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大辭典》之動物部,增知識,長見識

動物部·走獸

  【魯郊麟】

  參見人事部·情感“悲麟”。宋陸游《識喜》:“傲世曾歌楚人風,著書久絕魯郊麟。”   

  【麒麟】

  參見倫類部·親眷“麒麟兒”。宋黃庭堅《送徐隱父宰餘刊:“天上麒麟來下瑞,江南柚橘間生賢。”   

  【心猿】

  參見九流部·宗教“心猿意馬”。唐趙嘏《四祖寺》:“自為心猿不調伏,祖師元是世間人。”   

  【白猿】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王乃使使騁之(越女),問以劍戟之術。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末墮地。女即捷(通接)末。袁公操其本而刺處女。女應,即入之。三入,處女因舉杖擊之,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詠劍術。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四參謀幕府因贈之》:“白猿慚劍術黃石借兵符。”另參見人物部·其他“猿公”。  

 

《詩詞典故大辭典》之動物部,增知識,長見識


  【君子猿】

  參見人物部·其他“蟲沙猿鶴”。清趙翼《憨忠寺石壇》:“豈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   

  【斷腸猿】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十:“臨川東興,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將歸。猿母后自逐至家。此人縛猿子於庭中樹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猿母悲喚,自擲而死。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詠悲思或詠猿。唐張說《嶽州別子均》:“津亭拔心草,江路斷腸猿。”另參見人事部·情感“猿斷腸”。   

  【眾狙】

  參見植物部·木本“狙公分慄”。人事部·謬誤“朝四暮三”。宋劉筠《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訛謬刊三豕,公平喜眾狙。”   

  【棘端猴】

  參見九流部·雜技“猴雕刺”。宋蘇軾《次韻王都尉偶得耳疾》:“病客巧聞床下蟻,痴人強覷棘端猴。”   

  【楚沐猴】

  參見人事部·富貴“衣錦歸”。◆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蘇軾《代書答梁先》:“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   

  【三人成虎】

  《戰國策·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指謠言惑眾。宋黃庭堅《勸交代張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眾口鑠金君自寬。”另參見地理部·城建“市中有虎”。政事部·議政“成虎”。人事部·謬誤“三言成虎”。   

  【不畏虎】

  《晉書·郭文傳》:“洛陽陷,(郭文)乃步擔人吳興餘杭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倚木於樹,苫覆其上而居焉,亦無壁障。時猛獸為暴,人屋害人,而文獨宿十餘年,卒無患害。……嘗有猛獸忽張口向文,文視其口中有橫骨,乃以手探去之,猛獸明旦致一鹿於其室前。……溫嶠問曰:‘猛獸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獨不畏邪?’文曰:‘人無害獸之心,則獸亦不害人。’”◆詠高人隱士。宋蘇軾《南溪之南竹林中……故名之曰避世堂》:“高人不畏虎,避世已無心。”另參見人事部·雅逸“感異類”。   

  【虎拙】

  參見文明部·書畫“畫虎”。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虎拙休言畫,龍希莫學屠。”   

  【虎威狐假】

  參見動物部·走獸“狐假虎威”。唐李商隱《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虎威狐更假,隼擊鳥逾喧。”   

  【射虎】

  《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射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人石矣。”◆指武將勇猛。唐盧綸《送彭開府往雲中覲使君兄》:“奪旗貂帳側,射虎雪林前。”另參見武備部·兵器“石設羽”。武備部·其他“軍前射虎”。人物部·將相“射虎將軍”。人事部·秉性“射猛虎”。   

  【渡虎】

  《後漢書·宋均傳》:“(宋均)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均到,下記屬縣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託。……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階,除削課制。’其後傳言虎相與東遊渡江。”◆詠地方官治理有方,災害不興。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另參見政事部·治理“虎去境”。《後漢書·宋均傳》:“宋均字叔庫,南陽安眾人也。”“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均到,下記屬縣曰:‘夫虎豹在山,重鼉在水,各有所託。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動張捕,非優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其後傳言虎相與東遊渡江。”◆詠官吏政績卓著。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國參謀幕府因贈之》。“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   

  【管中窺豹】

  《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著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喻見識不廣,或喻從部分推知全貌。唐歸仁《掉羅隱》:“管中窺豹我猶在,海上釣鰲君也沉。”另參見人事部·行止“窺一斑”。   

