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你所結婚的對象是你在最脆弱時覺得最適合於你的人。——貝里克


在電影《半生緣》裡,有三段婚姻,他們的婚姻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而是因為結婚而結婚。有的是在脆弱時,覺得這個人挺適合自己;有的是不得已向命運妥協而結的婚。


夫妻本是同林鳥,應該相親相愛,但他們卻更像是室友,搭夥過日子。正如渡邊淳一所說的那樣:“他們相互間扮演著父親、母親或朋友的角色、必要時各自展現出孩子般天真幼稚的一面。”他們對於彼此都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不是愛人。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沈世鈞和石翠芝心中各自有愛人,但是他們卻結婚多年,生兒育女。顧曼楨心中甚至有點恨祝鴻才,卻為了兒子,委身嫁給他。而張豫瑾和妻子結婚,純粹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他們一直都在追尋愛情,卻未果。但他們始終待在他們的婚姻中,沒有掙扎著去尋找屬於他們的愛情。


著名的主持人孟非說過:“很多時候結婚和愛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最後決定結婚的,是因為習慣和適應。”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愛情,更多是兩人相儒以沫。縱觀歷史上,都說嫁給愛情的婚姻,最後有幾對是幸福的,更多的是婚後的一地雞毛。而那些湊合過日子的夫妻,反而白頭到偕老。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一、沈世鈞與石翠芝的婚姻更像是利益的結合


沈世鈞愛的一直都是顧曼楨,兩人戀愛多年,起初是曼楨不想因為自己的家累,拖垮世鈞的事業,一直堅持不願結婚。後來,是因為被親姐姐曼璐親手設計失身於鴻才,被關在房子裡出不來。在出逃成功想去找他時,曼楨卻得知他已經和石翠芝結婚,兩人因此錯過一生。


世鈞和翠芝因為兩家是親戚關係,兩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很早就被長輩們配成一對。但是世鈞對翠芝從不感冒,覺得她是大小姐脾氣,嬌氣,沒有多少學識,只是養在家中金絲雀。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翠芝同樣看不上世鈞,認為他自命清高,是依靠父蔭不懂上進的富家公子。她愛的是樂觀上進的許叔惠,但是她只敢在心中偷偷地愛慕,而在不敢大膽地拋開一切,去追求她想要的愛情。


在這點上,世鈞沒有看錯她,翠芝確實是個被嬌養的富家小姐。其實世鈞和翠芝就是同是一類人,在面對感情時都一樣的怯懦軟弱,不敢大膽地去爭取。所以才會被在社會底層掙扎,努力往上游的曼楨和叔惠所吸引,愛上他們不向命運妥協的勇氣,愛他們的樂觀、上進。也許人都是這樣,因為自己沒有,所以才希望在別人身上,找到這種自己渴望的東西。


兩個可以說相對兩相厭的人,最後因為世鈞父親的去世,母親希望他娶翠芝,以防家產旁落在姨太太手中。而石太太更看重的是,與世鈞門當戶對,翠芝又沒有更好的選擇。兩家長輩都希望他們結婚,而失去愛人的他們,結婚對象是誰已經不重要,只要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就行。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與其說他們是因為無所謂而結婚,倒不如說他們的婚姻因為利益而結合。雖然不愛彼此,但仍然生兒育女。對方、兒女已經成為彼此的責任,哪怕後來再遇見心愛的人,也無法擺脫家庭責任,不顧一切地去愛對方。


席勒曾經說過: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小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世鈞和翠芝的婚姻不是因為愛情而結會,他們只是選擇對方做自己一生的伴侶。他們可以不相愛,但是他們願意為了責任約束自己。與其說他們是夫妻,倒不如說他們是相處融洽的室友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二、顧曼楨和祝鴻才的婚姻則是因為孩子的結合


如果說沈世鈞和石翠芝是相處融洽的室友,那麼顧曼楨和祝鴻才的結合,完全是為了孩子。雖然祝鴻才一直心心念念惦記著曼楨,但是在她面前卻是既怯懦又自卑。在他眼裡的顧曼楨,是純潔無瑕的,單純、美麗的女神;是一道他想摘取卻又不敢動手的白月光。但最終祝鴻才還是沒有抵過心中得到曼楨的執念,和曼璐聯手毀了她,也算是親手毀了沈世鈞和顧曼楨的一段情緣。


