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第一次做電影監製的陳思誠,第一次做院線電影總製片人的馬雪和第一次做長片導演的柯汶利,三個“新手”今年2月碰到一起,在短短十個月內就打造出了一個票房小奇蹟——《誤殺》。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目前影片上映七天,連續五天蟬聯日票房冠軍,3.4億元的總票房已超預期,現在眼瞅著就要往5億去了,或許,它能成為今年電影市場中最後一匹黑馬。


我們此前寫過的《翻拍片何為難成功?》一文中統計了國內翻拍片的情況,鮮有票房成功者。這部翻拍片為何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製作並收穫超出預期的成績?


在監製陳思誠、製片人馬雪、導演柯汶利與小娛的覆盤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奇蹟背後,恰好都源於新人的“不新”乃至老練:監製對影片主旨及商業性的把控,製片人的規劃和統籌能力,以及導演專注細節的創作、高效的執行力。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這是一個嚴格按照時間表倒推執行的項目,檔期一開始就很明確、沒有超期、沒有超預算、演員配合度極高、製片人和監製互相信任,又都把注意力傾注在了協助導演的創作上,三者的節奏都卡在了位置上。


在國產電影裡,這幾乎是一個奇蹟。


前期:陳思誠帶隊加入,主題從“瞞天計”到“烏合之眾”


2018年,笑稱自己“四十知天命”的陳思誠開始籌備《唐人街探案》超級網劇,為了尋找導演,他來到臺灣。


機緣巧合,陳思誠經由朋友介紹,來到曾執導過Netflix首部中文網劇《擺渡身》的柯汶利的工作室,看他14年執導的短片《自由人》。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短片講述的是一位十八歲的原住民背井離鄉來到臺北謀生,入職一家洗衣房後遭受壓迫而將老闆一家三口殺害的故事。在典型的商業類型片拍攝手法下,片子展現的是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和反思。看過這部曾提名奧斯卡實景短片獎與金馬獎最佳短片獎的作品後,陳思誠讚不絕口,決定讓柯汶利加入《唐探》網劇的導演團隊。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柯汶利未曾想過,這會成為一個契機,讓他在今年意外獲得執導人生首部院線長片電影的機會。


今年2月,柯汶利和陳思誠正在泰國拍攝《唐探》網劇,正好拍到有關演員肖央的戲份,劇組裡突然來了一位名叫馬雪的訪客,她曾是資深的綜藝製片人,和肖央是多年老友,這次她來,就是為了探班肖央。


在拍攝現場目睹了陳思誠和柯汶利投入的拍攝狀態,以及與當地團隊輕車熟路的合作狀態時,她突然想起兩年前自己接觸過的一個項目。


那時恆業影業買來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改編權,想要製作一部翻拍片,他們找到肖央和馬雪,想請幫忙組局。馬雪看過劇本,認為它是個好本子,但是局卻一直沒能成功組成。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要不讓陳思誠來做這個項目的監製吧。“馬雪萌生出這個想法。當即,她就請肖央幫忙在陳思誠面前提出這個邀約,另一面請恆業老闆陳輝立馬帶著劇本趕來泰國。


看過劇本後他立馬答應下來。按他自己的話講,因為這個本子有讓他“再創造的空間”。


故事原本講的是一對來到泰國打拼的夫婦,其大女兒被督察長兒子強暴,他們因反抗而誤殺對方,然後運用時間與空間的錯位來掩蓋失誤,保護家人的故事。陳思誠認為,這個“誤殺”可以延伸到不明真相的“烏合之眾”被錯誤信息誤導,最終做出“暴亂”行為上,可以反映某種社會現實。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於是,團隊摘取《聖經》中的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烏合之眾)作為影片新的英文片名取代原來的Visual(詭計),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他還把公司的編劇們召集到泰國來,圍繞這個主題開始重新改編。


另一方面,陳思誠綜合各方意見後,為影片推薦了檔期。“如果在十一上,影片肯定做不完;春節大片雲集,又沒有空間;如果拖到明年3月,感覺一拖再拖就遙遙無期了。今年12月,倒可以衝一衝。”於是,項目開始以12月上映為目標進行進度規劃。