  【隱豹】

  漢劉向《列女轉·陶答子妻》:“(陶答子)妻言:‘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喻隱居而全身遠害。唐杜甫《戲寄崔評事表侄》:“隱豹深愁雨,潛龍故起雲。”另參見天文部·氣象“南山霧”。人事部·雅逸“南山隱”。   

  【老羆】

  參見人事部·秉性“老羆當道”。宋玉安石《輒次公闢韻書公戲語申之以祝助發一笑》;“老羆豈得長高臥,雛鳳仍聞已間生。”   

  【渭川熊】

  參見人事部·睡夢“夢非羆”。唐李商隱《五言四十韻》:“服箱青海馬,人兆渭川熊。”   

  【牛渚犀】

  參見器用部·車船“爨犀船”。清黃景仁《登泗上樓》:“百靈自掣龜山鎖,萬怪須然牛渚犀。”   

  【馬鹿】

  參見政事部·貪佞“指鹿”。唐古之奇《秦人謠》:“上下一相蒙,馬鹿遂顛倒。”   

  【放麑】

  參見政事部·議政“放麑翁”。唐孟郊《子慶詩》:“我欲揀其養,放麑者是誰?”   

  【得鹿】

  參見人事部·睡夢“得鹿夢”。宋陸游《和陳魯山十詩》之七:“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   

  【八駿】

  《穆天子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指駿馬。唐韋應物《酬鄭戶曹驪山感懷》:“萬馬自騰踏,八駿按轡行。”   

  【山公馬】

  參見人事部·狂放“山公醉”。唐李刨秋浦歌》:“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   

  【馬角】

  參見動物部·飛禽“烏頭”。唐胡曾《詠史詩·易水》:“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   

  【馬革】

  參見人事部·志趣“裹屍還”。唐慧倔《問侯方兒來寇》:“羊皮贖去士,馬革斂還屍。”   

  【仗前暗馬】

  參見人物部·官吏“仗下馬”。明李東陽《宿劉諫議祠》:“海內鳴陽希世有,仗前喑馬任人騎。”   

  【白馬1】

  參見人事部·其他“青絲白馬”。唐杜甫《遣憂》:“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   

  【白馬2】

  參見九流部·宗教“經傳白馬”。唐沈全期(泰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金人來夢裡,白馬出城中。”   

  【白馬3】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兒說,來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詞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按:賦,稅,古人過關按馬毛色賦稅。◆指辯才不切實際。唐王勃《散關晨度》:“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白馬來】

  《後漢書·範式傳》:“(範式)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俱告太守,請往奔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範巨卿也。’”◆指悼亡。唐王維《哭褚習馬》:“尚憶青騾去,寧知白馬來?”另參見人事部·其他“白馬送”。   

  【白額駒】

  《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嘗與呂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謂繇曰:‘君當位及人臣,李君有國土之分,家有[馬咼]草馬生白額駒,此其時也。’……(孟)敏尋卒,敦煌護軍馮翊郭謙、沙州治中敦煌索仙等以(李)玄盛溫毅有惠政,推為寧朔將軍、敦煌太守。玄盛初難之,會宋繇仕於業,告歸敦煌,言於玄盛曰:‘兄忘郭黁之言邪?白額駒今已生矣。’玄盛乃從之。”◆指人才。唐李白《送舍弟》:“吾家白額駒,遠別臨東道。”   

  【老馬】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喻指閱歷經驗豐富者。唐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另參見地理部·城建“知路”。   

  【華陽逸驥】

  參見武備部·其他“歸馬華山陽”。南朝宋謝晦《彭城會詩》:“華陽有逸驥,桃林無伏輪。”   

  【伯樂識】

  參見政事部·議政“伯樂顧”。唐韓琮《詠馬》:“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   

  【鹽車駿】

  參見器用部·車船“鹽車”。唐陸龜蒙《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之八:“莫問鹽車駿,誰著醬瓿玄?”   