以前的曼楨只是有點睢不起鴻才,覺得他沒有什麼良知,生性涼薄,用嘻皮笑臉掩蓋他為人的無情。後來,被他和曼璐關在屋子裡生孩子,曼楨內心是痛恨鴻才,恨他毀了她的一生,讓她和世鈞明明相愛卻不能相守。也恨他毀了曼璐的一生,讓她憂鬱病逝而不瞑目。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可就這樣的一個人,曼楨卻因為捨不得兒子受苦,還是嫁給了他。曼楨每天都是在煎熬,極度不開心,卻為了孩子一直在忍耐。在知乎上有個問題:婚姻裡最絕望的瞬間是什麼時候? 獲贊很高的一個回答是:無話可說時。這個答案簡直就是曼楨的心聲,她每天生活在絕望中,卻依然不願意掙脫這個桎梏。


曼楨從小就飽讀詩書,父親在世時家裡也有點薄產,父親去世後,曼璐也一直供她讀完大學,可以說是一個沒落的富家小姐。她崇尚知識文化,樂觀,上進,她心中的理想丈夫是:溫柔、善良、溫文儒雅的知識分子。


而不是鴻才這種無情無義、投機取巧,市井混混作風的男人。兩個人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以及價值觀,就決定了他們的無話可說。鴻才一輩子都在汲汲可營,都在追求金錢。而曼楨追求的始終是精神食糧,是三觀上的同頻。這樣的兩人結為夫妻,註定是一對怨偶。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即使是怨偶,但他們誰也不願離開。對鴻才來說,曼楨以前是他的白月光,好不容易得到了,現在哪怕我不再愛你,也絕不和你離婚的小人心態。而曼楨則是為了兒子留下來,哪怕她很愛沈世鈞,很想和他在一起,與他結婚,卻為了兒子而向命運妥協。


托爾斯泰說:夫妻必須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拴上鍊子。他們的婚姻對於曼楨來說,是孩子這條鏈子緊緊把她鎖住,一輩子都無法擺脫,只能和鴻才一直糾纏。


其實他們的婚姻就像是兩隻刺蝟過冬,靠近了就會互相傷害對方。顧曼楨的孤傲,祝鴻才的無情無義,都彼此傷害著對方。他們若彼此拔了一邊的刺,也許他們能靠近好好過日子!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三、張豫瑾和妻子的婚姻更多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張豫瑾在顧曼楨拒絕他求婚後,就火速地在朋友的介紹下與妻子相親,並且在兩個月後結婚。這個被沈世鈞視為情敵的男人,被他誤以為是顧曼楨丈夫的男人,就這麼地為了結婚而結婚,讓人不禁感到唏噓。


雖然張豫瑾愛的是曼楨,但他心知這輩子都與她無緣,只能是她的瑾哥哥。就像張小嫻說的:“想要忘記一段感情,方法永遠只有一個,時間和新歡”所以他火速結婚,這不得不說是個及時止損的好方法。既然明知得不到,那麼抽身離去,把一切都交給時間去淡忘。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兩人不相愛的婚姻,但在慢慢的相處中,妻子被豫瑾的正直、善良所吸引,很快就愛上了他。豫瑾雖然不愛他的新婚妻子,但他一直強迫自己努力去愛她,也把她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終生伴侶。對他來說:自己的天,自己扛;自己的妻子,自己疼


婚後,隨著豫瑾與妻子的相處融洽,看著陪在身邊溫柔體貼的她,他開始有點喜歡她了。相比沈世鈞和石翠芝的室友式婚姻;祝鴻才與顧曼楨為了孩子的怨偶式婚姻;豫瑾和妻子更像老夫老妻的相儒以沫。雖然開始兩人不相愛,但是婚後卻處出真感情。在二三十年代,像他們這樣的婚姻更加普遍,因為責任,為了孩子,哪怕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也會相首到白老。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巴爾扎克說:婚姻產生人生,愛情產生快樂,快樂消滅了,婚姻依舊存在,且誕生了比男女結合更可寶貴的價值。故欲獲得美滿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種對於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在《半生緣》中,不管是沈世鈞和石翠芝因利益結合的婚姻,還是祝鴻才和顧曼楨因孩子組合的家庭,或是張豫瑾和他的妻子因為結婚而結婚的婚姻,他們在婚姻裡都不曾真正快樂過,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室友,是朋友而不是愛人。


但是他們卻願意為了自己身上的責任,放棄心中的愛人,放棄選擇愛情的權力。在電影中,對張豫瑾和他的妻子,還有祝鴻才的鏡頭並不多,但是他們在劇中,卻直接導致了沈世鈞和顧曼楨這對戀人,由愛人變成路人的結局。


再看電影《半生緣》:我才知道搭夥過日子的婚姻,比愛情更加重要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對夫妻真正是深愛著的,他們的婚姻可能更多是習慣和適應,也許是因為孩子,也許是因為責任,而選擇一起生活,一起堅守他們的婚姻。縱觀歷史上,那些愛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最後的結局大多是勞燕分飛。反而是那些搭夥過日子的婚姻,一起走到了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