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独角兽消亡史

2019,独角兽消亡史

2019,独角兽消亡史

神话褪色

2013年,美国著名投资机构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提出了“独角兽”概念——成立时间短(不超过10年)、发展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

从此形成了一种“独角兽”崇拜——这种远古神话中长着一只角的神兽,在现代社会忽然成为财富、名声、潮流的化身。然而,2019年对于独角兽公司们来说是个转折性的年份。这一年,在独角兽公司数量最多的中国和美国,知名和不知名的独角兽们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9,独角兽消亡史

12月9日,在不到一年时间获得了1.36亿用户的社交电商淘集集正式宣布破产。就在几天之前,生鲜电商界的网红呆萝卜被爆欠薪,资金紧张,之后部分供应商围堵在呆萝卜合肥总部,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随后相关部门也开始介入调查。在这之前倒下的还有更加声名显赫的,比如史玉柱背书、估值曾高达100亿元的团贷网;王思聪加持、直播行业排前三名的熊猫直播等。

在IT桔子发布的《死亡公司公墓——新经济死亡公司数据库》中,2019年仅仅上半年,就阵亡了268家企业,而2018年全年的数字是383家。

在美国,共享经济的鼻祖共享办公独角兽wework几近崩溃,估值从最初的470亿美元腰斩再腰斩,福布斯甚至给出了28亿美元的最低估值,不及高峰时期的零头。

在经济下滑、融资无望、造血不足的背景下,独角兽企业正在面临着一场殊死搏斗。2019年,一部独角兽消亡史正在上演。

1 模式黑洞

2019年,倒下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是爱屋吉屋。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当年它可是号称“速度最快”的独角兽。

2019年2月18日,爱屋吉屋官网、APP被曝停止运营,其官网页面显示为“一楼房东”,且页面无法点击。与此同时,爱屋吉屋APP也显示“服务器迷路”。在这之前,爱屋及乌已经挣扎了3年,2015年底爱屋吉屋爆出拖欠员工工资,从此每况愈下,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

在寿终正寝之前,爱屋吉屋早已淡出消费者视线2、3年,但这家公司发展极具样本意义,也非常具有戏剧性,至今仍然值得人们反思。

2019,独角兽消亡史

爱屋吉屋成立于2014年,正是互联网要颠覆一切的时刻。简单来说,爱屋吉屋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了去门店+低佣金、高补贴的运营模式。从初期来看,这套打法很有效。数据显示,2015年爱屋吉屋的房产交易额为400亿人民币,成交超2万套房源。这个数字链家走了十年,而爱屋吉屋只用了一年。对此,创始人邓薇曾豪言:“我们的每一个季度,就是别人的一整年!”

有了如此靓丽的数据背书,爱屋吉屋从A轮到E轮只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累积融资3.5亿美元,估值高达10亿美元,被誉为“业内最快成长起来的独角兽”。

但是,仅仅几个月过后,2016年爱屋吉屋的市场占有率就开始节节败退。其发家的上海市场曾经杀入前三,仅次于中原和链家,但2016年3月上海的市场份额骤然跌至2.3%,4月再度下滑到1.5%!市场份额如此戏剧性地下降,恐怕很难找出第二家公司。

爱屋吉屋诞生的时刻,正是互联网烧钱大战高潮的阶段,在烧钱大战中造就了滴滴这样的出行巨头,也烧出了爱屋吉屋这样的黑洞:烧钱打仗的重互联网思维在房地产行业行不通,大笔的资金烧进去了,但爱屋吉屋却并没有分到最大块的蛋糕。而反观后来成为行业王者的贝壳找房,并没有发动烧钱大战,但它背后的链家,在真实房源上多年积累的无可撼动的资源,这才是它成功的原因所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独角兽们的速度神话正在被现实消解。支撑这些速度神话的,是投资机构提供的弹药。但事实越来越清晰,钱并不能买到一切,烧钱也不能得到一切。而所有倒下的独角兽,几乎都是会烧钱但不会挣钱的独角兽。

号称拥有1.36亿用户的淘集集,其实是在模仿拼多多模式,利用社交和补贴吸引用户。但它的用户市场比拼多多更为下沉,瞄准的是月收入不足2000的群体。今年6月,淘集集宣布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估值预计达到8亿美元。但是之后B轮融资一直迟迟无法敲定,这成了它倒下的导火索。

2019,独角兽消亡史

社交电商的天然属性就是流量,就是靠流量来支持运营。但淘集集的运营显得更为极端,碰上电商促销节日,平台上一些商品大幅折扣,甚至是免费!在这种情况下,初期流量洪峰带来的红利让淘集集尝到了甜头,然而在高流量的周期过去之后,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前方还在疯狂砸钱补贴来留住用户,后方的资金漏洞却越来越大,淘集集和爱屋吉屋“两只脚走进了同一条河流”。