  【驪黃】

  《列子·說符》:伯樂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訪求駿馬。九方皋向穆公報告找到一匹好馬“牝而黃”,牽來一看.剛是“牡而驪”.伯樂對此大加讚賞:“若皋之所觀,天機也。”“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詠馬,亦指鑑識人才不可拘於細節。元揭俱斯《曹將軍下槽馬圖》:“畫圖彷彿餘驪黃,華山之陽春草長。”另參見人物部·人傑“九方皋”。   

  【駿馬換傾城】

  參見人事部·雅逸“駿馬換小妾”。宋蘇軾《送成都高士敦鈐轄》:“坐看飛鳴迎使節,歸來駿馬換傾城。”   

  【鹿是馬】

  參見政事部·貪佞“指鹿”。唐杜甫《奉贈盧五丈參謀琚》:“休傳鹿是馬,莫信鵩如鴉。”   

  【章臺馬】

  參見人事部·雅逸“章臺走馬”。清毛奇齡《戴公子生兒適大理君遷京兆信至》:“有客能傳京兆書,阿翁已走章臺馬。”   

  【躍馬】

  參見人物部·官吏“躍馬年”。唐李白《送察山人》:“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   

  【款段】

  《後漢書·馬援傳》:“(馬援)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遊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椽史,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臥念少遊平生時語,何可得也!’”◆喻指普通的生活或侮悟之情。唐李白《江南贈韋南陵冰》:“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另參見動物部·飛禽“跌鳶”。器用部·車船“下澤車”。人物部·官吏“下澤車”。人事部·謬誤“飛鳶悔”。人事部·志趣“乘下澤”。   

  【渥窪種】

  《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渥窪水中,複次以為《太一之歌》。”◆指駿馬。唐李群玉《駱馬》:“由來渥窪種,本是蒼龍兒。”另參見人物部·聖賢“步渥窪”。   

  【塞馬】

  參見人事部·其他“得馬”。唐駱賓工《久戍邊城有懷京邑》:“忘情同塞馬,比德類宛駒。”   

  【楚亡騅】

  參見人事部·情感“虞歌訣別”。元耶律楚材《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只知秦失鹿,不覺楚亡騅。”   

  【意馬】

  參見九流部·宗教“心猿意馬”。唐許渾《題杜居士》:“機盡心猿伏,神閒意馬行。”   

  【驄馬】

  參見人物部·官吏“驄馬史”。唐岑參《送趙侍御歸上都》:“驄馬五花毛,青雲歸處高。”   

  【瞎馬】

  參見武備部·兵器“淅米矛頭”。宋陳與義《目疾》:“不怪參軍談瞎馬,但妨中散送飛鴻。”   

  【燕駿】

  參見器用部·珍寶“死骨千金”。◆喻賢良之才。唐白居易《有小白馬乘馭多時奉使東行至稠桑驛流然而斃……》:“念倍燕來駿,情深項別騅。”   

  【無全牛】

  參見九流部·雜技“庖丁解牛”。唐李白《送方士趙叟之東平》:‘長桑曉洞視,五藏無全牛。”   

  【不分牛】

  參見地理部·水流“牛馬不辨”。隋孔德紹《王澤嶺遭洪水》:“驚濤遙起鷺,口岸不分牛。”   

  【牛喘】

  參見人物部·將相“問牛”。唐包估《奉和柳相公中書言懷》:“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心。”   

  【風馬牛】

  《左傳·值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指事物間毫不相干。宋楊萬里《和張器先十絕》之二:“向來一別十番秋,消息中間風馬牛。”   

《詩詞典故大辭典》之動物部,增知識,長見識

  【火牛】

  參見武備部·其他“田單術”。宋蘇軾《雲龍山觀燒得雲字》:“火牛人燕壘,燧象奔吳軍。”   

  【甯戚牛】

  《呂氏春秋·舉難》:“甯戚欲幹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闢任車,掩火甚盛,從者甚眾。甯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撫其僕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後任以事。◆詠人懷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另參見文明部·歌舞“飯牛歌”。人物部·將相“舍牛相齊”。人事部·貧賤“甯戚飯牛”。   

  【吳牛】

  參見天文部·時令“吳牛喘月”。唐元倒酬許五康住》:“嘶風悲代馬,喘月伴吳牛。”   

  【幸可飲牛】

  參見人體部·頭面“洗耳”。宋蘇拭《江月五首》之三:“幸可飲我牛,不須違洗耳。”   

  【青牛】

  參見九流部·神仙“青牛紫氣”。唐駱賓王《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青牛遊華嶽,赤馬走吳官。”   

  【金牛】

  參見人物部·將相“五丁”。◆指蜀道。唐李商隱《井絡》:“將來為報奸雄輩,莫向金牛訪舊蹤。”   

