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巴中市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園區農機通達率將超95%

日前,為給全市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裝備支撐、技術支撐,走出一條適合巴中特色的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之路,我市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種植業農機作業“宜機化”條件明顯改善,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農產品初加工主要裝備基本普及,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蔬菜核桃摘收、茶葉花椒採收、道地藥材等特色產業農機裝備和技術供給基本滿足。

推廣農業機械應用

為現代農業加足“馬力”

《意見》提出,將著力提升裝備水平,抓好適宜丘陵山區作業的中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引導產業園區、規模生產業主推行大中型機械作業,實現主要糧經作物耕作、種植、灌溉、植保、收穫、加工等農業機械保有量年增2%以上。

同時,以主要糧食生產農機全程作業為重點,在糧食生產較好地方建立糧食生產農業機械化示範片,以點帶面整村整鄉整縣推進。區縣每年建成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千畝示範片不少於1個,特色產業農機裝備推廣示範園區不少於2個。

開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技術路線、機藝融合模式研究,推動品種、種養方式、產後加工等方面“宜機化”。把農機農藝結合緊密的機型、作物品種、種植養殖和產後加工等設備及技術優先列入本地主推技術範圍,逐步推進生產全過程機械化。

《意見》提出,各地可圍繞特色產業規劃和園區建設,引進適用的智能化農機裝備和技術進行應用示範,對接省級“互聯網+農機作業”信息化平臺,試點農機遠程管理、運營、維護等服務。

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

為勞動力緊缺“減壓”

《意見》提出,引導村、社培育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提高農機裝備利用效率。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企業化管理和規範運行,強化社會化服務功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作業補貼等方式,支持農機合作社開展“跨區域”“訂單式”“託管式”社會化服務,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和勞動力季節性緊缺等突出問題,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2025年底前各區縣建成1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意見》還提出,把農機作業道路與鄉村交通建設統籌規劃,把“宜機化”改造作為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園區和土地整治的核心內容,使建設項目能夠滿足農機作業條件,夯實農業機械化長足發展基礎。到2025年,全市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園區農機通達率將達到95%以上。

同時,加強機電提灌站建設、老舊提灌站更新改造和確權頒證工作,引導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應用,推廣使用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設施設備。到2025年,完成新建和技改提灌站100座,常年機電保灌能力達到65萬畝。(記者楊佳)

原標題:2025年現代農業園區農機通達率超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