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章英行書怎麼樣?

閒雲野鶴86269


田英章不但歐楷寫的好,而且他的行書更有可圈可點之處。田英章的行書傳統的元素頗多,並有個性融入,已基本形成自己的行書風格。

上圖為田英章先生的行書作品

學書法,只有師法古人,才能走遠。田英章的行書,既有王羲之行書的元素,又有宋人行書的影子,且有自己的個性融入,從用筆,結字,章法,墨法四個方面看,基礎上是無可挑剔的。從這個層面上說,田英章的書法功底還是相當深厚的。

上圖為田英章先生的行書作品

有不少網友說,田英章只會寫“田楷”而不會寫行書,其實不然,到田英章的書法網上搜一搜,行書作品多的是,且幅幅都是精品,怎麼說田英章不會寫行書呢?真正的書法家,是五體皆精的。田英章的行書用筆老道,若行雲流水,行氣通暢,有微妙的呼應關係,字字變化多端,點畫豐富,線條質量高,有極高的技術含量,且靜動結合,神采飛揚,雅而不俗,並有極強的生命力!田英章的行書作品,在當下的書界是不多見的。這就是我對田英章行書作品的客觀評價。我的這個評價,相信大多數網友都是贊同的!

上圖為田英章先生的硬筆行書作品

做為一個書法家,能寫一手漂漂亮亮的行書是不易的,關於這一點,田英章恰恰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之好。能讓人看得懂,認得清的書法作品,就是好作品,就是有生命力的作品。王羲之的書法就是這樣的。田英章學的就是王羲之的書風,這就是田英章書法的可貴之處!

上圖為田英章先生的書法作品

我認為,田英章的行書好看,耐看,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更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行書是“五體書”中最具實用性的一種書體,它最能活潑地表現出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書法藝術的發展,使行書更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價值,為廣大書家所青睞。然而,寫好行書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畫、一字、一行、一篇都離不開正確的書法理念和技法手段。在行書的臨摹和創作活動中,筆者感到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習,尤其對行氣的要領作了反覆的理性思考,以為“行氣”的優劣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著作品的成功與否。因此,在處理“行氣”時有必要把握好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筆畫連貫流暢。行書中單字的間架結構是靠筆畫組成的,行筆的流暢直接影響著“行氣”和字的神韻。怎樣才能流暢呢?在實際練習中,尤感提按起伏和翻絞使轉之難度,如果能暢快地在使轉中起伏,在起伏中變化,那麼行筆流暢的問題就解決了。再者,筆畫之間要相互映帶,處理好上筆與下筆的照應,做到筆筆有交待,處處有呼應;或幾筆縈連成一筆,或筆斷意連;或符號代入,使筆鋒、副毫和水墨融為一體,充滿筋骨血肉之感,把單字寫活,為“行氣”的形成作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是字外相互呼應。所謂字外相互呼應,就是鄰字之間要有顧盼關係,不能把每一個字都孤立起來,誰也不管誰。筆勢要有從上至下連貫行走的態勢,前後左右合理避讓,有時是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同樣的字要有幾種寫法;有時是字意的呼應,即不同的字表達相近的意思;有時是筆畫的呼應,就是上一字的收筆映帶下一字的起筆,可以實連,也可以虛連;實連時可以兩三個字成為一體,虛連時則筆畫斷開,而意向呼應。一般主筆要用實筆,要實連;而映帶要用遊絲、飛白、細筆,這是虛連。這種上下左右的字外呼應,能使“行氣”連貫,從而血脈流暢,渾然一體,生動活潑。

  三是字形收放得法。字形的收與放是行書的重要特徵,它反映著“行氣”的動勢。作為單字而言,收要收得住,放要放得開。有的是內收外放,有的則是內放外收;有的是上放下收,有的則是上收下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則是左放右收。只有收放得法,才能使“行氣”形成逆能緊、拓能開、擒能定、縱能安的藝術效果。

  四是字徑大小相濟。在一篇作品中,第一個字的大小決定其它字的大小,此乃首字領篇之要義。但在研究“行氣”時,不能簡單套用,切忌把首字領篇誤用為首字領行,否則,就會導致謀篇佈局上重下輕、天大地小的弊病。在一行字中,每個字都要有大小之別,有的是呈 “大小大小”之形,有的是呈“大大小小”之形,有的可以一大幾小,有的也可以一小几大。這種大與小的安排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樣的一行字,可以有多種處理。但一般來說,筆畫多的要大,筆畫少的要小,要特別強調的可大,可弱化處理的則小,這樣“行氣”就有一種輕鬆明快起伏跳躍之感,充分展示律動的生命活力。

  五是字距疏密有度。從章法上講,行書要求豎有行而橫無列。這就說明行書每行的字距是不相等的,各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錯位形成壁折之勢。這就是“行氣”疏密的基本要求。行書的字距就不能像正書那樣整齊的縱行橫列,又不能像草書那樣過分誇張。一般來說,字距小於行距,在同一行裡,各字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有時也可以適度拉開,但以不斷氣為宜。當然字距的疏密程度不能孤立地處理,更不能隨心所欲,要與字形的狀態和字徑的大小乃至書法環境變化結合起來把握,以形成一種“行氣”流的衝擊感。

  六是字勢欹正得當。大凡“五體書”都有一個欹正的問題,而行書的“行氣”對字勢的欹正關係更有著特殊的要求。“行氣”是由單字與單字之間構成的,所以“行氣”的欹正之勢取決於字勢之態。有的字左欹右正,有的左正右欹;有的上正下欹,有的上欹下正。有的字把欹正要求用方圓的形式加以處理,如內圓外方,內方外圓;上圓下方,上方下圓;左圓右方,左方右圓等取勢都是適用行書的“行氣”要求的。關鍵是要取勢得當,該欹則欹,該正則正,該圓則圓,該方則方,有時可能是某一筆畫的欹正,有時可能是某一部分的欹正,有時也可能是某個字的欹正,這就需要書家的匠心獨具,別出心裁。

  七是字軸貫通到底。由於欹正和錯落的要求,弄不好,往往會使字軸偏離字行的中心線,這樣就會破壞行氣,使行列不分,章法混亂。不管字如何欹正錯落,大小變化,其字的軸心都要始終保持在一條中心線上,力求上下貫通,體現一氣呵成之感,這樣的“行氣”才會生動有力。

  八是墨色層次分明。字的深淺是靠墨色的濃淡潤燥來實現的:濃者燥之,淡者潤之。我覺得調墨是形成墨色濃淡的基本條件。而用墨則是創造燥潤藝術層次的重要手段,所以調好墨色只是滿足了書法作品基本層面的要求,如何在這個層面上以燥取險或以潤取妍,創造藝術層次的立體視覺,這是對書家用墨技法的實際檢驗。要產生這種效果,必須在控墨上動腦筋。蘸一次墨寫完六七個字左右,筆上的墨就會由濃變淡,再由淡變澀,乃至枯筆,這時再蘸墨繼續書寫,而且各行的蘸墨時機自然錯開,於是就出現墨色濃淡燥潤的層次變化,形成由平面簡單到立體動感的藝術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