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郓城模式”

自2014年12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以来,山东省郓城县始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保障,围绕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中等城市,初步走出了郓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子。城区规模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由600万平方米增加到1700多万平方米,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4年提高6.7和18.8个百分点。顺利通过综合试点第三方评估验收,主要做法及成效被《中国城市报》《中国改革报》《大众日报》等刊登推广。

以人为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郓城模式”

一、强化“三项举措”,确定新型城镇化工作“郓城思路”

是高起点谋划。主动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及山东直部门积极对接,聘请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有关方面专家教授组成团队,制定了《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及专题研究方案,同时制订了具体的三年行动计划,研究确定了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城扩容升级、产城融合等八大行动,确保各项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是高起点规划。委托同济大学高标准修编了《郓城县城市总体规划》及《郓城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郓城县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实现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大力度推进。成立综合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新型城镇化办公室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等两个工作机构。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调度会,确保工作在一线落实。

以人为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郓城模式”

二、围绕“四个坚持”,形成人口市民化“郓城实践”

坚持放开落户限制,让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研究制定了《关于改进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实现了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以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按照“农民外出务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当好农民的好管家”这一改革思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坚持推动产城融合,让转移人口“有活干”“有奔头”。先后研究出台促进全民创业、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若干意见,深入实施“三六九”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紧紧依托各地山东商会、菏泽商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29个。5年来,返乡人员新注册个体工商户3.4万余家,带动就业12.8万人。

坚持加快城镇扩容提质,让转移人口“住得好”“更舒心”。

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持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棚改4.3万户、102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快速崛起,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已初具规模,并顺利完成张营镇、丁里长镇“镇改街道”工作,城镇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

坚持优化公共服务,让转移人口“生活好”“更幸福”。扎实做好教育、医疗等10个方面的民生工程,先后实施了城乡医疗卫生、公路提升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图书馆、新文化馆、新体育中心等已相继建成投用,新县医院、新中医院、新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人为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郓城模式”

三、打通“四条渠道”,打造投融资“郓城路径”

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打造了水浒置业、郓财投资等6个平台,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对接,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直接融资到位97.5亿元。

创新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山东省率先推动实施PPP融资新模式,率先举办PPP项目推介会,34个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已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120.9亿元,其中4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项目,3个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项目,所有签约项目落地率和落地项目开工率均达到100%。2017年,因“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受到国务院表彰。

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研究、解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政策,积极对接项目,抢抓政策机遇,先后7批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2个、资本金10.3亿元。同时,设立了30亿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5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基金和菏泽市首支10亿元的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探索发行城投债等新型投融资模式。2016年在全市率先发行9.7亿元的城投债,发行期7年,利率4.54%,第二期12亿元的城投债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批,将于近期择日发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券市场融资趟出了新路子。

以人为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郓城模式”

四、做好“四篇文章”,绘就生态文明“郓城画卷”

做足“水”的文章,让城市更有“灵气”。累计投入25亿元,把穿越城区的三条河流串联成线,打造了城市的生态景观轴、绿色发展轴,充分展现“水上郓城”的优美景观。

做足“绿”的文章,让城市更有“生机”。深入开展了“绿满郓城”专项行动,新建城市公园40处、城市林荫步道58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717万平方米、公园面积346.4万平方米,着力打造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民健身圈和“5分钟”出行生活圈。

做足“花”的文章,让城市更有“活力”。累计栽植各类花灌木1000余万株,力争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色彩斑斓,让城市更显年轻、富有活力,真正让市民实现“人在花中走,车在林下行”。

做足“文”的文章,让城市更有“魅力”。深入挖掘郓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水浒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在城区道路命名和主题公园、广场建设上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实现一个广场、一个文化主题、一个文化特色。同时,郓城县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走向未来。今年2月份,郓城县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评为“千年古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