這個時候,離上映還差9個月。


與此同時,製片人馬雪正在為選角忙碌。男主已確定為肖央,而男主妻子及警察局局長拉韞這兩個重要角色還沒有眉目。


影片中,妻子是一位平日裡性格柔弱的家庭婦女。國內影視現在流行“大女主”路線,有很多氣場強的女演員,能夠表演出居家的溫柔的賢妻良母感覺的人相對難找,一開始他們瞄準臺灣女演員,未果。突然之間馬雪發現原來真正合適的人就在身邊,就是多年前和陳思誠在《春風沉醉的夜晚》演過對手戲的譚卓。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請陳沖來扮演另一位女主,可以說是機緣巧合。其實在陳沖之前,片方有過一些人選,但有次陳思誠剛下飛機,無意間抬頭看見廣告牌上的陳沖,覺得她就是想找的那個督察長。毫不猶豫的,他向馬雪發出微信,問她覺得陳沖怎樣。


“當然好啦。”馬雪回,雖然她也不確定陳沖是否能夠答應,但在這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他們一直保持著只要監製有需求,製片立馬執行的合作關係。就這樣,陳沖也被說服了,與此同時,陳沖的女兒也在片中出演了大女兒一角。


除了這些主角,馬雪覺得片中的每個小人物也有各自的出彩之處,而且每個人都能構成影片多元化的商業宣推組合的一部分。陳思誠之前在《唐探》系列電影中選用的潘粵明、張大大、範湉湉這些演員便是如此,都能給人以驚喜,這次她何不沿襲呢?


陳志朋就是這個驚喜。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飾演一位變態殺人犯的他雖然出場時間只有短短几分鐘,但是顛覆了陳志朋以往在大眾心中的形象,同時他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不合眾的打扮常常被大眾誤解,與影片想要表達的“遭烏合之眾誤殺”的深層含義相映襯。


劇本有了,演員有了,置景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5月5日,影片正式開機。


拍攝:給導演自由,監製製片兜底


執導一部類型片,要求導演有大量經驗,能夠提前把握每場戲的節奏並進行設計,對第一次執導院線長片的柯汶利來說,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柯汶利卻享受其中。


“每一個鏡頭要說什麼?每一場戲的寓意是什麼?”拍攝前,他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他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就連場景裡的一張海報或者一個杯子,“都是因為有特殊意義而存在的”。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由剪輯入門導演行業的柯汶利在設計場面時,用的是倒推的思維方式。每場戲要得到什麼結論,1加1怎麼等於2?其中的重點又是什麼?抓住重點後,他開始鋪陳整場戲的鏡頭結構。


他還找來自己合作多次的攝影張穎配合作戰,每場戲的攝影基調如何?顏色、光影要如何?他們都事先溝通確認過。


“張穎在執行拍攝的時候,兼具了陳思誠和柯汶利的兩種風格。”馬雪認為,這也是陳思誠作為監製做得好的地方。“他能信任導演和攝影,同時能夠向他們灌輸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對於演員的表演層次,導演柯汶利也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劃。肖央飾演的李維傑不能太誇張,表演要收著。在誤殺案件發生後,因為需要掩飾住自己緊張又憤怒的情緒,眼睛眨的次數可以多一點,眼神不用過於銳利,呼吸可以急促一點,要抑制住內心的痛苦。


譚卓飾演的母親阿玉因為性格柔弱,容易顯得透明,但是要讓人物立起來,必須要在重場戲的時候讓她突然爆發,比如一家人被帶到警察局接受男孩母親拉韞的詢問時,她衝拉韞咬牙切齒的說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這句引發影片小高潮的話,同時將鏡頭推進亮出特寫,輔助人物性格的建立。

在拍攝現場,柯汶利總是坐不住,喜歡跑來跑去到現場直接和演員溝通,笑嘻嘻的。“你在現場為什麼不發飆啊?”他溫和的性格讓製片人馬雪感到驚訝。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比如陳思誠認為“街頭暴亂戲”是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場戲,也能做實“烏合之眾”的主題,但投資方覺得這場戲預算太高,但為了拔高主題深度,陳思誠依舊堅持要求拍這場戲。


導演最看重的是“墓地尋屍”那場戲,即使他知道大雨會讓製作成本增加,也還是向陳思誠提出請求,想在雨天拍攝。陳思誠答應後,柯汶利卻沒能按計劃在三天內完成。他只好又去央求製片人馬雪,給他增加一天拍攝時間。


這場戲大約要用到500-800個群演,如果讓這些群演多演一天,則會超出預算,馬雪向柯汶利提出條件:要他在保證拍攝質量的情況下,減少那場“街頭暴亂戲”中群演的數量,彌補到這邊來,維持原預算。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柯汶利坦然接受,為了不影響拍攝進度,他扛著剛租來的攝影機去抓拍細節,攝影師張穎則跟著其他副導演組成B組,按計劃照常拍攝下一場戲。


