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府與忠順府的仇是怎麼結下的?

用戶馬長江


表面上是因為爭奪琪官蔣玉菡時所起仇怨,實際上琪官是一個隱喻,是代指之“鹿”的人格化象徵,代表的是兩大政治集團的明爭暗鬥,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賈府與忠順王府的結仇,代表的是背後的兩股強大政治勢力的角逐,而賈府和忠順王府只是雙方在明面上用來角逐的棋子而已。

所以,二府之間的仇怨,實際來看,應從其背後二股政治勢力的結怨開始算起。

從義忠親王老千歲壞了事為標誌,代表賈府所屬的政治集團落敗,另一方開始得勢。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代表兩大利益集團的較量開始進入下半場,是賈府由盛而衰的開始。下半場鬥爭強弱之勢已分,而賈府所屬政治集團並不甘心認輸,還在以死相抗。



一 第一次結仇,致秦可卿被犧牲

因為曹雪芹對於政治事件的描述都是十分隱晦的,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朦朧的語句窺其一斑。

二大勢力的鬥爭尖銳化,就是從秦可卿之死開始的。朝堂之上欲打敗對手,必然會研究對手的弱點,抓對方的把柄去攻擊。而秦可卿與賈珍的不倫之戀,正是最有悖聖人的三綱五常的汙點。

這裡面出事就出在寧府的老奴焦大身上。焦大有酗酒惡習,一次在寧榮二府眾人面前又喝醉了,被王熙鳳火上澆油後,賈蓉忍不住訓斥了焦大。結果年老的焦大被最年輕的小主子當眾訓斥後,惱羞成怒,忘了顧忌,酒後吐真言,把寧國府最隱晦、最忌諱的賈珍“爬灰”醜聞當眾暴露了出來。

而寧榮二府人多口雜,更難免還有敵對勢力的耳目臥底,遂將此醜聞當做把柄透露給了忠順王府背後的勢力集團。而敵對勢力集團就緊咬住此事不放,步步緊逼,所以秦可卿隱晦地自言“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兩大政治集團圍繞這個醜聞明暗爭鬥,苦苦僵持一段時間之後,最終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掩蓋醜聞(人死了,就查無實據了),所以秦可卿最後被逼迫自縊而亡。

由於是被迫的非正常死亡,賈珍憋屈之極,所以執意要用越矩的出自潢海鐵網山上的檣木棺材,儘管賈政提醒他不要越矩妄為,但賈珍為了出一口氣,堅持要用此檣木。這其實也是賈珍對敵方勢力集團的一種回敬和挑釁!

在第十四回“...賈寶玉路謁北靜王”回目,賈府勢力集團的幕後大佬“四王、六侯、八公”紛紛派人出場,以搭祭棚的名義,為賈府站臺撐腰,聲勢浩大。

自此之後,以賈府和忠順王府為代表的二方政治勢力撕破了臉面,政治鬥爭從暗處開始轉到了明處!

二 雙方圍場狩獵,賈府險勝

撕破臉面之後,雙方的衝突更加明面化。

這一時期作者不再單純的用賈府來寫矛盾衝突,而是採用“側面描寫手法”,用與賈府結為政治同盟的神武將軍馮唐之子馮紫英的角度來寫。通過賈寶玉參與幾次聚會的方式,來側面續寫政治鬥爭的進展。



首先,馮紫英與敵對勢力集團的仇都尉的兒子爭鬥,把其子打傷。

其次,馮紫英陪同父親參與皇帝圍場打獵一事,臉上居然掛彩了。其中內幕,《紅樓夢》中沒有記述,但兇險程度可以想象。被薛蟠追問緣由時,馮紫英輕輕以一句“被兔鶻捎一翅膀”掩飾過去。

讓我們堅信此事是兇險政治鬥爭的,是當時馮紫英說了一句令人發寒的話“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大不幸”說明圍場打獵時的情況非常惡劣兇險;“又大幸”,說明經過一番較量,賈府、馮紫英等人所屬的政治勢力除了轉危為安外,還獲得了意外的天大好處。

