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窮生奸計”

豐巢“窮生奸計”

智能快遞櫃可以解決快遞員配送與收件人收取時間上不匹配的問題,是解決快遞“最後100米”的備選路徑之一。由於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配送工作量而受到快遞員偏愛,但“被簽收”、“不告而入櫃”等不規範現象亦層出不窮。

為此,國家郵政管理局於2019年10月1日發佈《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提出“徵得收件人同意”、“及時通知”、“合理設置保管期限”等要求。

而以豐巢為代表的快遞櫃運營平臺,在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豐巢大格每次收費為0.4元,中格和小格每次收費0.35元)的同時又把手伸向用戶——取件時誘導打賞。

快遞櫃平臺的初衷是方便快遞員和用戶,但因“想當然”的頂層設計,經六七年實踐,商業模式仍未得到驗證,反而被順豐、三泰兩家上市公司“甩鍋”。最近豐巢因誘導打賞陷入輿論漩渦也是不得已。

豐巢“窮生奸計”

郭德綱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首先,這句話政治不正確。其次,嚴格來講“富”的反面不是“窮”而是“貧”。錢不夠花是“貧”、路走不通是“窮”。“山窮水盡”裡的“窮”就是這個意思。在許多情況下,有錢就更容易找到“路”,沒錢看到“路”也無法走,將“貧”與“窮”合併為“貧窮”不無道理。但個別時候,富有者也會陷入無路可走、“不貧而窮”的境地,豐巢就是如此。

順豐控股市值1600億、年收入909億。背靠這顆“大樹”,豐巢不“貧”,但卻無路可走。

2016年末,豐巢在社區/寫字樓安裝運營快遞櫃約3.5萬個,覆蓋北、上、廣、深等75個城市,總資產13.1億,較2015年末增加170%。

2015年6月成立時,順豐、中通、申通、韻達、普洛斯共同投資5億;2015財年,豐巢營收、淨虧損分別為2174萬和2.36億。

2016年6月,五家股東共同增資5億;2017年1月,豐巢再獲25億投資。

2017年8月,順豐將持有豐巢15.86%的股權轉讓予深圳瑋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價9.52億。天眼查顯示,深圳瑋榮是深圳明德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而後者99.9%的股權由王衛持有。股權轉讓給順豐帶來5.67億“投資收益”。

交易完成後,順豐持有豐巢股權降至15%。對這部分股權,順豐通過“公允價值”重估又獲得5.36億“投資收益”。兩筆“收資收益”合計超過11億。

由於持股比例降低且不再擁有董事提名權,順豐對豐巢決策和運營不再具有重大影響,也就不必合併報表而是將豐巢股權以評估價計入“待出售金融資產”。

雖然順豐在財表上不再受豐巢拖累,但絕不能隔岸觀火。2018年1月順豐再次領投了一輪融資,豐巢獲得20.2億,其中順豐投入2.88億。

截至2018年末,豐巢通過四輪股權融資獲得55億,累計虧損超過10個億。

截至2019年6月末,豐巢在社區/寫字樓安裝運營快遞櫃約15萬個,覆蓋北上廣深等100個城市。根據快遞櫃數量推算,豐巢總資產約為55億,大致與股東投入額相當。

簡單來講,快遞櫃是投資人的錢變的,經營中“燒掉”的錢來自債權人。

四年運營證明快遞櫃沒有足夠造血能力,誘導用戶打賞是“窮途末路”的表現。

三泰控股上馬快遞櫃的背景

豐巢只是順豐的旁枝,把快遞櫃業務當救命稻草的是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都三泰控股(002312.SZ)。

三泰控股是金融電子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主營金融電子設備及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如電子回單系統、ATM監控系統、銀行數字化網絡安防監控系統。2009年11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截至2011年末,三泰控股3508名員工中有2624名從事BPO項目(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即商務流程外包)。

從兩點可以看出三泰控股承接的是“勞動密集型”外包業務: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者佔員工總數的比例高達60.2%;2011年BPO業務毛利潤率僅為4.6%。

2012年,三泰控股員工增至6666名,其中BPO項目人員5301名,佔比提高到79.5%。該財年營收較2009年增長128%,但淨利潤僅增長19.4%,淨利潤率從16%跌到8.6%。

2012財年營收6.57億,應收賬款卻高達4.02億,更不妙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由正轉負:2009年淨流入1734萬,2011年、2012年分別淨流出3600萬、2040萬。

2011年報還披露,公司實施了“全員營銷”。

利潤率巨降、現金流轉負、全員營銷……凡此種種都屬“敗相”。

2012年10月,三泰控股獨董提出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投資“24小時自助便民服務網絡”的意見。

2013年1月,三泰控股投資6000萬成立子公司“成都我來啦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速遞易”業務。

在《2013年報》中,三泰控股闡述了當時的戰略構想:

快遞櫃作為物流配送末梢及高效線下入口,屬於典型的網絡化運營服務,需要通過快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在形成規模優勢後,網點擴張難度將大幅下降,擴張速度將快遞提升,議價能力將顯著提高,運營成本亦會快速攤銷,形成O2O線下綜合便民服務平臺,既可滿足社區居民對快捷一站式服務的需求,亦可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從某種意義上講,三泰控股上馬快遞櫃業務也是“窮則思變”,並非有意忽悠股民,而是自己把自己忽悠了。

