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开创世界先例

摘要: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深中通道,是伶仃洋上的又一项世界级“超级工程”。它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正在创造多个“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


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开创世界先例

伶仃洋大桥施工现场航拍

今年以来,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170个,年度计划投资6500亿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工程和民生保障三个方面内容。数据显示,1-10月,省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6428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98.9%,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跟随省宣“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大工程项目巡礼”采访团的脚步,南都记者实地走访了广州、深圳、汕头、惠州、中山、揭阳等六地市发现,与基础交通相关的建设项目无疑是“重中之重”: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建设、深中通道项目、赣深铁路广东段、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广东交通脉络建设正不断向“海、陆、空”多维度纵深,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向国内乃至国际的广泛流动。


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开创世界先例

南沙港四期工程 建成后将位于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11月11日,南都记者来到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建设地,放眼望去是广阔平坦的“黄土地”,此时距离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过去了10个多月。别看这片“空地”相对“静默”,该项目投资管理部负责人何业科表示,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将建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以其创新的建设理念和运营方式树立起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标杆。”何业科介绍,项目集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制定了全球首创“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的广州方案。

据了解,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导引车(下文简称IGV),其驾驶级别相当于无人驾驶L4级,让港内实现无人运输。同时,智能引导车采用锂电池变频驱动形式和定点自动充电的设计理念,实现零排放和无限续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港口。

“南沙四期项目预计2021年建成,之后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能够超过1800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何业科透露,届时南沙港区集装箱能力布局将更加完善,整体能力提升促进规模运输的优势将凸显,进一步提升广州港的港口物流竞争力和港口集聚辐射力。


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开创世界先例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效果图

深中通道 项目建成后或成“中国标准”

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深中通道,是伶仃洋上的又一项世界级“超级工程”。它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正在创造多个“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全长约24公里,主要由长6.8公里的特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桥、主跨580米中山大桥、长约13公里非通航孔桥、东、西人工岛以及深圳机场枢纽(地下部分)、万顷沙(部分工程)、横门枢纽(部分工程)3处互通立交、1处综合管理处、1处养护救援区等关键构造物组成。它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项目总预算约446.9亿元,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历经15年的艰辛论证与准备,2016年12月,深中通道项目主体工程西人工岛顺利开工;半年后,深中通道项目初步设计顺利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现如今,西人工岛已完成筑岛,正在开展岛壁抛石施工;东人工岛已完成堰筑段清淤、钢板桩打设、块石回填、沿江高速保护钢板桩及钢管桩施工等工作;在沉管隧道主体工程方面,钢壳制造已完成E1、E2管节并已移交珠海桂山岛。

“伶仃洋大桥是该桥梁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目前主墩的桩基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承台的施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告诉南都记者,现阶段项目整体进展比较顺利。“等项目建成之后,它必然会提升成为整个行业乃至国家在跨海通道建设上的一个中国标准。”


特长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开创世界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