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在孩子的人生跑道上,有一个人,既是引路者也是陪伴者,既是指导者也是崇拜者,这个人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好的父母,是开启孩子幸福人生的一把钥匙;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引路者,带着孩子;

好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差评师,是用肯定与鼓励的形式去填满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坑,为孩子在成功的路上做出奋力托举。




《爸爸去哪儿》我之前追过很多季,爸爸们在节目中表现出的育儿方式很让人眼前一亮:田亮、林志颖、黄磊、郭涛、张亮……这些平日里一直忙碌于事业的爸爸们都格外珍惜这份珍贵的亲子时光,极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最近,第六季播了,它现在改名叫《一起出发吧》。

《欢乐颂》中的小包总扮演者杨烁和儿子杨雨辰是本期嘉宾之一。

一集看下来,杨烁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真的太可怕了。

我收集几个了片段:

01 下车

仅仅是父子俩相处的10分钟片段,看完我都想报警。

下车后,杨烁和儿子分别从车尾和车头走到主路上。

杨烁开始不爽。

父:"我从哪边走的?"

子:"那边(车尾)"

父:"(大手一挥)走回去"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就几步路而已,他让儿子重新走一遍。

常识来说,走车尾会更安全一些。杨烁可能是想帮儿子学会保护好自己,但是必要语气那么冰冷那么凶吗?

02走路

下坡路,小孩走的歪了些。

当爹的又开始了:

"走路不会走吗?"

"脚尖冲前...脚尖冲前!"

"不会走是吧?"

"跑上去!"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杨雨辰确实是有点内八,但这是天生的,及时纠正是一朝一夕就能纠正的吗?而且这是在高原,你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跑上跑下?确定是亲爸?

03拍照

半路,杨烁想拍照。

他一直在提问↓

"你要不要拍?"

"拍还是不拍?

"我不想跟你拍"

"拍不拍??"

换位思考,你刚被"教训"了一路,你有那个心情拍照吗?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杨雨辰怎么敢不拍:因为爸爸早已一把拎起儿子的书包把他拽到旁边。

04选房子

这段才最气人。

杨雨辰手气不太好,选到了路途最远海拔最高的五号房。

摄像大哥好心提示:"等下如果杨雨辰不舒服的话,你就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抱他一下?没揍他一下就不错了

"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你不是(说)五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迈过去!"

"这个是不是我要选的?是我要选的吗?你要选五号,棒棒的。"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我真的不想把这几句理解为"讽刺挖苦"。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杨雨辰已经开始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喘气声音开始变粗。

然而杨烁"你能不能快点?不能我再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只能说,这个严父太严,当他儿子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05叠裤子

杨烁示范了好几次,杨雨辰都没学会。

最后他一把抢过来,那个眼神分明是面对阶级敌人。

访谈时,他说:"儿子,我觉得就应该严厉一些"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但是,包总,那只是你觉得,眼前的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你非要拿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虽然你很爱自己的儿子,你只是希望他能够更加独立自主,但是讲真,你的刀子嘴蹦出来的每句话都极具杀伤力。

小男孩,特别是10岁之前的男孩,他们发育是比女孩要慢一点的,你想一步登天,

在他们7、8岁就非常完美,基本不可能。

我曾经试图理解杨烁的教育方式,可分分钟看到的都是分明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在欺负孩子啊。

父母对孩子说过的某些话,做过的某些出格事儿可能会使他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语言,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持续性伤害,跟肉体的暴力伤害相比,真的不会更少。

比起暴力教育带给孩子毁灭性,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更甚。

教育学家阿黛尔法伯也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所以,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要学会释怀。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中写到: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每一个读过这首诗的人内心会瞬间柔软。

我们每个人希望孩子是孝顺、听话、坚强,但是我们忽略了他们需要时间与阅历获得成长,我们忽略了他们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

我们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黄磊在育儿方面很有一套方法。

他曾在《向往的生活》里谈到对女儿的教育,他说: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多多一直想打耳洞,夫妻俩便支持她打耳洞,还会为她的勇敢点赞。

不仅如此,黄磊也曾在微博,晒出一张多多自制的"别针耳环照片"

并配文:"多多人儿,昨晚自制的耳环……"

就像黄磊说的,"她愿意去哪儿,我都支持。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不会去说你一定要去哪儿,或者一定不能去哪儿。

父母的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是多多能够健康成长的底气,更是她自信的源泉。

黄磊的这种放手式教育方式,并不是全然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有智慧的、引导性的让孩子逐渐独立。

巴黎时装周上,多多带着妹妹一起为某奢侈品童装走秀,美丽又自信的模样获得了一大波好感。

在鼓励多多爱美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培养女儿的学习习惯。

他们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多多看书、画画、演话剧、弹钢琴的照片和视频。

现在还有了自己创作、翻译、配图的英文诗……

即使面对女儿的感情问题,黄磊也表示多给她们恋爱自由,而且对早恋也是非常支持: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我女儿要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我不觉得叫早恋,恋爱就是恋爱,青春期懵懵懂懂地情窦初开,开始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我觉得是美好的。

在安全范围内,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结果,得到更多的锻炼和自我成长。

黄磊对孩子的教育,都关注孩子本身的需要,特别接地气,就像是寻常人家的幸福家庭,没有多余的味道,一切都是刚刚好。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

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世上做成人的,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

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恨不得揍扁、压平。

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

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越深刻,越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毕淑敏说: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服从。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的阴暗和残缺都很难弥补,人格将潜伏下巨大危机。

结语

纪伯伦在《孩子》中写到: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告诉孩子好与坏、美与丑,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评判好与坏,如何去发现美与丑。

批评永远是双刃剑。使用得好,犀利无比,斩出一条通达的道路,使我们快速向前。使用得不当,就可能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的鲜血。

如果不是以理解、鼓励的态度去帮助他们,而是以高压的方式,那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表面上是屈服了,心里不知道多怨你。

对于孩子来说,最有效的不是按着父母的规划按部就班地长大,而是学会探索真实的自己,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每对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永远清澈,永远善良,但作为父母得第一步,得先把自己修炼好。

小包总上演奇葩育儿:你的“豆腐心”一定要“刀子嘴”吗?

也许你给不了他人生所需要的金钱、学识、思想,但你可以教会孩子努力去争取,实现精神上的富养。

希望我们都能在为人父母过程中早早学会做孩子的最积极的点赞者。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尊重、接纳、理解与肯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