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千百年来,这是不变的生活智慧。

入冬了,天色暗得晚。

日落的时候,天地昏黄,万物朦胧。

打开桌前的灯,柔和的暖光,洒满了一个小空间。

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黄昏过后,夜色四合。

屋外的马路上,不知亮起了多少盏华灯,装点着城市的夜晚。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而在稍显清冷的屋内,捧起一杯老茶,坐在灯前,捧着一本书,气定神闲的看着。

这样安静流淌的时间里,最适合看的,就是一本从未看过的书。

翻一本专门讲梅花诗的集子。

随着书页的翻动,仿佛之间,透过那些极致的句子,能飘来不少的盈袖暗香。

闲来的时候,静下来的时分,正是学习的好时间。

对新茶友们来说,当在宽松闲适的时间里翻到这篇文章时,不妨多仔细看。

因为下面,要专门来聊聊白茶新手入门的几个注意点。

喝茶入门,掌握好下文提到的五点窍门,能让您少走不少弯路!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2》

多听、多看、多闻,是入门的基本功。

当您刚开始接触白茶,刚开始尝试喝白茶时,不妨多了解其中最基础的内容。

比如说,六大茶类里的白茶,到底有那些分类?

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大概区分,才不至于在买茶选茶时,受骗上当。

不然,买到了春寿眉冒充的白牡丹,货不对板,很容易吃亏。

白茶里面,白牡丹采摘的是茶树嫩梢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芽叶整体更细嫩。

芽头饱满,叶片细窄,芽头和叶背上都细密的分布着不少的白毫。

而春寿眉,采摘的日期,要比白牡丹更迟。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采摘茶树嫩梢一芽三、四叶为原料的寿眉,整体看起来,叶片要更舒展,叶片更大更多。

并且,茶梗也要更加的明显。

所以,乍眼一看都是带芽带叶的白牡丹和春寿眉,细细区分下来,差别不少。

了解这些基础的白茶外观区别,才不至于在买茶时,看偏了眼!

处于刚入门阶段时,如果您想要快速的提高喝白茶的经验,那么不妨多询问周围朋友的喝茶意见。

毕竟,选对了师傅,入门过程可是事半功倍。

多讨教一番经验后,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茶,更有利循序渐进的,慢慢喝懂白茶。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3》

喝白茶,不适合生搬硬套喝茶经验。

白茶,是近年来茶圈里话题度较高的茶类。

不揉不捻不杀青,工艺简朴的白茶,由于内部的天然养分保留充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茶友关注。

但是,在刚开始入门喝白茶时,不适合盲目照搬其他茶类的经验。

比方说,如果您此前,拥有多年的喝绿茶经验。

那么,为了更好的喝懂白茶,就不适合将绿茶的经验,套在白茶上。

各地的名优绿茶们,讲究尝鲜,讲求喝新茶,不提倡老茶。

而到了白茶这,不单单清香四溢的新白茶,能够拥有出色的风味。

甘香醇厚的老白茶,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白茶与绿茶,拥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经过杀青的绿茶,内部的风味物质稳定。

越是趁鲜去喝,更能喝到绿茶的清新风味。

而工艺简朴的白茶,保留下了大量的酶物质。

品质好,储存得当的白茶,在漫长的时光打磨下,通过酶促氧化,可以促进内部的茶味物质不断发生转化,能够越存越陈越甘香。

所以在开始学习喝白茶时,不妨多去感受新白茶和老白茶之间的不同。

相信,当您在真正喝到一款甘香芳美,醇美至极,汤感稠滑如浆的老白茶时,会打消此前的误解。

茶圈里,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只喝新茶,不喝老茶。

白茶,就是一个例外。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4》

过于盲求老白茶的年份,同样属于白茶的入门误区。

白茶里,当一款茶的储存年份不低于三年时,就可以正式跨入老白茶的行列。

从愉悦的喝茶感受来说,老白茶的年份并非是越老越好,而是核心品质最重要。

新茶友们在挑选老白茶时,要关注一款茶的产区、工艺、还有储存情况。

再不然,就是从实际的喝茶角度看,关注一款老白茶的茶香是否馥郁,茶香层次是否清晰,茶汤喝起来是否醇厚饱满有韵味……

当各项综合指标检验过关后,一款白茶才值得收入囊中。

一款优质的老白茶,要符合三个基础要点。

首先,本身的品质要过硬。

内质足够丰厚,根基足够扎实,后期才能陈化出更好的风采。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其次,年份要真实。

市面上,并非随随便便一款七年陈、十年陈的老白茶,都是真货。

更多的时候,会是做旧作假的产物。

所以,在选购老白茶时,要多留一个心眼。

遇上高年份的老白茶,低价促销卖的情况,背后藏着不少陷阱!