快遞櫃險些拖垮上市公司

2013年起,速遞易成為三泰控股的“天字一號”業務。在把原本就微薄的資源傾注於快遞櫃業務後,營收不僅沒有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反而一蹶不振。2015年營收增速跌至13.5%,2016年營收同比下降27.1%,2017年前三季營收同比下降19%。

丰巢“穷生奸计”

2013年、2014年,三泰控股營收增速分別為36.7%和39.9%,速遞易業務收入分別為126萬、3220萬,對營收增長的貢獻可以忽略。

2015年,速遞易收入“暴漲”至3.1億,但營收整體增速卻在這一年跌至13.5%。

2016年,速遞易收入負增長27%,三泰控股營收整體增速也跌落至27%。數年的實踐證明,三泰控股“新增長點”選擇有誤,在快遞櫃業務上消耗大量資源,無力探索或抓住其它機遇,在經濟學上叫做“機會成本”。

丰巢“穷生奸计”

如果付出的僅僅是機會成本,快遞櫃業務不過是耽誤了幾年時間,但這項燒錢業務幾乎把三泰控股拖垮。

首先是部署快遞櫃的資本投入。

2014年,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4.9億;2015年暴增至21.2,其中主要用於快遞櫃部署;2016年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又是11.5億。對三泰控股這種規模的上市公司,每年10億量級的投資確實不堪重負。

丰巢“穷生奸计”

其次是運營成本。

2015年,速遞易網點數約為5萬,全年投遞量2.1億,收入3.1億。設備折舊及運營成本(包括租金、能源及運維人力)分別為5900萬和4610萬,毛利潤利潤率為66%,看起來還不錯。

2016年,速遞易網點數達15萬個,全年投遞量4.4億,收入不增反降,僅為2.2億。折舊及運營成本分別為1.19億和7890萬,毛利潤率跌至11.7%。

丰巢“穷生奸计”

最後是市場、管理、財務費用的暴漲。

2014年開始,三項費用的增長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2015年、2016年三項費用合計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8%和71%。在快遞櫃尚在布點的2013年,這個比例僅為22%。在這幾年的財報中,三泰控股承認速遞易業務是費用增長的主要原因。

丰巢“穷生奸计”

營收減少、毛利潤率降低、費用暴漲,三泰控股業績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2015年、2016年,淨虧損額分別為3790萬和13.04億。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早在2011年就由正轉負,2014年、2015年淨流出額分別為1.2億和1.4億,2016年達3.2億。

丰巢“穷生奸计”

連續兩年虧損,三泰控股被帶上*ST帽子,再不“放過自己”將“萬劫不復”。

2017年,三泰控股忍痛將快遞櫃業務剝離,只留15%權益做個“念想”。從2017年Q4開始,速遞易業績停止“並表”,三泰控股總算在“墜毀”前一秒甩掉了致命的負荷。

巧的是三泰控股拋棄速遞易與順豐剝離豐巢,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

快遞櫃業務沒有未來?

順豐控股、三泰控股兩家上市公司先後剝離豐巢、速遞易,充分說明快遞櫃業務在財務上不可行。從商業模式角度,快遞櫃業務解不開三個“死結”就沒有未來。

第一,誰來買單?

如果某小區有20個包裹要送,快遞員要花大約1小時。在不讓電動車進入的小區,工作強度更大。而把20個包裹懟進快遞櫃只需10分鐘。所以,快遞櫃方便的是快遞員,快遞櫃運營平臺向快遞員收費有合理性。

但快遞員送1個包裹只能拿到1元多錢,租快遞櫃要花0.35元以上。力氣是省了,收入卻少了三分之一。再說快遞員這點錢無法覆蓋運營費用,於是快遞櫃運營平臺打起用戶的主意。

站在用戶角度,服務縮水反而要加收費用,於理不合。好比餐館服務員不給上菜,讓自己到後廚端,顧客已經不滿意了,還要“討賞”,非打起來不可。

第二,規模經濟不成立。

按照三泰控股當初的設想,規模優勢可令議價能力增強、運營費用攤薄。

速遞易2015年投遞量2.1億件、收入3.1億,2016年投遞量4.4億件、收入2.2億,議價能力提升在哪裡?

2016年市場、管理、財務三項費用合計較2015年增長1.93億,三泰控股承認是速遞易業務擴張所至。但2016年速遞易收入比2015年還少了8500萬,“攤薄”從何談起。

快遞櫃業務規模經濟不成立用兩個原因:一是快遞員、顧客都不願買單,隨著快遞櫃部署越來越多,運營平臺對投遞量的渴求越來越強,只好降低收費,不是議價而是被議價;二是快遞櫃運營成本不隨佈置規模擴大而“收斂”,至少從三泰控股披露的數量完全看不到這種跡象。

第三,“線下入口”是空想。

“形成O2O線下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即可滿足社區居民對便利、快捷一站式服務的需求,亦可成為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這是三泰控股的臆想。

別的不說,快遞櫃成為攬件渠道本來順理成章。但用戶選擇順豐寄送的物品多半非常重要,比如護照,不當面交接有些不放心。再說現行法律要求快遞員攬件時進行清點,快遞櫃難以完美解決。跑到地庫操作一番至少花半小時,打個電話順豐小哥1小時內上門,用戶還是傾向於選擇後者。連攬件渠道都難以成立,O2O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就更加異想天開了。

說來說去,按照現有思路,快遞櫃沒有未來。數以百億計的包裹如何走好“最後100米”,仍需探索。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