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福建日報》版面截圖

近日,“城鄉融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高峰論壇在漳州召開,鄉村規劃試點鄉鎮詔安縣梅嶺鎮吸引了兩岸專家學者的關注。該鎮摒棄過去各村各自為政、閉門造車、千篇一律的做法,整體佈局、多方參與、突出特色——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首重規劃

群策群力建好家園

“村莊就要有村莊的樣子。”臺灣建築設計師的話,說進了梅嶺鎮臘洲村民的心坎裡。“規劃鄉村,不是把鄉村改變成城市,而是抓住鄉村發展的矛盾,留住鄉愁!”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臘洲村一角

“傳統單排式、統一樣式無法體現農村特色,改四合院的半封閉式為全開放式,便於鄰里溝通互動。設置8戶為一群落,圍成的‘鄰里廣場’還能讓村民娛樂聚會。”臺灣設計師林亦奇在村民大會上分發村莊規劃初稿,講解設計思路。“我們都喜歡坐北朝南的結構”“房屋造型能否多樣些”“我們常有小貨車運載海貨,磚塊路容易損壞,希望改成柏油路”……面對新的規劃,村民們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臺灣設計團隊廣納村“兩委”和村民的建議,實地考察其合理性、實用性,分析利弊,再完善和修改,提供“陪護式”設計諮詢服務。除借鑑臺灣鄉村發展規劃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外,設計團隊還定期到村莊考察,指導村莊規劃、智慧莊園、古民居建築、景觀環境提升等建設。其中,如何結合地方特色規劃臘洲村成了重中之重。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在梅嶺鎮,商業行為在北邊的村落較為集中,而南邊則聚集了宗教旅遊文化,臘洲村地處梅嶺中心,其優勢是生態、人文以及體驗式教育。基於此,規劃之初臘洲村被定位為“漁業文化聚落園區”,劃分為產業發展區、生態緩衝區、景觀保留區、鄰里文化保留區、園區漁業博物館等五部分。

“鄉村振興不是一年兩年,是關乎全村幾代人的未來。”鎮黨委書記張海潮認為,站在全鎮的基礎上做鄉村前期規劃是必要的,而“陪護式”設計諮詢服務通過多種形式採納村民意見,不但集思廣益,蒐羅建設美麗家鄉的金點子,也讓村民“看得見”“看得懂”“用得上”,不能“政府幹、群眾看”,這樣編出的規劃肯定不管用、不適用、不好用。

兩村聯編

探索振興更多可能

“遊客們說沒吃過這麼便宜又好料的海鮮,甚至想和我一起出海。”吳友江沒想過,在家鄉捕魚半生,還能迎來事業第二春。

4年前,幾位外地遊客造訪,能說會道又熟路的吳友江被村民們推選為“東門村首席嚮導”。當時的經歷給了他啟發,他專注起鄉土文化研究,並註冊詔安縣吳友江旅遊信息諮詢服務部。

同吳友江一樣,迎來事業第二春的漁民不在少數。東門村與南門村三面臨海,古老的懸鐘古城是兩村最大的交集。兩村產業均以漁業捕撈和養殖為主,近年依託旅遊帶動產業收入約為1.2萬元/人,兩村年接待遊客量均在30萬人次以內。如此相似的人口、經濟、村莊發展現狀,側面反映了兩村有協同發展的可能性。

2018年,東門村、南門村兩村聯編村莊規劃,將村莊規劃與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國土、環保、林業、海洋、生態等規劃有效銜接,並被納入省自然資源廳“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的試點。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南門村擁有多處濱海旅遊景點,且較為集中;東門村古建築居多,有發展民宿的潛力。”漳州規劃院院長林秋娟認為,東門村、南門村旅遊文化景點較多,可發展為梅嶺鎮小型旅遊服務集散地;同時,利用古煙墩、報恩寺、望洋臺、果老山摩崖石刻、古城牆等人文和自然資源,發展朝聖觀光、濱海休閒旅遊。