  【掛帙牛角】

  參見文明部·學識“牛角掛書”。清顧炎武《酬歸柞明戴笠王仍播程章四子韭溪草堂聯句見懷二十韻》:“掛帙安牛角,擔囊逐馬蹄。”   

  【殷牛】

  參見人事部·病死“耳虛聞蟻”。韋莊《賊中與蕭韋二秀才同臥重疾二君尋愈餘獨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題》:“胸中疑晉豎,耳下鬥殷牛。”   

  【眠牛】

  參見九流部·雜技“卜牛眠”。近代陳去病《天貺節為亡婦生日》:“眠牛未卜頻惆悵,半夜躊躇月正弦。”   

  【龔牛】

  參見政事部·治理“賣劍買牛”。宋蘇拭《騰達道輓詞二首》之二:“公方佔賈鵩,我正買龔牛。”參見政事部·清廉“罷官還犢”。明王思任《簡周龍侯太守》:“三年膏牧當孳犢,一道清風卻饋魚。”

  【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農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喻棄官務農。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   

  【觳觫】

  參見人事部·冤怨“觳觫鍾釁”。◆指牛。宋黃庭堅《題竹石牧牛卜“阿童三尺捶,御此老觳觫。”   

  【黔驢】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人、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然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計止此耳!’因跳踉大瞰,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喻指外強中乾者。宋歐陽修《和武平學士歲晚禁直書懷五言二十韻》:“貪榮同衛鶴,取笑類黔驢。”   

  【灞橋驢】

  參見文明部·詩詞“騎驢索句”。清歸莊《冬至後五日訪徐昭法於靈巖山下》:“不須鞭策灞橋驢,那怕凍僵東郭脛。”   

  【亡羊l】

  參見九流部·雜技“博簺”。宋蘇軾《送公為遊淮南》:“讀書莫學流麥士,挾策莫比亡羊人。”   

  【亡羊2】

  參見地理部·城建“亡羊路”。宋黃庭堅《次韻奉送公定》:“得馬折足禍,亡羊多歧悲。”   

  【為羊】

  參見九流部·神仙“金華牧羊兒”。唐王績《遊仙四首》之二:“吹沙聊作鳥,動石試為羊。”   

  【五羖】

  參見政事部·議政“五羖贖”。唐李白《南都行》:“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   

  【看羊】

  參見政事部·忠直“蘇武節”。唐杜甫《題鄭十八著作文》:“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爛羊】

  參見政事部·貪佞“爛羊頭”。清丘逢甲《柳汀頗急治生詩以調之》:“爛羊太有封侯想,牧豕翻勞博士心。”   

  【三豕】

  參見人事部·謬誤“豕亥”。宋劉筠《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訛謬刊三豕,公平喜眾狙。”   

  【白豕】

  參見人事部·謬誤“遼豕白”。唐李白《贈範金卿二首》之一:“遼東慚白豕,楚客羞山雞。”   

  【丘首狐】

  參見人事部·情感“狐首丘”。柳亞子《沙湖釣月日題詞為筱墅梅痕伉儷作》之四:“句東風土清嘉縣,數典吾慚丘首狐。”   

  【狐狸何足道】

  參見政事部·貪佞“狐狸不足論”。唐杜甫《久客》:“狐狸何足道,豹虎正縱橫。”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喻依仗別人的威勢恐嚇他人。元方回《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饒此輩,鼠穿牛角念吾民。”另參見動物部·走獸“虎威狐假”。   

  【犬吠白雲】

  參見九流部·神仙“雲中雞犬”。唐杜甫《膝王亭子二首》之一:“春日鶯啼修竹裡,仙家犬吠白雲間。”   

  【烏龍】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九:“會稽句章民張然,滯役在都,經年不得歸。家有少婦,無子,惟與一奴守舍,婦遂與奴私通。然在都養一狗,甚快,名曰烏龍,常以自隨。後假歸,婦與奴謀,欲得殺然。然及婦作飯食,共坐下食。婦語然:‘與君當大別離,君可強啖。’然未得瞰,奴已張弓拔矢當戶,須然食畢。然涕泣不食,乃以盤中肉及飯擲狗,祝曰:‘養汝數年,吾當將死,汝能救我否?’狗得食不啖,惟注睛舐唇視奴。然亦覺之。奴催食轉急,然決計,拍膝大呼曰:‘烏龍與手。”狗應聲傷奴。奴尖刀杖倒地,狗咋其陰,然因取刀殺奴。以婦付縣,殺之。”◆指家犬,並常暗喻男女歡會。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烏龍臥不驚,青鳥飛相逐。”另參見人事部·情感“橫臥烏龍”。   