呆萝卜的危机首先也出在资金链上。按照呆萝卜CEO李阳的说法,呆萝卜低估了生鲜烧钱的速度,由于“步子迈得太大”而失血过快。

2015年,呆萝卜在安徽合肥成立,2年之后呆萝卜的线下门店就突破100家,月订单超过100万单。今年7月份,呆萝卜宣称获得了超过7亿人民币融资,知名风险投资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等参与了投资。从此呆萝卜开始了它的疯狂扩张之旅,一路高歌猛进拓展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4地1000家门店,同时APP月订单超过1000万单,注册用户超过150万。但是,这些用户无法给公司带来正向现金流,而投资者的耐心已经不再了。

在2019年消失的独角兽中,绝大多数死于资金链断裂,星行科技是个例外。这家曾经的明星无人驾驶公司创始人是3位有着耀眼技术背景的理工男,但很快公司出现了创始人和资本方、创始人和创始人之间的矛盾,内斗耗尽了这家以技术见长的独角兽的元气,让它成为第一家倒闭的无人驾驶公司。

2 资本包裹下的皮囊

对于全球的独角兽公司来说,WeWork2019年的滑铁卢,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独角兽公司的神话光环在褪色,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WeWork的被质疑,重创了独角兽公司的信心.

2019,独角兽消亡史

2019年8月,WeWork以470亿美元的估值,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却惨遭“打脸”:报价从470亿美元开始,一路跌倒250亿美元、170亿美元、120亿美元……一旦上市,几乎所有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将“血本无归”。最终WeWork在10月6号无奈撤回招股书,搁浅IPO的计划。

对独角兽巨头的暴跌情绪泛滥,这是第一次。10月10日,福布斯更是将WeWork的最新估值调低至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不及高峰时期的零头。

WeWork的处境代表了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独角兽公司普遍存在“估值虚高”的现象。很多在上市之前被估值很高的企业,在即将上市或上市之后却惨遭了“滑铁卢”。比如小米公司,在上市前,目标市值是1000亿美元,上市之后市值为540亿美元,今年以来小米股价持续走低,市值跌到344亿美元,低于 未上市前2014年水平。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Uber,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公司Uber在未上市前,外界对它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1200亿美元,但今年5月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市值不足700亿美元,缩水了近一半。

最近几年涌现了特别多的流量型、烧钱型、模式型的企业,它们的疯狂烧钱行径让股民和市场感到恐慌。就像巴菲特说的,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旦资本撤离,很多独角兽企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

投资人和市场已经开始越来越不相信这样的扩张——利用大规模补贴,利用监管漏洞,利用所谓的隐私。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曾表示,以前的时候,是先给你钱收着,把用户扩充起来,盈利不盈利不重要。但这两年融资环境不太好,资本收缩了口袋,如果没有寻找到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并且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市场投资者对后续的资金投入就会显得越发谨慎。

3 创新后续动力不足

市场上的独角兽创新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业。

在我们所熟知的独角兽名单中,绝大多数都是靠商业模式创新,在新技术和新产业上获得突破的极为少数。

但依赖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越来越困难,因为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不复从前,存量争夺已经成为了新常态。根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国内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仅增长200万,人均单日时长仅增加18分钟,增速已经放缓,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22.6%降到2019年第一季度的11.8%,又降至本季度的6%。

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在不断增加,流量型公司正在面临着巨大的生死考验。前期蜂拥而至的创业公司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但大量资本的投入却无法构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后续产品带来的利润和公司的估值撑不起公司前期的投入。

美团CEO王兴的某内部讲话点明了流量型的企业正在遭遇的困境:手机数量到了天花板,大家都在拼命卸载APP,而不是装载APP,横向的流量扩张也确实到了瓶颈。这个时候流量型公司如何从横向流量扩张型向纵向的流量变现转变,这是惊险的一跃。如果无法实现这种惊险的跳跃,还会有流量型公司因资金断裂而死掉,这个过程会极其惨烈。

2019,独角兽消亡史

靠模式创新的独角兽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而下一个阶段,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探索将成为新的风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和规模化应用,将会造就一批更加硬核的独角兽,但它们的成长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这和模式创新型独角兽有很大的不同,老老实实的技术研发将取代速度神话。

但这几年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的独角兽屈指可数,倒是出现了很多技术骗局。

2018年以来,《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一书震惊全球,揭露了女版“乔布斯”的覆灭,以及一场跨越十年的科技骗局。主人公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创办了名叫Theranos的公司,号称可以只用一两滴血,检测出几百项生理指标。但经过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深入调查,这个备受知名投资机构和政商名人追捧的明星项目,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现在的技术完全无法达到它所宣传的效果。

2019,独角兽消亡史

无论是模式型公司的生存危机还是不断被质疑的技术骗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越来越理性地看待独角兽公司。而与此同时,遍地是钱的时代也已成为过去。从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2019年无论是独角兽企业还是投资机构而言,都显得十分不友好。

中创投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共计发生2787笔投融资交易(不含并购、上市),总计交易金额接近3629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还不足去年的四分之一。由此推测,2019年全年投融资交易笔数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资交易金额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

资本退潮后,面对这个寒冷的冬天,真正的独角兽将会积蓄力量等待腾空而起的时刻;而泡沫型独角兽将化为泡沫,消亡在历史里。

— End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