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利润丰厚,银行为何不自己处置?

不良资产利润丰厚,银行为什么不处置?

不良资产利润丰厚,银行为何不自己处置?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其实银行也非常想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因为银行深知,所谓不良资产,只是具有到期不能履约、变现可能性的资产,到期不能履约并不是说它没有价值,也不代表债务方在熬过最困难周期之后没有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之所以贱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01

盈利模式限制

众所周知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赚取利差。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周转,而不良资产则会占用银行的专项准备金。按照央行规定,对不良资产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因此持有不良资产,就减少了银行手里的现金流,将付出更高的流动成本,得不偿失。

02

时间限制

财政部印发的《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005]53号)规定,银行抵债类资产的处置周期不动产、股权为两年,动产为一年。因此如果银行自行处置,时间成本上,银行也耗不起。

03

形象设定限制

银行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的维护,直接追债讨要欠款,不利于银行的安全形象,同时银行也缺乏专业的相关人员,对于很多债务的追索,银行很难采取法律诉讼等强硬措施。

综上所诉,对于不良资产处置,基于综合因素考虑,并不是银行想处置就能处置的了的,将不良资产交予有精力、人力和经验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成为银行寻求快速回笼资金的不二之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