  【功臣狗】

  《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相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國:“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喻武將。清趙黜愍忠寺石一罈相傳唐太宗葬戰骨處》:“豈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另參見人物部·將相“功狗”。人物部·將相“功人”。   

  【喪家狗】

  《史記·孔子世家》:“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喻失意落魄的窘境。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真成窮轍鮒,或似喪家狗。”另參見人事部·貧賤“喪家狗”。參見動物部·走獸“喪家狗”。唐盧全《冬行三首》之二:“可憐聖明朝,還為喪家狗。”   

  【狗盜】

  參見人物部·其他“雞鳴狗盜”。唐周曇《詠史詩·春秋戰國門·田文》:“下客常才不足珍,誰為狗盜脫強秦。”   

  【狗續貂】

  《晉書·趙王倫傳》:“(趙王化)乃僭帝位……其餘同謀者鹹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於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喻指以次續好。元吳萊《嚴陵應仲章自杭寄書至賦此答之》:’‘世笑烏非鵲,吾憐狗續貂。”另參見人事部·謬誤“續貂”。   

  【類狗】

  參見文明部·書畫“畫虎”。唐皮日休《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   

  【夜犬】

  參見政事部·治理“夜犬不吠”。南朝梁蕭綱《餞臨海太守劉孝儀蜀郡太守劉孝勝》:“方無夜犬驚,向息神牛鬥。”   

  【黃犬】

  參見人事部·情感“黃犬悲”。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   

  【黃耳犬】

  參見器用部·日用“犬書”。元張翥《餘伯疇歸浙東簡郡守王居敬》:“家信十年黃耳犬,鄉心一夜白頭烏。”   

  【屠狗】

  參見人事部·貧賤“販繒屠狗”。明劉基《夜坐有懷呈石末公》:“雄豪竊據皆屠狗,功業輿臺忽續貂。”   

  【白兔】

  參見動物部·走獸“月兔”。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伺投兔】

  參見人事部·其他“守株”。宋黃庭堅《送張沙河遊齊魯諸邦》:“守株伺投兔,歲晚將何獲。”   

  【兔藏三窟】

  《戰國策·齊策四》:馮援在薛焚燒了孟嘗君的債券。後孟嘗君至薛,百姓夾道歡迎,“孟嘗君顧謂馮援:‘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援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喻指謀求避禍之道。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賦詩二首》之一:“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窟莫深憂。”另參見地理部·土石“狡穴”。   

  【倉中鼠】

  參見人事部·志趣“李斯溷鼠”。唐韋莊《同舊韻》:“安羨倉中鼠,危同幕上禽。”   

  【周玉鄭鼠】

  參見人事部·謬誤“鼠璞”。宋陸游《無咎見郡齋燕集有詩末章見及敬次元韻》:“千金敝帚有定價,周玉鄭鼠難強名。”   

  【狐鼠】

  《晉書·謝鯤傳》:“及(王)敦將為逆,謂謝鯤曰:‘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之惡,匡主濟時,何如?’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豈達大理。’出鯤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與俱下。” ◆喻指惡人倚仗勢力,不便消滅。清錢謙益《贈萬尊師》:“莫為社公頻發怒,人間狐鼠正喧厄。”另參見政事部·貪佞“城社”。   

  【掘鼠】

  參見政事部·忠直“蘇武節”。宋蘇軾《客俎經旬無肉》:“使君不復憐烏攫,屬國方將掘鼠餘。”   

  【腐鼠】

  參見人事部·謬誤“疑鵷雛”。唐李商隱《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鵷雛竟未休。”

九流部·神仙

  【丁令威】

  參見動物部·飛禽“遼東鶴”。金元好問《九日讀書山用陶詩韻賦十首》之一:“大似丁令威,歸來嘆墟墓。”   

  【女媧】

  《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火監]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蝸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蒼天補,四極正,****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喻指對社會有重大貢獻。唐陸龜蒙《雜諷九首》之四:“女蝸煉五石,天缺猶可補。”另參見天文部·天體“補天”。天文部·氣象“天漏”。地理部·土石“女媧石”。動物部·鱗介“鰲足”。   