所以,這一階段矛盾鬥爭是圍繞著圍獵期間如何爭取皇帝皇權的支持為目的的較量,過程驚險詭譎,而最後賈府所屬勢力暫時站穩了陣腳。



三 放鹿於野,天下共逐之

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一書時,並不是天馬行空隨意而為,而是以一種非常寫實的手法來回顧自身家族的政治經歷,這樣的例證非常之多,姑且隨手舉幾個例子:

一是,在寫秦可卿之死時,甲戌本《紅樓夢》的批語說這是“史筆”。秦可卿雖然品行淫亂,但看在還有託夢叮囑王熙鳳賈府後事的善言的份上,就不把現實中“秦可卿”的原型人物“淫喪天香樓”的醜事寫出來了,所以讓曹雪芹刪除了此章節。

庚辰本《紅樓夢》的批語則是用了連續二個“嘆”字來感慨沒把秦可卿所影射的現實中的人物“淫喪天香樓”醜事抖落出來,是發了大慈悲心了。

二是,在庚辰本《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回目,薛寶釵過生日搭戲臺,鳳姐點戲《劉二當衣》情節處,有庚辰眉批曰“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這是明明白白告訴讀者,這段小說情節並非虛構,實有其事,現實中的“鳳姐”原型點戲時,我脂硯齋就在旁陪侍。可惜現在還知道這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怎不讓我心生埋怨呢?

三是,庚辰本《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賈寶玉赴宴馮紫英家時,於席中“先喝一大海”,以出新令與眾人喝酒取樂的情節處,有眉批雲“大海飲酒,西堂產九臺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意思是寶玉宴會喝一大海酒之事,其實是寫的現實中在西堂出產九臺靈芝那天用大海飲酒之事。

四是,庚辰本《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回目,有寶玉命人將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之事。此處有雙行夾批“傷哉!作者猶記矮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這說得也非常明白,這合歡花酒之事是二十年前現實中確實發生的事。

以上四個例證說明曹雪芹的寫作風格是非常寫實的。《紅樓夢》中所寫之事,大多是反映了曹雪芹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或見聞。



在曹雪芹祖上曹寅生活的康熙朝,最腥風血雨影響深遠的就是“九子奪嫡”的政治事件。曹雪芹正是將曹家經歷的事,藝術化又寫實的寫進了小說裡,但小說裡爭奪的是戲子蔣玉菡。

蔣玉菡是一種象徵物,是一種隱喻,通過對蔣玉菡的爭奪,體現的是雙方政治勢力相互的試探,也是對真實爭奪之物的一種提前熱身賽。

雙方政治集團經過數個回合,連番爭鬥下來,劍拔弩張到明刀明槍的地步,誰也沒有退路了,只能前進。但高手過招,都是身居幕後,出場的都是棋子,而琪官蔣玉菡則是雙方爭奪的獵物。

對戲子琪官蔣玉菡的爭奪,是雙方對“帝物”爭奪的一種隱喻。雙方都以對琪官爭奪成功與否,視為對“帝物”爭奪的模擬較量。

為什麼說琪官蔣玉菡象徵著對“帝物”皇位繼承權的爭奪呢?

據列藏本《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回目,有觸目驚心的另類文字描寫,即忠順王府長史官說這琪官蔣玉菡“乃是奉旨所賜,不便轉贈”,若是賈府想要,那麼“老大人竟密題一本請旨(來要)”。這段話實在是石破天驚之語,所以其他版本《紅樓夢》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已把“奉旨所賜”等敏感之語刪去。

這段話明白表達了三個意思,一是,琪官是皇帝御賜給忠順王府的;二是,忠順王府對琪官勢在必得,絕不相讓;三是,你賈府所代表的政治集團想爭奪“帝物”,可以偷偷地“密題”皇帝試試。這也是反諷賈府集團“密題”之事做過太多了,我忠順王府集團根本不懼。



琪官既然是御賜的“帝物”,那麼這“帝物”究竟代表什麼含義呢?象徵著什麼呢?隱喻什麼呢?

