为什么“能”

在钢铁产能转移、装备制造行业低迷不振的当下,位于邹平市长山镇的传洋集团显得有些“另类”——目前企业投资25亿元的智能铸造集约化共享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金属热处理、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垃圾焚烧发电循环经济、绿色农业种植基地等6个项目正在分步实施。更令人惊异的是,在2020年,企业将投资10亿元,利用一年时间把6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全部建设完成。

传洋集团,这个即将退出钢铁主业产业的企业,能实现转型,靠的是什么?

集团总经理宫宝进给出了答案:“我们经过仔细论证选择的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原来的主业炼铁和炼钢。在其他方面,企业原来建设有电厂、水厂、氧气厂等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土地、金融等要素,把这些充分利用好,积极布局和谋划企业后钢铁时代的发展,争取未来三年到五年再造一个新传洋。”

传洋集团始建于1994年,是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连轧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主要产品有槽钢、角钢等,钢、铁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240万吨。2014年1月进入工信部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第二批);2015年通过山东电工电气集团供应商资格能力审核,成为国家电网钢材类供应商。2018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将重点推动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制定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和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重点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钢铁退出,发展怎么办?不转,肯定没有出路,转,往什么方向转?企业一方面做着痛苦的选择,一方面进行着仔细论证,2019年9月,传洋集团最终与日钢集团达成产能转让协议,到 2022 年退出炼钢炼铁产能。

一个企业发展的优势,往往是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形成的——围绕即将腾出的 1500 亩土地, 32万平米厂房和长山镇重点规划建设的“一个智能铸造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态农业种植三个基地”发展思路,企业借势以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开始“腾笼换鸟”。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集团投资6亿余元,打造了年产 150 万吨高端铸件项目集聚区,建设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研发中心、办公生活区、配电室、空压机房等,配置中频感应电炉、精炼炉等生产及辅助设备1350台(套),推动铸造行业短流程、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利税8亿元。

最近几天,入驻传洋集团标准厂房不久的淄博鑫驰机械首批大型铸造件正式下线。淄博鑫驰机械生产经理徐亮说,统一的厂房,便利的配套,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这也让传洋成为众多铸造项目落户的首选地。

破旧立新,计在长远。企业还谋划了钢铁产业的相关行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与原有32万平方米厂房对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基础设施及电力等成本优势,打造长山镇第二个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铝企提供落地载体。金属热处理项目将依托现有轧钢生产线,新上两个年产50万吨金属热处理项目,拉长现有轧钢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现有轧钢产品的延伸。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热镀锌金属制品、型材100万吨。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矿山机械、大型风机底座、叶片20万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利税2.5亿元。工业垃圾焚烧发电循环经济项目将对齐星长山热电机组进行改造,建成后年处理垃圾99万吨,可外供电力4.6亿千瓦时,实现工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环保能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我们转型的动力也来自于镇上的服务和支持,契合了全镇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宫宝进坦言,“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等方面,镇上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并且为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优化环境,保驾护航,同时提供保姆式服务,推进了这些项目的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新项目企推动了企业的转型步伐,也让全镇的经济活力得以迸发。2019年,长山镇开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5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