最后,储存要到位。

存出一箱优质老白茶,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像照料一棵树苗的成长那样,得精心照料。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白茶储存的基础要点,在于避光、干燥、密封、无异味和阴凉环境存茶。

存茶环境以常温25℃以下为宜,室内湿度以控制在45%为佳。

唯有多方面考虑齐全,才能为白茶的后期储存陈化提供有利条件。

在漫长的存茶岁月里,存茶工作稍有不慎,让白茶受潮变质后,会彻底毁掉一款茶的内质。

所以挑选老白茶时,关注的要点并非是年份。内在的品质与实力,才是核心看点!

针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 初入门阶段,在白茶知识了解不深时,为了避免买到做旧作假的白茶,建议从新茶入门。

又或者,当您想尝试老白茶的滋味时,建议从3-4年陈的茶开始入门。

如此,更能为顺利入门添保障,以免走到弯路!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5》

在新手入门阶段,不要“以貌取茶”。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茶,会错失不少好茶。

不少茶友在刚开始喝白茶时,会惊讶于寿眉的外观。

“茶梗这么多,叶片这么大,和树叶一样的茶,能好喝吗?”

“自古以来,好茶都是取嫩芽细叶,这茶未免太粗了吧!”

其实,这样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白茶,是不适合的。

本身,相对于白毫银针、白牡丹而言,寿眉的外观略微逊色了些。

特别是秋茶季时采下来的寿眉,更是梗叶粗大,枝叶蓬松、粗枝大叶的模样,长得不够讨喜。

但是,外观上不好看,并不意味白茶寿眉就不好喝,不是好茶。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事实上恰恰相反的是,从新手入门的角度来看,秋寿眉属于白茶里边极好的入门茶。

在秋寿眉的粗梗和大叶里边,积蓄着不少的可溶性糖和胶质物等多种养分。

使得秋寿眉的茶香,在新茶时期就尤为崭露头角。

比如,现在去喝今年刚下山的寒露寿眉。

清雅的甜花香,萦绕在杯盖上,茶汤里。

细品一口茶汤,又香又润,像雨后的新荷,像初绽的花蕊蜜。

喝上这样香气丰富,滋味饱满的茶汤,任凭是再不懂喝茶的人,也能一下子喝懂里面的直白滋味。

再加上,采摘期长,出产量大的秋寿眉,属于物美价廉的存在。

作为入门的尝试,超高性价比的秋寿眉,再好不过!

所以,如果单单凭借外观,就认定寿眉不是好白茶,实在太冤枉它了。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6》

刚开始接触白茶时,不要听信白茶随便晒晒就能喝的说法。

不少新茶友,在最开始不了解白茶时,认为白茶不讲究工艺。

认为白茶的加工,不过随便晒晒就能喝。

所以,觉得白茶的工艺好坏,不在于买茶的考察范围。

其实这样的想法,完全就是误解了白茶的工艺。

事实上,做出一款好喝的白茶,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传统的白茶制作工艺,只有萎凋和烘干两个基础步骤。

但是,并非意味着,白茶的茶青采下来后直接晒在一旁,将里面的水分晒干,就能制成。

白茶的萎凋,讲究的是及时和薄摊。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不能让茶青鲜叶长时间闷着,容易将内质过多的闷坏和损耗,导致最后做出来的茶,喝起来不够鲜爽。

并且,在进行日光萎凋白茶时,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娇弱的白茶茶青,只能温柔的“晒”。

不能像晒被子那样,放在大太阳底下,长时间的暴晒和死晒。

过分强烈的太阳光,会将白茶内部的养分晒坏。

日光萎凋白茶的尺度把握,全凭制茶师傅的多年经验把握。

并且,萎凋完成后的白茶,还得经过文火烘干,将内部的含水量烘干达标后,才能制出合格的白茶成品。

精湛的白茶工艺,得在最大程度保留白茶自身养分同时,将白茶内部的干度做到越干越好。

这样足够干燥的白茶,后期在长时间储存时,更为有利。

白茶的制作,有着不少的技术含量要求。

隔行如隔山,新茶友们在选购白茶时,可千万不要忽略了工艺好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白茶新手入门秘诀,这五个注意点,缺一不可

《7》

喝茶,是一件安静从容的事情。

学茶,最好的时候,正是在缓慢的光阴里。

对新茶友们来说,寒冷的冬天,空闲下来的时间,不妨多认真喝一喝茶。

泡来一杯茶,认真的多喝多感受。

天气冷了,人体的知觉也变得越发敏感。

清冷的冬日里,点来一室茶香,是件特别温馨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