最終,兩邊的任務完成,“墓地尋屍”那場戲更是成為全劇的高潮。


柯汶利也會遇到自己處理不了的情況。第一次做電影監製的陳思誠和第一次做電影製片人的馬雪都成為柯汶利堅強的後盾,給他“兜著底”。


有個演員因特殊情況,拍了一半就說不拍了得走,整個導演組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打電話向馬雪求助,馬雪給演員打了一通十多分鐘的電話後,危機消除,讓柯汶利很是佩服。


短短兩個月時間,拍攝進入尾聲,臨時搭建的整條唐人街在最後一場“街頭暴亂戲”中被砸毀,在滿目蒼夷、煙火繚繞中拍攝結束,這頭2000餘位群演在拍攝“街頭暴亂”時發出的嘶吼聲剛落,那頭劇組的殺青聲便起。


後期:柯汶利親自操刀,監製陳思誠定剪


暑期拍完了,柯汶利回家鄉馬來西亞稍作休息,不到兩個星期就被喊來北京協助後期製作。


團隊原本安排了剪輯指導,但是前後剪的幾個版本都得不到陳思誠和馬雪的完全認可,柯汶利看過也覺得離預期有差距,於是帶著一個剪輯助理來到北京,開始自己動手剪。


期間他還飛去東京,向正在拍攝《唐探3》的陳思誠請教,結合了監製的意見和導演自己的藝術創作剪出一版,這版無論在節奏還是各個方面的重點都讓團隊覺得看起來舒服很多。


到最後一版定剪時,陳思誠全程坐在柯汶利旁邊,一起決定那些關鍵的場次要如何取捨鏡頭。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剪輯進行到最後一幕,陳思誠認為應該要定格在秦沛飾演的頌恩接受記者採訪的瞬間;柯汶利則有自己的想法,既然開頭是肖央飾演的男主夢見自己在監獄逃獄的場景,結尾就應該有呼應,真正進入監獄的肖央應該真的如之前的夢境一般,逃出監獄。


經過不斷的爭取與說服,陳思誠終於同意這個做法。“這段彩蛋是我求來的,我真的太開心啦,能把它留下來。”柯汶利坐在小娛對面,回想起這件事時,依然掩蓋不住興奮。


“他還是太文藝了。”幾天後,陳思誠在接受小娛採訪時表示。儘管他到現在也不太認可這個彩蛋,但面對柯汶利難得的“強勢”,最終也難得地退讓了一步。


為了讓觀眾在觀影時全程投入到劇情中,即使時間緊迫,柯汶利還堅持將全片重新進行調光:“不僅是演員的表演、燈光、攝影師的角度、導演的調度、配樂會影響觀眾的投入感,畫面中的顏色也會,雖然觀眾可能不知道調光是什麼,但是某一幕顏色不對,觀眾可能就跳戲了。”


萬事俱備,只差配樂。柯汶利在剪輯時有自己配樂的習慣,哪裡需要音樂,需要怎樣的音樂,他內心裡大概有譜。擁有大量韓國演藝行業資源的馬雪還找來給樸贊鬱、奉俊昊等韓國知名導演配過樂的配樂師,在他的想法基礎上進行創作。


一開始,他們創作的幾首配樂太過清冷,藝術但不夠接地氣。馬雪給他們放了一些《唐探》系列影片中的配樂,讓他們加入這種有中國傳統元素的音樂,中和過後最終才有了現在觀眾聽到的版本。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以往多被用作於營銷用途的主題曲,也被片方看作是影片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把影片的核心觀點直接表現在主題曲歌詞中,還請來蕭敬騰做主唱。


柯汶利突然想到可以把拍攝的一些重要但不適宜放在大銀幕上的片段剪輯到主題曲MV中,但其中缺乏蕭敬騰演唱歌曲的畫面,他向馬雪提出是否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即使這樣會增加預算。


沒成想沒過多久,他就收到馬雪的信息,說蕭敬騰已經答應幾天後給他們兩個小時的拍攝時間。柯汶利又立馬找來美術、燈光、攝影師組成一支臨時團隊飛往臺灣,一天拍攝、一天剪輯、一天套光套色,第三天音樂上線音樂平臺。


從2月份項目組局開始,10個月瞬間飛逝,影片走向觀眾。首映禮的舞臺上,陳思誠當眾誇獎製片人馬雪很能打,和她在一起工作讓他很省心;臺下,特地從馬來西亞趕來的哥哥看著臺上的柯汶利露出微笑。


詳解《誤殺》之謎:三個“新手”的黑馬電影之旅


“我們只是覺得事情已經做完了,接下來就期待好了。”


但那個時候的他們也都沒想到,《誤殺》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怎麼這樣的好事就讓三個新手撞到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