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成就了巨人的一生


文 王建新


二月河一生想念他的母親,母親馬翠蘭像高聳的碑石一樣矗立在他整個生命之中!驍勇傑出的母親騎馬挎槍英姿和一生的坎坷經歷,對他影響深遠。母親的“三句話”銘記激勵助他在文學的疆場上左衝右突,橫刀縱馬,逐鹿文原,締造了他的清史帝國!


二月河是幹部子弟,戎馬一生的父親凌爾文和母親都是八路軍。


說話像打雷一樣的母親,有著俠女般的剛烈,是巾幗英雄。年輕時逃出家門隻身趕夜路,泅山洪,尋夫投奔抗日隊伍。沒上過一天學卻寫出了水平不亞於高中生的工作日記。在戰火中,她經常用菸頭烙焦皮肉驅除疲勞堅持戰鬥。二月河後來的創作,每到深夜困盹難忍時,就用菸頭燙自己的手腕,手腕上終生留下了斑斑傷痕,這都是受母親“煙炙腕”做法的影響。


二月河出生後不久的冬天,父親派一個排護送他和母親過黃河,河面朔風如刀,浪擊船幫,冰水濺到了臉上,他哇哇大哭,母親說再哭就把他扔到黃河裡,硬是用厚棉被把他捂得小臉發紫沒了氣。嚇得母親拍著他痛哭:這可怎麼向你父親交代?疾風驟浪中,小生命好半天才掙扎著活了過來。


有一個深秋的夜晚,當偵察排長的母親在西屋開會,留下幼小的二月河在東屋睡覺,他突然看見門口風簾後面有熒熒目光晃動,嚇得蜷作一團。這時母親開完會回來躺下,聽見床下呼哧作響,甩手“當”的一槍,一匹負傷的野狼嚎叫著躥了出去。


中原我軍佔領南陽後,二月河母親留守任鄧州市公安局副局長、縣法院副院長,常年廢寢忘食,年僅45歲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二月河是一個從戰爭烽火中闖過來的孩子,一幅紅色棉緞背面的絲絲縷縷血跡、“以苦為命”是他的天然寫照,他的思想搖籃是先天粗糙和沉重,他的生活乳汁是自然的充沛和雄強。


父親凌爾文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昔西區委書記、武委會主任,率領部隊與日寇漢奸展開拉鋸戰,為避叛徒出賣,住過七年墓穴。後隨劉鄧大軍轉戰中原,任鄧州武裝部正團職政委。


二月河父親是兵運專家,善於白手起家,幾個人幾條槍,就能動員徵召大量兵員,一個團一個團地輸送前線作戰。後來離休,82歲時終老於南陽軍分區幹休所。


二月河最喜歡兩個座右銘,一是刻在南陽臥龍崗石碑上的“務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另一句是“拿起筆來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筆來夾尾巴做人”。


二月河軍營十年是工程兵,每天沉到數百米的井下挖煤,腳上穿著長筒水靴,頭上戴著礦燈帽,腰裡系一根繩子,在齊膝的黑水中摸爬滾打,腿下嘩嘩作響水聲,是他青春年華的厚重記憶……


自古英才多磨難。他這是遵從父親母親的教誨。他看重智高力強的父親,仰視率兵打仗父親的英勇。他崇尚母親的俠義豪情,母親在無數次困苦中不屈服。二月河百折不撓,如黃河之水的奔騰不息,不竭的創作力,皆源於此。


二月河年近五十歲才開始有自己耕種的收穫, 之前基本是人生谷底。但他信奉父母雙親的話,他用自己的行動作出結論說,“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走到鍋底時,只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


父親養老在軍幹所時,每週去給父親按摩捶背和洗腳,是二月河的必修課。但他一直心中虧欠沒能對母親行孝盡忠。母親講給他的三句話,像金色護身符,護佑校正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


鐵血母親講的三句話:


“絲瓜、豆莢長得快,一晚上長一大拃,卻靠攀附,沒有樹木等的攀爬,它就長不成。人不要靠攀附別人,得靠自己;


水杉長得慢,但最後長得高、長得壯。

人不怕成長慢,只怕不努力;

桂花不嫁接,就會叢生,長不成大樹。人要學習,通過學習,轉換髮展自己。”


這三句話,影響成就了他從凌解放到二月的滔滔長河。如今河流向了天河,他可以見到母親了,他能夠陪護盡孝母親了……


二月河青春年少時與女同學沒有什麼故事。中學被老師罵為“飯桶”“廢物”“垃圾”,父母教育也是“不談戀愛”“不犯政治錯誤”,因此他與女同學交往如設大防。從軍後抱著“人生事業為重,大丈夫何患無愛”的觀念,拖成了大齡青年。


物色對象提上議事日程,“相親戰役”打響,但忠厚木訥,不會花言巧語的二月河,相親全軍覆沒。父母著急,二月河也降低了條件:“只要是個女人,不聾不啞,不憨不呆,下雨天知道回家就行。”


又隔一年,經人牽線和南陽火車站“三八”紅旗手趙菊榮見面了。模樣周正,秀麗耐看,穿著自己剪裁的衣服,襯托得身材苗條,氣質優雅,寡言少語的趙菊榮,沒有像其她姑娘問工資、存款多少、是啥級別、能否隨軍。二月河歡喜同時,心也更灰意冷了,比以前的都漂亮,哪還有希望?


緣分來了誰也擋不住,趙菊榮對軍營非常感興趣,嚶嚶問了許多神秘的軍營生活故事。約會結束說“不用送了,你回去吧”,老實的二月河就像接到部隊首長命令一樣,止步立在原地“目送女友離去”。就這麼一瞬間,二月河的真誠厚道、樸實無華打動了趙菊榮。二月河28歲那年,終於脫單成雙。


後來二月河總誇讚凌夫人“有一 雙美麗清亮的眼睛,慧眼識人,明辨人心,過目風清月明”。

  

他們寶貝女兒凌曉參軍時,二月河哭了。獨生女兒要遠走高飛,身材高大威武的父親,此時卻像是一個孩子。


父親走了,青年軍官凌曉哭成了孩子。爺爺奶奶戎馬一生,爸爸和幾個叔叔姑姑們,多是戎馬半生,鐵血家庭充滿著俠義傳奇。

二月河,凌解放——


生於晉長於洛成材於宛巨星一輪耀四方,

礪於武磨於史建樹於文落霞三部傳千秋!


三句話,成就了巨人的一生


鏈接:

二月河為鼓勵原創力,為讓窮人讀得起書,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減免出版稅,降低書價,結果遭到韓寒、閻連科、陳村等的圍攻。為此知名編劇汪海林撰寫緬懷文章說,"我很後悔當初他們圍攻二月河時沒站出來……"

曾經,二月河提交"全免農業稅"議案。時隔一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全部免收農業稅。這件積德行善的事,不知道受益於這項免稅政策的中國農民記不記得?

有人秉承“扣帽子”“打棍子”遺風,說二月河有為“帝國話語”嫌疑。請問美國拍的《都鐸王朝》把亨利八世塑造成曠世英雄,拍的《羅馬》表現了凱撒、安東尼的豐功偉績,日本歷史作家井上靖、司馬遼太郎滿含深情寫了幕府寫大名,都是“為帝王唱讚歌的奴才”了?標籤到處亂貼,令人駭然。

二月河有見識,有擔當,不坐而論道,不誇誇其談,知行合一,大隱隱於市,有大境界之人,能者不憂,知者不惑……這是我連寫5篇懷念巨人作家二月河文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