要想了解小說的架構和思想,就要先了解作者寫作的原則和方式。曹雪芹寫《紅樓夢》擅長以“諧音”、“拆字”、“一語成讖”、“詩詞歌賦”、“圖畫”、“物品”等來伏線千里或者暗喻事物等等。

比如“甄士隱”諧音“真事隱(去)”之意;“賈雨村”諧音“假語村言”之意。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館揚州城”回目,提到理國公柳彪,是作者曹雪芹拆字“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

蔣玉菡聚會時偶然說了一句詩“花氣襲人知晝暖”,則是曹雪芹暗指蔣玉菡和襲人有緣,結局時蔣玉菡和襲人成親做夫妻之事。

凡此種種可見,這些寫作手法是作者曹雪芹慣用來推動情節發展,或者暗喻其事等意。明白了作者的寫作套路,那麼再回過頭來看御賜帝物“琪官蔣玉菡”隱藏什麼玄機。

因為當時強勢的皇帝康熙在位,不可能被篡位,所以能讓兩方政治集團爭奪的“帝物”就是皇位繼承權——太子之爭,也即玉璽之爭。而皇位繼承權之爭,只能在皇帝的諸位皇子之間選擇。

“琪官”是戲子,是供權貴豪門把玩之物,隱喻其就像皇帝、皇子們對玉璽的把玩一般。

“琪官”二字,用拆字法,“琪”字右邊的“其”字,看字的形象,是不是很像帝王的宮殿形狀,“王”就在“其”字宮殿下方。拆掉右邊“其”字,為“王”。拆掉舊宮殿,其意就是宮殿換了新主人。

“官”字當中的“丨”,是不是很像門閂。拆掉中間“丨”字,像不像是打開了“宮”的大門,就是“宮”字了。

那麼“琪官”二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宮殿換了新主人,拔掉門閂,打開宮門,迎接入宮的新的王。

“蔣玉菡”三字,“蔣”、“菡”都是草字頭。這三個字拆開來讀,就是“草叢將玉函掩蓋住了,不讓別人發現”。

“玉函”放置的這麼隱秘,那麼裡面放的是什麼呢?

玉函裡放的正是誰是下一任王宮新主人的聖旨!

綜上所述,賈府和忠順王府明面上結仇是因為琪官蔣玉菡,實際上是為爭奪“琪官蔣玉菡”所隱喻的帝位權力之爭,反映的是以二者為代表的針鋒相對的兩方政治利益集團的鬥爭的一次爆發。

以賈府和忠順王府為代表的二大勢力的仇怨早已結下。在義忠親王壞事後的下半場的較量中,最近的一次結仇是因為秦可卿之死。



西詞上仙


《紅樓夢》中賈家有一個大對頭,兩家從無來往,同朝為官卻並無絲毫關係。可見兩家的生疏,這就是忠順王府。按理以賈家這樣的人家不應該和忠順王如此生疏,但事實證明,忠順親王是舉在賈家頭上的一把刀。


紅樓夢清晰的描述了兩派政治勢力。北靜王賈家為首的四王八公勢力。這夥人興旺百年,根深蒂固,是王朝老牌勢力,他們在朝廷不斷扶植黨羽,王子滕家,史家,薛家,馮紫英家,新興的賈雨村,傅試甚至薛寶琴的婆家梅翰林,王熙鳳包攬訴訟的長安節度使雲光都是這一派的勢力。經過近百年的經營,這些人一代代勾結,半個朝廷都是他們的人。

帝王之道講求平衡,朝廷既然有四王八公這一夥老牌勢力,必然會扶持另一夥勢力以求平衡。尤其皇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穩,絕不可能放任朝政大權不在自己手中,忠順親王這一夥人就成了皇帝新扶持,對抗四王八公這一夥的力量,其中忠順親王和仇督尉就是一派的。朝廷當然不會涇渭分明分這兩派,比方文官集團,武官集團。文官還會分各個地方出身,如明清的同鄉集團和黨爭不一而足。而皇帝就在其中左右逢源,互相平衡。但無疑,紅樓夢簡化了鬥爭,直接製造北靜王一派和忠順親王一派的對立。


三十三回,賈寶玉捱打前夕,忠順親王府突然來人:

忽有回事人來回:忠順親王府裡有人來,要見老爺。賈政聽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並不和忠順府來往,為什麼今日打發人來?

