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文 | 紅妝

吳越錢氏,世代家風謹嚴、代有人才湧現,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宋朝皇帝讚譽它:“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

清乾隆皇帝亦在南巡時御賜“清芬世守”匾額。

到了近現代,錢氏一族更是孕育了“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十八院士”。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錢穆、錢鍾書、錢學森……這些名字彪炳史冊,皆出自錢氏家族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人才輩出、巨擘雲集?

因為錢氏先祖錢鏐 [liú] 為錢氏子孫留下的不是取之不盡的金銀珠寶,亦不是用之不竭的布匹綢緞,而是鞭策子孫要立志求高遠、做人有原則、讀書知根本的《錢氏家訓》。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01

做人:承天地之道,行聖賢之路

《錢氏家訓》開篇有云: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簡而言之,就是做人心術要正,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有正直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古今的聖賢,有大的作為。

錢氏先祖錢鏐為此訓的踐行做出了表率。

錢鏐,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錢鏐畫像

五代十國,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兵亂不斷,天下不安。錢鏐不忍見生靈塗炭,於是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後建國於東南,史稱吳越。

錢鏐自知吳越國並非正朔,且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所以錢鏐終其一生從未稱帝,而是不斷遣使去中原王朝進貢,以求得庇護。

錢鏐在位期間察民情、順民心,奉行保境安民的政策——擴杭州、修海塘、疏西湖、建圩田……造福於民,富足一方。

蘇東坡贊曰:“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歐陽修亦稱:“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幹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在兩浙一帶更是留下了“境內無棄田”、“近澤知田美”的美譽。

錢鏐曾意味深長地說:“千百年後,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苛得之於人而損之於已者,吾無愧歟!”

好一個“吾無愧歟”!世間又有多少人能坦然說出“自己無愧於天地”這句話呢?

錢鏐為救民眾於水深火熱之間而揭竿而起,而後不為一己之權私與中原王朝對立,而是為了保全一方之安定而依附於中原,此可謂“承天地之道”;其一心奉行“保境安民”,察民情、順民心,造福一方,此可謂“行聖賢之路”。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這句話,錢鏐當之無愧!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要引導孩子成長為一個正直的人,要做一個“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的人,要承天地之道,行聖賢之路。因為:

正直是讓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02

行事:持躬須謹嚴,臨事有手段

《錢氏家訓》以“承天地之道,行聖賢之路”為第一要義,其後便是關於行事方法的訓誡: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人行事當謙恭慎獨,以仁厚之心寬容待人,面對財富時不能窮奢極欲,面對機會時當果斷出手,持躬須謹嚴,臨事有手段,行事時既堅守原則,又不失變通,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錢學森響應祖國的呼喚與感召,希望早日回到祖國去,用自己的所學來為祖國的美好建設出一份力。

有人勸他道:“中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困難不小。”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錢學森

錢學森道:“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我的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現在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沒錯,我的國家現在是很窮,但我是應當回去的。”

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聽說了錢學森準備回國的事情之後,說道:“絕不能讓錢學森離開美國,因為他無論到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力量。”

之後美國軍方萬般阻撓,但錢學森還是執意要歸國,結果被當局扣留。

後來錢學森將求救信寫在香菸紙上,混在寄到比利時的信中,最後輾轉寄到了周總理手上。在周總理的關懷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衛星的研製和發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曾經這樣評價錢老:

“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

“國為重,家為輕”,歸國,是錢學森謹守的準則;“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求救,是他臨事的手段。

由此看來,我們不僅僅要教育孩子持躬謹嚴、慎獨自律,還應該引導其臨事有手段、遇事曉變通。因為:

只有在行事時既堅守原則,又不失變通,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03

根本:經史傳家久,詩書濟世長

“經史傳家久,詩書濟世長”,《錢氏家訓》在做人之法、行事之則之後便提出了傳家久遠的根本:

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金銀珠寶,終有取盡的一天;布匹綢緞,終有用完的一日。唯有經史詩書可跨越千年而不朽,反而隨著時光的沉澱而熠熠生輝。

錢氏一門,國學大師輩出,錢基博、錢鍾書、錢穆等都是文采斐然、可留名千古的大學者。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錢鍾書

何以如此?

錢基博“書籍不論古今,人物不問新舊;有書則讀,沒讀必記”。

錢鍾書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注重“瞥觀疏記,積少成多”。

錢穆18年如一日,“未嘗敢一日廢學”。

古語言: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龍應臺亦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誠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所以,如果說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一些物質上的財富的話,那麼,留下一堆書吧!因為:

金銀財寶、布匹綢緞、房子門店、股票基金都不足以立身,唯有經史詩書才是傳家久遠的根本之道。

家訓的力量:《錢氏家訓》成就“千年第一世家”

04

家訓的力量

世人皆知吳越錢氏繁盛,卻不知其為何繁盛:

三代繁盛靠金銀,十代繁盛靠人脈,世代繁盛靠家風。

而家風的最直接來源就是家訓。

《錢氏家訓》已經成就了一個“千年世家”,若能領會其精髓、融會其精華、貫通其精粹,也許你也可以造就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這就是家訓的力量。


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