  【王子喬】

  參見動物部·飛禽“王喬鶴”。◆喻指仙人。《古詩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方瞳人】

  晉王嘉《拾遺記》卷三:“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世人絕跡。惟有黃髮老叟五人,或乘鴻鶴,或衣羽毛,耳出於頂,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聃共談天地之數。”◆喻神仙道士。唐陸龜蒙《人林屋洞》:“自非方瞳人,不敢窺洞口.”另參見人體部·頭面“方瞳”。   

  【龍伯國人】

  參見動物部·鱗介“釣鰲”。◆指仙人。唐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蒼水使者捫赤絛,尤伯國人罷釣鰲。”   

  【白石先生】

  參見地理部·土石“白石”。唐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白石先生眉發光,已分甜雪飲紅漿。”   

  【斥仙】

  參見天文部·氣象“流霞”。◆指人間之仙、宋陸游《書適》:“太平固自多遺老,獨往何妨是斥仙。”   

  【太乙】

  參見器用部·日用“青藜杖”。清顧炎武《擬唐人五言八韻·班定遠投筆》:“太乙藜初降,蘭臺露未晞。”   

  【馮夷】

  《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王逸注:“馮夷,水仙人,《淮南》言:馮夷得道以潛於大川也。”◆指河神。唐李商隱《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瞥見馮夷殊悵望,鮫綃休賣海為田。”   

  【夸父】

  參見天文部·天體“夸父逐日”。唐杜光庭《懷古今》:“夸父興懷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鳴琴。”   

  【后羿一射】

  參見天文部·天體“九日落”。清薛時雨《苦熱行示王小初太守》:“十日並出天地焦,后羿一射驕陽消。”   

  【安期舄】

  參見器用部·衣冠“赤玉舄”。唐李白《贈張相鎬》:“惟有安期舄,留之滄海隅。”   

  【阮郎千古事】

  參見人物部·其他“劉郎”。唐武元衡《同苗郎中送嚴侍御赴黔中國訪他源之事》:“莫問阮郎千古事,綠楊深處翠霞空。”   

  【投壺玉女】

  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唏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晉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指得寵的佞臣或陪人嬉戲的女子。亦借指雷、電。唐李白《梁甫吟》:“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另參見天文部·氣象“金壺電”。器用部·器皿“投壺”。參見政事部·貪佞“玉女”。   

  【靈胥】

  參見人體部·頭面“伍員抉目”。◆指河神。來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阿香】

  參見天文部·氣象“阿香雷”。宋蘇軾《無錫道中賦水車》:“天工不見老翁泣,喚取阿香推雷車。”   

  【青牛真氣】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聲,莫知所終。”司馬貞《索隱》引《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今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喻祥瑞降臨,或指成仙得道、雅逸山林。唐王勃《散關晨度》:“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另參見地理部·城建“紫氣關”。動物部·走獸“青牛”。九流部·宗教“五千言”。文明部·文章“青牛句”。  

 

《詩詞典故大辭典》之動物部,增知識,長見識


  【青鳥使】

  參見動物部·飛禽“青鳥”。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忽逢青鳥使,邀人赤松家。”   

  【羅浮美人】

  參見植物部·木本“羅浮”。清趙翼《梅花詩》之三:“好同姑射稱仙子,會到羅浮化美人。”   

  【金華牧羊兒】

  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有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後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今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生死所在,願道君為佔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口。‘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況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指得道成仙,或喻有點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風》之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另參見地理部·土石“叱石”。動物部·走獸“為羊”。   

  【修月手】

  參見天文部·天體“玉斧修”。來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之一:“從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   

  【洛川神】

  《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曹)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人朝,帝示植甄后王樓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後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雲:‘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蓆,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詠神仙或美女。唐孟浩然《和張二自稷縣還途中遇雪》:“歌疑郢中客,態比洛川神。”參見器用部·日用“甄后枕”。人物部·婦女“宓妃”。人事部·情感“宓妃留枕”。   

  【神女l】

  參見人事部·情感“朝雲暮雨”。唐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神女2】

  參見器用部·珍寶“漢皋佩”。唐孟浩然《初春漢中漾舟》:“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素女】