忠順親王府來者不善,開門見山說賈寶玉拐了王爺府的戲子蔣玉菡,言辭極其不客氣。賈政反倒陪著小心應對。最後如何並不知道。反倒是賈寶玉被賈政打了個半死。差點一命嗚呼。這是八十回前忠順王府的唯一一次發難,看似因為蔣玉菡,實則並非如此。兩者之間派系不同,是政治宿敵!

賈家作為老牌勢力,江河日下,仗著名義上的皇親國戚在四王八公這一勢力中還是頂級勢力。但實權不多,反倒是以王子滕和賈雨村的二級勢力更盛。他們才是北靜王為代表的老勢利的中間力量。

而忠順親王地位遠遠高於賈家,作為親王,要麼是皇帝的叔伯要麼是兄弟。而他的封號忠順指明他是忠於皇帝的勢力。嚴格來說,以皇帝為正統的話,忠順親王才是忠臣,而賈家北靜王之流才是奸臣賊子!兩派勢力鬥爭,忠順親王是皇帝的馬前卒,是對北靜王這一脈發起攻擊的主要人物。



原文描寫兩派矛盾除了三十三回之外,還有一次。二十六回,馮紫英笑道:從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兒子打傷了,我就記了再不慪氣,如何又揮拳?

馮紫英這些富二代的交往和矛盾往往體現長輩之間的政治分歧。賈寶玉馮紫英薛蟠一夥,他們長輩也是一夥,同進同退。而馮紫瑩打了仇都尉的兒子,足以證明兩家長輩政治見解不同。仇都尉極可能是忠順親王這一派的人。

關於忠順親王,只有三十三回背後出場一回,後邊如何不得而知。我認為八十回後忠順親王一定會出場,畢竟賈家要被抄家,絕不是皇帝突然下旨就會抄家了。政敵攻訐,發動御史彈劾,罪行收集最後抄家,忠順親王都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脂硯齋批語《一捧雪》伏賈家之敗。《一捧雪》中搞得莫懷古家破人亡的嚴嵩嚴世藩父子顯然就是忠順親王的藍本。而忠順親王所圖也不過是利益。一朝天子一朝臣,賈家終究會被歷史淘汰,但忠順親王也一樣,歷史興亡,誰也逃不了。

《滿床笏》說得好: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說得真對!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


君箋雅侃紅樓


賈府與忠順王府什麼時候結仇不得而知,畢竟忠順王在《紅樓夢》前八十回出場不多。僅有的一次出場,也是在間接描寫,並非直接描述。

這次出場中,忠順王府的人來勢洶洶,是為琪官蔣玉菡而來。而且一來就是問責的,把賈政也嚇了一跳。想著平日裡素無來往,怎麼樣突然造訪?正當摸不著頭腦時,對方卻說寶玉私藏了琪官,還把琪官送給他的紅汗巾子指認了出來。
此種行為,讓賈政很沒面子,更為寶玉招來一頓暴打。而忠順王府的人之所以如此行為,恐怕除了對於賈府一貫有所不滿之外,更是因為忠順王與琪官蔣玉菡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關係。

試想,琪官不過一個伶人而已,忠順王竟然送紅汗巾這麼私密的東西給他,他的手下還說王爺斷斷離不開此人。在他逃跑後還千方百計打聽他的下落,連他和什麼人交往都打聽得一清二楚。嗯,忠順王和寶玉似乎是“情敵”關係?不然,何以至此?

忠順王府和賈府的仇,也許就是這個時候結下的。而後來蔣玉菡之所以能夠娶到襲人,恐怕說明忠順王也是賈府覆滅的推手之一。

欲知更多《紅樓夢》詳情,歡迎各位關注頭條號:半瓣花上閱乾坤。


半瓣花上閱乾坤


秦可卿葬禮路祭時,作品裡出現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郡王四個王爺。原來這四王,當日為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慶壽辰寧府排家宴時,四家王爺也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壽禮。四家王爺送壽禮是為了園子,都是為了能到園子裡坐。可是,那個時期,就從沒見過忠順王府的人送壽禮以及參加秦可卿的葬禮。