“東門村、南門村兩村聯編屬於因地制宜、分類編制。”梅嶺鎮鎮長李學淵認為,並非所有村莊規劃都有固定的任務和內容,近年來,梅嶺鎮規劃時不貪大求全,而是找準村莊發展矛盾點,合理劃分村莊類型,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規劃方法。

“以前,我帶遊客3個小時內就能走完東門村,現在東門村與南門村聯編,能玩的地方多了,遊客願意住下來,賞賞這個小漁村的日出日落。”吳友江把宣傳好鄉土文化視為他的人生下半場,期待有更多人來親睹濱海小鎮的風貌。

全域修編

沿路風景一個不少

舊村規不符合國家政策、人居環境與產業規劃沒有統一步調、亂搭亂建與鄉村治理背道而馳……面對一系列未能準確把握規劃編制要求的現象,2018年,梅嶺鎮率先推行全域修編,對全鎮15個建制村規劃進行修編。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全域修編,一方面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劃好各類用地佈局;另一方面則是提出各類開發建設、修復整治的管控和引導要求。”張海潮坦言,“全域修編”的想法來自於詔安下宮線開展沿線整治的做法。“幾年前,我們就定下宜居宜業宜遊的鄉村振興戰略,經一番整治,村裡的村容村貌提升了,但是貫穿全鎮的下宮線違章搭蓋還是隨處可見。”鎮黨委副書記張陸生說起下宮線“百路千村”的治理很是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國慶下宮線開展沿線整治後,整條下宮線拓寬了,風景也變好了,吸引了很多周邊遊客團。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下宮線整治前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下宮線整治後

下宮線全長12.64公里,梅嶺段長8.9公里,依次經過石城村、梅嶺鎮區、田厝村、田中央村、玄鍾村、赤石灣村。下宮線整治前的沿線違章搭蓋鐵皮棚問題嚴重,鐵皮棚常年受鹹溼海風的影響鏽蝕嚴重,隨時有掉落砸傷路人的風險。

2018年10月,詔安縣對下宮線開展為期一週的集中治理,下宮線也因此成了全市“百路千村”綜合治理環境提升行動的先鋒。“百路千村”的治理帶動了人居環境的整治,下宮線的成功治理也激起梅嶺鎮通過道路整治來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池春水。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一個初衷——打造集觀光旅遊、商貿交易、綜合物流、海產集散的濱海休閒旅遊強鎮。為此,梅嶺鎮聯合下宮線沿線的橋東鎮,特聘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詔安縣下宮線景觀提升工程方案》。通過對沿線的拆違治違和景觀提升,對沿路店招、雨棚、重要節點景觀設計、道路景觀提升及市政配套設施進行完善。詔安縣下宮線沿線的一個個“盆景”連成一道道風景,打造出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手記

鄉村規劃不能套萬能公式

「鄉村振興」詔安:把“盆景”連成風景線

△ 夜幕下的下河村嶺港山

鄉村規劃要抓住主要問題,聚焦主要矛盾。鄉村規劃不能套萬能公式,切不可複製粘貼。

這一點在梅嶺鎮的規劃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臘洲村別具一格的村落規劃、東門村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規劃等等,都是梅嶺鎮鄉村振興計劃的特色。從其探索實踐的路徑中,我們或可獲得啟發。

在各地的鄉村振興實踐中,對於重點需要發展或欠缺開發建設、修復整治的村莊,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彙集眾人智慧,要引導有關院校和行業專家,開展下鄉調研活動,鼓勵規劃師下鄉蹲點考察,收集民意,鼓勵鄉賢、企業家對當地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共同尋找鄉村發展緩慢的因素、欠缺條件的來源,尋找出最有效的鄉村振興規劃。

同時,要動員廣大村民以主人翁的態度,同政府、規劃師一同參與到建言獻策、方案比選的每個環節中來,積極參與鄉村規劃編制,商定鄉村規劃的具體內容,這樣的規劃成果才能“看得見”“看得懂”“用得上”,對政府而言,廣納民意也是為了“能落地”“好監督”“好管理”。

END

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正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