  參見人物部·婦女“素女”。唐李嶠《瑟》:“伏蓋初製法、素女昔傳名’”《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大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詠音樂曲調悲哀,或喻婦女心情哀怨。唐陳子昂《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鳳韻仙人策,鸞歌素女弦。”另參見九流部·神仙“素女”。文明部·禮樂“五十弦”。文明部·禮樂“素瑟”。人事部·情感“素女愁”。   

  【壺公】

  《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累,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可明日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人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有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喻指仙人道者。唐杜甫《寄司馬山人十二韻人“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另參見天文部·天體“壺中日月”。九流部·宗教“壺中天地”。九流部·醫藥“懸壺”。器用部·器皿“仙壺”。   

  【逐赤松】

  參見人事部·志趣“留侯志”。北周座信《尋周處士弘讓》:“試逐赤松遊,披林對一丘。”   

  【乘槎客】

  參見器用部·車船“星槎”。◆喻指遊仙之人。唐李山甫《贈徐三十》:“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徐市】

  《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流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人海求仙人。”◆詠求仙事,多含譏刺。唐李白《古風》其三:“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另參見地理部·土石“蓬萊”。地理部·水流“徐福空來”。人事部·謬誤“遠遣徐福”。   

  【黃石仙翁】

  參見器用部·衣冠“取履”。唐徐夤《尚書榮拜恩命夤疾中輒課惡詩二首以申攀贊》之一:“昴星人傑當王佐,黃石仙翁識帝師。”   

  【彭屍】

  參見動物部·蟲豸“三尸”。宋范成大《不寐》:“彭屍不得去,罡騎無行色。”   

  【散花天女】

  參見九流部·宗教“散天花”。◆指佛家仙女。唐顧雲《華清詞》:“太上符籙龍蛇蹤,散花天女侍香童。”   

  【萼綠華】

  南朝梁陶弘景《真浩》卷一《運象》:“尊綠華者,自雲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權家,自此往來,一月輒六過耳。雲本姓楊,贈權詩一篇,並致火浣布巾一枚,金玉條脫各一枚。條脫似指環而大,異常精好。神女語權。‘君慎勿洩我,洩我則彼此獲罪。’訪問此人,雲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羅鬱也,宿命時曾為師母毒殺乳婦,玄洲以先罪未滅,故令降滴於臭濁,以償其過。與權尸解藥。今在湘東山,此女已九百歲矣。”◆指仙女,或喻美女。唐李商隱《無題》:“聞道閶門尊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嵇生不遭逢】

  《晉書·嵇康傳》:“(嵇)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乍服半,餘半與康,皆凝而為石。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烈乃嘆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喻沒有仙道之緣。唐胡曾《詠史詩·葛陂》:“莫道神仙難頓學,嵇生自是不遭逢。”另參見地理部·土石“石髓空握”。   

  【湘妃】

  參見人事部·情感“江娥啼竹”。唐韋應物《黿頭山神女歌》:“湘妃獨立九疑暮,漢女菱歌春日長。”參見人事部·情感“江娥啼竹”。唐杜甫灘破行》:“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煨芋仙】

  參見植物部·草木“懶殘芋”。清曹經沉《題仙山濯發圖》:“紺宇更幽豔,中有偎芋仙。”   

  【嫦娥】

  《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姮娥”或作“恆娥”,後因避漢文帝劉恆諱,改作“常娥”“嫦娥”。◆喻指美女,或用作月的別稱。宋楊億《無題三首》之三:“嫦娥桂獨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另參見天文部·天體“嫦娥孤棲”。九流部·醫藥“偷靈藥”。人物部·婦女“月娥”。   

  【羲娥】

  參見天文部·天體“羲馭”。唐韓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椅摭星宿遺羲娥。”   

  【天鈞】

  參見文明部·禮樂“鈞天”。唐皮日休《上真觀》:“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   

  【長房術】

  《神仙傳·壺公》:“費長房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舊也。”◆詠仙術,亦指趕路心情急切而倍道兼行。唐岑參《安西館中思長安》:“遙憑長房術,為縮地山東。”另參見地理部·土石“縮地”。   

  【鳧化舄】

  參見器用部·衣冠“鳧舄”。唐宋之問《送合宮蘇明府頒》:“翟回車少別,鳧化舄遙馳。”   

  【杖化龍】

  參見植物部·木本“龍竹”。宋陸游《道室雜詠》:“舄化雙鳧鬼杖化龍,雲山回首不知重。”   