賈母八十大壽時,七月二十八日請皇親、附馬、王公、諸公主、郡主、王妃、國君、太君、夫人等。賈府已請了包括國君、王爺在內的皇親國戚,應該不可能不請忠順王府。

到七月二十八日,只有北靜王和南安郡王兩家王爺來給賈母拜壽。西寧郡王、東平郡王兩家王爺已不見影子了。從文本可知,國君等凡是請到的人,都參加了賈母的八十大壽。按理而言,西寧郡王和東平郡王不可能不來參加賈母的大壽。本人認為,賈母慶祝八十大壽時,西寧郡王和東平郡王兩家王爺的王爵已被削掉了。至於忠順王爺,早就已不存在了,否則,忠順王爺不可能不與賈府往來。

忠順王府長史官跑到賈府象寶玉要琪官時,大家才知有個忠順王爺。

原文:方欲說話,忽有回事人來回:“忠順王府裡有人來,要見老爺。”賈政聽了,心下疑惑,暗暗忖道:“素日並不和忠順府來往,為什麼今日打發人來?”

突然冒出一位忠順王爺,讓不少人曾因此糾結。細細想想,作品這一筆所敘之事,應該是發生在很久很久之前(寧國府排家宴慶壽辰之前)的事了,也就是忠順王爺還在世時的事件。否則的話,忠順王府與賈府不可能不來往。

原文“忽有回事人來回”之句,與作者慣用的“忽有人來回;忽有人來報”等,作者在表述方式上,就好象刻意給讀者暗示:來回之人所回的事,是已死之人在世時發生的事件。本人認為,忠順王爺就是因壞了事沒用上檣木棺材的義忠親王老千歲。

作品前八十回所敘之事是實事,八十回之後,可能需忠順王爺出場,所以,作者不能明寫忠順王爺和義忠親王是同一人,更不能明寫忠順王爺已死。提主說忠順王爺與賈府結下仇恨的事,本人倒是不敢苟同。


夜舞風花雪夜


要弄清楚賈家和忠順王府有什麼仇,

需要先弄清楚,賈家是誰家,

忠順王府家又是誰家

先說賈家,紅樓作者講賈寶玉銜玉而生,那玉的描寫與傳國玉璽極其相似

所以賈寶玉一出生就繼承國璽,影射康熙朝太子胤礽出生就封為太子,史無前例,僅此一個

賈家即為清朝康熙家,那再看看忠順王府家

忠順王,忠,順,做何講?

忠者,效忠,忠義,順者,歸順,順隨

(清崇德元年,1636年),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

此清初三順王

後多爾袞應援吳三桂入關定鼎燕京,最後吳三桂封平西王,其它三王封鎮南王,平南王等,

吳三桂初歸順降清之時,乃封忠順王,其與義皇帝多爾袞簽訂盟下之約,多爾袞為義忠親王老千歲

此忠順王府由來

賈家與忠順王府的矛盾乃是琪官,蔣玉菡

其是忠順王府一名戲子

琪者,美玉也,玉菡者,裝玉的匣子,此是掌管玉璽印信的人

兩家爭奪的是皇權

因玉璽在寶玉手裡,所以忠順王府的長史官囂張跋扈的讓康熙把寶玉的傳國玉璽交出來

此時正是康熙削藩不成,逼反吳三桂,吳三桂南方稱王之時

此矛盾爆發點

各位看官這次可看明白了?





山石道人評紅樓


又是一個迷啊!

賈家的人真正出仕的只有一個賈政,還是一個五品員外郎。而賈政對政務並不精通,最喜歡乾的事是和清客們吃酒寫詩。

其他賈家的人最多就是利用權勢給人跑跑官、欺壓欺壓老百姓什麼的,這樣的貴族多的是,皇帝不是不知道,但他們並沒有積極參與政務,也就不怎麼管。

如果是這樣,那賈家是怎麼捲入政爭的?又是誰捲入的?


故紙匯


根本原因是政治必然。

賈府不與忠順府對頭,仍會與某王爺府結仇的。你總得歸於一派,你不能即是黑也是白,那麼這個對立便是必然的。

當然這也是歷史規律政治必然,矛盾才是永遠不矛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