  【驅石】

  《藝文類聚》卷七九引《三齊略記》:“(秦)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城陽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喻造橋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馬造江上觀造竹橋》:“合觀卻笑千年事,驅石何事到海東?”另參見地理部·土石“鞭石”。地理部·城建“秦橋”。人物部·帝王“秦王構石”。   

  【種玉】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一:“楊公伯雍,洛陽縣人也。……父母亡,葬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無水,公汲水,作義漿於阪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雲:‘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後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雲:‘得白壁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壁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喻雪景,或喻田園之美。唐李商隱《喜雪》:“有田皆種玉,無樹不開花。”另參天文部·氣象“玉田”。地理部·土石“藍田”。九流部·神仙“種玉”。   

  【乘龍】

  《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日鼎湖,其弓曰烏號。”◆指仙去或帝王權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權臣。三國曹植《仙人篇》:“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另參見地理部·水流“鼎湖”。動物部·鱗介“鼎湖龍”。武備部·兵器“鼎湖弓”。武備部·兵器“烏號”。人物部·帝王“黃帝上天”。人事部·病死“鼎湖龍去”。   

  【乘鸞】

  參見九流部·神仙“乘駕”。◆也喻求得佳偶。唐趙嘏《代人贈別》:“會須攜手乘鸞去,蕭史樓臺在王京。”漢劉向《列仙傳》捲上:“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蕭,能致白孔雀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風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風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策聲而已。’” ◆喻求得佳偶,或謂女子昇仙。唐李群玉《玉真觀》:“高情帝王慕乘駕,組發初春玉葉冠、”另參見倫類部·親眷“吹蕭伴”。動物部·飛禽“秦鳳”。動物部·飛禽“乘彎”。器用部·宮室“秦樓”。器用部·宮室“駕臺”。文明部·禮樂“風蕭”。人物部·婦女“秦娥”。人物部·婦女“弄玉”。人物部·其他“蕭史”。參見人事部·病死“鳳歸天”。   

  【乘鯉】

  漢劉向《列仙傳》捲上:“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琢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琢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於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指成仙昇天。唐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羽化如乘鯉,樓居舊冠鱉。”另參見動物部·鱗介“琴高赤鯉魚”。   

  【霧術】

  參見天文部·氣象“五里霧”。唐王勃《八仙徑》:“援蘿窺霧術,攀林俯雲煙。”   

  【樵風】

  參見天文部·氣象“朝南暮北風”。唐宋之問《遊禹穴回出若邪》:“歸舟何慮晚,旦暮使樵風。”   

  【十二宮樓】

  《史記·封撣書》:“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漢書·郊祀志下》:“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應邵注:“崑崙玄圃五城十二樓,仙人之所常居。”◆喻仙境。唐施肩吾《清夜憶仙官子》:“三清官裡月如晝,十二宮樓何處眠。”另參見地理部·城建“十二城”。器用部·宮室“十二樓”。   

  【三山】

  參見地理部·土石“蓬萊峰”。唐許渾《長安歲暮》:“三山歲歲有人去,唯恐海風生自波。”   

  【雲中雞犬】

  漢王充《論衡·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土。是以道術之士,井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此言仙藥有餘,犬雞食之,並隨王而昇天也。”◆喻仙家生活。唐羅隱(廣陵開元寺閣上作》:“雲中雞犬劉安過,月裡留歌揚帝歸。”另參見動物部·飛禽“淮南雞”。動物部·走獸“犬吠白雲”。人事部·病死“雞犬無還”。   

  【五里仙霧】

  參見天文部·氣象“五里霧”。◆指仙境。唐李益《華陰東泉同張處土諸藏律師兼簡縣內同官因寄齊中書》:“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霧隔。”   

  【井有丹砂】

  參見地理部·水流“丹砂井”。一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之一:“一庵閉臥洞霄宮,井有丹砂水長赤。”   

  【華胥境】

  參見人事部·睡夢“華胥夢”。宋陸游《睡覺作》之一:“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蓁荒孰再遊。”   

  【如瓜棗】

  參見植物部·木本“安期棗”。宋蘇拭《安期生》:“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   

  【蘇耽宅】

  參見地理部·水流“橘井”。◆喻仙人居處。唐王昌齡《奉贈張荊州》:“王君飛舄仍未去,蘇耽宅中意遙緘。”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